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将军的内容。
带有将军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合再离
[相关解释]
1.谓将军事文书一分为三,陆续寄送,以期保密。
1.谓将军事文书一分为三,陆续寄送,以期保密。
七相五公
[相关解释]
1.语出《文选.班固》"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1.语出《文选.班固》"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三十子
[相关解释]
1.《梁书。元帝纪》"大宝元年正月辛亥朔,左卫将军王僧辩获橘三十子共蒂以献。"后因以"三十子"为橘的别称。
1.《梁书。元帝纪》"大宝元年正月辛亥朔,左卫将军王僧辩获橘三十子共蒂以献。"后因以"三十子"为橘的别称。
三字狱
[相关解释]
1.宋秦桧诬陷岳飞,飞下狱,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见《宋史.岳飞传》。莫须有,犹言恐怕有,也许有。世因称岳飞冤狱为"三字狱"。明唐顺之《岳将军墓》诗"谁将三字狱﹐堕此万里城。"后亦以"三字狱"为冤狱的代称。
1.宋秦桧诬陷岳飞,飞下狱,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见《宋史.岳飞传》。莫须有,犹言恐怕有,也许有。世因称岳飞冤狱为"三字狱"。明唐顺之《岳将军墓》诗"谁将三字狱﹐堕此万里城。"后亦以"三字狱"为冤狱的代称。
三将军
[相关解释]
1.指三军的主帅。
1.指三军的主帅。
三征
[相关解释]
1.三国魏征南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毋丘俭的合称。
1.三国魏征南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毋丘俭的合称。
三箭定天山
[相关解释]
1.《新唐书.薛仁贵传》"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后以"三箭定天山"谓大将武艺高强,声威服人。
1.《新唐书.薛仁贵传》"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后以"三箭定天山"谓大将武艺高强,声威服人。
三组
[相关解释]
1.谓三颗印。组,结印章的丝带。《汉书.酷吏传.杨仆》"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颜师古注"仆为主爵都尉﹐又为楼船将军﹐并将梁侯﹐三印﹐故三组也。组﹐印绶也。"后多用以表示身兼数职﹐官高显贵。
1.谓三颗印。组,结印章的丝带。《汉书.酷吏传.杨仆》"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颜师古注"仆为主爵都尉﹐又为楼船将军﹐并将梁侯﹐三印﹐故三组也。组﹐印绶也。"后多用以表示身兼数职﹐官高显贵。
三遗矢
[相关解释]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后以"三遗矢"指体弱多病。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后以"三遗矢"指体弱多病。
三鬃
[相关解释]
1.指骏马鬃毛经修剪而成的三辫式样。唐御马多以此为饰。唐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鬃高。"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东坡笔记》谓'李将军思训作《明皇摘瓜图》嘉陵山川,帝乘赤骠,起三鬃……不知三鬃谓何,今乃见岑参诗有《卫尚书赤骠马歌》云赤髯胡雏金剪刀,平时剪出三鬃高。乃知唐御马多剪治,而三鬃其饰也。'"后以"三鬃马"指御马。
1.指骏马鬃毛经修剪而成的三辫式样。唐御马多以此为饰。唐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鬃高。"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东坡笔记》谓'李将军思训作《明皇摘瓜图》嘉陵山川,帝乘赤骠,起三鬃……不知三鬃谓何,今乃见岑参诗有《卫尚书赤骠马歌》云赤髯胡雏金剪刀,平时剪出三鬃高。乃知唐御马多剪治,而三鬃其饰也。'"后以"三鬃马"指御马。
上将军
[相关解释]
1.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 2.官名『以吕禄为上将军,后无建置。唐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宋仍之。金﹑元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明废。
1.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 2.官名『以吕禄为上将军,后无建置。唐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宋仍之。金﹑元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明废。
上柱国
[相关解释]
1.官名。战国楚制,凡立覆军斩将之功者,官封上柱国,位极尊宠。北魏置柱国大将军,北周增置上柱国大将军,唐宋也以上柱国为武官勋爵中的最高级,柱国次之。历代沿用,清废。
1.官名。战国楚制,凡立覆军斩将之功者,官封上柱国,位极尊宠。北魏置柱国大将军,北周增置上柱国大将军,唐宋也以上柱国为武官勋爵中的最高级,柱国次之。历代沿用,清废。
下濑
[相关解释]
1.汉代将军名号。 2.指水军。 3.指下濑船。
1.汉代将军名号。 2.指水军。 3.指下濑船。
专阃
[相关解释]
1.专主京城以外的权事。语本《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裴髎集解引韦昭曰"此郭门之阃也。门中橛曰阃。"后称将帅在外统军为"专阃"。
1.专主京城以外的权事。语本《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裴髎集解引韦昭曰"此郭门之阃也。门中橛曰阃。"后称将帅在外统军为"专阃"。
东合
[相关解释]
1.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合以延贤人。"王先谦补注引姚鼐曰"此合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开东合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1.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合以延贤人。"王先谦补注引姚鼐曰"此合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开东合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严将军头
