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鹄的内容。
带有鹄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絶
[相关解释]
1.指三国魏《受禅碑》的王朗文﹑梁鹄书﹑钟繇刻字。 2.三国吴主赵夫人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吴有三絶,四海无俦其妙。"见晋王嘉《拾遗记.吴》。 3.指晋顾恺之的才﹑画﹑痴。 4.指晋袁山松之《行路难》辞﹑羊昙唱乐﹑桓伊挽歌。 5.指晋戴逵所作佛像,顾恺之所作维摩画图,义熙年间狮子国所献玉像。 6.南朝宋谢瞻所作《喜霁》诗,谢灵运写之,谢琨咏之,王弘称之为三绝。见《南史.谢瞻传》。 7.南朝梁元帝画孔子像,自撰赞辞并自书之,时人谓之三绝。见《南史.梁元帝纪》。
1.指三国魏《受禅碑》的王朗文﹑梁鹄书﹑钟繇刻字。 2.三国吴主赵夫人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吴有三絶,四海无俦其妙。"见晋王嘉《拾遗记.吴》。 3.指晋顾恺之的才﹑画﹑痴。 4.指晋袁山松之《行路难》辞﹑羊昙唱乐﹑桓伊挽歌。 5.指晋戴逵所作佛像,顾恺之所作维摩画图,义熙年间狮子国所献玉像。 6.南朝宋谢瞻所作《喜霁》诗,谢灵运写之,谢琨咏之,王弘称之为三绝。见《南史.谢瞻传》。 7.南朝梁元帝画孔子像,自撰赞辞并自书之,时人谓之三绝。见《南史.梁元帝纪》。
中鹄
[相关解释]
1.射中靶子。 2.引申为准确。 3.喻及第。
1.射中靶子。 2.引申为准确。 3.喻及第。
乌孙公主
[相关解释]
1.汉武帝实行和亲睦邻政策,遣江都王之女细君为公主,远嫁乌孙王昆莫,世称乌孙公主。见《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2.黄鹄的别名。
1.汉武帝实行和亲睦邻政策,遣江都王之女细君为公主,远嫁乌孙王昆莫,世称乌孙公主。见《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2.黄鹄的别名。
五路
[相关解释]
1.亦作"五辂"。(1)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种车子,即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钓,樊缨九就,建大旗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文选.潘岳》"五辂鸣銮,九旗扬斾。"李善注"《周礼》曰王之五路,一曰玉路,二曰金路,三曰象路,四曰革路,五曰木路。"(2)古代王后所乘的五种车子,即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
1.亦作"五辂"。(1)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种车子,即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钓,樊缨九就,建大旗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文选.潘岳》"五辂鸣銮,九旗扬斾。"李善注"《周礼》曰王之五路,一曰玉路,二曰金路,三曰象路,四曰革路,五曰木路。"(2)古代王后所乘的五种车子,即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
从翁
[相关解释]
1.叔父。唐姚鹄有《奉和秘监从翁夏日陕州河亭晩望》诗。
1.叔父。唐姚鹄有《奉和秘监从翁夏日陕州河亭晩望》诗。
侧理纸
[相关解释]
1.亦省称"侧理"。 2.纸名。即苔纸。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侧理纸万番﹐此南越所献◇人言陟理﹐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宋王洋《和陈长卿芭蕉诗》"书生几上侧理纸﹐巫女庙中尼峡神。"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九"赵谷林征君昱家藏侧理纸﹐盖南越人以海苔为之﹐质坚而腻﹐世不轻有。"亦有以横纹纸为侧理纸者。《说郛》卷十二引宋赵希鹄《洞天清禄.古翰墨辨真》"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桓温问王右军求侧理纸是也。南纸用竖帘﹐纹必竖。"又有以竹为制作此种纸之原料者
