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风气的内容。
带有风气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风 [相关解释]
1.指巫﹑淫﹑乱三种恶劣风气。 2.指学风﹑党风﹑文风。 3.指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三种坏作风。
三风十愆 [相关解释]
1.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不拾遗 [相关解释]
1.失落的东西没有人捡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
世情 [相关解释]
1.时代风气。 2.世俗之情。 3.世态人情。 4.势利。 5.犹言世人,时人。
世风 [相关解释]
1.社会风气。
中南半岛 [相关解释]
又称中与岛”或印度支那半岛”。在亚洲东南部。其向南延伸的部分叫马来半岛。北高南低,多山地、高原。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盛产柚木。作物有稻米、橡胶、油棕等。矿产有锡、钨、石油等。
乌烟瘴气 [相关解释]
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风气不正。
乱风 [相关解释]
1.坏风气。
乾隆帝(1711-1799) [相关解释]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期任用权臣和b1336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b134N桓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五方 [相关解释]
指东、南、西、北和中央。也泛指四面八方五方之民|五方之色|五方杂处|五方风气异中原。
五石散 [相关解释]
1.即寒食散。又称五石更生散或单称散。配剂中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黄等五石,故名。相传其方始于汉代,盛行于魏晋。魏晋名士何晏裴秀等都服散,竟成一时风气。
亚热带季风气候 [相关解释]
又称副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纬度30°左右的亚热带大陆东岸。夏热冬温,季节明显,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2°c以上,最冷月气温在0~15°c之间。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以上。主要出现在中国东部秦岭至淮河以南地区,以及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南部。
人俗 [相关解释]
1.民间习俗;社会风气。
休风 [相关解释]
1.美好的风格﹑风气。
伪俗 [相关解释]
1.诈伪的风气。
余气 [相关解释]
1.残馀未尽的邪旧之气。 2.谓留下一点儿气息。 3.气的非主体部分。 4.谓风气的末流;影响。 5.馀剩的可供营养的物质。
偷风 [相关解释]
1.浇薄的社会风气。 2.指刺探军情的人。
公安派 [相关解释]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为首。因三人是公安(在今湖北)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创作上以小品文成就最高。在当时很有影响。
冲击波 [相关解释]
①又称激震波”。在介质中因物体高速运动(如炮弹、超音速飞机的飞行)或爆炸,引起介质强烈压缩,使局部介质的密度和压强急剧增大并以超音速传播的波。能引起剧烈的冲击作用,具有巨大的破坏力。②喻指某种势力、风气等产生的震荡和巨大影响力。
净化 [相关解释]
清除杂质使物体纯净~污水ㄧ~城市空气◇~心灵 ㄧ~社会风气。
准噶尔盆地 [相关解释]
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拔一般在400米左右,最低处不到200米。盆地西侧山地有几处缺口,西风气流可进入,带来降水。中部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广阔草原。北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其余河流均为内陆河。边缘为山麓绿洲,盛产棉、麦。南部天山北麓的平原为新垦区。石油资源丰富。
凶风 [相关解释]
1.凶悍不良的风气。
华竞 [相关解释]
1.争尚浮华的风气。
南风 [相关解释]
1.从南向北刮的风。 2.古代乐曲名。相传为虞舜所作。 3.南方的乐曲。 4.指《诗经》中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 5.指南朝诗的风格。 6.南方的风气。 7.男风;男色。
善风 [相关解释]
1.良好的风气。 2.顺风。
塞拉利昂 [相关解释]
西非国家。临大西洋。面积72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50万(1995年)。首都弗里敦。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和高原。热带季风气候。经济以农、矿业为主。主要出口钻石、铝土矿砂。
士习 [相关解释]
1.士大夫的风气;读书人的风气。
士林 [相关解释]
文人士大夫,知识界清名映士林|一变士林风气。
士风 [相关解释]
1.士大夫的风度。 2.士大夫的风气。
声习 [相关解释]
1.犹言风气习俗。
夏绿林 [相关解释]
又称落叶阔叶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下的植被类型。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树种组成。主要分布在西欧、中国东北和华北、日本北部、朝鲜、北美洲东部等地。