[相关解释]
1.典出《三国志.蜀志.张飞传》"﹝张飞﹞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后以"严将军头"作为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精神之典实。
1.典出《三国志.蜀志.张飞传》"﹝张飞﹞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后以"严将军头"作为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精神之典实。
中军
[相关解释]
1.古代行军作战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 2.称主将或指挥部。 3.中军将军的省称。 4.京师的军队。 5.中军官的省称。 6.清代总督﹑巡抚以下,凡有兵权者,其标下的统领官,称为中军。
1.古代行军作战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 2.称主将或指挥部。 3.中军将军的省称。 4.京师的军队。 5.中军官的省称。 6.清代总督﹑巡抚以下,凡有兵权者,其标下的统领官,称为中军。
中军将军
[相关解释]
1.武官名。晋代始置,南北朝仍有此官号。
1.武官名。晋代始置,南北朝仍有此官号。
中石饮羽
[相关解释]
1.指西周时楚国君熊渠﹑春秋时楚大夫养由基﹑西汉名将李广等人力大善射的故事。相传他们射箭中石,箭头竟没入石中。事分别见《吕氏春秋.精通》﹑《韩诗外传》卷六﹑《史记.李将军列传》。
1.指西周时楚国君熊渠﹑春秋时楚大夫养由基﹑西汉名将李广等人力大善射的故事。相传他们射箭中石,箭头竟没入石中。事分别见《吕氏春秋.精通》﹑《韩诗外传》卷六﹑《史记.李将军列传》。
中镇抚
[相关解释]
1.六朝时对中军﹑镇军﹑抚军将军的合称。
1.六朝时对中军﹑镇军﹑抚军将军的合称。
丹青
[相关解释]
①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红、青两色,故称画为丹青”。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也可称绘画艺术为丹青”。《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图写甚妙。”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②比喻坚贞。因丹青两色不易变易丹青不渝。
①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红、青两色,故称画为丹青”。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也可称绘画艺术为丹青”。《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图写甚妙。”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②比喻坚贞。因丹青两色不易变易丹青不渝。
乌兰夫(1906-1988)
[相关解释]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蒙古族。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后,任中共蒙旗独立旅委员会书记、陕甘宁边区政府民委主任、绥蒙政府主席、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兼军事部部长。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民委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蒙古族。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后,任中共蒙旗独立旅委员会书记、陕甘宁边区政府民委主任、绥蒙政府主席、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兼军事部部长。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民委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乾隆帝(1711-1799)
[相关解释]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期任用权臣和b1336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b134N桓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期任用权臣和b1336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b134N桓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云麾
[相关解释]
1.古将军名号。南朝梁置﹐陈承梁制。唐时定为武散阶﹐从三品上。唐书法家李邕书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和《云麾将军李秀碑》﹐后因以"云麾"泛指称颂李氏功业的碑铭。
1.古将军名号。南朝梁置﹐陈承梁制。唐时定为武散阶﹐从三品上。唐书法家李邕书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和《云麾将军李秀碑》﹐后因以"云麾"泛指称颂李氏功业的碑铭。
云麾将军
[相关解释]
1.古代将军的名号﹐始置于南朝梁﹐陈隋沿设。唐宋定为武散阶。
1.古代将军的名号﹐始置于南朝梁﹐陈隋沿设。唐宋定为武散阶。
五公
[相关解释]
1.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西汉张汤﹑杜周﹑萧望之﹑冯奉世﹑史丹。《文选.班固》"冠盖如云,七相五公。"李善注"公,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也。《汉书》曰'张汤为御史大夫,徙杜陵;杜周为御史大夫,徙茂陵;萧望之为前将军,徙杜陵;冯奉世为右将军,徙杜陵;史丹为大将军,徙杜陵。'"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一说指田蚡﹑张安世﹑朱博﹑平晏﹑韦赏。见《后汉书.班固传》"七相五公"李贤注。 2.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东汉袁安﹑子敞﹑孙汤﹑汤子逢﹑逢弟隗。 3.五个达官或封公爵
