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鞠的内容。
带有鞠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万福 [相关解释]
旧时妇女所行的敬礼。两手松松抱拳,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略作移动,同时微微鞠躬,口中多说万福”那妇人上前道了万福。
三鞠躬 [相关解释]
1.民国元年颁布的礼制。三度弯身致敬,为最敬之礼节。
乞鞠 [相关解释]
1.见"乞鞫"。
乞鞫 [相关解释]
1.亦作"乞鞠"。 2.请求复审。
五絶 [相关解释]
1.集于一时或一人的五种卓绝的技艺或才德等。(1)指南朝宋杜道鞠弹棊,范悦诗,褚欣远模书,禇胤围棊和徐道度医术。宋文帝称之为天下"五绝"。见《南史.徐文伯传》。(2)指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郎馀令画凤,韩公武挟弹中鹤眼。时谓之"五绝"。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余令》。(3)指唐虞世南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唐太宗称之有"五绝"。见《旧唐书.虞世南传》。 2.指缢死﹑溺死﹑压死﹑冻死﹑惊死五种非正常死亡。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五绝》。 3.见"五言絶句"。
佛母 [相关解释]
1.佛教名词。大乘佛教称"般若"(意为"智慧")为诸佛之母。 2.释迦牟尼之母,即摩耶夫人。或称佛之姨母大爱道。因摩耶夫人早逝,释尊自幼为姨母所鞠育。参阅《大爱道般泥洹经》。 3.佛从法生,故以法为佛母。
出师表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三国蜀诸葛亮作。有前、后二表,均为作者于出师伐魏前上呈蜀后主刘禅的奏表。前表陈说作者伐魏的意图,并向刘禅荐举贤臣,规劝他亲贤臣,远小人”◇表一般认为是后人伪托之作,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即出于此。
击掬 [相关解释]
1.见"击鞠"。
击球 [相关解释]
1.同"击鞠"。
击踘 [相关解释]
1.见"击鞠"。
分甘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杨震传》"虽有推燥居湿之勤"李贤注引《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絶少分甘。"本谓分享甘美之味,后亦以喻慈爱﹑友好﹑关切等。
勘鞠 [相关解释]
1.见"勘鞫"。
勘鞫 [相关解释]
1.亦作"勘鞠"。 2.审讯。
司理 [相关解释]
1.执法;主管狱讼刑罚。 2.官名。五代以来,诸州皆有马步狱,以牙校充马步都虞侯,掌刑法。宋太祖以为刑狱人命所系,当选士流任之。开宝六年秋,敕改马步院为司理院,以新进士及选人为之,掌狱讼勘鞠之事,不兼他职。元废。明时用为对推事的别称。 3.主持;掌管。 4.管事;董事。
块鞠 [相关解释]
1.孤独貌。
宵衣旰食 [相关解释]
天不亮即起身穿衣,天黑了才吃饭。多形容帝王勤于政务,起早摸黑,废寝忘食公在朝三年,宵衣旰食,鞠躬尽瘁。
展衣 [相关解释]
1.古代王后六服之一,色白。又为世妇及卿大夫妻之命服。展,通"襢"。《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祎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郑玄注"郑司农云'展衣,白衣也。'……以礼见王及宾客之服。"一说展衣色赤。
展鞠 [相关解释]
1.展衣和鞠衣。古代王后及命妇的礼服。
山鞠穷 [相关解释]
1.芎?的异名。
廷鞠 [相关解释]
1.见"廷鞫"。
廷鞫 [相关解释]
1.亦作"廷鞠"。 2.在朝廷上审讯。
意钱 [相关解释]
1.一种博戏。《后汉书.梁冀传》"﹝梁冀﹞性嗜酒,能挽满﹑弹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李贤注引何承天《纂文》"诡亿,一曰射意,一曰射数,皆摊钱也。"《南史.臧质传》"质字含文,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清黄遵宪《番客篇》"意钱十数人,相聚捉迷藏。"一说即猜枚。
