搜索结果:
9 查到相关避居的内容。
带有避居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奕(1836-1918)
[相关解释]
清末贵族。满族。封庆亲王。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同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签订《辛丑条约》◇历任外务部总理大臣、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卖官纳贿,贪污腐败。辛亥革命后避居天津。
清末贵族。满族。封庆亲王。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同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签订《辛丑条约》◇历任外务部总理大臣、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卖官纳贿,贪污腐败。辛亥革命后避居天津。
居东
[相关解释]
1.《书.金縢》"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孔颖达疏"郑玄以为武王崩,周公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管蔡流言,即避居东都。"后因以指退职避居。
1.《书.金縢》"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孔颖达疏"郑玄以为武王崩,周公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管蔡流言,即避居东都。"后因以指退职避居。
延陵
[相关解释]
1.古邑名。春秋吴邑,公子季札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江苏常州市。 2.借指季札。 3.汉成帝陵。 4.指汉成帝。 5.复姓。南朝宋有延陵盖。见《宋书.谢晦传》。
1.古邑名。春秋吴邑,公子季札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江苏常州市。 2.借指季札。 3.汉成帝陵。 4.指汉成帝。 5.复姓。南朝宋有延陵盖。见《宋书.谢晦传》。
越翳
[相关解释]
1.即伯益。佐禹治水有功。禹崩,以天下授益,益让于禹之子启,避居箕山之阳。
1.即伯益。佐禹治水有功。禹崩,以天下授益,益让于禹之子启,避居箕山之阳。
避乡
[相关解释]
1.谓市民为逃难而避居乡下。
1.谓市民为逃难而避居乡下。
避国
[相关解释]
1.《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髪,以让季历。"后以"避国"指太伯﹑虞仲避居吴地﹑让国于季历事。
1.《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髪,以让季历。"后以"避国"指太伯﹑虞仲避居吴地﹑让国于季历事。
避寇
[相关解释]
1.亦作"避宼"。 2.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1.亦作"避宼"。 2.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避居
[相关解释]
1.谓移居以避祸害。 2.避开不居。
1.谓移居以避祸害。 2.避开不居。
避岁
[相关解释]
1.古人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兴建土木要避开太岁的方位,否则就要遭受祸害。 2.旧时迷信,谓新年所属地支与某人生肖冲克,过年时某人应离家避居,否则会遭灾祸。
1.古人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兴建土木要避开太岁的方位,否则就要遭受祸害。 2.旧时迷信,谓新年所属地支与某人生肖冲克,过年时某人应离家避居,否则会遭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