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3 查到相关支柱的内容。
带有支柱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脚架 [相关解释]
1.有三个支柱的架子,有的可折合﹑伸缩,多用于安放和使用照相机﹑测量仪器等。
中流砥柱 [相关解释]
屹立在黄河激流之中的砥柱山。比喻坚强的,能起到支柱作用的人或力量缓急朝廷须公出,更作中流砥柱|满江风浪晚来急,谁似中流砥柱人。
乌干达 [相关解释]
东非内陆国。面积2 3.85万平方千米。人口1930万(1995年)。首都坎帕拉。全境为高原,多河流湖泊、沼泽,有东非高原水乡”之称。地跨赤道,因地势高,气候温暖。农业为经济支柱,主要产咖啡。非洲主要淡水鱼生产国之一。
单杠 [相关解释]
①体操器械之一。相传由德国人雅恩创制。正规单杠由直径28厘米,长240厘米的钢杠横架在高225厘米的两支柱上而成。②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运动员手握杠做由屈伸、回环、转体、摆越、腾越、空翻等编组的成套动作。
卡塔尔 [相关解释]
西亚国家。在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面积110万平方千米。人口593万(1994年)。首都多哈。石油生产和出口为经济支柱。
卢森堡 [相关解释]
①罗莎·卢森堡(rosaluxemburg,1871-1919)。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后移居德国,参加工人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积极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沙文主义,参加创立斯巴达克同盟。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反对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的叛变,参与创建德国共产党。次年1月被社会民主党右翼政府杀害。②西欧内陆国。面积2586平方千米。人口4066万(1995年)。首都卢森堡。境内多丘陵,经济发达。钢铁工业和金融业为两大经济支柱。
古巴 [相关解释]
北美洲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临加勒比海,在墨西哥湾出口处。面积1109万平方千米。人口10963万(1994年)。首都哈瓦那。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和东部有山区。终年暖热,干、湿季分明。蔗糖业为经济支柱。世界最大的蔗糖出口国。
台湾省 [相关解释]
简称台”。在中国东南部,东和南海之间。省境由台湾岛及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组成。面积36万平方千米。人口2075万(1992年)。少数民族有高山族。1887年置省。行政中心台北。主岛2/3为山地、丘陵,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平原分布在西部。高温多雨,属亚热带(南部为热带)湿润区。工业发达,纺织、电子和食品工业为支柱。主要农产有水稻、甘蔗、水果和蔬菜。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吊楼 [相关解释]
①后部用支柱架在水面上的房屋。也叫吊脚楼。②山区的一种木板房或竹房子,下面用木桩做支柱,用梯子上下。
四柱 [相关解释]
1.神话传说中撑地的四根支柱。 2.古钱名。 3.旧时星相家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为四柱;合四柱之干支为八字。 4.旧时出纳财货或钱粮交代表册中的四个项目。
圣基茨和尼维斯 [相关解释]
北美洲西印度群岛中岛国。临加勒比和大西洋。面积269平方千米。人口403万(1992年)。首都巴斯特尔。属火山岛。热带海洋气候。蔗糖业为经济支柱。
坑木 [相关解释]
矿井里用做支柱的木料。
塞舌尔 [相关解释]
东非岛国。在印度洋上。面积444平方千米。人口75万(1995年)。首都维多利亚。旅游业为经济支柱。农业和渔业重要。
委内瑞拉 [相关解释]
南美洲北部国家。临加勒比海。面积9121万平方千米。人口21844万(1995年)。首都加拉加斯。从北向南分为山地(安第斯山区)、平原、高原三部分。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干、湿季分明。石油为国民经济支柱,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工业已初步形成体系。
孤撑 [相关解释]
1.单独的支柱。
宗教改革运动 [相关解释]
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旗帜下发动的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表现为对西欧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发动猛烈冲击。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拥有地产;以《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准则,不承认教会享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强调教徒个人直接与上帝相通,不必由神父作中介。运动中有以路德为首的温和派和以加尔文为首的激进派。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欧和北欧各国的世俗君主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并产生了脱离天主教的
布隆迪 [相关解释]
东非内陆国。面积278万平方千米。人口580万(1994年)。首都布琼布拉。大部分为高原、山地∮网稠密。热带气候。农牧业国家。咖啡出口为国民经济支柱。
希腊 [相关解释]
东南欧国家。在巴尔干半岛南部。东、南、西分别临爱琴海、地中和爱奥尼亚海。面积132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035万(1993年)。首都雅典。多山。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欧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运业、旅游业和侨汇是重要经济支柱。商船队规模居世界前列。
干桢 [相关解释]
1.朝廷的支柱。桢,古代筑墙时所立的柱子。
建鼓 [相关解释]
1.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 2.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
支拄 [相关解释]
1.支撑。 2.指用于支撑之物,支柱。 3.抵触,抵制。
支柱 [相关解释]
①起支撑作用的柱子。比喻中坚力量国家的支柱|他是厂里的主要支柱。②撑起;撑住这种局面他能支柱多久?