1.亦省称"侧理"。 2.纸名。即苔纸。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侧理纸万番﹐此南越所献◇人言陟理﹐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宋王洋《和陈长卿芭蕉诗》"书生几上侧理纸﹐巫女庙中尼峡神。"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九"赵谷林征君昱家藏侧理纸﹐盖南越人以海苔为之﹐质坚而腻﹐世不轻有。"亦有以横纹纸为侧理纸者。《说郛》卷十二引宋赵希鹄《洞天清禄.古翰墨辨真》"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桓温问王右军求侧理纸是也。南纸用竖帘﹐纹必竖。"又有以竹为制作此种纸之原料者
准鹄
[相关解释]
1.即正鹄。箭靶。引申为目标。
1.即正鹄。箭靶。引申为目标。
凌风
[相关解释]
1.驾着风。语本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四三"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双翮凌长风﹐须臾万里逝。"
1.驾着风。语本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四三"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双翮凌长风﹐须臾万里逝。"
刻木为鹄
[相关解释]
1.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1.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刻鹄
[相关解释]
1.喻仿效前贤。 2.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1.喻仿效前贤。 2.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刻鹄成鹜
[相关解释]
1.见"刻鹄类鹜"。
1.见"刻鹄类鹜"。
刻鹄类鹜
[相关解释]
1.亦作"刻鹄成鹜"。 2.比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3.比喻仿效失真,适得其反。
1.亦作"刻鹄成鹜"。 2.比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3.比喻仿效失真,适得其反。
单鹄寡凫
[相关解释]
1.古琴曲名。
1.古琴曲名。
受禅碑
[相关解释]
1.碑名。三国魏曹丕黄初元年立,记曹丕受汉禅让事。也称《受禅表》。相传为魏锺繇所写。其碑隶法方整浑厚,因时代久远,笔画凝,多已不可辨认。另说碑为王朗文,梁鹄书,锺繇镌字,谓之三绝。故又称《三绝碑》。参阅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
1.碑名。三国魏曹丕黄初元年立,记曹丕受汉禅让事。也称《受禅表》。相传为魏锺繇所写。其碑隶法方整浑厚,因时代久远,笔画凝,多已不可辨认。另说碑为王朗文,梁鹄书,锺繇镌字,谓之三绝。故又称《三绝碑》。参阅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
吞牛
[相关解释]
1.《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后因以"食牛"或"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
1.《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后因以"食牛"或"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
和鹄
[相关解释]
1.广东对鹪鹩的俗称。
1.广东对鹪鹩的俗称。
墨阳
[相关解释]
1.古代美剑名。《战国策.韩策一》"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墨阳本地名,其地产剑,因以名剑。
1.古代美剑名。《战国策.韩策一》"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墨阳本地名,其地产剑,因以名剑。
壤虫
[相关解释]
1.即衛虫。《淮南子·道应训》"吾比夫子,犹黄鹄与壤虫也,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速,岂不悲哉!"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壤〕又为衛,《淮南·道应》'犹黄雀与壤虫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若谓受气皆有一定,则雉之为蜃,雀之为蛤,壤虫假翼,川蛙翻飞……皆不然乎?"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壤虫之比黄鹄,辙鲋之仰河宗,未足云也。"一说,幼虫。见《淮南子》高诱注。
