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4 查到相关音律的内容。
带有音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律
[相关解释]
1.合于音律。 2.合乎格律。 3.合乎法度。
1.合于音律。 2.合乎格律。 3.合乎法度。
促拍
[相关解释]
1.节奏急促的乐曲。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二"乐部中有促拍催酒﹐谓之《三台》。唐士云'蔡邕自侍书御史﹐累迁尚书﹐不数日间﹐遍历三台。乐工以邕洞晓音律﹐故制曲以悦之。'"词曲中亦有冠以"促拍"之曲调名。如词中有《促拍采桑子》﹑《促拍满路花》;北曲《般涉调》中有《促拍令》,亦称《急曲子》。
1.节奏急促的乐曲。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二"乐部中有促拍催酒﹐谓之《三台》。唐士云'蔡邕自侍书御史﹐累迁尚书﹐不数日间﹐遍历三台。乐工以邕洞晓音律﹐故制曲以悦之。'"词曲中亦有冠以"促拍"之曲调名。如词中有《促拍采桑子》﹑《促拍满路花》;北曲《般涉调》中有《促拍令》,亦称《急曲子》。
六司
[相关解释]
1.隋宫廷女官名。隋文帝开皇二年﹐宫内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络。六司一司令﹐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二司乐﹐掌音律;三司饰﹐掌簪珥花严;四司医﹐掌方药卜筮;五司筵﹐掌铺设洒扫;六司制﹐掌衣服裁缝。参阅《隋书.后妃传序》。 2.唐府州置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官。
1.隋宫廷女官名。隋文帝开皇二年﹐宫内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络。六司一司令﹐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二司乐﹐掌音律;三司饰﹐掌簪珥花严;四司医﹐掌方药卜筮;五司筵﹐掌铺设洒扫;六司制﹐掌衣服裁缝。参阅《隋书.后妃传序》。 2.唐府州置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官。
凤响
[相关解释]
1.凤律,音律。
1.凤律,音律。
击鼓催花
[相关解释]
1.唐南卓《羯鼓录》"上(唐明皇)洞晓音律……尤爱羯鼓玉笛﹐常云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嫔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后用作酒令。鼓响传花﹐声止﹐持花未传者即须饮酒。今亦用作游戏。
1.唐南卓《羯鼓录》"上(唐明皇)洞晓音律……尤爱羯鼓玉笛﹐常云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嫔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后用作酒令。鼓响传花﹐声止﹐持花未传者即须饮酒。今亦用作游戏。
协律
[相关解释]
1.调和音乐律吕,使之和谐。 2.协律都尉﹑协律校尉﹑协律郎等乐官的省称。唐韩愈有《赠别元十八协律》诗。唐刘禹锡有《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 3.符合音律或格律。 4.配以音乐声律,犹言谱曲。
1.调和音乐律吕,使之和谐。 2.协律都尉﹑协律校尉﹑协律郎等乐官的省称。唐韩愈有《赠别元十八协律》诗。唐刘禹锡有《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 3.符合音律或格律。 4.配以音乐声律,犹言谱曲。
卓文君
[相关解释]
1.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裻,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
1.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裻,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
合调
[相关解释]
1.谓音律﹑音节和谐。 2.比喻意气相投。
1.谓音律﹑音节和谐。 2.比喻意气相投。
同音共律
[相关解释]
1.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1.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周姜
[相关解释]
1.宋代词家周邦彦与姜夔的并称。二人皆精于音律,自创新调,为格律词派的代表。 2.指太姜。
