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舟的内容。
带有舟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叶
[相关解释]
①一片树叶。形容船小,也指小船万里风波一叶舟|扁舟一叶。②长篇小说。王统照作。1923年发表。李天根的父亲因封建家族的继嗣之争而忧愤早逝,与李天根有着朦胧爱情的慧姐被封建婚姻制度夺去了生命,护士芸涵一家遭受不虞之灾而家破人亡,正直的知识分子柏如被人暗算而无辜坐牢。这一切使李天根认定人生只有痛苦,而无美与爱。
①一片树叶。形容船小,也指小船万里风波一叶舟|扁舟一叶。②长篇小说。王统照作。1923年发表。李天根的父亲因封建家族的继嗣之争而忧愤早逝,与李天根有着朦胧爱情的慧姐被封建婚姻制度夺去了生命,护士芸涵一家遭受不虞之灾而家破人亡,正直的知识分子柏如被人暗算而无辜坐牢。这一切使李天根认定人生只有痛苦,而无美与爱。
一梦华胥
[相关解释]
1.《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后因称一场幻梦为"一梦华胥"。
1.《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后因称一场幻梦为"一梦华胥"。
一棹
[相关解释]
1.一桨。借指一舟。
1.一桨。借指一舟。
三翼
[相关解释]
1.古代的战船。因有大﹑中﹑小之分,故称三翼。《文选.张协》"尔乃浮三翼,戏中沚。"李善注"《越絶书》伍子胥《水战兵法内经》曰大翼一艘,长十丈;中翼一艘,长九丈六尺;小翼一艘,长九丈。"后诗文多以指轻舟。
1.古代的战船。因有大﹑中﹑小之分,故称三翼。《文选.张协》"尔乃浮三翼,戏中沚。"李善注"《越絶书》伍子胥《水战兵法内经》曰大翼一艘,长十丈;中翼一艘,长九丈六尺;小翼一艘,长九丈。"后诗文多以指轻舟。
上岸
[相关解释]
1.谓舍舟登陆。 2.比喻弃邪归正。
1.谓舍舟登陆。 2.比喻弃邪归正。
下湖
[相关解释]
1.乘舟入湖。 2.方言。下田。
1.乘舟入湖。 2.方言。下田。
不他
[相关解释]
1.《诗.墉风.柏舟》"之死矢靡它。"谓其人虽死,己终不改嫁◇因以"不他"指不适他人或不改嫁。
1.《诗.墉风.柏舟》"之死矢靡它。"谓其人虽死,己终不改嫁◇因以"不他"指不适他人或不改嫁。
东舟
[相关解释]
1.东驶之舟。
1.东驶之舟。
东舟西舫
[相关解释]
1.谓周围的船只。
1.谓周围的船只。
中校
[相关解释]
1.官名。秦汉置,为将作大匠属官,佐治宫室。唐有中校署,属将作监,掌舟车等事。 2.主帅所在的营帐。校,古代军营的名称。 3.军衔的一级,低于上校﹑高于少校。
1.官名。秦汉置,为将作大匠属官,佐治宫室。唐有中校署,属将作监,掌舟车等事。 2.主帅所在的营帐。校,古代军营的名称。 3.军衔的一级,低于上校﹑高于少校。
乌鱼
[相关解释]
1.鱼名。鳢鱼的别名,亦名乌鳢,通称黑鱼。身体圆柱形,头扁口大,有齿,背部灰绿色,腹部灰白色,有黑色斑纹。性凶猛,捕食小鱼﹑蛙等,对淡水养鱼业有害。 2.鱼名。鲻鱼的别名。 3.相传武王伐纣,渡河,有白鱼跃入舟,又有火化为乌。古人以为祥瑞,见《史记.周本纪》。
1.鱼名。鳢鱼的别名,亦名乌鳢,通称黑鱼。身体圆柱形,头扁口大,有齿,背部灰绿色,腹部灰白色,有黑色斑纹。性凶猛,捕食小鱼﹑蛙等,对淡水养鱼业有害。 2.鱼名。鲻鱼的别名。 3.相传武王伐纣,渡河,有白鱼跃入舟,又有火化为乌。古人以为祥瑞,见《史记.周本纪》。
买舟
[相关解释]
1.雇船。
1.雇船。
云母舟
[相关解释]
1.见"云舟"。
1.见"云舟"。
云舟
[相关解释]
1.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因用云母作装饰﹐故称。
1.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因用云母作装饰﹐故称。
云集
[相关解释]
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舟车云集|好手云集|云集景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舟车云集|好手云集|云集景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五百滩
[相关解释]
1.滩名。在今浙江金华市西南五里金华江中。古时相传舟行过此,需五百人牵挽方可渡,故名。
1.滩名。在今浙江金华市西南五里金华江中。古时相传舟行过此,需五百人牵挽方可渡,故名。
五遁
[相关解释]