1.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西汉张汤﹑杜周﹑萧望之﹑冯奉世﹑史丹。《文选.班固》"冠盖如云,七相五公。"李善注"公,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也。《汉书》曰'张汤为御史大夫,徙杜陵;杜周为御史大夫,徙茂陵;萧望之为前将军,徙杜陵;冯奉世为右将军,徙杜陵;史丹为大将军,徙杜陵。'"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一说指田蚡﹑张安世﹑朱博﹑平晏﹑韦赏。见《后汉书.班固传》"七相五公"李贤注。 2.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东汉袁安﹑子敞﹑孙汤﹑汤子逢﹑逢弟隗。 3.五个达官或封公爵
五威将军
[相关解释]
1.即五威将帅。
1.即五威将帅。
五道
[相关解释]
1.五路﹑五个方面。 2.五种方法。 3.佛教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处轮回之所。见《菩萨处胎经》。道教亦承袭此说。见《云笈七签》卷十。 4.见"五道将军"。
1.五路﹑五个方面。 2.五种方法。 3.佛教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处轮回之所。见《菩萨处胎经》。道教亦承袭此说。见《云笈七签》卷十。 4.见"五道将军"。
五道将军
[相关解释]
1.迷信传说中东岳的属神,掌管人的生死。
1.迷信传说中东岳的属神,掌管人的生死。
五道神
[相关解释]
1.即五道将军。
1.即五道将军。
五鸠
[相关解释]
1.相传少皞时掌治民的五官的合称。 2.复姓。赵有将军五鸠卢。见《通志.氏族四》。
1.相传少皞时掌治民的五官的合称。 2.复姓。赵有将军五鸠卢。见《通志.氏族四》。
仪同三司
[相关解释]
1.散官名。三司即三公『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
1.散官名。三司即三公『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
仰光
[相关解释]
缅甸首都。人口约400万(1995年)。1756年建城。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铁路交通枢纽,全国最大商港,城郊有国际航空站。有碾米、锯木、炼油等工业。多佛教古迹,市中心有瑞光大金塔和昂山将军墓等。
缅甸首都。人口约400万(1995年)。1756年建城。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铁路交通枢纽,全国最大商港,城郊有国际航空站。有碾米、锯木、炼油等工业。多佛教古迹,市中心有瑞光大金塔和昂山将军墓等。
伊犁将军
[相关解释]
即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置的职官。1762年始设,统掌新疆地区军政事务。1884年新疆建省后,主要负责北疆防务。辛亥革命后废。
即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置的职官。1762年始设,统掌新疆地区军政事务。1884年新疆建省后,主要负责北疆防务。辛亥革命后废。
伏波
[相关解释]
1.汉将军名号。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2.谓平息变乱。
1.汉将军名号。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2.谓平息变乱。
俭府
[相关解释]
1.南朝齐王俭的府第。俭于高帝时为卫将军,领朝政,用才名之士为幕僚,后世遂以"俭府"为幕府的美称,谓其主客皆才俊。
1.南朝齐王俭的府第。俭于高帝时为卫将军,领朝政,用才名之士为幕僚,后世遂以"俭府"为幕府的美称,谓其主客皆才俊。
假节
[相关解释]
1.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 2.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后汉书.袁术传》"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乃授以左将军﹐假节﹐封阳翟侯。"《晋书.职官志》"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周书.泉企传》"孝昌初﹐又加龙骧将军﹑假节﹑防洛州别将﹐寻除上洛郡守。"至隋唐时,持节﹑假节已有名无实,但仍通称出任刺史﹑太守为假节。
1.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 2.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后汉书.袁术传》"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乃授以左将军﹐假节﹐封阳翟侯。"《晋书.职官志》"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周书.泉企传》"孝昌初﹐又加龙骧将军﹑假节﹑防洛州别将﹐寻除上洛郡守。"至隋唐时,持节﹑假节已有名无实,但仍通称出任刺史﹑太守为假节。
八拓将军
[相关解释]
1.唐裴聿的外号。
1.唐裴聿的外号。
八面威风
[相关解释]
形容非常有气势的样子大将军八面威风。
形容非常有气势的样子大将军八面威风。
公孙衍
[相关解释]
战国时期纵横家∨犀首,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人。初在秦国任大良造(掌握军政大权的高官)◇至魏国任将军,主张合纵抗秦。公元前323年发起并联络燕、赵、中山、韩、魏五国对抗秦国◇又担任魏相。
战国时期纵横家∨犀首,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人。初在秦国任大良造(掌握军政大权的高官)◇至魏国任将军,主张合纵抗秦。公元前323年发起并联络燕、赵、中山、韩、魏五国对抗秦国◇又担任魏相。
公幄
[相关解释]
1.指将军的营帐。
1.指将军的营帐。
六印
[相关解释]
1.谓六国相印。 2.六将军印。 3.唐时官马身上的六种印记。
1.谓六国相印。 2.六将军印。 3.唐时官马身上的六种印记。
六将军
[相关解释]
1.谓春秋时晋国之范﹑中行﹑智伯﹑韩﹑魏﹑赵六卿。
1.谓春秋时晋国之范﹑中行﹑智伯﹑韩﹑魏﹑赵六卿。
六街
[相关解释]
1.唐京都长安的六条中心大街。北宋汴京也有六街。《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韦元僥巡六街。"胡三省注"长安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唐司空图《省试》诗"闲系长安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北宋汴京也有六街。《宋史.魏丕传》"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诏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廪给,使传呼备盗。"宋梅尧臣《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六街禁夜犹未去,童仆窃讶吾侪痴。" 2.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