1.宋代词家周邦彦与姜夔的并称。二人皆精于音律,自创新调,为格律词派的代表。 2.指太姜。
周郎顾
[相关解释]
1.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周郎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辨音律的典故。
1.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周郎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辨音律的典故。
咀征含商
[相关解释]
1.谓讲求音律,反复吟咏。
1.谓讲求音律,反复吟咏。
嚼征
[相关解释]
1.谓调弄音律。
1.谓调弄音律。
嚼羽
[相关解释]
1.谓调弄音律。借指吟诗作赋。
1.谓调弄音律。借指吟诗作赋。
天律
[相关解释]
1.天时变化的节律。 2.天然的音律。 3.天界的律令。
1.天时变化的节律。 2.天然的音律。 3.天界的律令。
姜夔(约1155-约1221)
[相关解释]
南宋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终生未仕。精通音律,作词注重格律,音节谐美。有《扬州慢》等名篇。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南宋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终生未仕。精通音律,作词注重格律,音节谐美。有《扬州慢》等名篇。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子期
[相关解释]
1.即锺子期。春秋时楚人,精于音律,与伯牙友善。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子期听而知之。子期死,伯牙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
1.即锺子期。春秋时楚人,精于音律,与伯牙友善。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子期听而知之。子期死,伯牙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
孤音
[相关解释]
1.独特的音律;孤独的声音。
1.独特的音律;孤独的声音。
孤韵
[相关解释]
1.独特的风格;超凡的韵律。 2.指单调或单一的音律。
1.独特的风格;超凡的韵律。 2.指单调或单一的音律。
宁王
[相关解释]
1.谓开国受命之王。多指周文王﹑周武王。《书.大诰》"用宁王遗我大宝j,绍天明。"孙星衍注引郑玄曰"受命曰宁王。"孙星衍疏"郑注见《书》疏,云'受命曰宁王'者,《君奭》云'惟宁王德',郑注云'宁王者文王也'。又注《洛诰》云'周公谓文王为宁成王亦谓武王为宁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说,宁王指文王,"宁"当作"文"。参阅曾运干《尚书正读》。 2.指唐李宪。睿宗长子,封宁王。善音律。死后,玄宗封为让皇帝。 3.明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封于大宁,称宁王。自号舑仙,又称涵虚子﹑丹丘先生,着《通鉴博论》﹑《汉唐
1.谓开国受命之王。多指周文王﹑周武王。《书.大诰》"用宁王遗我大宝j,绍天明。"孙星衍注引郑玄曰"受命曰宁王。"孙星衍疏"郑注见《书》疏,云'受命曰宁王'者,《君奭》云'惟宁王德',郑注云'宁王者文王也'。又注《洛诰》云'周公谓文王为宁成王亦谓武王为宁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说,宁王指文王,"宁"当作"文"。参阅曾运干《尚书正读》。 2.指唐李宪。睿宗长子,封宁王。善音律。死后,玄宗封为让皇帝。 3.明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封于大宁,称宁王。自号舑仙,又称涵虚子﹑丹丘先生,着《通鉴博论》﹑《汉唐
寻宫数调
[相关解释]
1.谓讲求音律。
1.谓讲求音律。
师旷
[相关解释]
1.春秋晋国乐师。善于辨音。《孟子.离娄上》"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参阅《左传》﹑《国语》﹑《逸周书》﹑《庄子》﹑《吕氏春秋》等书◇以为听觉超凡,善辨音律的偶像人物。
1.春秋晋国乐师。善于辨音。《孟子.离娄上》"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参阅《左传》﹑《国语》﹑《逸周书》﹑《庄子》﹑《吕氏春秋》等书◇以为听觉超凡,善辨音律的偶像人物。
干嘉学派
[相关解释]
