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京都的内容。
带有京都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锅面 [相关解释]
1.谓办事糊涂。南宋理宗时民生艰苦,真德秀负一时重望,当时有谚曰"若欲百物贱,直待真直院。"及真任参知政事﹐首先提出以尊崇道学﹑正心诚意为第一义﹐接着又进献《大学衍义》,皆不急之务。人们大失所望,即续上两句云"吃了西湖水,打成一锅面。"按南宋以杭州为京都,故讽刺他既进朝廷,吃的是西湖水,办的是糊涂事。见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真西山入朝诗》。
上辅 [相关解释]
1.宰相的尊称。 2.唐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华州上辅,同州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 3.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
上都 [相关解释]
1.古代对京都的通称。 2.古对陪都(下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1)北齐以晋阳为下都,故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为上都。《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北齐高洋以邺为上都,晋阳为下都。"(2)唐肃宗宝应元年建东﹑南﹑西﹑北四陪都,因称首都长安为上都。《新唐书.地理志一》"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肃宗元年曰上都。" 3.元初于滦河北岸建开平府,世祖中统五年(1264)加号上都,岁常巡幸,终元一代与大都并称两都。故址在今内蒙古多伦西北上都河北岸。 4.指天宫。
下都 [相关解释]
1.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西周都镐京,以雒邑(今河南洛阳故城)为下都。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诰》序云'周公往营成周',则成周乃东都总名∮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阳,成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厘大臣所居治事之地。"(2)西晋都洛阳,东晋称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为下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3)北齐都邺,以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为下都。见《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4)北宋都开封,以洛阳
东京 [相关解释]
日本首都。包括周围二十六个市,二十三个特别区等,全称东京都,面积2155万平方千米,人口2680万(1995年)。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全国最大工商业城市、陆运枢纽和航空中心。拥有东京大学等百余所高型众多科研机构。市内有高架电车、地铁和地下商业城,交通呈立体化。有明治神宫、东京塔等名胜。
东迁 [相关解释]
1.向东迁移。特指周平王将京都由镐京东迁到洛邑。
东都 [相关解释]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
中甸 [相关解释]
1.指京都。 2.指中原。
中畿 [相关解释]
1.王畿,京都管辖的地区。 2.泛指中原地区。
中都 [相关解释]
1.京都。 2.指一般城市。
丹霄 [相关解释]
1.谓绚丽的天空。 2.帝王居处;朝廷;京都。 3.犹上苍。
丹霄路 [相关解释]
1.去京都的路。
五陵年少 [相关解释]
1.指京都富豪子弟。
京兆尹 [相关解释]
1.汉代京畿的行政区域,为三辅之一。在今陕西西安以东至华县之间,下辖十二县◇因以称京都。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 2.官名『代管辖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职权相当于郡太守◇因以称京都地区的行政长官。
京关 [相关解释]
1.京都。
京域 [相关解释]
1.京都地区。
京府 [相关解释]
1.京都地区。
京甸 [相关解释]
1.京都周围附近地区。
京邑 [相关解释]
1.京都。
京邸 [相关解释]
1.京都的邸舍。
京都 [相关解释]
京城。
京都八景 [相关解释]
1.指北京的八大名胜蓟门烟树﹑金台夕照﹑太液晴波﹑琼岛春阴﹑玉泉垂虹﹑西山霁雪﹑卢沟晓月﹑居庸叠翠。亦称"燕京八景"。或合"南囿秋风"﹑"东郊时雨"而为"京都十景"。
京都十景 [相关解释]
1.见"京都八景"。
京里 [相关解释]
1.犹京都。
京钱 [相关解释]
1.京都所铸的钱。 2.旧时北京通行的钱。
修门 [相关解释]
1.楚国郢都的城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王逸注"修门﹐郢城门也。"后泛指京都城门。
六街 [相关解释]