1.唐京都长安的六条中心大街。北宋汴京也有六街。《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韦元僥巡六街。"胡三省注"长安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唐司空图《省试》诗"闲系长安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北宋汴京也有六街。《宋史.魏丕传》"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诏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廪给,使传呼备盗。"宋梅尧臣《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六街禁夜犹未去,童仆窃讶吾侪痴。" 2.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
六骡
[相关解释]
1.匈奴单于所乘之六匹骡马。《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汉书.霍去病传》作"六舏"◇以指入侵者的坐骑。
1.匈奴单于所乘之六匹骡马。《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汉书.霍去病传》作"六舏"◇以指入侵者的坐骑。
内将军
[相关解释]
1.唐中宗皇后韦氏所立女官称号。
1.唐中宗皇后韦氏所立女官称号。
冲天大将军
[相关解释]
1.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称号。
1.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称号。
凶门
[相关解释]
1.旧时办丧事在门外用白绢或白布结扎成门形,称"凶门"。 2.亦作"?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扇向北的门,由此出发,如办丧事一样,以示必死的决心,称"凶门"。
1.旧时办丧事在门外用白绢或白布结扎成门形,称"凶门"。 2.亦作"?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扇向北的门,由此出发,如办丧事一样,以示必死的决心,称"凶门"。
凿印
[相关解释]
1.刻印的一种方法。指在预制的金属印坯上刻凿印文。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之间。多数是将军印和颁发给兄弟民族的官印◇人仿效﹐而形成一种刻法。
1.刻印的一种方法。指在预制的金属印坯上刻凿印文。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之间。多数是将军印和颁发给兄弟民族的官印◇人仿效﹐而形成一种刻法。
凿门
[相关解释]
1.谓凿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北向门而出﹐以示必死的决心。语本《淮南子.兵略训》﹕"凿凶门而出。"高诱注﹕"凶门﹐北向门也。将军之出﹐以丧礼处之﹐以其必死也。"
1.谓凿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北向门而出﹐以示必死的决心。语本《淮南子.兵略训》﹕"凿凶门而出。"高诱注﹕"凶门﹐北向门也。将军之出﹐以丧礼处之﹐以其必死也。"
刘华清(1916- )
[相关解释]
湖北大悟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第十五军团敌工部科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秘书主任、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58年毕业于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历任国防科委副主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员。1987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当选为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湖北大悟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第十五军团敌工部科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秘书主任、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58年毕业于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历任国防科委副主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员。1987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当选为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猛将军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宋刘锜。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刘锜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蝗遂殄灭。见罗振玉《俗说》引朱坤《灵泉笔记》。 2.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元刘承忠。承忠元末驻守江淮,会蝗旱,督兵捕逐,蝗殄灭殆尽◇元亡,自溺死,当地人祠之,称之曰刘猛将军。见《畿辅通志.祀典》。
1.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宋刘锜。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刘锜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蝗遂殄灭。见罗振玉《俗说》引朱坤《灵泉笔记》。 2.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元刘承忠。承忠元末驻守江淮,会蝗旱,督兵捕逐,蝗殄灭殆尽◇元亡,自溺死,当地人祠之,称之曰刘猛将军。见《畿辅通志.祀典》。
