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8 查到相关疏引的内容。
带有疏引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纪 [相关解释]
1.岁星(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国语·晋语四》"文公在狄十二年,狐偃曰'蓄力一纪,可以远矣。'"韦昭注"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唐柳宗元?见促行骑走笔酬赠》诗"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清顾炎武《过李子德》诗"忆昔论交日,星霜一纪更。"但古又有以四岁一小周(《素问·六微旨大论》)﹑三十年(《素问·天元纪大论》)﹑七十六年(《易干凿度》)﹑一千五百二十岁(《诗·大雅·文王序》疏引《三统历》)我患驼折 2.
七舆大夫 [相关解释]
1.指主管诸侯副车的七大夫。春秋时,侯伯出行有副车七乘,每车有一大夫主管,故称。《左传.僖公十年》"郄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丕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颛﹑累虎﹑特宫﹑山祁。"孔颖达疏"《周礼.大行人》云'侯伯七命,贰车七乘。'贰即副也。每车一大夫主之,谓之七舆大夫。"一说指主管兵车的舆帅七人。孔颖达疏引服虔云"上军之舆帅七人,属申生者。"亦省作"七舆"。
七驺 [相关解释]
1.七个驾御车马的吏役。《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命仆及七驺,咸驾。"郑玄注"七驺,谓趣马,主为诸官驾说者也。"说,通"脱"。驾说,谓驾车﹑脱车。孔颖达疏引皇侃曰"天子马有六种,种别有驺,则六驺也。又有搆主之人,并六驺为七,故为七驺。" 2.古代官员出行时,在前头开道的七名骑卒。
三亳 [相关解释]
1.古地名。殷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书.立政》"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一说指景亳﹑东亳﹑西亳。清魏源《书古微.汤誓序发微》"盖徙都偃师之景亳,而建东亳于商丘,仍西亳于商州,各设尹以治之。"后多从皇甫谧之说。
三坟 [相关解释]
1.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三坟"﹐三皇之书﹐也有认为系指天﹑地﹑人三礼﹐或天﹑地﹑人三气的﹐均见孔颖达疏引。近人章炳麟《检论·尚书故言》则谓"坟﹑丘十二﹐宜即夷吾所记泰山刻石十有二家也。"今存《三坟书》﹐分山坟﹑气坟﹑形坟﹐以《连山》为伏羲作﹐《归藏》为神农作﹐《乾坤》为黄帝作﹐各衍为六十四卦﹐系之以传﹐且杂以《河图》﹐实系宋人伪造。
三牺 [相关解释]
1.三只纯色的牛。 2.指祭祀用的雁﹑鹜﹑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孔颖达疏引服虔云"三牺,雁﹑鹜﹑雉。"一说指牛羊豕。
下垫 [相关解释]
1.谓人民有沉溺之患。语出《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孔颖达疏引郑玄注"昬,没也;垫,陷也。禹言洪水之时,人有没陷之害。"亦指人民陷于苦难之中。 2.被水淹没。
五狄 [相关解释]
1.古代对居于我国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合称。《尔雅.释地》"八狄"邢昺疏引汉李巡云"一曰月支,二曰秽貊,三曰匈奴,四曰单于,五曰白屋。"
五男二女 [相关解释]
1.《诗.召南.何彼襛矣序》孔颖达疏引晋皇甫谧云"武王五男二女。"谓有子五人,有女二人◇用以表示子孙繁衍,有福气。宋时常绘印五男二女图于纸笺或礼品上以示祝福。
五雉 [相关解释]
1.相传少皞时掌工务的五个官名的合称。《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杜预注"五雉,雉有五种。"孔颖达疏"雉声近夷,雉训夷,夷为平,故以雉名工正之官。"或以为五种雉鸟各表示某一工种。孔颖达疏引贾逵曰"西方曰鷷雉,攻木之工也;东方曰鶅雉,搏埴之工也;南方曰翟雉,攻金之工也;北方曰鵷雉,攻皮之工也;伊洛而南曰翚雉,设五色之工也。"
井乘 [相关解释]
1.古代按甸(六十四井)为单位来摊派军赋(包括车马﹑兵甲﹑人员)的制度。《左传.成公元年》"作丘甲"孔颖达疏引《司马法》曰"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榡具,谓之乘马。"
亨会 [相关解释]
1.嘉会,众美之会。语本《易.干》"亨者,嘉之会也。"孔颖达疏引庄氏曰"嘉,美也。言天能通畅万物,使物嘉美之会聚,故云嘉之会也。"
克奔 [相关解释]
1.斩杀败降的敌人。《书·牧誓》"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孙星衍疏引郑玄曰"克,杀也。不得暴虐杀纣师之奔走者。"一说,肯来投奔的敌人。孔传"商众能来奔降者,不迎击之。"
八蛮 [相关解释]
1.古谓南方的八蛮国。《周礼.夏官.职方》"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礼记.王制》"南方曰蛮"孔颖达疏引《尔雅》汉李巡注云"一曰天竺,二曰咳首,三曰僬侥,四曰跛踵,五曰穿胸,六曰儋耳,七曰狗轵,八曰旁春。"后以泛指外族。
南交 [相关解释]