1.即衛虫。《淮南子·道应训》"吾比夫子,犹黄鹄与壤虫也,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速,岂不悲哉!"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壤〕又为衛,《淮南·道应》'犹黄雀与壤虫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若谓受气皆有一定,则雉之为蜃,雀之为蛤,壤虫假翼,川蛙翻飞……皆不然乎?"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壤虫之比黄鹄,辙鲋之仰河宗,未足云也。"一说,幼虫。见《淮南子》高诱注。
天鹅
[相关解释]
又称鹄”。鸟纲,鸭科。羽毛纯白色,颈极长。夏季在中国北方繁殖,秋季迁徙到南方各地越冬。为著名观赏鸟。中国有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三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又称鹄”。鸟纲,鸭科。羽毛纯白色,颈极长。夏季在中国北方繁殖,秋季迁徙到南方各地越冬。为著名观赏鸟。中国有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三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寓鹄
[相关解释]
1.一种游戏器械。人工制造的鹄。
1.一种游戏器械。人工制造的鹄。
寡鹄
[相关解释]
1.丧偶的天鹅。用以比喻寡妇或不能婚嫁的女子。 2.琴曲名。
1.丧偶的天鹅。用以比喻寡妇或不能婚嫁的女子。 2.琴曲名。
射鹄
[相关解释]
1.箭靶。
1.箭靶。
干鹄
[相关解释]
1.即喜鹊。
1.即喜鹊。
徐寿(1818-1884)
[相关解释]
清末科学家。江苏无锡人。对西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颇有研究。曾参与创设安庆、江宁机器局◇与华蘅芳试造木质轮船黄鹄”号。又创办上海格致书院,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示,对中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起过先驱作用。译有外国科技书籍多种。
清末科学家。江苏无锡人。对西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颇有研究。曾参与创设安庆、江宁机器局◇与华蘅芳试造木质轮船黄鹄”号。又创办上海格致书院,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示,对中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起过先驱作用。译有外国科技书籍多种。
悬帐
[相关解释]
1.曹操深爱梁鹄书法,破荆州时募求鹄,将鹄书悬于帐中,及以钉壁玩赏。见《晋书.卫恒传》◇以"悬帐"形容书法精妙。
1.曹操深爱梁鹄书法,破荆州时募求鹄,将鹄书悬于帐中,及以钉壁玩赏。见《晋书.卫恒传》◇以"悬帐"形容书法精妙。
悬鹄
[相关解释]
1.挂着的箭靶。比喻指定的目标。语本《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
1.挂着的箭靶。比喻指定的目标。语本《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
控鹄
[相关解释]
1.见"控鹤"。
1.见"控鹤"。
文鹄
[相关解释]
1.瑟的别名。
1.瑟的别名。
晨鹄
[相关解释]
1.鸟名。
1.鸟名。
术鹄
[相关解释]
1.方法与目的。
1.方法与目的。
标鹄
[相关解释]
1.犹标的。
1.犹标的。
正鹄
[相关解释]
1.箭靶的中心。 2.正确的目标。
1.箭靶的中心。 2.正确的目标。
溷章
[相关解释]
1.鸟名。《文选.枚乘》"混章白鹭﹐孔鸟鹍鹄。"李善注"混章﹐鸟名。未详。"一说指毛色不一之鸟。
1.鸟名。《文选.枚乘》"混章白鹭﹐孔鸟鹍鹄。"李善注"混章﹐鸟名。未详。"一说指毛色不一之鸟。
潜鹄
[相关解释]
1.鹤的一种。
1.鹤的一种。
灵鹄
[相关解释]
1.见"灵鹤"。
1.见"灵鹤"。
灵鹤
[相关解释]
1.亦作"灵鹄"。 2.仙鹤。
1.亦作"灵鹄"。 2.仙鹤。
燕跃鹄踊
[相关解释]
1.形容迅捷威猛。
1.形容迅捷威猛。
燕雀安知鸿鹄志
[相关解释]
1.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鹄,天鹅。
1.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鹄,天鹅。
燕雀岂知雕鹗志
[相关解释]
1.同"燕雀安知鸿鹄志"。
1.同"燕雀安知鸿鹄志"。
燕鹊岂知雕鹗志
[相关解释]
1.同"燕雀安知鸿鹄志"。
1.同"燕雀安知鸿鹄志"。
玄鹄
[相关解释]
1.黑天鹅。
1.黑天鹅。
离鸾别鹄
[相关解释]
1.见"离鸾别凤"。