1.五种逸乐。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宫室之盛)﹑水(如泛舟之乐)﹑火(如烹调之美)﹑土(如楼台之高)五种物质享受。 2.道教所称仙人五种借物遁形的方术。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1.五种逸乐。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宫室之盛)﹑水(如泛舟之乐)﹑火(如烹调之美)﹑土(如楼台之高)五种物质享受。 2.道教所称仙人五种借物遁形的方术。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亥市
[相关解释]
1.隔日交易一次的集市。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亥市鱼盐聚,神林鼓笛鸣。"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三"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明方以智《通雅.天文》"亥音皆,言如痎疟,间日一发也。讳痎,故曰亥市。"一说,以寅﹑申﹑巳﹑亥日集市,俗称"亥市"。
1.隔日交易一次的集市。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亥市鱼盐聚,神林鼓笛鸣。"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三"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明方以智《通雅.天文》"亥音皆,言如痎疟,间日一发也。讳痎,故曰亥市。"一说,以寅﹑申﹑巳﹑亥日集市,俗称"亥市"。
人涉卬否
[相关解释]
1.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1.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仙侣
[相关解释]
1.仙人之辈。 2.指人品高尚﹑心神契合的朋友。语出《后汉书.郭太传》"林宗(郭太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1.仙人之辈。 2.指人品高尚﹑心神契合的朋友。语出《后汉书.郭太传》"林宗(郭太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仙舟
[相关解释]
1.舟船的美称。
1.舟船的美称。
仙菜
[相关解释]
1.海藻名。有淡红﹑深红﹑紫褐等色。常固着在海边岩石或其它海藻上。我国青岛﹑舟山等地有分布‖胶丰富,可食用。也可提取藻胶供纺织工业用。
1.海藻名。有淡红﹑深红﹑紫褐等色。常固着在海边岩石或其它海藻上。我国青岛﹑舟山等地有分布‖胶丰富,可食用。也可提取藻胶供纺织工业用。
估舟
[相关解释]
1.商贾载货的船。
1.商贾载货的船。
促棹
[相关解释]
1.谓催舟速行。
1.谓催舟速行。
倚桡
[相关解释]
1.靠着船桨。指泛舟。 2.把船桨搁置一边。谓停止航行。
1.靠着船桨。指泛舟。 2.把船桨搁置一边。谓停止航行。
借水推船
[相关解释]
1.亦作"借水行舟"。 2.谓趁势行事。
1.亦作"借水行舟"。 2.谓趁势行事。
借水行舟
[相关解释]
1.见"借水推船"。
1.见"借水推船"。
借风使船
[相关解释]
比喻借用别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说借水行舟。
比喻借用别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说借水行舟。
偏舟
[相关解释]
单体船。与两船相并的方舟”相对。泛指小船一叶偏舟|乘偏舟于五湖。
单体船。与两船相并的方舟”相对。泛指小船一叶偏舟|乘偏舟于五湖。
僦舟
[相关解释]
1.雇船,租船。
1.雇船,租船。
兰桡
[相关解释]
1.小舟的美称。
1.小舟的美称。
兰棹
[相关解释]
1.兰舟。
1.兰舟。
兰舟
[相关解释]
1.木兰舟。亦用为小舟的美称。
1.木兰舟。亦用为小舟的美称。
共鼓
[相关解释]
1.传说始作舟楫者。
1.传说始作舟楫者。
兽头
[相关解释]
1.服饰上所织的兽头花纹。 2.指龙舟之首。 3.指兽瓦。
1.服饰上所织的兽头花纹。 2.指龙舟之首。 3.指兽瓦。
凌波军
[相关解释]
1.五代南唐中主李瓃曾令各郡民众在端午节举行龙舟竞赛,得胜者赏给银碗,称为打标◇尽收编为水军,号称凌波军。又南宋建炎初,宰相李纲在长江﹑淮水﹑黄河设立水军,号凌波﹑楼船军。参阅宋龙衮《江南野录》﹑《宋史.兵志一》。
1.五代南唐中主李瓃曾令各郡民众在端午节举行龙舟竞赛,得胜者赏给银碗,称为打标◇尽收编为水军,号称凌波军。又南宋建炎初,宰相李纲在长江﹑淮水﹑黄河设立水军,号凌波﹑楼船军。参阅宋龙衮《江南野录》﹑《宋史.兵志一》。
凌驾
[相关解释]
①超越;压倒凌驾前人|凌驾世界诸先进国。②驾驭;乘我们就像坐在轻舟中,凌驾着骀荡的东风,迅捷地向着初升的太阳前进!