1.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干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1.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干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幺篇
[相关解释]
1.戏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写作"幺篇"或"幺"。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杨衙内白酒勾了也,小娘子休唱前篇,只唱幺篇。"此以幺篇与前篇相对。词之上片称前篇,下篇称幺篇,幺篇即后篇。一说"幺篇"为"腰篇"之省文。参阅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
1.戏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写作"幺篇"或"幺"。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杨衙内白酒勾了也,小娘子休唱前篇,只唱幺篇。"此以幺篇与前篇相对。词之上片称前篇,下篇称幺篇,幺篇即后篇。一说"幺篇"为"腰篇"之省文。参阅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
张炎(1248-约1320)
[相关解释]
南宋词人。字叔夏,号玉田、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为名门之后,宋亡后浪迹江湖。善于写景咏物,注重技巧,讲究音律和辞藻。有词论专著《词源》和词集《山中白云词》。
南宋词人。字叔夏,号玉田、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为名门之后,宋亡后浪迹江湖。善于写景咏物,注重技巧,讲究音律和辞藻。有词论专著《词源》和词集《山中白云词》。
律度
[相关解释]
1.古代计度,皆出于黄钟之律,故称律度。度指长短,即分﹑寸﹑尺﹑丈﹑引。也包括计算容积﹑重量。《左传.文公六年》"着之话言,为之律度。"杜预注"钟律度量,所以治历明时。"一说犹法度﹑法制。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2.犹规矩,法度。 3.音律的法度标准。
1.古代计度,皆出于黄钟之律,故称律度。度指长短,即分﹑寸﹑尺﹑丈﹑引。也包括计算容积﹑重量。《左传.文公六年》"着之话言,为之律度。"杜预注"钟律度量,所以治历明时。"一说犹法度﹑法制。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2.犹规矩,法度。 3.音律的法度标准。
携角
[相关解释]
1.古音律名。姑洗三十四律之一。
1.古音律名。姑洗三十四律之一。
改律
[相关解释]
1.改变法规。 2.改变音律。
1.改变法规。 2.改变音律。
文律
[相关解释]
1.文章的音律。 2.写作规律。 3.法令。
1.文章的音律。 2.写作规律。 3.法令。
无弦琴
[相关解释]
1.没有弦的琴。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
1.没有弦的琴。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
时律
[相关解释]
1.合于节气的音律。古时设十二管,以察八音之清浊,谓之律吕。认为律吕不正则诸气不和。
1.合于节气的音律。古时设十二管,以察八音之清浊,谓之律吕。认为律吕不正则诸气不和。
晓声
[相关解释]
1.指晓鼓之声。 2.喻先导者的声音。 3.懂得音律。
1.指晓鼓之声。 2.喻先导者的声音。 3.懂得音律。
木尺
[相关解释]
1.古代调整五音律吕的仪器。 2.木制尺。用于建筑﹑测量等。
1.古代调整五音律吕的仪器。 2.木制尺。用于建筑﹑测量等。
李可及
[相关解释]
唐代艺人。唐懿宗时为宫廷伶官。擅演参军戏。通音律,能啭喉唱新声曲,音辞曲折,称为拍弹”,流行民间。编有大型舞蹈节目《叹百年队舞》、《菩萨蛮队舞》等。
唐代艺人。唐懿宗时为宫廷伶官。擅演参军戏。通音律,能啭喉唱新声曲,音辞曲折,称为拍弹”,流行民间。编有大型舞蹈节目《叹百年队舞》、《菩萨蛮队舞》等。
杨贵妃
[相关解释]
1.唐蒲州永乐人。小名玉环。晓音律,善歌舞。初为寿王妃,后为女道士,号太真。入宫后,得玄宗宠,封为贵妃。安禄山乱起,玄宗出奔。至马嵬坡,军士哗变,杨贵妃被迫缢死◇人在诗歌﹑小说﹑戏曲中演为故事。
1.唐蒲州永乐人。小名玉环。晓音律,善歌舞。初为寿王妃,后为女道士,号太真。入宫后,得玄宗宠,封为贵妃。安禄山乱起,玄宗出奔。至马嵬坡,军士哗变,杨贵妃被迫缢死◇人在诗歌﹑小说﹑戏曲中演为故事。
杨贵妃(719-756)
[相关解释]