1.唐京都长安的六条中心大街。北宋汴京也有六街。《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韦元僥巡六街。"胡三省注"长安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唐司空图《省试》诗"闲系长安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北宋汴京也有六街。《宋史.魏丕传》"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诏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廪给,使传呼备盗。"宋梅尧臣《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六街禁夜犹未去,童仆窃讶吾侪痴。" 2.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
六雄 [相关解释]
1.指战国时韩﹑赵﹑魏﹑燕﹑齐﹑楚六国。 2.唐代以郑﹑陕﹑汴﹑绛﹑怀﹑魏六州﹐为形势重要之地﹐称为"六雄"。唐开元中﹐将境内自京都及都督都护府以外﹐以近畿为四辅﹐其余州县依其地理条件﹑户口多寡﹐分为六雄﹑十望﹑十紧及上中下各种等级。
华甸 [相关解释]
1.精华荟聚之区。常以指京都﹑中原﹑中国。
南郊 [相关解释]
1.都邑南面的地区。 2.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 3.特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南都 [相关解释]
1.地名。东汉光武帝的故乡在南阳郡,郡治宛在京都洛阳之南,因称宛为南都。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张衡有《南都赋》﹐李善注引挚虞曰"南阳郡﹐治宛﹐在京之南﹐故曰南都。" 2.明人称南京为南都。如吴应箕记南京召试事,书名为《南都应试记》。
卢沟晓月 [相关解释]
1.旧为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在今北京市西南丰台区永定河上,为北京最古老的联拱石桥。卢,也写作"芦"。明李东阳有《京都十景.卢沟晓月》诗。
厢巡 [相关解释]
1.宋代京都巡夜的军警,属厢官统辖。
去国 [相关解释]
1.离开本国。 2.离开京都或朝廷。 3.离开故乡。
双阙 [相关解释]
1.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 2.借指宫门。 3.借指京都。
埋轮 [相关解释]
1.埋车轮于地,以示坚守。 2.东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冀专权,朝政腐败『安元年(公元142年)选派张纲等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上书弹劾梁冀,揭露其罪恶,京都为之震动。事见《后汉书.张纲传》◇以"埋轮"为不畏权贵,直言正谏之典。 3.比喻月落。轮,喻月。 4.比喻停留。
外州 [相关解释]
1.京都以外各州的统称。
外府 [相关解释]
1.古官名。掌国内财货的出纳。 2.外库。与王室的仓库称内府相对。 3.外廷所设府署机关。 4.京都以外的州郡。 5.外地。
外服 [相关解释]
1.古王畿以外的地方,所谓五服﹑九服之地◇指京都以外的地区及边远蛮荒之地。与内服相对。
外牧 [相关解释]
1.谓地方官。 2.指京都外的牧马场所。
外省 [相关解释]
1.谓中枢机构之外的官署。 2.本省以外的省份。 3.京都以外的地方各省。
外郡 [相关解释]
1.京都以外的州郡。
天京 [相关解释]
1.谓京都。 2.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
天衢 [相关解释]
1.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世之广衢﹐故称天衢。 2.京都。 3.指京都的大路。 4.天之庇荫﹑福佑。衢﹐通"庥"。语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高亨注"衢读为'庥'﹐庇荫。" 5.星名。
天路 [相关解释]
1.天上的路。 2.指高远的路。 3.上天的法则。犹天道。 4.指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的规律。 5.指京都。 6.喻及第﹑出仕等。
天邑 [相关解释]
1.谓帝王之都。指京都。
天阙 [相关解释]
1.天上的宫阙。 2.天子的宫阙﹐亦指朝廷或京都。 3.指两峰对峙之处。因其形似双阙﹐故称。 4.星名。
奈良时代 [相关解释]
日本历史上指以平城京(在今奈良市西)为首都的时代。从公元710年迁都平城京时开始,至784年移都长冈京(在今京都府)时结束。这一时期,屡派遣唐使、留学生入中国,吸收中国文化。文化兴盛,尤其是佛教建筑、美术和文学成就最大。
宋城 [相关解释]
在香港九龙荔枝角。面积6000平方米。仿北宋京都汴梁城(今开封)的建筑。根据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于1979年建成。重现宋城旧貌,其西南还有五层古塔。
宣光 [相关解释]
1.周宣王和东汉光武帝的合称。二人皆旧时所称中兴之主。 2.西晋洛阳宫殿名。 3.借指京都的宫殿。
室町幕府 [相关解释]
又称足利幕府”。日本第二个封建军事政权。1338年原镰仓幕府部将足利尊氏任征夷大将军”,在京都的室町建立第二个幕府政权。室町幕府时期,将军权力削弱,1467年后各地诸侯争雄,进入战国时代。1573年被织田信长推翻。
居守 [相关解释]
1.留置守护。 2.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 3.官名。留守的别称。 4.犹守成。
岳湛 [相关解释]
1.晋潘岳与夏侯湛的并称。两人过从甚密,均以文章着称。《晋书.夏侯湛传》"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帝华 [相关解释]
1.京华,京都。
帝垣 [相关解释]
1.星座名。即紫微垣。 2.京都的城垣。 3.用以指帝都。
帝城 [相关解释]
1.京都;皇城。
帝宫 [相关解释]
1.天宫。 2.京都。 3.星官名。指太微垣。