剩水残山
[相关解释]
1.语本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剩水,指人工池塘;残山,指假山◇多以"剩水残山"指山河残破的景象。
1.语本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剩水,指人工池塘;残山,指假山◇多以"剩水残山"指山河残破的景象。
勋官
[相关解释]
1.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没有实职。北周时本以奖励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隋置上柱国至都督,凡十一等。初名散官,至唐始别称为勋官。定用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凡十二等,起正二品,至从七品。明又分为文勋十一阶﹑武勋十二阶,至清而废。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一》﹑《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1.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没有实职。北周时本以奖励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隋置上柱国至都督,凡十一等。初名散官,至唐始别称为勋官。定用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凡十二等,起正二品,至从七品。明又分为文勋十一阶﹑武勋十二阶,至清而废。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一》﹑《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南普陀寺
[相关解释]
1.在福建厦门市五老山下。始建于唐代,初名普照寺,清康熙年间,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改名南普陀,自是成为闽南佛教胜地。
1.在福建厦门市五老山下。始建于唐代,初名普照寺,清康熙年间,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改名南普陀,自是成为闽南佛教胜地。
卢女
[相关解释]
1.亦称"卢姬"。相传三国魏武帝时宫女,善鼓琴。《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卢女曲》宋郭茂倩题解"卢女者,魏武帝时宫人也,故将军阴升之姊。七岁入汉宫,善鼓琴。至明帝崩后,出嫁为尹更生妻。梁简文帝《妾薄命》曰'卢姬嫁日晩,非复少年时。'盖伤其嫁迟也。"后以"卢女"泛指善奏乐器的女子。 2.指郢州石城歌女莫愁。旧时诗文中误认为即是洛阳的莫愁(嫁为卢家妇),故称。 3.指金陵歌妓莫愁。 4.乐曲名。
1.亦称"卢姬"。相传三国魏武帝时宫女,善鼓琴。《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卢女曲》宋郭茂倩题解"卢女者,魏武帝时宫人也,故将军阴升之姊。七岁入汉宫,善鼓琴。至明帝崩后,出嫁为尹更生妻。梁简文帝《妾薄命》曰'卢姬嫁日晩,非复少年时。'盖伤其嫁迟也。"后以"卢女"泛指善奏乐器的女子。 2.指郢州石城歌女莫愁。旧时诗文中误认为即是洛阳的莫愁(嫁为卢家妇),故称。 3.指金陵歌妓莫愁。 4.乐曲名。
卤莽
[相关解释]
①也作鲁莽”。冒失;粗疏将军卤莽不好谋。②荒地上的野草,引申为荒废府事多卤莽不治。③马虎;得过且过因循卤莽。
①也作鲁莽”。冒失;粗疏将军卤莽不好谋。②荒地上的野草,引申为荒废府事多卤莽不治。③马虎;得过且过因循卤莽。
双蛇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曼少传峻学。桓帝时﹐陇西太守冯绲始拜郡﹐开绶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绲令曼筮之。卦成﹐曼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将﹐官有东名﹐当东北行三千里。复五年﹐更为大将军﹐南征。'"后以"双蛇"指结印钮的两根绶带。
1.《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曼少传峻学。桓帝时﹐陇西太守冯绲始拜郡﹐开绶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绲令曼筮之。卦成﹐曼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将﹐官有东名﹐当东北行三千里。复五年﹐更为大将军﹐南征。'"后以"双蛇"指结印钮的两根绶带。
右军
[相关解释]
1.周制,天子有三军,称中军﹑左军﹑右军。亦泛指右翼部队。 2.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后称羲之为"右军"。 3.相传王羲之爱鹅,后以"右军"作为鹅的别名。
1.周制,天子有三军,称中军﹑左军﹑右军。亦泛指右翼部队。 2.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后称羲之为"右军"。 3.相传王羲之爱鹅,后以"右军"作为鹅的别名。
右相丹青
[相关解释]
1.唐阎立本工绘画,尤善写真,所作《秦府十八学士图》及《凌烟阁功臣图》甚得时誉。"及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故时人以《千字文》为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事见《旧唐书》本传◇以"右相丹青"为工于写照之典。
1.唐阎立本工绘画,尤善写真,所作《秦府十八学士图》及《凌烟阁功臣图》甚得时誉。"及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故时人以《千字文》为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事见《旧唐书》本传◇以"右相丹青"为工于写照之典。
司阃
[相关解释]
1.指地方军事长官。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2.谓担任地方军事长官。
1.指地方军事长官。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2.谓担任地方军事长官。
司马
