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2 查到相关韵脚的内容。
带有韵脚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五言试帖
[相关解释]
1.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唐以来,科举考试中以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限定韵脚。其诗大都为五言或七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这种诗体称试帖诗。清代试帖诗,格律限制更严,内容大多为皇帝歌功颂德。
1.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唐以来,科举考试中以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限定韵脚。其诗大都为五言或七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这种诗体称试帖诗。清代试帖诗,格律限制更严,内容大多为皇帝歌功颂德。
依韵
[相关解释]
1.谓按照他人诗歌的韵部作诗。韵脚用字只要求与原诗同韵而不必同字。
1.谓按照他人诗歌的韵部作诗。韵脚用字只要求与原诗同韵而不必同字。
入韵
[相关解释]
1.指诗文某一句的韵脚符合该句应押之韵。 2.入声韵脚。
1.指诗文某一句的韵脚符合该句应押之韵。 2.入声韵脚。
凑韵
[相关解释]
1.谓硬凑韵脚。
1.谓硬凑韵脚。
协音
[相关解释]
1.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使声韵和谐;也指需临时改读的韵脚。
1.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使声韵和谐;也指需临时改读的韵脚。
合韵
[相关解释]
1.同一韵律。 2.叶韵。谓韵脚符合韵部或韵辙。 3.即合元音。参见"合元音"。
1.同一韵律。 2.叶韵。谓韵脚符合韵部或韵辙。 3.即合元音。参见"合元音"。
小韵
[相关解释]
1.诗八病之一。又名伤音病。凡五言诗一联中除韵脚外﹐其余九字中有相同之韵者即为犯小韵。如"客子已乖离﹐那宜远相送"﹐子﹑已﹑离﹑宜同韵﹐即称为犯小韵。
1.诗八病之一。又名伤音病。凡五言诗一联中除韵脚外﹐其余九字中有相同之韵者即为犯小韵。如"客子已乖离﹐那宜远相送"﹐子﹑已﹑离﹑宜同韵﹐即称为犯小韵。
用韵
[相关解释]
1.即押韵。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2.和韵的一种。即以原诗韵脚为韵脚,而不按其次序。
1.即押韵。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2.和韵的一种。即以原诗韵脚为韵脚,而不按其次序。
衬字
[相关解释]
1.曲词中在曲律规定的字数之外增加的字。常用以补足语气,增加声情色彩。它在歌唱时不占重要拍子,不能用于句末,不能做韵脚。字数不论,一般小令衬字少,套数多,杂剧更多。也称垫字。
1.曲词中在曲律规定的字数之外增加的字。常用以补足语气,增加声情色彩。它在歌唱时不占重要拍子,不能用于句末,不能做韵脚。字数不论,一般小令衬字少,套数多,杂剧更多。也称垫字。
试帖诗
[相关解释]
1.诗体名。源于唐代﹐受"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亦称"赋得体"。其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清代试帖诗﹐格式限制尤严﹐内容大多直接或间接歌颂皇帝功德﹐并须切题。
1.诗体名。源于唐代﹐受"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亦称"赋得体"。其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清代试帖诗﹐格式限制尤严﹐内容大多直接或间接歌颂皇帝功德﹐并须切题。
韵字
[相关解释]
1.韵脚用字。亦指诗词之类的韵文。
1.韵脚用字。亦指诗词之类的韵文。
韵脚
[相关解释]
诗词曲赋等韵文句末或联末押韵的字,通称为韵脚。参见押韵”。
诗词曲赋等韵文句末或联末押韵的字,通称为韵脚。参见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