①超越;压倒凌驾前人|凌驾世界诸先进国。②驾驭;乘我们就像坐在轻舟中,凌驾着骀荡的东风,迅捷地向着初升的太阳前进!
凭舟
[相关解释]
1.乘舟;操舟。
1.乘舟;操舟。
利涉
[相关解释]
1.顺利渡河。 2.称舟楫为利涉。
1.顺利渡河。 2.称舟楫为利涉。
刳剡
[相关解释]
1.谓营造舟楫。
1.谓营造舟楫。
刳木
[相关解释]
1.剖凿木头(用以做舟)。
1.剖凿木头(用以做舟)。
刳舟
[相关解释]
1.独木舟。
1.独木舟。
刳艇
[相关解释]
1.独木舟。
1.独木舟。
刺舟
[相关解释]
1.刺船。撑船,划船。
1.刺船。撑船,划船。
刻舟
[相关解释]
1."刻舟求剑"之省。
1."刻舟求剑"之省。
刻舷
[相关解释]
1.犹刻舟。
1.犹刻舟。
匏罂
[相关解释]
1.匏樽和木罂缻。系两种酒器﹐古人结扎之用以渡水﹐因以"匏罂"借指舟船。罂﹐同"罂"。
1.匏樽和木罂缻。系两种酒器﹐古人结扎之用以渡水﹐因以"匏罂"借指舟船。罂﹐同"罂"。
单舟
[相关解释]
1.谓乘驾一只船。
1.谓乘驾一只船。
单舸
[相关解释]
1.谓乘驾一条船。 2.指孤舟。
1.谓乘驾一条船。 2.指孤舟。
南航北骑
[相关解释]
1.语本《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后因以"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1.语本《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后因以"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卦名诗
[相关解释]
1.用《易》卦名入句写成的诗。如南朝梁简文帝《卦名诗》"栉比园花满,径复水流新……莲舟虽未济,分密已同人"即是。其中"比""复""未济""同人"皆《易》卦名。
1.用《易》卦名入句写成的诗。如南朝梁简文帝《卦名诗》"栉比园花满,径复水流新……莲舟虽未济,分密已同人"即是。其中"比""复""未济""同人"皆《易》卦名。
厓门
[相关解释]
1.也写作"崖门"。在广东省新会县南,珠江三角洲西南侧。为潭江和西江分支的出海口。南宋末年宋枢密副使张世杰以舟师碇海中,为元兵所败。陆秀夫负帝昺于厓山沉海。
1.也写作"崖门"。在广东省新会县南,珠江三角洲西南侧。为潭江和西江分支的出海口。南宋末年宋枢密副使张世杰以舟师碇海中,为元兵所败。陆秀夫负帝昺于厓山沉海。
双鲤
[相关解释]
1.两条鲤鱼。 2.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唐韩愈《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古乐府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张辑《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明陈汝元《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1.两条鲤鱼。 2.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唐韩愈《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古乐府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张辑《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明陈汝元《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叶舟
[相关解释]
1.小船。
1.小船。
同济
[相关解释]
1.同舟渡水。
1.同舟渡水。
同舟共命
[相关解释]
1.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1.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同舟共济
[相关解释]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以同舟共济”比喻齐心协力战胜困难。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以同舟共济”比喻齐心协力战胜困难。
同舟遇风
[相关解释]
1.比喻同遭逆境。
1.比喻同遭逆境。
君山老父
[相关解释]
1.传说中吹笛于君山的老仙人。洞庭贾客吕乡筠,春夜泊舟君山侧,饮酒吹笛于月下■一老父泛舟至,与之共饮畅谈,并出怀袖间笛吹奏。曲未终,而君山鸟兽叫噪,月色昏昧,舟人大恐。老父于是饮酒数杯,鼓棹而去。事见唐谷神子《博异志.吕乡筠》。
