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2 查到相关四天王的内容。
带有四天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十三天
[相关解释]
1.梵语忉利天的意译。即欲界六天之二。小乘有部认为是欲界十天中的第六天。《法苑珠林》卷五"欲界十天者一名于手天,二名持华鬾,三名常放逸天,四名日月星宿天,五名四天王天,六名三十三天,七名炎摩天,八名兜率陀天,九名化乐天,十名他化自在天。"《大智度论》卷九"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俗称极高处为三十三天。
1.梵语忉利天的意译。即欲界六天之二。小乘有部认为是欲界十天中的第六天。《法苑珠林》卷五"欲界十天者一名于手天,二名持华鬾,三名常放逸天,四名日月星宿天,五名四天王天,六名三十三天,七名炎摩天,八名兜率陀天,九名化乐天,十名他化自在天。"《大智度论》卷九"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俗称极高处为三十三天。
六天
[相关解释]
1.汉代纬书﹐附会五帝传说和《史记.天官书》太微宫内有五星曰五帝座之文﹐谓天帝有六﹐即天皇大帝与五方之帝﹐是谓"六天"。 2.谓人死后所居之六天宫。 3.道教谓上天分为六。 4.佛经有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又称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见《楞严经》卷八。
1.汉代纬书﹐附会五帝传说和《史记.天官书》太微宫内有五星曰五帝座之文﹐谓天帝有六﹐即天皇大帝与五方之帝﹐是谓"六天"。 2.谓人死后所居之六天宫。 3.道教谓上天分为六。 4.佛经有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又称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见《楞严经》卷八。
四大金刚
[相关解释]
1.即四天王。参见"四天王"。
1.即四天王。参见"四天王"。
四天王
[相关解释]
1.佛经称帝释的外将,分别居于须弥山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咤),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瑠璃),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执羂索;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参阅《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诸天会名》﹑《经律异相》卷一《四天王》。
1.佛经称帝释的外将,分别居于须弥山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咤),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瑠璃),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执羂索;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参阅《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诸天会名》﹑《经律异相》卷一《四天王》。
四钵
[相关解释]
1.佛成道时,四天王各献一石钵,佛受之,重叠为一而用,故称四钵。见《普曜经.四天王上钵品》。
1.佛成道时,四天王各献一石钵,佛受之,重叠为一而用,故称四钵。见《普曜经.四天王上钵品》。
大阪
[相关解释]
日本第二大经济中心,大阪府首府。人口2541万(1986年),全国第三大城市。阪神工业区核心,重、化、轻工业都发达。西日本交通中心,有现代化海港和填海建成的关西航空港。市内交通立体化。文教发达,有国立大阪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有四天王寺等名胜。
日本第二大经济中心,大阪府首府。人口2541万(1986年),全国第三大城市。阪神工业区核心,重、化、轻工业都发达。西日本交通中心,有现代化海港和填海建成的关西航空港。市内交通立体化。文教发达,有国立大阪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有四天王寺等名胜。
天王
[相关解释]
1.天子。春秋时特指周天子。 2.称帝王。 3.指诸侯。 4.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势的人。 5.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称号。 6.印度宗教传说中的天界之王。佛教称护法神为天王﹐如毗沙门天王﹑四天王。
1.天子。春秋时特指周天子。 2.称帝王。 3.指诸侯。 4.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势的人。 5.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称号。 6.印度宗教传说中的天界之王。佛教称护法神为天王﹐如毗沙门天王﹑四天王。
护世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守护世界。佛教因四天王居须弥山之半腹﹐各护其一天下﹐故称四天王为"护世"。
1.佛教语。守护世界。佛教因四天王居须弥山之半腹﹐各护其一天下﹐故称四天王为"护世"。
护世四天王
[相关解释]
1.即四天王。
1.即四天王。
毗沙门天王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多闻天王。俗称托塔天王。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我国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
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多闻天王。俗称托塔天王。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我国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
韦驮
[相关解释]
1.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亦作"韦驮(一作'陀')天"。佛教天神,传说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唐道宣载其事,谓佛涅盘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还,以授道宣◇佛教因以韦驮为护法神,亦称护法韦驮,并置其像佛寺中,着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弥勒佛之后,正对释迦牟尼佛。
1.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亦作"韦驮(一作'陀')天"。佛教天神,传说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唐道宣载其事,谓佛涅盘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还,以授道宣◇佛教因以韦驮为护法神,亦称护法韦驮,并置其像佛寺中,着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弥勒佛之后,正对释迦牟尼佛。
须弥山
[相关解释]
1.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 2.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1.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 2.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