[相关解释]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唐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世称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唐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世称
司马昭之心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调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舆卿﹝等﹞自出讨之。'"按,司马昭继其兄师任魏大将军,专国政,日谋代魏◇因以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1.《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调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舆卿﹝等﹞自出讨之。'"按,司马昭继其兄师任魏大将军,专国政,日谋代魏◇因以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名正言顺
[相关解释]
名义正当,道理上也讲得通。指做事理由正当,道理充分朝廷命下,则将军名正言顺矣。
名义正当,道理上也讲得通。指做事理由正当,道理充分朝廷命下,则将军名正言顺矣。
吴起(?-前381)
[相关解释]
战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卫国人。善用兵,曾为鲁、魏将军,屡立战功◇投楚国,任令尹,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富强。悼王死,被旧贵族杀害。
战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卫国人。善用兵,曾为鲁、魏将军,屡立战功◇投楚国,任令尹,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富强。悼王死,被旧贵族杀害。
唐末农民战争
[相关解释]
9世纪中叶反唐农民起义。公元874年王仙芝于长垣(今属河南)率众起义。次年黄巢起兵,与王仙芝合并◇王仙芝战死,黄巢成为起义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率军由山东渡淮河、长江南下,879年攻克广州,部队发展到百万。旋挥师北伐,次年底攻入长安(今陕西西安),黄巢即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唐军围长安,黄巢突围,884年兵败自杀。唐王朝经此十年农民战争已名存实亡。
9世纪中叶反唐农民起义。公元874年王仙芝于长垣(今属河南)率众起义。次年黄巢起兵,与王仙芝合并◇王仙芝战死,黄巢成为起义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率军由山东渡淮河、长江南下,879年攻克广州,部队发展到百万。旋挥师北伐,次年底攻入长安(今陕西西安),黄巢即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唐军围长安,黄巢突围,884年兵败自杀。唐王朝经此十年农民战争已名存实亡。
四平
[相关解释]
1.四处平坦而无险阻。 2.指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四将军。
1.四处平坦而无险阻。 2.指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四将军。
四府
[相关解释]
1.西汉以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府为四府。 2.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或太傅)府为四府。
1.西汉以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府为四府。 2.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或太傅)府为四府。
四征
[相关解释]
1.四面征讨。 2.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将军的合称。
1.四面征讨。 2.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将军的合称。
四镇
[相关解释]
1.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 2.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3.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 4.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1.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 2.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3.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 4.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坐树不言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因以"坐树不言"﹑"坐树无言"谓功高而不自矜。
1.《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因以"坐树不言"﹑"坐树无言"谓功高而不自矜。
埋轮
[相关解释]
1.埋车轮于地,以示坚守。 2.东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冀专权,朝政腐败『安元年(公元142年)选派张纲等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上书弹劾梁冀,揭露其罪恶,京都为之震动。事见《后汉书.张纲传》◇以"埋轮"为不畏权贵,直言正谏之典。 3.比喻月落。轮,喻月。 4.比喻停留。
1.埋车轮于地,以示坚守。 2.东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冀专权,朝政腐败『安元年(公元142年)选派张纲等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上书弹劾梁冀,揭露其罪恶,京都为之震动。事见《后汉书.张纲传》◇以"埋轮"为不畏权贵,直言正谏之典。 3.比喻月落。轮,喻月。 4.比喻停留。
塞下曲
[相关解释]
组诗名。唐代卢纶作。共六首,分写将军发令、出猎,率兵追敌、破敌,以及凯旋庆功等边塞军旅场景,风格雄壮豪健。其中第二首写将军夜猎,射箭没石;第三首写追击敌军,雪满弓刀,尤为后人传诵。
