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3 查到相关驻守的内容。
带有驻守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二八事变
[相关解释]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动海军陆战队数千人向上海闸北、江湾、吴淞等地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率部奋起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各界人民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守军在吴淞地区激战月余,使日军死伤万余人。3月初,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守军腹背受敌被迫撤退。在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下,5月5日,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动海军陆战队数千人向上海闸北、江湾、吴淞等地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率部奋起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各界人民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守军在吴淞地区激战月余,使日军死伤万余人。3月初,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守军腹背受敌被迫撤退。在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下,5月5日,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上三旗
[相关解释]
1.清顺治后,将皇家军队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镶黄﹑正黄﹑正白称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为"下五旗",由宗室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称"满洲八旗"。
1.清顺治后,将皇家军队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镶黄﹑正黄﹑正白称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为"下五旗",由宗室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称"满洲八旗"。
下五旗
[相关解释]
1.清代兵制。顺治后,满州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为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
1.清代兵制。顺治后,满州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为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
东辕
[相关解释]
1.谓领兵东出或驻守东境。辕,军营的辕门。
1.谓领兵东出或驻守东境。辕,军营的辕门。
中日甲午战争
[相关解释]
1894-1895年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因战争爆发于旧历甲午年而得名。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突袭清军运兵船,并进攻驻守牙山的清军。8月,双方正式宣战,清军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战中受挫,日军分陆海两路进攻中国东北。次年2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不久,辽东半岛陷落。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但因清政府的腐败而遭到失败。最后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中国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1894-1895年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因战争爆发于旧历甲午年而得名。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突袭清军运兵船,并进攻驻守牙山的清军。8月,双方正式宣战,清军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战中受挫,日军分陆海两路进攻中国东北。次年2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不久,辽东半岛陷落。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但因清政府的腐败而遭到失败。最后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中国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住坐
[相关解释]
1.居住。 2.谓起居﹑生活。 3.驻守;驻扎。
1.居住。 2.谓起居﹑生活。 3.驻守;驻扎。
兵屯
[相关解释]
1.军队驻守之所。 2.军队驻守。
1.军队驻守之所。 2.军队驻守。
刘猛将军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宋刘锜。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刘锜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蝗遂殄灭。见罗振玉《俗说》引朱坤《灵泉笔记》。 2.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元刘承忠。承忠元末驻守江淮,会蝗旱,督兵捕逐,蝗殄灭殆尽◇元亡,自溺死,当地人祠之,称之曰刘猛将军。见《畿辅通志.祀典》。