1.传说中吹笛于君山的老仙人。洞庭贾客吕乡筠,春夜泊舟君山侧,饮酒吹笛于月下■一老父泛舟至,与之共饮畅谈,并出怀袖间笛吹奏。曲未终,而君山鸟兽叫噪,月色昏昧,舟人大恐。老父于是饮酒数杯,鼓棹而去。事见唐谷神子《博异志.吕乡筠》。
吞舟
[相关解释]
语出《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能吞食小船的鱼,指大鱼网漏吞舟。
语出《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能吞食小船的鱼,指大鱼网漏吞舟。
吞舟之鱼
[相关解释]
1.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1.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吞舟是漏
[相关解释]
1.本谓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1.本谓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吞舟漏网
[相关解释]
1.见"吞舟是漏"。
1.见"吞舟是漏"。
吞航
[相关解释]
1.犹吞舟。
1.犹吞舟。
含烟舟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船。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船。
吴越同舟
[相关解释]
1.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孔丛子.论势》"吴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者,所患同也。"后因以"吴越同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须互相救助,共同努力。
1.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孔丛子.论势》"吴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者,所患同也。"后因以"吴越同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须互相救助,共同努力。
善卷
[相关解释]
1.相传为尧舜时隐士。 2.洞名。旅游胜地,在江苏省宜兴县西南螺岩山上。有上﹑中﹑下﹑后四洞,多大型石笋和钟乳石,形成石狮﹑石象等景物。下洞地下河可行小舟,自后洞出。
1.相传为尧舜时隐士。 2.洞名。旅游胜地,在江苏省宜兴县西南螺岩山上。有上﹑中﹑下﹑后四洞,多大型石笋和钟乳石,形成石狮﹑石象等景物。下洞地下河可行小舟,自后洞出。
回帆
[相关解释]
1.归舟,乘船返回。
1.归舟,乘船返回。
回棹
[相关解释]
1.亦作"回棹"。 2.驾船返回。 3.指归舟。
1.亦作"回棹"。 2.驾船返回。 3.指归舟。
回舟
[相关解释]
1.犹回船。
1.犹回船。
回舟兴
[相关解释]
1.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在剡溪的戴安道,即乘小船访之。到门口不进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事见《世说新语.任诞》。
1.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在剡溪的戴安道,即乘小船访之。到门口不进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事见《世说新语.任诞》。
在舟
[相关解释]
1.《邓析子.无厚》"同舟渡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后因以"在舟"谓患难与共。
1.《邓析子.无厚》"同舟渡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后因以"在舟"谓患难与共。
塞垣春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有九十五(又分为二)﹑九十六﹑九十八字四体。宋周密放舟西湖采莲叶,探题赋词,改《塞垣春》为《采绿吟》。参见《词谱》卷二五﹑《苹洲渔笛谱》卷一《采绿吟》序。
1.词牌名。双调,有九十五(又分为二)﹑九十六﹑九十八字四体。宋周密放舟西湖采莲叶,探题赋词,改《塞垣春》为《采绿吟》。参见《词谱》卷二五﹑《苹洲渔笛谱》卷一《采绿吟》序。
夏载
[相关解释]
1.夏禹的乘具。指舟﹑车﹑輴﹑樏。
1.夏禹的乘具。指舟﹑车﹑輴﹑樏。
夕阳箫鼓
[相关解释]