1.指交趾。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因地处南方,故称。《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蔡沈传"南交﹐南方交趾之地。"孙星衍疏引《墨子.节用篇》"昔者尧治天下,南抚交趾,北降幽都。"一说谓太阳由北向南转移之处。见《书.尧典》"宅南交"孔传。
唐棣 [相关解释]
1.植物名。又称"枎栘"﹑"红栒子"。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按,唐棣古有二说(1)郁李。《论语.子罕》"唐棣之华,偏其反而。"邢昺疏引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唐棣,﹞奥李也。一名雀梅,亦曰车下李,所在山皆有。其华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如李子,可食。"奥李即郁李。(2)白杨类树木。又作"榶棣"。《尔雅.释木》"唐棣,栘。"郭璞注"似白杨,江东呼夫栘。"李时珍谓唐棣亦名枎栘﹑栘杨,是白杨的同类;郁李乃常棣,非唐棣。参阅《本草纲目.木二.枎栘》。
四友 [相关解释]
1.指周文王四个亲信大臣南宫括﹑散宜生﹑闳夭﹑太颠。晋张华《博物志》卷六"文王四友南宫括﹑散宜生﹑闳天﹑太颠。"一说太颠作太公望。见《圣贤群辅录》卷上。《诗.大雅.文王序》孔颖达疏引《殷传》云"西伯得四友献宝,免于虎口而克耆。" 2.指孔子四个学生颜渊﹑子贡﹑子张﹑子路。《孔丛子.论书》"孔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回(颜渊)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乎?自吾得赐(子贡)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牾?自吾得师(子张)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乎?自吾得仲由(子路)也,恶言不至于门,是非御侮乎?'"一说四友中或
四始 [相关解释]
1.旧说《诗经》有四始,各家说法不一(1)指"风"﹑"小雅"﹑"大雅"﹑"颂"。《大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孔颖达疏引郑玄《答张逸》云"四始,'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人君行之则为兴,废之则为衰。"(2)指"风"﹑"小雅"﹑"大雅"﹑"颂"的首篇。《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
大电 [相关解释]
1.相传黄帝之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附宝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见《序》孔颖达疏引《帝王世纪》◇以"大电"为黄帝出生之典。
大箫 [相关解释]
1.编管吹奏乐器名。其形参差象凤翼。《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郭璞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邢昺疏引李巡曰"大萧﹐声大者。"一说二十四管﹐见《广雅.释乐》。
大衍 [相关解释]
1.《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韩康伯注引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孔颖达疏引京房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后以大衍为五十的代称。 2.广大的沼泽地。 3.历法名。详"大衍历"。
天钺 [相关解释]
1.天子所用大斧。《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孔颖达疏引《太公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钺。"后用以比喻帝王的兵威。
庶老 [相关解释]
1.古代士之告老退休者。《尚书大传》卷五"大夫﹑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塾,余子毕出,然后皆归。"郑玄注"上老,父师也;庶老,少师也。"《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孔颖达疏引熊安生云"国老,谓卿大夫致仕者;庶老,谓士也。"《魏书.高祖纪下》"﹝二月﹞丙午,诏畿内七十以上暮春赴京师,将行养老之礼……三月丙寅,宴群臣及国老﹑庶老于华林园。"一说庶老兼指士人告老退休者与庶人之老者。
彤管 [相关解释]
1.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毛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陈奂传疏引董仲舒曰"彤者,赤漆耳。"一说指乐器。见高亨《诗经今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植物。见余冠英《诗经选译》。 2.指女子文墨之事。 3.指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用为在朝任官之典。 4.指画笔。
微情 [相关解释]