折腰 [相关解释]
①弯腰;鞠躬。引申为崇敬、佩服翘袖折腰之舞|行折腰之礼|引无数英雄尽折腰。②屈身事奉摧眉折腰事权贵。
抚鞠 [相关解释]
1.抚育。
拊鞠 [相关解释]
1.抚育。
推鞠 [相关解释]
1.见"推鞫"。
推鞫 [相关解释]
1.亦作"推鞠"。 2.审问。
敬礼 [相关解释]
①立正、举手或鞠躬行礼表示恭敬向老师敬个礼。②敬辞,用于书信结尾。
曲女城 [相关解释]
1.古印度著名古都。为戒日王都城。梵名羯若鞠阇(kany?kubja或k?nyakabja)。晋法显《佛国记》作羪饶夷城。今名卡瑙季,位于恒河与卡里河合流处。佛教传说故事,国王梵授有百女,仪貌妍雅,时有大树仙人往见王求婚,除稚女外,皆不应聘,仙人恼怒,恶咒九十九女,悉令腰曲形毁﹐毕世无婚。其后诸女果背伛,因更名王城为曲女城。参阅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阇国》﹑宋法云《翻译名义集·羯若鞠阇》。
曲拳 [相关解释]
1.谓鞠躬行礼。 2.拳曲,屈曲。
曲鞠 [相关解释]
1.犹深究。
月杖 [相关解释]
1.亦作"月仗"。 2.中国古代马球运动中的击球用具。球棍长数尺﹐头端形如偃月﹐故名。也称球杖﹑鞠杖。
橐笔 [相关解释]
1.亦作"槖笔"。 2.古代书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笔于头,侍立于帝王大臣左右,以备随时记事,称@持橐簪笔,简称"橐笔"。语本《汉书·赵充国传》"卬家将军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橐,契囊也。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元马祖常《奏对兴圣殿后》诗"侍臣橐笔皆鹓凤,御士櫜弓尽虎罴。"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自淀园被毁,昔日天潢授简之区,邹枚橐笔之舍,瑶瓦芝楣,鞠为茂草。"后亦以指文士的笔墨耕耘。
武戏 [相关解释]
1.古代球鞠﹑骑射﹑手搏角力等游戏。 2.以武功为主的戏。与"文戏"相对。
毛丸 [相关解释]
1.古代蹋戏用具。也称丸毛﹐又称踘﹑鞠﹑球。
牡菊 [相关解释]
1.见"牡鞠"。
牡鞠 [相关解释]
1.亦作"牡菊"。 2.菊之无子者。
球猎 [相关解释]
1.蹴鞠和狩猎。
礼节 [相关解释]
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献哈达、鸣礼炮等。
秸鞠 [相关解释]
1.鸤鸠。即布谷鸟。
穹鞠 [相关解释]
1.犹鞠躬。曲背貌。
结轸 [相关解释]
1.《楚辞.九章.怀沙》"郁结纡轸兮,离憃而长鞠。"朱熹集注"轸,痛也。"因以"结轸"谓心中郁结而沉痛。 2.停车。轸,车箱底部的横木,亦作车的代称。
育鞠 [相关解释]
1.见"育鞫"。
育鞫 [相关解释]
1.亦作"育鞠"。 2.谓年老穷困。《诗.邶风.谷风》"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一本作"育鞠"。毛传"育﹐长;鞫﹐穷。"郑玄笺"昔幼稚之时﹐恐至长老穷匮。"一说﹐育无"长老"义﹐"育鞫"﹐谓生活于穷困之中。朱熹集传引张子曰"育恐,谓生于恐惧之中;育鞠,谓生于困穷之际。"亦泛指长养教育。
营丘 [相关解释]
1.古邑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北,以营丘山而得名。周武王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改名临淄。《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营丘,在青州临淄北百步外城中。"三国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吕尚,磻溪之渔者,一朝指麾,乃封营丘。"唐李白《鞠歌行》"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一说在今昌乐县东南,春秋时名缘陵,汉置营陵县。 2.晋时郡名。东晋时,数万家中原流民向北投奔前燕慕容廆,廆于汉辽西临渝县地安置青州,别置营丘郡。地在今辽宁省沈阳市西。见《晋书.慕容廆载记