即杨太真”。唐玄宗宠妃。小字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西南)人。晓音律。原为玄宗子寿王瑁妃。公元744年间入宫,得玄宗宠爱,封为贵妃。从此日益显贵,堂兄杨国忠逐渐操纵朝政,政事败坏。公元755年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次年,随玄宗逃蜀,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时,军士杀死杨国忠后将她缢死。
即杨太真”。唐玄宗宠妃。小字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西南)人。晓音律。原为玄宗子寿王瑁妃。公元744年间入宫,得玄宗宠爱,封为贵妃。从此日益显贵,堂兄杨国忠逐渐操纵朝政,政事败坏。公元755年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次年,随玄宗逃蜀,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时,军士杀死杨国忠后将她缢死。
极音
[相关解释]
1.谓崇重音律之美,极尽听觉上的享受。
1.谓崇重音律之美,极尽听觉上的享受。
正声
[相关解释]
1.纯正的乐声。 2.谓符合音律的标准乐声。 3.正风。雅正的诗篇。
1.纯正的乐声。 2.谓符合音律的标准乐声。 3.正风。雅正的诗篇。
水尺
[相关解释]
1.律尺名。调校五音律吕的仪器。 2.设在一定处所并在一定时间系统地测定水面高程的装置。
1.律尺名。调校五音律吕的仪器。 2.设在一定处所并在一定时间系统地测定水面高程的装置。
洞晓
[相关解释]
透彻地知道;精通~音律 ㄧ~其中利弊。
透彻地知道;精通~音律 ㄧ~其中利弊。
爻律
[相关解释]
1.谓变动音律。
1.谓变动音律。
累黍
[相关解释]
1.古代以黍粒为计量基准。累黍,谓按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以定分﹑寸﹑尺及音律律管的长度;同时定合﹑升﹑斗﹑斛以计容量,定铢﹑两﹑斤﹑钧﹑石以计重量。三者互相参校。见《汉书.律历志上》。 2.指极微小之量。 3.指累积微量。
1.古代以黍粒为计量基准。累黍,谓按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以定分﹑寸﹑尺及音律律管的长度;同时定合﹑升﹑斗﹑斛以计容量,定铢﹑两﹑斤﹑钧﹑石以计重量。三者互相参校。见《汉书.律历志上》。 2.指极微小之量。 3.指累积微量。
老鱼跳波
[相关解释]
1.借喻音律精妙。
1.借喻音律精妙。
腻柳
[相关解释]
1.指北宋词人柳永。其作品多描绘歌妓生活﹐文情旖旎﹐音律谐婉﹐故有此称。
1.指北宋词人柳永。其作品多描绘歌妓生活﹐文情旖旎﹐音律谐婉﹐故有此称。
营将
[相关解释]
1.人名。古之善音律者。
1.人名。古之善音律者。
融字
[相关解释]
1.填词法。谓改变原字声调﹐以使音律和谐。
1.填词法。谓改变原字声调﹐以使音律和谐。
词源
[相关解释]
南宋张炎撰。二卷。上卷详细论述词的音律反唱曲方法,并附有《讴曲旨要》一篇。下卷论述作词原则,标榜雅正”之词,而对辛弃疾等人的豪放派词表示不满。
南宋张炎撰。二卷。上卷详细论述词的音律反唱曲方法,并附有《讴曲旨要》一篇。下卷论述作词原则,标榜雅正”之词,而对辛弃疾等人的豪放派词表示不满。
谐度
[相关解释]
1.合于音律法度标准。
1.合于音律法度标准。
谐律
[相关解释]
1.谐合于音律。
1.谐合于音律。
造律
[相关解释]
1.制订律令。 2.审订音律。
1.制订律令。 2.审订音律。
邹律
[相关解释]
1.相传战国齐人邹衍精于音律,吹律能使地暖而禾黍滋生。《列子.汤问》"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张湛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后因以"邹律"喻带来温暖与生机的事物。
1.相传战国齐人邹衍精于音律,吹律能使地暖而禾黍滋生。《列子.汤问》"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张湛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后因以"邹律"喻带来温暖与生机的事物。
郁轮袍
[相关解释]
1.古曲名。相传为唐王维所作。维未冠而有文名,又精音律,妙能琵琶,为岐王所重。维方将应举,求王庇借。王遂引至公主第,使为伶人。维奏新曲号《郁轮袍》,为公主所激赏,乃为之说项,维遂得高中。事见唐薛用弱《集异记》。 2.杂剧名。明王衡作。敷衍王维的故事。 3.琵琶套曲《霸王卸甲》的别名。
1.古曲名。相传为唐王维所作。维未冠而有文名,又精音律,妙能琵琶,为岐王所重。维方将应举,求王庇借。王遂引至公主第,使为伶人。维奏新曲号《郁轮袍》,为公主所激赏,乃为之说项,维遂得高中。事见唐薛用弱《集异记》。 2.杂剧名。明王衡作。敷衍王维的故事。 3.琵琶套曲《霸王卸甲》的别名。
