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骈体的内容。
带有骈体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伐山语
[相关解释]
1.指骈体文中引用的生僻典故。宋王铚《王公四六话》卷上"四六有伐山语﹐有伐材语。伐材语者﹐如已成之柱桷﹐略加绳削而已;伐山语则搜山开荒﹐自我取之。伐材﹐谓熟事也;伐山﹐谓生事也。生事必对熟事﹐熟事必对生事。若两联皆生事﹐则伤于奥涩;若两联皆熟事﹐则无工﹐盖生事必用熟事对出也。"亦指从古籍中摘要引录的资料或文句。
1.指骈体文中引用的生僻典故。宋王铚《王公四六话》卷上"四六有伐山语﹐有伐材语。伐材语者﹐如已成之柱桷﹐略加绳削而已;伐山语则搜山开荒﹐自我取之。伐材﹐谓熟事也;伐山﹐谓生事也。生事必对熟事﹐熟事必对生事。若两联皆生事﹐则伤于奥涩;若两联皆熟事﹐则无工﹐盖生事必用熟事对出也。"亦指从古籍中摘要引录的资料或文句。
俪裁
[相关解释]
1.犹骈体。
1.犹骈体。
俪语
[相关解释]
1.对偶的辞句。 2.指骈体文。
1.对偶的辞句。 2.指骈体文。
俳体
[相关解释]
1.骈体文。 2.即俳谐体。
1.骈体文。 2.即俳谐体。
俳语
[相关解释]
1.戏笑嘲谑的言辞。 2.讲究对偶的骈体文字。
1.戏笑嘲谑的言辞。 2.讲究对偶的骈体文字。
俳赋
[相关解释]
1.骈体赋,为六朝时通行的一种赋体,讲究骈偶声律,字句工巧,实际上是押韵的骈体文,如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等。
1.骈体赋,为六朝时通行的一种赋体,讲究骈偶声律,字句工巧,实际上是押韵的骈体文,如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等。
偶俪
[相关解释]
1.骈体;对偶。
1.骈体;对偶。
冲场
[相关解释]
1.亦作"冲场"。 2.戏曲名词。谓传奇剧本的第二折。冲场开头必有个长引子,引子唱完,继以诗词和骈体文的定匙,要以简单的语言,说明登场人物的身份﹑性格﹑坏境和当时的思想,并要酝酿全剧的精神,埋伏下全剧的重要节目。 3.方言。指人的外貌﹑仪表。
1.亦作"冲场"。 2.戏曲名词。谓传奇剧本的第二折。冲场开头必有个长引子,引子唱完,继以诗词和骈体文的定匙,要以简单的语言,说明登场人物的身份﹑性格﹑坏境和当时的思想,并要酝酿全剧的精神,埋伏下全剧的重要节目。 3.方言。指人的外貌﹑仪表。
双文
[相关解释]
1.宋钱惟演《苦热》诗﹕"赫日烘霞鬪晓光﹐双文桃簟碧牙床。" 2.指骈体文。 3.指唐传奇小说人物崔莺莺。 4.借指美女。
1.宋钱惟演《苦热》诗﹕"赫日烘霞鬪晓光﹐双文桃簟碧牙床。" 2.指骈体文。 3.指唐传奇小说人物崔莺莺。 4.借指美女。
平仄
[相关解释]
指古汉语字调的平声和仄声。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体文中所用的字音讲求平声和仄声相互交替,使声调谐协,有一定格式,称为调平仄。
指古汉语字调的平声和仄声。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体文中所用的字音讲求平声和仄声相互交替,使声调谐协,有一定格式,称为调平仄。
应用文
[相关解释]
1.指骈体文。 2.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需用的文体,如公文﹑契约﹑条据等。
1.指骈体文。 2.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需用的文体,如公文﹑契约﹑条据等。
敏博之学
[相关解释]
1.骈体文之别称。
1.骈体文之别称。
枝对叶比
[相关解释]
1.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1.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转踏
[相关解释]
1.宋时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演出分为若干节,每节一诗一词,唱时伴以舞蹈。开演前有"勾队词",大都用骈体文数句;表演结束后有"放队词",大都是七绝一首。现存"转踏"曲词有《调笑集句》﹑郑仅《调笑》等。
1.宋时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演出分为若干节,每节一诗一词,唱时伴以舞蹈。开演前有"勾队词",大都用骈体文数句;表演结束后有"放队词",大都是七绝一首。现存"转踏"曲词有《调笑集句》﹑郑仅《调笑》等。
骈体
[相关解释]
1.即骈文。
1.即骈文。
骈体文
[相关解释]
1.见"骈体"。
1.见"骈体"。
骈俪
[相关解释]
1.亦作"骈丽"。 2.对偶藻饰之辞。 3.指骈体文。
1.亦作"骈丽"。 2.对偶藻饰之辞。 3.指骈体文。
骈四俪六
[相关解释]
1.指骈体文。因其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对偶排比,故称。
1.指骈体文。因其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对偶排比,故称。
骊体
[相关解释]
1.骈体。骈文。骊,通"丽"。
1.骈体。骈文。骊,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