1.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宋刘锜。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刘锜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蝗遂殄灭。见罗振玉《俗说》引朱坤《灵泉笔记》。 2.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元刘承忠。承忠元末驻守江淮,会蝗旱,督兵捕逐,蝗殄灭殆尽◇元亡,自溺死,当地人祠之,称之曰刘猛将军。见《畿辅通志.祀典》。
剧屯
[相关解释]
1.谓重兵驻守的军事要地。
1.谓重兵驻守的军事要地。
喜峯口
[相关解释]
1.地名。在河北省迁西县。明代为蓟北重地,曾设兵驻守。向为长城内外交通要冲之一。原名喜逢口,相传古有久戍不归者,其父求之,喜逢于此,故名。明永乐间改今名。
1.地名。在河北省迁西县。明代为蓟北重地,曾设兵驻守。向为长城内外交通要冲之一。原名喜逢口,相传古有久戍不归者,其父求之,喜逢于此,故名。明永乐间改今名。
坐镇
[相关解释]
①谓安坐而以德威服人坐镇雅俗,弘益已多。②指官长亲自在某地镇守、驻守他亲自带领调查组,坐镇厂里抓试点。
①谓安坐而以德威服人坐镇雅俗,弘益已多。②指官长亲自在某地镇守、驻守他亲自带领调查组,坐镇厂里抓试点。
备兵
[相关解释]
1.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
1.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
守藩
[相关解释]
1.指王侯驻守其封地。亦指受封为王侯。
1.指王侯驻守其封地。亦指受封为王侯。
定远侯
[相关解释]
1.东汉班超的封号。班超早年家贫,为官佣书,尝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后奉使西域,立功,封定远侯。事见《后汉书.班超传》。唐王昌龄《箜篌引》"何用班超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后亦喻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大臣等。
1.东汉班超的封号。班超早年家贫,为官佣书,尝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后奉使西域,立功,封定远侯。事见《后汉书.班超传》。唐王昌龄《箜篌引》"何用班超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后亦喻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大臣等。
客戍
[相关解释]
1.由外地军队驻守。亦指驻守在外地。
1.由外地军队驻守。亦指驻守在外地。
屯住
[相关解释]
1.亦作"屯驻"。 2.驻守。
1.亦作"屯驻"。 2.驻守。
屯守
[相关解释]
1.驻守。 2.指守护。
1.驻守。 2.指守护。
戍主
[相关解释]
1.古代驻守一地的长官。
1.古代驻守一地的长官。
戍副
[相关解释]
1.古代驻守一地长官的副职。
1.古代驻守一地长官的副职。
戍守
[相关解释]
1.驻守,守卫。
1.驻守,守卫。
戍边
[相关解释]
1.驻守边疆。 2.充军边疆。
1.驻守边疆。 2.充军边疆。
留守
[相关解释]
①皇帝离开京城,命大臣驻守,叫做留守。平时在陪都也有大臣留守。②部队、机关、团体等离开原驻地时留下少数人在原驻地担任守卫、联系等工作~处。
①皇帝离开京城,命大臣驻守,叫做留守。平时在陪都也有大臣留守。②部队、机关、团体等离开原驻地时留下少数人在原驻地担任守卫、联系等工作~处。
留戍
[相关解释]
1.驻守。
1.驻守。
舍戍
[相关解释]
1.驻守。
1.驻守。
营住
[相关解释]
1.犹驻守。
1.犹驻守。
边人
[相关解释]
1.亦作"邉人"。 2.指驻守边境的官员﹑士兵等。 3.指边民。
1.亦作"邉人"。 2.指驻守边境的官员﹑士兵等。 3.指边民。
边塞
[相关解释]
边疆的要塞边塞荒远|驻守边塞。
边疆的要塞边塞荒远|驻守边塞。
边臣
[相关解释]
1.亦作"邉臣"。 2.驻守边疆的大臣﹑官员。
1.亦作"邉臣"。 2.驻守边疆的大臣﹑官员。
边防部队
[相关解释]
在边疆驻守并执行军事任务的军队。世界上多数国家编有边防部队,但名称和编制不尽相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严守国界,保卫边疆;负责边境巡逻、值勤和管理;处理边境涉外事务;参加边疆社会主义建设等。
在边疆驻守并执行军事任务的军队。世界上多数国家编有边防部队,但名称和编制不尽相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严守国界,保卫边疆;负责边境巡逻、值勤和管理;处理边境涉外事务;参加边疆社会主义建设等。
逻堡
[相关解释]
1.巡逻部队驻守的土堡。
1.巡逻部队驻守的土堡。
金音
[相关解释]
1.属金之音。即商音。 2.石名。产于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凤凰乡境内。其石质刚硬﹐敲之如金音﹐铿锵妙音响彻良久﹐故名。可制砚。明末秦良玉曾统兵驻守于此﹐用此石制砚。
1.属金之音。即商音。 2.石名。产于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凤凰乡境内。其石质刚硬﹐敲之如金音﹐铿锵妙音响彻良久﹐故名。可制砚。明末秦良玉曾统兵驻守于此﹐用此石制砚。
阃外
[相关解释]
1.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 2.指国境之外。 3.指外任的将吏。 4.指家庭之外。
1.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 2.指国境之外。 3.指外任的将吏。 4.指家庭之外。
驻守
[相关解释]
1.驻扎防守。
1.驻扎防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