支柱产业 [相关解释]
也称主导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的生产部门。其特点是市场需求潜力大,具有大规模的产出可能性,发展速度快,有利于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现阶段的支柱产业为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
杙屋 [相关解释]
1.指水上房屋。在水上建房,要先于水中打桩以为支柱,故称。
枝梧 [相关解释]
1.斜而相抵的支柱。引申为对抗,抵挡。 2.支撑,支持。 3.犹支吾。说话含混躲闪。
柱顶石 [相关解释]
1.支柱石。喻基础,重要支持力量。
桌子 [相关解释]
1.上有平面,下有支柱,面上用以放东西或供做事情用的器物,一般用为家具。
桢固 [相关解释]
1.犹支柱,骨干。
桴栋 [相关解释]
1.栋梁。比喻事物的支柱。
毛里求斯 [相关解释]
南非岛国。在印度洋上。面积2040平方千米。人口约110万(1991年)。首都路易港。火山岛。终年湿热。甘蔗种植和制糖业是传统经济部门,并和近年兴起的出口加工业、旅游业形成三大经济支柱。
清流 [相关解释]
1.清澈的流水。 2.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 3.晩清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的名称。他们评议时政,上疏言事,弹劾大臣,指斥宦官,对外反对列强蚕食,对内主张整饬纪纲。中法战争前后,清流繁衍为前后两辈。前清流奉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魁首,后清流以户部尚书翁同龢为支柱。光绪帝亲政后,他们以拥帝相标榜,称为帝党,以别于当权的后党。 4.比喻政治清明。
约旦 [相关解释]
西亚国家。西南一角临红海的亚喀巴湾。面积962万平方千米。人口4139万(1995年)。首都安曼。气候干热,全境绝大部分为沙漠。经济支柱为侨汇、转口贸易和旅游。磷酸盐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罗马尼亚 [相关解释]
东南欧国家。在巴尔干半岛,多瑙河下游。临黑海。面积2375万平方千米。人口2265万(1995年)。首都布加勒斯特。山地、高原和平原各占1/3。工业为经济支柱,以重工业占优势。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之一。
罗马帝国 [相关解释]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政治,罗马共和国进入帝国时代。帝国初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版图扩大;基督教产生并开始传播。从公元3世纪开始,罗马奴隶制转入危机,政治混乱。284年戴克里先当皇帝后实行改革,元首政治转变为君主制。君士坦丁在位时,以基督教作为帝国精神支柱。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被废,标志罗马帝国结束和欧洲从古代转入中世纪。
贞干 [相关解释]
1.亦作"贞干"。 2.《易.干》"贞者,事之干也。"孔颖达疏"言天能以中正之气,成就万物,使物皆得干济。"因以"贞干"喻支柱,骨干。亦指能负重任﹑成大事的贤才。 3.忠贞干练;贤能。 4.指经冬不凋﹑质地坚致的竹﹑木。 5.借指强壮的体魄。
跨度 [相关解释]
①房屋、桥梁等建筑物中,梁、屋架、拱券两端的支柱、桥墩或墙等承重结构之间的距离。②泛指距离时间~大。
跷跷板 [相关解释]
1.儿童游戏用具。在狭长而厚的木板中间装上轴,然后架在支柱上,两人对坐两端,轮流用脚蹬地,使一端跷起,另一端下落,如此反复,游戏以取乐。
邦桢 [相关解释]
1.国家的支柱。
阿塞拜疆 [相关解释]
西亚内陆国。在外高加索地区。面积866万平方千米。人口713万(1990年)。首都巴库。全境一半以上为山地。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为经济支柱。
阿尔及利亚 [相关解释]
西北非国家。临地中海。面积23817万平方千米。人口2780万(1995年)。首都阿尔及尔。阿特拉斯山脉斜贯北部,沿海为平原;中、南部属撒哈拉沙漠,占全境面积90%。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是经济支柱。葡萄酒和橄榄油为传统出口商品。
阿鲁巴岛 [相关解释]
荷兰在北美洲的属地。在加勒比海东南部。面积193平方千米。人口6万多(1989年)。首府奥拉涅斯塔德。旅游业为经济支柱。
马耳他 [相关解释]
南欧岛国。在地中海中部。面积316平方千米。人口37万(1995年)。首都瓦莱塔,船舶修造和旅游业是主要经济支柱。
高脚牌 [相关解释]
1.长方形木牌。用以张贴告谕﹑海报。下支柱脚,以便肩扛手举,故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