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琵琶曲。全曲描写夕阳西下、渔舟晚归、橹声水韵、江山如画的情景。1923年大同乐会将此曲改编为丝竹合奏曲,更名《春江花月夜》。
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琵琶曲。全曲描写夕阳西下、渔舟晚归、橹声水韵、江山如画的情景。1923年大同乐会将此曲改编为丝竹合奏曲,更名《春江花月夜》。
夜壑
[相关解释]
1.《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后用"夜壑"比喻事物的变化。 2.谓幽深的山谷。 3.坟墓。
1.《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后用"夜壑"比喻事物的变化。 2.谓幽深的山谷。 3.坟墓。
天工开物
[相关解释]
中国明代科学技术名著。宋应星著。十八卷,分三编。详尽记录了明代中期到末年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状况,并附有大量生动翔实的插图。上编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养蚕,缫丝,染料,食品加工,制盐,制糖等;中编包括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建造舟车,采炼石灰、煤炭、燔石、硫黄,榨油,制烛,造纸等;下编包括五金开采及冶炼,兵器、火药、朱墨、颜料、曲药的制造,珠玉采琢等。
中国明代科学技术名著。宋应星著。十八卷,分三编。详尽记录了明代中期到末年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状况,并附有大量生动翔实的插图。上编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养蚕,缫丝,染料,食品加工,制盐,制糖等;中编包括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建造舟车,采炼石灰、煤炭、燔石、硫黄,榨油,制烛,造纸等;下编包括五金开采及冶炼,兵器、火药、朱墨、颜料、曲药的制造,珠玉采琢等。
太一莲舟
[相关解释]
1.北宋名画家李公麟绘有《太一真人图》﹐图绘真人卧一大莲叶中﹐执书仰读~驹题诗有"太一真人莲叶舟"句。见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韩子苍》◇又称《太一真人图》为《太一莲舟图》﹐金元好问有《太一莲舟图》诗。
1.北宋名画家李公麟绘有《太一真人图》﹐图绘真人卧一大莲叶中﹐执书仰读~驹题诗有"太一真人莲叶舟"句。见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韩子苍》◇又称《太一真人图》为《太一莲舟图》﹐金元好问有《太一莲舟图》诗。
太乙舟
[相关解释]
1.即太一莲舟。
1.即太一莲舟。
契船求剑
[相关解释]
1.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后汉书.张衡传》"世易俗异﹐事执舛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后多作"刻舟求剑"。
1.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后汉书.张衡传》"世易俗异﹐事执舛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后多作"刻舟求剑"。
威尼斯
[相关解释]
世界著名水城和旅游中心。在意大利东北部。人口343万(1982年)。建于离陆地4千米的一百十八个小岛上,有一百七十七条水道贯通其间,四百多座桥梁将各岛连成一体。全城以舟代车,是世界上唯一不通行汽车的城市。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花边、刺绣等著称。市内有古老教堂、钟楼和宫殿。多海湾浴场。
世界著名水城和旅游中心。在意大利东北部。人口343万(1982年)。建于离陆地4千米的一百十八个小岛上,有一百七十七条水道贯通其间,四百多座桥梁将各岛连成一体。全城以舟代车,是世界上唯一不通行汽车的城市。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花边、刺绣等著称。市内有古老教堂、钟楼和宫殿。多海湾浴场。
子明
[相关解释]