组诗名。唐代卢纶作。共六首,分写将军发令、出猎,率兵追敌、破敌,以及凯旋庆功等边塞军旅场景,风格雄壮豪健。其中第二首写将军夜猎,射箭没石;第三首写追击敌军,雪满弓刀,尤为后人传诵。
大校
[相关解释]
1.古代军队中次于将军的将领。 2.军衔的一级﹐为校官的最高级。
1.古代军队中次于将军的将领。 2.军衔的一级﹐为校官的最高级。
天士
[相关解释]
1.通晓天文阴阳术数的人『武帝封方士栾大为天士将军。参阅《史记.封禅书》。
1.通晓天文阴阳术数的人『武帝封方士栾大为天士将军。参阅《史记.封禅书》。
太平军
[相关解释]
太平天国的军队。金田起义时定名。在正副军师之下,有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各级指挥官。带兵官有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有陆营、水营和土营,并有女军。另设圣库管收支,诸匠营和百工衙制造武器和军需物品。将士必须遵守命令,保护武器,爱护人民。
太平天国的军队。金田起义时定名。在正副军师之下,有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各级指挥官。带兵官有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有陆营、水营和土营,并有女军。另设圣库管收支,诸匠营和百工衙制造武器和军需物品。将士必须遵守命令,保护武器,爱护人民。
头龙
[相关解释]
1.指东汉荀俭之子荀悦。语本《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悦字仲豫,俭之子也。俭早卒。悦年十二,能说《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闲,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性沈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灵帝时阉官用权,士多退身穷处,悦乃托疾隐居﹐时人莫之识,唯从弟彧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迁黄门侍朗。" 2.犹龙头,指兄弟辈中有权威的长兄。
1.指东汉荀俭之子荀悦。语本《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悦字仲豫,俭之子也。俭早卒。悦年十二,能说《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闲,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性沈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灵帝时阉官用权,士多退身穷处,悦乃托疾隐居﹐时人莫之识,唯从弟彧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迁黄门侍朗。" 2.犹龙头,指兄弟辈中有权威的长兄。
奉朝请
[相关解释]
1.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代退职大臣﹑将军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请名义参加朝会。晋代以奉车﹑驸马﹑骑三都尉为奉朝请﹐南北朝设以安置闲散官员﹐隋初罢之﹐另设朝请大夫﹑朝请郎﹐为文散官。
1.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代退职大臣﹑将军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请名义参加朝会。晋代以奉车﹑驸马﹑骑三都尉为奉朝请﹐南北朝设以安置闲散官员﹐隋初罢之﹐另设朝请大夫﹑朝请郎﹐为文散官。
奕山(1790-1878)
[相关解释]
清末官员。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帝侄。鸦片战争时任靖逆将军,赴广州督师。不听林则徐建议,在广州被围时向英军求和。英军进攻福建、浙江,又不出兵应援。战后被革职◇在任黑龙江将军时,与沙俄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清末官员。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帝侄。鸦片战争时任靖逆将军,赴广州督师。不听林则徐建议,在广州被围时向英军求和。英军进攻福建、浙江,又不出兵应援。战后被革职◇在任黑龙江将军时,与沙俄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如芒在背
[相关解释]
1.形容极度不安。语出《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1.形容极度不安。语出《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姑衍
[相关解释]
1.山名。在蒙古大漠以北『骠骑将军霍去病破匈奴,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瀚海而还。
1.山名。在蒙古大漠以北『骠骑将军霍去病破匈奴,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瀚海而还。
姜维(202-264)
[相关解释]
三国蜀汉大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本为魏将,后归蜀。诸葛亮死后,继掌蜀汉兵权,任大将军。屡次发兵攻魏,均告无功。蜀亡后,降于魏将钟会◇欲乘钟会叛魏之机恢复蜀汉,事败被杀。
三国蜀汉大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本为魏将,后归蜀。诸葛亮死后,继掌蜀汉兵权,任大将军。屡次发兵攻魏,均告无功。蜀亡后,降于魏将钟会◇欲乘钟会叛魏之机恢复蜀汉,事败被杀。
嫖姚
[相关解释]
1.劲疾貌『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作"剽姚",《汉书.霍去病传》作"票姚",颜师古注"票姚,劲疾之貌也。" 2.指霍去病。
1.劲疾貌『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作"剽姚",《汉书.霍去病传》作"票姚",颜师古注"票姚,劲疾之貌也。" 2.指霍去病。
子公
[相关解释]
1.汉陈汤的字。西汉成帝时,汤为车骑将军王音所信用。郡守陈咸曾多次送汤财物,给汤写信,以求"得入帝城"◇竟征为少府。事见《汉书·陈咸传》。
1.汉陈汤的字。西汉成帝时,汤为车骑将军王音所信用。郡守陈咸曾多次送汤财物,给汤写信,以求"得入帝城"◇竟征为少府。事见《汉书·陈咸传》。
子真
[相关解释]
