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4 查到相关州城的内容。
带有州城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山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2.福州的别称。福州城中西有闽山,东有九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福州又称三山。见宋曾巩《道山亭记》。 3.冠名。 4.指三山骨。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2.福州的别称。福州城中西有闽山,东有九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福州又称三山。见宋曾巩《道山亭记》。 3.冠名。 4.指三山骨。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二十四桥
[相关解释]
1.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沈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驿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
1.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沈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驿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
仙逝
[相关解释]
婉指人死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婉指人死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南园十先生
[相关解释]
1.南园即抗风轩,在广州城东南大忠祠侧。明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结社唱酬于此,称南园五子。写诗力去宋元风习,以上追三唐为旨归,嘉靖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又聚会抗风轩,复振南园之风,称南园后五子。清光绪年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乃将前后五子合称南园十先生,并建南园十先生祠。明葛征奇编有《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陈文藻等编有《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参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存目四》。
1.南园即抗风轩,在广州城东南大忠祠侧。明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结社唱酬于此,称南园五子。写诗力去宋元风习,以上追三唐为旨归,嘉靖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又聚会抗风轩,复振南园之风,称南园后五子。清光绪年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乃将前后五子合称南园十先生,并建南园十先生祠。明葛征奇编有《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陈文藻等编有《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参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存目四》。
叶名琛(1807-1859)
[相关解释]
清末官员〓北汉阳人。1848年任广东巡抚,曾拒阻英人入广州城◇升任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镇压广东天地会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他不务战守,致城陷被俘押往印度◇病死。
清末官员〓北汉阳人。1848年任广东巡抚,曾拒阻英人入广州城◇升任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镇压广东天地会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他不务战守,致城陷被俘押往印度◇病死。
员外
[相关解释]
正员之外设置的官员◇因可捐买,故也称有钱有势的富豪一个开线铺的员外,娶了张老汉的二女儿|杭州城祝家庄有个祝员外。
正员之外设置的官员◇因可捐买,故也称有钱有势的富豪一个开线铺的员外,娶了张老汉的二女儿|杭州城祝家庄有个祝员外。
州城
[相关解释]
1.旧时州署所在城邑。
1.旧时州署所在城邑。
打出手
[相关解释]
戏曲武打技术之一。以打出手者(上把)为中心,由数人(下把)配合,作抛掷接踢武器的特技表演。多用于神怪斗法的武旦戏,如京剧《泗州城》等。打出手时,以打击乐作出手锣鼓”伴奏。
戏曲武打技术之一。以打出手者(上把)为中心,由数人(下把)配合,作抛掷接踢武器的特技表演。多用于神怪斗法的武旦戏,如京剧《泗州城》等。打出手时,以打击乐作出手锣鼓”伴奏。
扬州十日
[相关解释]
1645年6月29日(夏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破扬州城,大肆屠杀十日,史称扬州十日”。
1645年6月29日(夏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破扬州城,大肆屠杀十日,史称扬州十日”。
昌华苑