1.桑树的别名。传说三国吴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而归。"夜泊越里,缆舟于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系,方见烹舋,虽然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得?'龟曰'子明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 2.传说中的仙人。陵阳子明好钓鱼,于旋溪钓得白龙,拜而放之◇得白鱼,腹中有书,教以服食之法。子明食之而成仙。见汉刘向《列仙传.陵阳子明》。 3.水银的别名。
1.桑树的别名。传说三国吴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而归。"夜泊越里,缆舟于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系,方见烹舋,虽然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得?'龟曰'子明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 2.传说中的仙人。陵阳子明好钓鱼,于旋溪钓得白龙,拜而放之◇得白鱼,腹中有书,教以服食之法。子明食之而成仙。见汉刘向《列仙传.陵阳子明》。 3.水银的别名。
子母舟
[相关解释]
1.古代战船的一种。
1.古代战船的一种。
子猷
[相关解释]
1.晋王徽之的字。王羲之之子。性爱竹,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居会稽时,雪夜泛舟剡溪,访戴逵,至其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则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遂传为佳话。
1.晋王徽之的字。王羲之之子。性爱竹,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居会稽时,雪夜泛舟剡溪,访戴逵,至其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则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遂传为佳话。
孤篷
[相关解释]
1.孤舟的篷。 2.常用以指孤舟。
1.孤舟的篷。 2.常用以指孤舟。
孤舟
[相关解释]
1.孤独的船。
1.孤独的船。
孤舟独桨
[相关解释]
1.喻单独行动,没人帮助。
1.喻单独行动,没人帮助。
宝舟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比喻普渡众生到达彼岸的佛法。
1.佛教语。比喻普渡众生到达彼岸的佛法。
客舟
[相关解释]
1.运送旅客的船。
1.运送旅客的船。
察今
[相关解释]
《吕氏春秋》篇名。察今”为明察当今形势之意。文中认为法令制度的颁布实施要随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拘泥于古法。语言流畅,多用比喻,刻舟求剑”等成语即出于本文。
《吕氏春秋》篇名。察今”为明察当今形势之意。文中认为法令制度的颁布实施要随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拘泥于古法。语言流畅,多用比喻,刻舟求剑”等成语即出于本文。
小寒食
[相关解释]
1.寒食的第二天。一说为前一天。唐杜甫有《小寒食舟中作》诗。仇兆鳌题解"《杜臆》小寒食﹐注谓寒食前一日﹐误﹐盖寒食次日也。《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据历在清明前二日。广义注禁火三日谓至后一百四日﹑五日﹑六日﹐乃知小寒食是六日﹐总在三日内﹐故云佳辰。次日清明﹐始有新火﹐故食犹寒;禁火则酒亦寒﹐故云强饮。诗意甚明。"
1.寒食的第二天。一说为前一天。唐杜甫有《小寒食舟中作》诗。仇兆鳌题解"《杜臆》小寒食﹐注谓寒食前一日﹐误﹐盖寒食次日也。《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据历在清明前二日。广义注禁火三日谓至后一百四日﹑五日﹑六日﹐乃知小寒食是六日﹐总在三日内﹐故云佳辰。次日清明﹐始有新火﹐故食犹寒;禁火则酒亦寒﹐故云强饮。诗意甚明。"
嵊泗列岛
[相关解释]
又称嵊泗群岛”。在浙江省东北部海中。属舟山群岛。包括嵊山、泗礁山、黄龙山、花鸟山等一百九十六个岛屿,以泗礁山面积最大。是中国著名渔场之一。岛屿海滩平缓,建有海水浴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又称嵊泗群岛”。在浙江省东北部海中。属舟山群岛。包括嵊山、泗礁山、黄龙山、花鸟山等一百九十六个岛屿,以泗礁山面积最大。是中国著名渔场之一。岛屿海滩平缓,建有海水浴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左右手
[相关解释]