1.汉褒中人郑朴的字。居谷口,世号谷口子真。修道守默,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礼聘之,不应;耕于岩石之下,名动京师。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1.汉褒中人郑朴的字。居谷口,世号谷口子真。修道守默,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礼聘之,不应;耕于岩石之下,名动京师。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孙庞
[相关解释]
1.孙膑和庞涓的并称。二人曾同学兵法。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诳他到魏国,施以膑刑◇孙膑秘密回到齐国,任齐威王军师,设计大败魏军于马陵。庞涓自刎而死。见《史记.孙子吴_列传》。
1.孙膑和庞涓的并称。二人曾同学兵法。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诳他到魏国,施以膑刑◇孙膑秘密回到齐国,任齐威王军师,设计大败魏军于马陵。庞涓自刎而死。见《史记.孙子吴_列传》。
客将军
[相关解释]
1.谓客籍将军。
1.谓客籍将军。
室町幕府
[相关解释]
又称足利幕府”。日本第二个封建军事政权。1338年原镰仓幕府部将足利尊氏任征夷大将军”,在京都的室町建立第二个幕府政权。室町幕府时期,将军权力削弱,1467年后各地诸侯争雄,进入战国时代。1573年被织田信长推翻。
又称足利幕府”。日本第二个封建军事政权。1338年原镰仓幕府部将足利尊氏任征夷大将军”,在京都的室町建立第二个幕府政权。室町幕府时期,将军权力削弱,1467年后各地诸侯争雄,进入战国时代。1573年被织田信长推翻。
射石饮羽
[相关解释]
1.射箭入石中﹐陷没箭上的羽毛。谓勇猛善射。传其事者有四(1)指春秋楚养由基。《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先,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先也。"按﹐"先"为"兕"的误字。《论衡·儒增》﹑《文选·七启》李善注﹑《路史·发挥三》皆作"兕"。(2)指春秋熊渠子。《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3)指汉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裴髎集解引徐广曰"一作'没羽'。"(4)指北周李远。《周书·李远传》"〔远〕尝猎于莎栅
1.射箭入石中﹐陷没箭上的羽毛。谓勇猛善射。传其事者有四(1)指春秋楚养由基。《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先,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先也。"按﹐"先"为"兕"的误字。《论衡·儒增》﹑《文选·七启》李善注﹑《路史·发挥三》皆作"兕"。(2)指春秋熊渠子。《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3)指汉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裴髎集解引徐广曰"一作'没羽'。"(4)指北周李远。《周书·李远传》"〔远〕尝猎于莎栅
将军
[相关解释]
①将⑤。②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①将⑤。②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将军(jiāng-)
[相关解释]
①武官名。春秋时称统领军队之卿为将军。战国始正式定为武官名『时多冠以称号,如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隋唐时均置于大将军下,掌禁兵。唐至明,用以称武散官。清时有四类,一为宗室爵号,二为驻防各地之八旗最高长官,三为临时出征之统帅,四为正一品至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②军衔称号。详将官”。
①武官名。春秋时称统领军队之卿为将军。战国始正式定为武官名『时多冠以称号,如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隋唐时均置于大将军下,掌禁兵。唐至明,用以称武散官。清时有四类,一为宗室爵号,二为驻防各地之八旗最高长官,三为临时出征之统帅,四为正一品至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②军衔称号。详将官”。
将军令
[相关解释]
1.将军的命令。 2.乐曲名。原为军中发令时所用鼓吹之曲,后仿其调制成乐曲。曲调雄壮豪迈。
1.将军的命令。 2.乐曲名。原为军中发令时所用鼓吹之曲,后仿其调制成乐曲。曲调雄壮豪迈。
将军府
[相关解释]
1.将军的府第。官署名。袁世凯统治时期设置,直隶于大总统,置将军若干人,名义上为最高军事顾问机关◇废。
1.将军的府第。官署名。袁世凯统治时期设置,直隶于大总统,置将军若干人,名义上为最高军事顾问机关◇废。
将军炭
[相关解释]
1.旧时北京风俗,用红箩炭末塑制成将军形,岁暮植于门之两旁◇亦名"彩妆"。
1.旧时北京风俗,用红箩炭末塑制成将军形,岁暮植于门之两旁◇亦名"彩妆"。
将军炮
[相关解释]
1.古代发石攻城之器。
1.古代发石攻城之器。
将军箭
[相关解释]
1.《隋书.史万岁传》"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史万岁官至上大将军﹑左领军将军◇因以"将军箭"为称美射技高超之典。 2.将军的令箭,军中发布命令时用。喻说话算数。
1.《隋书.史万岁传》"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史万岁官至上大将军﹑左领军将军◇因以"将军箭"为称美射技高超之典。 2.将军的令箭,军中发布命令时用。喻说话算数。
将军肚
[相关解释]
指男子因发胖而形成的向前腆起的腹部(含戏谑意)。
指男子因发胖而形成的向前腆起的腹部(含戏谑意)。
少翁
[相关解释]
1.汉武帝时齐方士名。曾以方术致已卒王夫人之魂魄于武帝前﹐被拜为文武将军。
1.汉武帝时齐方士名。曾以方术致已卒王夫人之魂魄于武帝前﹐被拜为文武将军。
就馆
[相关解释]
1.临产时移住侧室分娩。引申指生子。 2.谓赴宫廷治事之所。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墓志》"始弘就馆之礼,即授登坛之策。"后用以称到主人家授徒或充幕僚。
1.临产时移住侧室分娩。引申指生子。 2.谓赴宫廷治事之所。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墓志》"始弘就馆之礼,即授登坛之策。"后用以称到主人家授徒或充幕僚。
尽盘将军
[相关解释]
1.对贪食者的戏称。
1.对贪食者的戏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