帝家 [相关解释]
1.京都。亦用以指皇宫。
帝居 [相关解释]
1.天帝﹑天子所居之处。亦指京都。
帝州 [相关解释]
1.指京都。
帝王州 [相关解释]
1.帝王居住的地方。亦用指京都。
帝畿 [相关解释]
1.犹京畿。指京都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帝辇之下 [相关解释]
1.皇帝所在的地方。用指京都。
帝都 [相关解释]
京都;京城居必人才,游必帝都。
帝里 [相关解释]
1.犹言帝都,京都。
帝闉 [相关解释]
1.京都的城门。亦泛指京城。
平陵 [相关解释]
1.平地和丘陵。 2.西汉五陵之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昭帝筑陵置县,死后葬此。 3.借指京都。
弦直 [相关解释]
1.语本《后汉书·五行志一》"顺帝之末,京都童謡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因以"弦直"指正直。 2.指挺直。
恩贡 [相关解释]
1.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年由府﹑州﹑县选送廪生入京都国子监肄业,称为岁贡。凡遇皇帝登极或其他庆典而颁布恩诏之年,除岁贡外再加选一次,称为"恩贡"。
日下 [相关解释]
1.太阳落下去。 2.指太阳落下去的地方。形容遥远。 3.指京都。古代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地为"日下"。 4.目前,目下。 5.即日,当天。 6.东方古国名。
显赫 [相关解释]
形容名声、权势盛大显赫一时|声势显赫|权贵显赫,倾动京都。
桃花人面 [相关解释]
1.事本唐孟棨《本事诗》。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已,题一绝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燕云 [相关解释]
1.五代时,后晋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燕指幽州,云指云州。见《新五代史.晋高祖纪》◇以"燕云"泛指华北地区。 2.指明代京都地区。
琐垣 [相关解释]
1.琐,青琐;垣,紫垣。指朝廷。亦指京都官署或京官。
琼岛春云 [相关解释]
1.即琼华岛。明代北京八景之一。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积水潭》"海子东浒有琼华岛,亦永乐间赐名。岛之阳为广寒殿,乔松古桧,烟云缭绕。京师八景有'琼岛春云',谓此。"明王洪《北京八咏》有《琼岛春云》诗。亦谓北京十景之一。明李东阳《京都十景》诗之一有《琼岛春云》。参见"琼华岛"。
琼林苑 [相关解释]
1.宋皇家苑名。宋干德二年置,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城西。宋政和二年前,曾于此赐宴新进士。 2.泛指京都宴请新进士之所。
琼都 [相关解释]
1.京都。 2.指仙都。
瑶京 [相关解释]
1.繁华的京都。 2.玉京,天帝所居。泛指神仙世界。
直城 [相关解释]
1.汉京都城门名。
神宇 [相关解释]
1.犹神州。指京都。 2.灵室。即祭堂。 3.指庙宇。 4.华美的屋宇。 5.神情气宇。
移都 [相关解释]
1.搬迁京都。
纳粟 [相关解释]
1.古代富人捐粟以取得官爵或赎罪。 2.明清两代富家子弟捐纳财货进国子监为监生,可直接参加省城﹑京都的考试,称纳粟。
菊池宽(1888-1948) [相关解释]
日本作家。京都大学毕业。曾创办《文艺春秋》杂志。1937年被选为艺术院会员。1942年任日本文学报国会创立总会议长和大东亚文学者大会议长,积极参与侵略战争活动。著有长篇小说《忠直卿的行状》、《珍珠夫人》和剧本《父归》等。
行在 [相关解释]
即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泛指皇帝所到之处行在仅闻信。
衡汉 [相关解释]
1.北斗和天河。 2.泛指天宇﹑天上。比喻京都或宫苑。
西京杂记 [相关解释]
逸事小说集。东晋葛洪作。六卷。西京”指西汉京都长安。书中所记多为历史传说与文人逸事。最早见于此书者有王昭君故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卖酒的传说等,皆涉笔成趣,曲折有致。
诣阙 [相关解释]
1.谓赴朝堂。 2.指赴京都。
诸边 [相关解释]
1.即都鄙。京都和边邑。诸﹐通"都"。
赤畿 [相关解释]
1.即畿县,也称次赤县。唐代县分七等,畿县比京都所治的赤县次一等。
赤邑 [相关解释]
1.古代指京都所治的县。
辇洛 [相关解释]
1.犹京洛。指京都。
都中 [相关解释]
1.京都,京城。
都士 [相关解释]
1.《周礼》官名。掌理都家狱讼事。 2.京都或大城市的人。
都畿 [相关解释]
1.京都及其周围地区。 2.唐道名。辖今河南省西部。
都邑 [相关解释]
1.城市。 2.指京城,京都。
都门 [相关解释]
1.京都城门。 2.都中里门。 3.借指京都。
问绢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威,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后遂用"问绢"作为人清慎之典。亦以咏归觐省亲。
雨月物语 [相关解释]
日本故事片。大映电影公司京都制片厂1953年摄制。川口松太郎、依田义贤编剧,沟口健二导演,田中绢代、森雅之主演。日本战国时代,陶瓷工源十郎和妹夫藤兵卫幻想已发了大财,遂丢弃旧业。源十郎贪色被女鬼迷住,幸得行脚僧相救;藤兵卫谎报战功当了官,其妻寻夫途中流落娼门。两人经此波折,终于醒悟,回乡重操旧业。
领凭 [相关解释]
1.领取凭证。旧时地方官赴任前,须先在京都吏部领取文牒,谓之"领凭"。
龙界 [相关解释]
1.帝都,京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