1.语出《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原以左手和右手最能为自己所支配来比喻二者互相配合﹑帮助◇转以喻得力的助手。
1.语出《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原以左手和右手最能为自己所支配来比喻二者互相配合﹑帮助◇转以喻得力的助手。
巨鹿之战
[相关解释]
秦末农民起义军击败秦军主力的战役。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率军攻赵,包围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起义军前往救援。项羽杀掉畏战的宋义,挥师渡漳水,破釜沉舟,于巨鹿大败秦军主力,解除巨鹿之围,并迫使章邯投降。
秦末农民起义军击败秦军主力的战役。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率军攻赵,包围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起义军前往救援。项羽杀掉畏战的宋义,挥师渡漳水,破釜沉舟,于巨鹿大败秦军主力,解除巨鹿之围,并迫使章邯投降。
已而
[相关解释]
①罢了;算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②副词。不久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
①罢了;算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②副词。不久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
帐饮
[相关解释]
在郊外设帐饯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郊外设帐饯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廉石
[相关解释]
1.相传汉末吴郡陆绩为郁林太守,罢归少行装,舟轻难以渡海,因取巨石镇之。至吴,弃石于娄门之野。人称其廉,号"郁林石"。石留民间,至明时犹存‰治中巡按御史樊祉使人移置察院之侧,作亭覆之。命名为"廉石"。清康熙间陈鹏年为苏州太守,修葺郡学,将石移至郡学内,为苏州古迹之一。参见"郁林石"。参阅唐无名氏《大唐传载》﹑明侯甸《西樵野记.郁林太守石》﹑清朱象贤《闻见偶录.廉石》。 2.比喻清廉的家风。
1.相传汉末吴郡陆绩为郁林太守,罢归少行装,舟轻难以渡海,因取巨石镇之。至吴,弃石于娄门之野。人称其廉,号"郁林石"。石留民间,至明时犹存‰治中巡按御史樊祉使人移置察院之侧,作亭覆之。命名为"廉石"。清康熙间陈鹏年为苏州太守,修葺郡学,将石移至郡学内,为苏州古迹之一。参见"郁林石"。参阅唐无名氏《大唐传载》﹑明侯甸《西樵野记.郁林太守石》﹑清朱象贤《闻见偶录.廉石》。 2.比喻清廉的家风。
延娟
[相关解释]
1.相传为周时东瓯所献才女名。据晋王嘉《拾遗记.周》载周昭王二十四年,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娱。此二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二女与昭王乘舟,同溺于汉水。
1.相传为周时东瓯所献才女名。据晋王嘉《拾遗记.周》载周昭王二十四年,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娱。此二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二女与昭王乘舟,同溺于汉水。
弄黍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八四二引《祢衡别传》"十月﹐朝黄祖在艨冲舟上。会设黍舋﹐衡年少在坐﹐黍舋至﹐先自饱食毕﹐抟以弄戏﹐其轻慢如此。"后以"弄黍"指文人的傲慢放纵。
1.《太平御览》卷八四二引《祢衡别传》"十月﹐朝黄祖在艨冲舟上。会设黍舋﹐衡年少在坐﹐黍舋至﹐先自饱食毕﹐抟以弄戏﹐其轻慢如此。"后以"弄黍"指文人的傲慢放纵。
张择端
[相关解释]
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翰林图画院画师。专工界画宫室,擅画街市、舟车、桥梁、城郭、房舍。有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存世。
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翰林图画院画师。专工界画宫室,擅画街市、舟车、桥梁、城郭、房舍。有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