[相关解释]
1.五代时南汉于唐荔园故址修建的苑囿。在今广州市内。清阮元有咏《唐荔园》诗﹐其子阮福《唐荔园记》云"广州城西荔支湾﹐旧谓刘汉昌华苑。"
1.五代时南汉于唐荔园故址修建的苑囿。在今广州市内。清阮元有咏《唐荔园》诗﹐其子阮福《唐荔园记》云"广州城西荔支湾﹐旧谓刘汉昌华苑。"
柳湖
[相关解释]
1.湖名。宋时在陈州城北。因沿湖多柳,故称。
1.湖名。宋时在陈州城北。因沿湖多柳,故称。
桃花泉
[相关解释]
1.泉名。在江苏扬州城内原清代盐政署中。其水清澈,用于泡茶,味美色佳。参阅清麟庆《鸿雪因缘图记.桃泉煮茗》。
1.泉名。在江苏扬州城内原清代盐政署中。其水清澈,用于泡茶,味美色佳。参阅清麟庆《鸿雪因缘图记.桃泉煮茗》。
武旦
[相关解释]
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的女子。又有刀马旦和武旦之分。前者多扎靠”(表示铠甲),注重身段功架,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等;后者重跌扑翻打,如《十字坡》的孙二娘、《泗州城》中的水母等。
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的女子。又有刀马旦和武旦之分。前者多扎靠”(表示铠甲),注重身段功架,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等;后者重跌扑翻打,如《十字坡》的孙二娘、《泗州城》中的水母等。
池鹅夜击
[相关解释]
1.唐代安史之乱后,吴元济继李希烈﹑吴少诚﹑吴少阳等人之后,割据淮西。李愬奉命讨伐,在夜袭首府蔡州时,城边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声。至城下,无一人发觉,遂攻破蔡州城,生擒吴元济,平定了淮西◇以"池鹅夜击"作为出奇制胜的典故。
1.唐代安史之乱后,吴元济继李希烈﹑吴少诚﹑吴少阳等人之后,割据淮西。李愬奉命讨伐,在夜袭首府蔡州时,城边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声。至城下,无一人发觉,遂攻破蔡州城,生擒吴元济,平定了淮西◇以"池鹅夜击"作为出奇制胜的典故。
生户
[相关解释]
1.指未入州城定居的人户。
1.指未入州城定居的人户。
生獠
[相关解释]
1.古代对未入州城定居的僚人的蔑称。
1.古代对未入州城定居的僚人的蔑称。
生蛮
[相关解释]
1.古时对南方未入州城定居的少数民族的蔑称。
1.古时对南方未入州城定居的少数民族的蔑称。
老罴当道
[相关解释]
1.《北史.王罴传》载王罴除华州刺史﹐"尝修州城未毕﹐梯在城外。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合外汹汹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按﹐宋王安石《辄次公辟韵书公戏语申之以助发一笑》诗"老罴岂得长高卧﹐雏凤仍闻已间生。"即用此典◇亦喻猛将坐镇要冲。亦作"老熊当道"。
1.《北史.王罴传》载王罴除华州刺史﹐"尝修州城未毕﹐梯在城外。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合外汹汹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按﹐宋王安石《辄次公辟韵书公戏语申之以助发一笑》诗"老罴岂得长高卧﹐雏凤仍闻已间生。"即用此典◇亦喻猛将坐镇要冲。亦作"老熊当道"。
郎官湖
[相关解释]
1.湖名。本名南湖。在今湖北汉阳。唐李白流放夜郎,与故人尚书郎张谓﹑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南湖。张请李白为湖标一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改南湖为郎官湖,并赋《泛沔州城南郎官湖》诗,有句云"四坐醉清光,为欢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参阅本诗序。
1.湖名。本名南湖。在今湖北汉阳。唐李白流放夜郎,与故人尚书郎张谓﹑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南湖。张请李白为湖标一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改南湖为郎官湖,并赋《泛沔州城南郎官湖》诗,有句云"四坐醉清光,为欢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参阅本诗序。
阊门
[相关解释]
1.城门名。在江苏省苏州市城西。古时阊门高楼阁道﹐雄伟壮丽。唐代阊门一带是十分繁华的地方﹐地方官吏常在此宴请和迎送宾客﹐许多诗人都有诗词吟诵。 2.城门名。扬州城西门。
1.城门名。在江苏省苏州市城西。古时阊门高楼阁道﹐雄伟壮丽。唐代阊门一带是十分繁华的地方﹐地方官吏常在此宴请和迎送宾客﹐许多诗人都有诗词吟诵。 2.城门名。扬州城西门。
陵阳
[相关解释]
1.即陵阳子明。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2.山名。在今安徽石台北。一说在宣州城内。相传为陵阳子明得仙之地。 3.古曲名。
1.即陵阳子明。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2.山名。在今安徽石台北。一说在宣州城内。相传为陵阳子明得仙之地。 3.古曲名。
陵阳山
[相关解释]
1.相传为陵阳子明得仙之地。在今安徽宣州城内。 2.水银的别称。
1.相传为陵阳子明得仙之地。在今安徽宣州城内。 2.水银的别称。
雷塘
[相关解释]
1.地名。在江苏扬州城北。隋唐时为风景胜地。隋炀帝葬此。 2.池名。又名大龙潭。在广西马平南雷山下。
1.地名。在江苏扬州城北。隋唐时为风景胜地。隋炀帝葬此。 2.池名。又名大龙潭。在广西马平南雷山下。
鯆门
[相关解释]
1.苏州城葑门的别名。
1.苏州城葑门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