铜丸
[相关解释]
1.铜制小球。《汉书.史丹传》﹕"建昭之间﹐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雙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后用为深谙音律﹐乐技极精之典。 2.比喻清圆的诗句。
1.铜制小球。《汉书.史丹传》﹕"建昭之间﹐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雙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后用为深谙音律﹐乐技极精之典。 2.比喻清圆的诗句。
阮太守
[相关解释]
1.晋阮咸﹐阮籍从子﹐妙解音律﹐善弹琵琶。尝为始平太守﹐故称。见《晋书.阮咸传》◇因以指善解音律的人。
1.晋阮咸﹐阮籍从子﹐妙解音律﹐善弹琵琶。尝为始平太守﹐故称。见《晋书.阮咸传》◇因以指善解音律的人。
阮始平
[相关解释]
1.《晋书.阮咸传》﹕"荀勖每与论音律﹐自以为远不及也﹐疾之﹐出补始平太守。"后因以"阮始平"借指外放的地方官。
1.《晋书.阮咸传》﹕"荀勖每与论音律﹐自以为远不及也﹐疾之﹐出补始平太守。"后因以"阮始平"借指外放的地方官。
阳声
[相关解释]
1.古代指音律上属于阳性的六律。 2.指清扬之声。阳﹐通"扬"。 3.音韵学术语。也称附声韵。同"阴声"相对。凡韵母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音韵学上称为阳声。如坚﹑光等。
1.古代指音律上属于阳性的六律。 2.指清扬之声。阳﹐通"扬"。 3.音韵学术语。也称附声韵。同"阴声"相对。凡韵母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音韵学上称为阳声。如坚﹑光等。
雪儿
[相关解释]
1.唐李密爱姬。能歌舞。密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入意者﹐即付雪儿叶音律歌之。事见《太平广记》卷二百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韩守辞》。清孙枝蔚《对酒》诗﹕"莺歌雪儿曲﹐榆坠沈郎钱。"后亦以"雪儿"泛指歌女。 2.雪。
1.唐李密爱姬。能歌舞。密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入意者﹐即付雪儿叶音律歌之。事见《太平广记》卷二百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韩守辞》。清孙枝蔚《对酒》诗﹕"莺歌雪儿曲﹐榆坠沈郎钱。"后亦以"雪儿"泛指歌女。 2.雪。
静婉
[相关解释]
1.《梁书.羊侃传》﹕"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儛人张凈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后因以"静婉"指代歌舞能手。
1.《梁书.羊侃传》﹕"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儛人张凈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后因以"静婉"指代歌舞能手。
音吕
[相关解释]
1.音律。吕,律吕,阳六为律,阴六为吕。
1.音律。吕,律吕,阳六为律,阴六为吕。
音奏
[相关解释]
1.音律节奏。
1.音律节奏。
音律
[相关解释]
1.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 2.泛指乐曲﹐音乐。 3.文字声韵的规律。
1.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 2.泛指乐曲﹐音乐。 3.文字声韵的规律。
风律
[相关解释]
1.指音律。亦比喻风教律令。 2.古代的一种占卜的方法。
1.指音律。亦比喻风教律令。 2.古代的一种占卜的方法。
鼻笛
[相关解释]
1.台湾高山族的一种吹乐器。也称鼻箫。由两根竹管绑在一起制成,管的两端各开一小孔,在管身下段各开三或四个小孔。演奏时以鼻孔向上端的小孔送气,双手按管身各小孔调节音律。南岛的黎族也有类似的乐器。
1.台湾高山族的一种吹乐器。也称鼻箫。由两根竹管绑在一起制成,管的两端各开一小孔,在管身下段各开三或四个小孔。演奏时以鼻孔向上端的小孔送气,双手按管身各小孔调节音律。南岛的黎族也有类似的乐器。
齐梁体
[相关解释]
1.南朝齐与梁的诗体。南朝齐梁时代作诗多讲求音律对偶,词藻浮艳,而内容空泛。
1.南朝齐与梁的诗体。南朝齐梁时代作诗多讲求音律对偶,词藻浮艳,而内容空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