1.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礼记.檀弓下》"礼有微情者。"孔颖达疏引何胤云"哭踊之情必发于内,谓之微。微者,不见也。"一说指抑制哀痛的感情。孔颖达疏"微,杀也。言若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使之俯就也。" 2.微妙的思想感情。 3.微末的心情。
昆仑 [相关解释]
1.亦作"昆侖"。 2.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3.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孔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4.古代泛指中与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5."昆仑奴"的省称。 6.泛指奴仆。 7
月吉 [相关解释]
1.农历每月初一或指正月初一。《周礼.地官.族师》"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书其孝弟睦媋有学者。"郑玄注"月吉,每月朔日也。"贾公彦疏引杜子春曰"当为正月吉日。"一说指一月中的吉日。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朔日不谓之吉日》。
楚练 [相关解释]
1.《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孔颖达疏引贾逵曰"被练,帛也。以帛缀甲,步卒服之。"又引马融曰"被练,以练为甲里,卑者所服。"原指楚国步兵所穿的练袍,后以"楚练"泛指征衣。 2.指楚地产的白绢。
牲腯 [相关解释]
1.供祭祀用的猪。语本《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牛羊曰肥﹐豕曰腯。" 2.谓祭牲肥腴。
疏引 [相关解释]
1.断断续续地叫。
粉米 [相关解释]
1.古代贵族礼服上的白色米形绣文。《书.益稷》"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孔颖达疏引郑玄曰"粉米,白米也。"蔡沈集传"粉米,白米,取其养也。"一说,粉米为二物。孔传"粉,若粟冰;米,若聚米。" 2.指花粉。
组练 [相关解释]
1.《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孔颖达疏引贾逵曰"组甲,以组缀甲,车士服之;被练,帛也,以帛缀甲,步卒服之。"组甲﹑被练皆指将士的衣甲服装◇因以"组练"借指精锐的部队或军士的武装军容。 2.组带。
芥羽 [相关解释]
1.《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季郼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郼氏为之金距。"孔颖达疏引郑司农曰"介,甲也,为鸡着甲。"《史记.鲁周公世家》作"季氏芥鸡羽"。裴髎集解引服虔曰"捣芥子播其鸡羽,可以坌郼氏鸡目。"后因以"芥羽"指用以角斗的鸡。
蚩尤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古代九黎族首领。以金作兵器﹐与黄帝战于涿鹿﹐失败被杀。但古籍所载﹐说法不一(1)炎帝臣。见《逸周书.尝麦》﹑《太平御览.兵部一》引《世本》宋衷注﹑《庄子.盗跖》陆德明释文。(2)黄帝臣。见《管子.五行》﹑《越绝书.计倪内经》。(3)古庶人。见《周礼.春官.肆师》贾公彦疏引《五经音义》。(4)九黎之君。见《书.吕刑》陆德明释文﹑《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策》高诱注。(5)古天子。见《山海经.大荒北经》﹑《史记.高祖本纪》裴髎集解引《汉书》应劭注。 2.恶人的代称。 3.借指雾或兵气。相
赠策 [相关解释]
1.《左传.文公十三年》载晋大夫士会奔秦,晋恐士会为秦所用,就派人招他回国。士会离秦时,"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绕朝以策书赠士会。"后即以"赠策"谓致送书信或临别赠言。 2.《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秦穆公曾七日而寤,寤之日,对公孙支与子舆说,曾见天帝,天帝告以晋国将大乱等事。公孙支书而藏之,是为秦策◇用"赠策"谓天授其旨意。
赤甲 [相关解释]
1.红色的甲。古代谶纬家谓为帝王受命的祥瑞。语本《尚书中候》"龙马衔甲,赤文緑色,甲似j背,袤广九尺,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録纪兴亡之数。"见杜预《序》"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唐孔颖达疏引。 2.亦作"赤岬"。山名。在四川奉节东。
靡有孑遗 [相关解释]
1.本谓没任何一个人能逃脱旱灾的侵害。《诗.大雅.云汉》﹕"旱既太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郑玄笺﹕"周之众民多有死亡者矣。今其余无有孑遗者﹐言又饿病也。"王先谦集疏引赵岐《孟子章句》﹕"周余黎民﹐靡有孑遗。志在忧旱灾民﹐无孑然遗脱﹑不遭旱灾者﹐非无民也。"后则指荡然无存﹐毫无遗留。
鹰化 [相关解释]
1.《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孔颖达疏引《周书时训》"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化为鹰。"后遂以"鹰化"代称仲春之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