1.见"离鸾别凤"。
缘鹄饰玉
[相关解释]
1.《楚辞.天问》"缘鹄饰玉,后帝是飨。"王逸注"后帝,谓殷汤也。言伊尹始仕,因缘烹鹄鸟之羹,修玉鼎,以事于汤。汤贤之,遂以为相也。"后因以因缘时会而攀登高位为"缘鹄饰玉"。
1.《楚辞.天问》"缘鹄饰玉,后帝是飨。"王逸注"后帝,谓殷汤也。言伊尹始仕,因缘烹鹄鸟之羹,修玉鼎,以事于汤。汤贤之,遂以为相也。"后因以因缘时会而攀登高位为"缘鹄饰玉"。
腹背之毛
[相关解释]
1.《韩诗外传》卷六"夫鸿鹄一举千里﹐所恃者六翮尔﹐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飞不为加高﹐损一把飞不为加下。"后以"腹背之毛"比喻无足轻重。
1.《韩诗外传》卷六"夫鸿鹄一举千里﹐所恃者六翮尔﹐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飞不为加高﹐损一把飞不为加下。"后以"腹背之毛"比喻无足轻重。
蛇山
[相关解释]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中,和汉阳龟山夹江相对,形势险要。由黄鹄山、殷家山、黄龙山、高观山、大观山、棋盘山、西山等七山组成。有黄鹤楼、胜象宝塔、岳飞亭、陈友谅墓、长春观、涌月台、黄兴铜像等名胜古迹。为武汉游览胜地。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中,和汉阳龟山夹江相对,形势险要。由黄鹄山、殷家山、黄龙山、高观山、大观山、棋盘山、西山等七山组成。有黄鹤楼、胜象宝塔、岳飞亭、陈友谅墓、长春观、涌月台、黄兴铜像等名胜古迹。为武汉游览胜地。
贤获
[相关解释]
1.古时举行乡射之礼时,以射中鹄的为获。用筹记数,左右两队所得筹多者称为贤获。
1.古时举行乡射之礼时,以射中鹄的为获。用筹记数,左右两队所得筹多者称为贤获。
贼鹄
[相关解释]
1.指贼人攻击的目标。
1.指贼人攻击的目标。
轻鸿
[相关解释]
1.轻盈迅捷的鸿鹄。
1.轻盈迅捷的鸿鹄。
遐举
[相关解释]
①远扬颂声遐举。②高飞遐举如云鹄|云无心兮遐举。③指得道升仙修真遐举|飘然遐举。④死的婉辞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
①远扬颂声遐举。②高飞遐举如云鹄|云无心兮遐举。③指得道升仙修真遐举|飘然遐举。④死的婉辞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
陶婴
[相关解释]
1.春秋鲁陶门之女。少寡﹐抚养幼孤﹐纺绩为生﹔鲁人或闻其义﹐将求匹。婴闻之﹐乃作《黄鹄之歌》以明志。鲁人闻之﹐遂不敢复求。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以"陶婴"为妇女贞节的典型。
1.春秋鲁陶门之女。少寡﹐抚养幼孤﹐纺绩为生﹔鲁人或闻其义﹐将求匹。婴闻之﹐乃作《黄鹄之歌》以明志。鲁人闻之﹐遂不敢复求。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以"陶婴"为妇女贞节的典型。
露鸿
[相关解释]
1.即露鹄。
1.即露鹄。
露鹄
[相关解释]
1.大雁。天降霜露的时节﹐大雁最肥美。故称。《文选.张协》﹕"晨鴌露鹄﹐霜鵽黄雀。"李善注﹕"《说苑》曰﹕魏文侯耆晨凫。霜露降﹐鹄鵽美。"一说﹐大雁露宿﹐故称。见吕向注。
1.大雁。天降霜露的时节﹐大雁最肥美。故称。《文选.张协》﹕"晨鴌露鹄﹐霜鵽黄雀。"李善注﹕"《说苑》曰﹕魏文侯耆晨凫。霜露降﹐鹄鵽美。"一说﹐大雁露宿﹐故称。见吕向注。
食牛
[相关解释]
1.《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后以"食牛"赞美青少年志壮心雄,气概豪迈。
1.《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后以"食牛"赞美青少年志壮心雄,气概豪迈。
鸟面鹄形
[相关解释]
1.形容面容枯瘦。
1.形容面容枯瘦。
鸠形鹄面
[相关解释]
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鸠形腹部低陷,胸骨突起;鹄面脸上瘦得没有肉)。
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鸠形腹部低陷,胸骨突起;鹄面脸上瘦得没有肉)。
鸠民
[相关解释]
1.聚集百姓。 2.指鸠形鹄面的烟民。
1.聚集百姓。 2.指鸠形鹄面的烟民。
鸠鹄
[相关解释]
1.见"鸠形鹄面"。 2.指久饥枯瘦的人。
1.见"鸠形鹄面"。 2.指久饥枯瘦的人。
鸡鹄
[相关解释]
1.鸡和天鹅。语本《庄子.庚桑楚》﹕"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矣。鸡之与鸡﹐其德非不同也。有能有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宋苏轼《留别蹇道士拱辰》诗﹕"庚桑托鸡鹄﹐未肯化南荣。"因以喻才能大小不同的人。