虾腰 [相关解释]
1.谓行鞠躬礼。
覆鞠 [相关解释]
1.重审。鞠﹐通"鞫"。
角踢 [相关解释]
1.古代不用球门的蹴鞠比赛方式之一。三人依照三角状站立位置,按顺序踢球,周而复始。
讯鞠 [相关解释]
1.见"讯鞫"。
讯鞫 [相关解释]
1.亦作"讯鞠"。 2.审讯。
诘n [相关解释]
1.亦作"诘鞫"。亦作"诘鞠"。 2.犹诘屈。文义迂曲难通。
诘鞠 [相关解释]
1.见"诘n"。
谳鞠 [相关解释]
1.见"谳鞫"。
谳鞫 [相关解释]
1.亦作"谳鞠"。 2.审讯。
贫鞠 [相关解释]
1.贫穷。
趯球 [相关解释]
1.即趯鞠。
趯鞠 [相关解释]
1.古代军中习武之戏。类似今之足球运动。又称"蹴鞠"。
跷球 [相关解释]
1.宋代单球门蹴鞠比赛中队员职责称谓之一。专司挟住同伴踢来的球,并向球头供球打门。也称骁色﹑色挟。
踏踘 [相关解释]
1.亦作"蹋踘"。 2.见"踏鞠"。
踏青 [相关解释]
习俗娱乐活动。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
踏鞠 [相关解释]
1.亦作"踏踘"。亦作"躣鞠"。亦作"蹋鞠"。亦作"蹋踘"。 2.古代一种用于习武﹑健身和娱乐的踢球运动。
踘圃 [相关解释]
1.踢鞠场,古代踢球场。
踢球 [相关解释]
1.亦作"踢球"。蹴鞠。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其方式与设备器物历有变更。唐代为在场地上插两根长竹,顶端结网。踢球人分为两队,踢球过网,以角胜负。相传为古代军中士兵习武之戏演变而来。唐宋以后亦指踢皮球或在野地上用足尖用力压球使其转动而前。球多为石质,可以两枚,踢时以球撞球。 2.现代指踢足球。
蹴工 [相关解释]
1.古代以蹴鞠为业的人。
蹴毱 [相关解释]
1.见"蹴鞠"。
蹴球 [相关解释]
1.亦作"蹴球"。 2.唐代以来的一种类似足球的运动。为战国时代以来流行的"蹴鞠"运动之演变,已使用充气球,并有了类似现代足球赛的球门。
蹴踘 [相关解释]
1.亦作"躠踘"。 2.见"蹴鞠"。
蹴鞠 [相关解释]
1.亦作"蹴毱"。亦作"蹴踘"。亦作"躠踘"。亦作"躠鞠"。亦作"躠■"。 2.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用以练武﹑娱乐﹑健身。传说始于黄帝,初以练武士。战国时已流行。 3.指近代的足球运动。
躢鞠 [相关解释]
1.踏鞠。
躹躬 [相关解释]
1.即鞠躬。
阘鞠 [相关解释]
1.古代的球戏。
[相关解释]
1.躬身小跪。表示恭敬或谄媚。
鞠为茂草 [相关解释]
1.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鞠,通"鞫"。
鞠人 [相关解释]
1.穷困的人。
鞠仗 [相关解释]
1.古代打球的器仗。
鞠侯 [相关解释]
1.猿猴的别称。
鞠凶 [相关解释]
1.亦作"鞠讻"。极大的灾祸。鞠,通"鞫"。 2.谓告诫将有灾祸。
鞠华 [相关解释]
1.见"鞠花"。
鞠场 [相关解释]
1.亦作"鞠场"。 2.古代蹴鞠场地。为平坦大广场,三面矮墙,一面为殿﹑亭﹑楼﹑台,可作看台。
鞠城 [相关解释]
1.汉代蹴鞠场地的一种。蹴鞠场四周围以方墙,东西两端各设六个鞠域。
鞠域 [相关解释]
1.古代蹴鞠场所。 2.指地下室。
鞠壤 [相关解释]
1.鞠和壤。古代两种游戏用具。
鞠子 [相关解释]
1.稚子。
鞠室 [相关解释]
1.古代蹴鞠的区域﹑场所。
鞠尘 [相关解释]
1.酒曲所生的霉菌。色淡黄,如尘。鞠,通"曲"。
鞠弭 [相关解释]
1.谓尽力平息祸乱。
鞠径 [相关解释]
1.菊径。鞠,通"菊"。种植菊花的小路。比喻隐逸之所。
鞠恧 [相关解释]
1.谓弯着身子,低声下气。
鞠恭 [相关解释]
1.曲体弯腰貌。
鞠戏 [相关解释]
1.古代的踢球游戏。
鞠戚 [相关解释]
1.困窘忧伤。
鞠护 [相关解释]
1.保养防护。
鞠报 [相关解释]
1.审理上报。鞠,通"鞫"。
鞠拱 [相关解释]
1.弯曲。
鞠按 [相关解释]
1.审讯,考问。鞠,通"鞫"。
鞠旅 [相关解释]
1.向军队发出出征号令。犹誓师。
鞠杖 [相关解释]
1.古代打球的棍棒。
鞠歌 [相关解释]
1.指《鞠歌行》。
鞠爱 [相关解释]
1.宠爱;爱抚。
鞠狱 [相关解释]
1.审理案件。鞠,通"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