头派 [相关解释]
1.犹风气;气派。
孔子(前551-前479) [相关解释]
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著作有《论语》。
孟加拉国 [相关解释]
南亚国家。临孟加拉湾。面积144万平方千米。人口12亿(1995年)。首都达卡。大部分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冲积平原。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国。主要产稻米和黄麻。出口以黄麻和麻制品为主。
学风 [相关解释]
1.学校﹑学术界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
寒食散 [相关解释]
1.古代药名。服后宜吃冷食,故名。配剂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等五种矿石,因又称五石散。相传其方始于汉代,魏晋南北朝名士服用此散,成为一时的风气。往往有服后残废致死的。
崩波 [相关解释]
1.奔腾的波浪。 2.比喻日趋败坏的风气。
干季 [相关解释]
一地区一年中降水较少的时期。具有常年持续一月至数月、每年重复出现的特点。在低纬度地区,因全年温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而降水较显著,故常用干季和雨季划分季节。热带地区,干季主要出现于冬季;在副热带的地中海气候区,干季出现于夏季,在季风气候区则主要出现于冬季;近赤道地区,全年有两个干季。
开通 [相关解释]
①使原来闭塞的(如思想、风气等)不闭塞~风气ㄧ~民智。②交通、通讯等线路开始使用国内卫星通信网昨天~ㄧ这条公路已经竣工并~使用。
律风 [相关解释]
1.《汉书.律历志上》"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正。"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律得风气而成声,风和乃律调也。"后因以"律风"指和风。
徕服 [相关解释]
1.谓生来适应本地水土气候。《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王逸注"来服习南土,便其风气。"一说犹离靡,相连不绝。 2.犹徕臣。
恶风 [相关解释]
1.狂风。 2.以喻政治上的邪恶势力。 3.坏风气,陋习。
成风 [相关解释]
1.形成风气;已成习惯。 2.轻快得像风一样。参见"成风斤"。
披文 [相关解释]
1.加以文饰。 2.披阅文章。 3.犹言提倡文学。谓开拓重文的风气。
挽狂澜 [相关解释]
1.谓扭转局面或风气。语本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改政移风 [相关解释]
1.改变风气习俗。
救时厉俗 [相关解释]
1.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敝风 [相关解释]
1.败坏的风气。
文明小史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清代李伯元作。六十回。以1900年庚子事变后处于动荡、变革中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广泛深入地描写了西方文明引进中国后被接纳、抵制、扭曲的过程,揭露了清廷官吏的守旧、昏庸,以及假借维新之名图谋升官发财的社会风气。
文气 [相关解释]
1.文风;文章的气势。 2.指文脉。 3.写文章的风气。 4.文雅安静﹐不粗暴。
文风 [相关解释]
1.文章的风格。 2.使用语言文字的作风。 3.学文的风气。 4.文德教化之风。
斯里兰卡 [相关解释]
南亚岛国。旧名锡兰”。在印度洋上。面积656万平方千米。人口1789万(1993年)。首都科伦坡。平原为主。大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种植园经济发达,茶叶、橡胶和椰子为三大出口作物。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之一。
新潮 [相关解释]
1.新涨的潮水。 2.指新的社会风气或思潮。
新风 [相关解释]
1.新风气;新风尚。
日本 [相关解释]
东亚岛国。在太平洋西侧,与中国隔东海相望。领土主要由本州、四国、九州和北海道四个大岛组成。面积37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527亿(1995年)。首都东京。大部分为山地和丘陵。多火山、地震。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世界经济大国。工业高度发达,电子、汽车制造业尤为突出。外贸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洋渔业居世界前列。
时运 [相关解释]
1.古人迷信,认为人一生的吉凶遭际均由命运决定,并通过时间的运转表现出来,称为时运。 2.谓时光流转,节序变化。 3.时代的风气。
昏祲 [相关解释]
1.指混乱邪恶的风气。犹妖氛。
易俗移风 [相关解释]
1.改变习俗,转移风气。
末习 [相关解释]
1.末世的不良风气。 2.谦称自己的习惯爱好。
林下清风 [相关解释]
1.同"林下风气"。
林下风度 [相关解释]
1.同"林下风气"。
林下风气 [相关解释]
1.称颂妇女闲雅飘逸的风采。
林下风致 [相关解释]
1.同"林下风气"。
林下风韵 [相关解释]
1.同"林下风气"。
林下高风 [相关解释]
1.同"林下风气"。
染习 [相关解释]
1.习染。 2.熏染而成的风气。
染缸 [相关解释]
1.染衣物的缸。多用以比喻污浊的社会或具有不良风气的环境。
校风 [相关解释]
1.一个学校的风气。
检邪 [相关解释]
1.制止不正风气。
棚车鼓笛 [相关解释]