1.鸡和天鹅。语本《庄子.庚桑楚》﹕"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矣。鸡之与鸡﹐其德非不同也。有能有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宋苏轼《留别蹇道士拱辰》诗﹕"庚桑托鸡鹄﹐未肯化南荣。"因以喻才能大小不同的人。
鸢肩鹄颈
[相关解释]
1.如鸢之耸肩,如鹄之伸颈。形容伏案苦思的样子。
1.如鸢之耸肩,如鹄之伸颈。形容伏案苦思的样子。
鸣鹄
[相关解释]
1.即天鹅。
1.即天鹅。
鸾停鹄峙
[相关解释]
1.见"鸾鹄停峙"。
1.见"鸾鹄停峙"。
鸾鹄
[相关解释]
1.鸾与鹄。比喻贤臣。
1.鸾与鹄。比喻贤臣。
鸾鹄停峙
[相关解释]
1.像鸾鹄似地停息直立。用以比喻子孙贤俊。
1.像鸾鹄似地停息直立。用以比喻子孙贤俊。
鹄
[相关解释]
1.指香橙。
1.指香橙。
鹄举
[相关解释]
1.鸿鹄高飞。
1.鸿鹄高飞。
鹄书
[相关解释]
1.鹄头体的诏书。用以辟召贤才。
1.鹄头体的诏书。用以辟召贤才。
鹄亭
[相关解释]
1.见"鹄奔亭"。
1.见"鹄奔亭"。
鹄仓
[相关解释]
1.见"鹄苍"。
1.见"鹄苍"。
鹄企
[相关解释]
1.如鹄企足引颈翘望。形容盼望殷切。
1.如鹄企足引颈翘望。形容盼望殷切。
鹄侍
[相关解释]
1.犹鹄候。
1.犹鹄候。
鹄俟
[相关解释]
1.亦作"鹄俟"。 2.如鹄引颈翘首而待。形容盼望殷切。
1.亦作"鹄俟"。 2.如鹄引颈翘首而待。形容盼望殷切。
鹄候
[相关解释]
1.直立等候;恭候。
1.直立等候;恭候。
鹄卵
[相关解释]
1.鹤之卵。形体较大。比喻大材。鹄,通"鹤"。
1.鹤之卵。形体较大。比喻大材。鹄,通"鹤"。
鹄发
[相关解释]
1.白发。
1.白发。
鹄国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国名。
1.传说中的国名。
鹄壳
[相关解释]
1.即鹄潯
1.即鹄潯
鹄头
[相关解释]
1.书体名。 2.指辟召贤士的诏书。因用鹄头体书写,故称。
1.书体名。 2.指辟召贤士的诏书。因用鹄头体书写,故称。
鹄头板
[相关解释]
1.鹄板。
1.鹄板。
鹄奔亭
[相关解释]
1.古亭名。地在广东省肇庆市南。
1.古亭名。地在广东省肇庆市南。
鹄子
[相关解释]
1.幼鹄。
1.幼鹄。
鹄山
[相关解释]
1.黄鹄山的省称。即今武汉市蛇山。鹄,通"鹤"。
1.黄鹄山的省称。即今武汉市蛇山。鹄,通"鹤"。
鹄岭
[相关解释]
1.岭名。在江西省新建县内。鹄,通"鹤"。
1.岭名。在江西省新建县内。鹄,通"鹤"。
鹄岸
[相关解释]
1.指鹄矶。鹄,通"鹤"。
1.指鹄矶。鹄,通"鹤"。
鹄峙
[相关解释]
1.亦作"鹄踤"。 2.直立貌。
1.亦作"鹄踤"。 2.直立貌。
鹄峙鸾停
[相关解释]
1.形容人仪态端庄,姿容秀美。
1.形容人仪态端庄,姿容秀美。
鹄峙鸾翔
[相关解释]
1.形容笔势挺拔而飘逸。
1.形容笔势挺拔而飘逸。
鹄年
[相关解释]
1.犹鹤寿。鹄,通"鹤"。
1.犹鹤寿。鹄,通"鹤"。
鹄形
[相关解释]
1.枯瘦貌。
1.枯瘦貌。
鹄形菜色
[相关解释]
1.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1.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鹄形鸟面
[相关解释]
1.饥疲瘦削貌。
1.饥疲瘦削貌。
鹄恭
[相关解释]
1.肃立恭敬。用作敬词。
1.肃立恭敬。用作敬词。
鹄板
[相关解释]
1.亦作"鹄版"。 2.鹄头书体的诏板。用以辟召贤才。
1.亦作"鹄版"。 2.鹄头书体的诏板。用以辟召贤才。
鹄板书
[相关解释]
1.鹄书。
1.鹄书。
鹄林
[相关解释]
1.佛教语。佛入灭之处。佛于婆罗双树林即鹤林入灭时,树一时开花,林色变白,故名。鹄,通"鹤"。
1.佛教语。佛入灭之处。佛于婆罗双树林即鹤林入灭时,树一时开花,林色变白,故名。鹄,通"鹤"。
鹄泻
[相关解释]
1.泽泻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泽泻》。
1.泽泻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泽泻》。
鹄版
[相关解释]
1.见"鹄板"。
1.见"鹄板"。
鹄白
[相关解释]
1.《庄子.天运》"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后以"鹄白"形容洁白。
1.《庄子.天运》"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后以"鹄白"形容洁白。
鹄盖
[相关解释]
1.车盖。形如飞鹄张翼,因称。
1.车盖。形如飞鹄张翼,因称。
鹄盼
[相关解释]
1.犹鹄望。
1.犹鹄望。
鹄眄
[相关解释]
1.见"鹄盼"。
1.见"鹄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