1.宋真宗咸平﹑景德间,天下升平。洛中风气,富家每以车载酒食声乐,游于通衢,称做"棚车鼓笛"。参阅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三。
正始之音 [相关解释]
1.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 2.指纯正的乐声。
正气 [相关解释]
1.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体现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 2.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 3.正派;正经。 4.正常气色。 5.谓纯阳之气或纯阴之气。 6.谓春由东方直出不偏之气和夏由南方直出不偏之气。 7.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的元气。即人体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功能。与邪气对言。 8.中医学名词。指正常的气候。
死角 [相关解释]
1.军事上指在火器射程之内,但因地形地物或弹道性质的限制而射击不到的地方。亦指在视力范围内而观察不到的地方。 2.比喻运动﹑潮流或风气尚未影响到的地方。
气习 [相关解释]
1.风气和习俗。 2.气质;习性。 3.指诗文风格。
气俗 [相关解释]
1.风气习俗。
气脉 [相关解释]
1.血气与脉息。 2.谓诗文的气势﹑结构﹑脉络。 3.指信息往来﹑联系的渠道。 4.指风气﹐习俗。 5.犹气运。 6.旧时堪舆家称山水走向中的灵气。认为宅基﹑墓地是否灵气所钟﹐足以决定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污俗 [相关解释]
1.亦作"污俗"。 2.恶习;坏风气。
污骜 [相关解释]
1.谓风气恶劣,桀骜不驯。
泰国 [相关解释]
东南亚国家。在中南半岛中部。旧名暹罗。面积5140万平方千米。人口6040万(1995年)。首都曼谷。中部有湄南河平原,余为山地和低缓高原。热带季风气候。经济以工业为主,有采矿、炼油、纺织等部门。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旅游业发达。
浅薄 [相关解释]
①肤浅。多指缺乏学识和经验智行浅薄|他们这些人崇洋媚外,实在是太浅薄了。②轻薄;不朴实时俗浅薄|风气浅薄。
浇异 [相关解释]
1.谓淳厚的风气变得浮薄,而与原先不同。
浇弛 [相关解释]
1.谓社会风气衰颓。 2.轻浮少礼。
浇态 [相关解释]
1.浮薄的世态与风气。
浇本 [相关解释]
1.使原有淳厚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
浇波 [相关解释]
1.指浮薄的社会风气。
浇竞 [相关解释]
1.谓追名逐利的浮薄风气。 2.谓浮薄争逐。
浇苛 [相关解释]
1.谓社会风气浮薄,政令苛刻。
浇荡 [相关解释]
1.谓社会风气浮薄﹑动荡。
浇风 [相关解释]
1.浮薄的社会风气。
浊气 [相关解释]
1.谷食之气。 2.人体呼吸时呼出之气和从肛门排出的矢气。 3.指不良风气。 4.俗气。
浙东学派 [相关解释]
1.宋时与程朱理学派对立的学派。包括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参见"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 2.清初以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为代表的史学派别。他们一般主张治学先穷经而求证于史,倡导注重研究史料和通经致用的风气。
海南岛 [相关解释]
中国第二大岛。北隔琼州海峡同雷州半岛相望,西临北部湾,东、南濒南海。面积322万平方千米。大陆岛,因琼州海峡下陷而与大陆分离。地形呈环状分布,由中南部山区向外围逐级下降。北部有大片玄武岩台地。水系呈放射状。属热带季风气候区。中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基地。
涂不拾遗 [相关解释]
1.犹道不拾遗。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
淫风 [相关解释]
1.耽于逸乐的风习。 2.猥亵淫乱的风气。 3.邪风,异常的风。
热带季风气候 [相关解释]
又称热带冬干气候”。分布在纬度5°~10°到15°~20°的内陆到大陆西岸一带。全年气温较高,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8°c以上。全年降水1500毫米左右,迎风地区达2000~3000毫米以上。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冬季降水稀少,夏季降水丰沛。主要出现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以及中国台湾岛南部、海南岛等地。
焚风 [相关解释]
气流沿山坡下降而形成的热而干的风。多焚风的地区,空气平常比较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率俗 [相关解释]
1.谓对某种社会风气加以引导提倡。 2.犹庸俗。
玩俗 [相关解释]
1.玩忽法令的风气。
瘖俗 [相关解释]
1.瘖默质朴的习俗﹑风气。
百家争鸣 [相关解释]
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争辩的局面和风气。在当时,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在天道观、名实关系、社会伦理、礼法制度以及各种政治主张等问题上展开争论,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文化学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