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难的内容。
带有难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上青山便化身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若人立者。传云昔有贞女,其夫从役,走赴国难,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而死,形化为石。"后因以"一上青山便化身"形容妇人的坚贞。
1.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若人立者。传云昔有贞女,其夫从役,走赴国难,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而死,形化为石。"后因以"一上青山便化身"形容妇人的坚贞。
一不扭众
[相关解释]
1.谓一人不应或难以违反众意。
1.谓一人不应或难以违反众意。
一声不吭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德国伯尔作于1953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苦难的鲍格纳,战后在电话局里任小职员。他收入微薄,一家人挤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夫妻俩只能在周末去廉价的小旅馆相会。妻子一声不吭地忍受着生活的艰难。
长篇小说。德国伯尔作于1953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苦难的鲍格纳,战后在电话局里任小职员。他收入微薄,一家人挤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夫妻俩只能在周末去廉价的小旅馆相会。妻子一声不吭地忍受着生活的艰难。
一天星斗
[相关解释]
1.满天星星。 2.唐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后以"一天星斗"形容文章华美。 3.方言。谓事情杂乱难理,见清范寅《越谚》卷上。 4.犹言满城风雨。
1.满天星星。 2.唐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后以"一天星斗"形容文章华美。 3.方言。谓事情杂乱难理,见清范寅《越谚》卷上。 4.犹言满城风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相关解释]
1.《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后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后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一夫拚命,万夫难敌
[相关解释]
1.谓一人拚命,万人难以抵挡。
1.谓一人拚命,万人难以抵挡。
一夫敢死,千夫莫当
[相关解释]
1.见"一夫拚命,万夫难敌"。
1.见"一夫拚命,万夫难敌"。
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相关解释]
1.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一往无前
[相关解释]
1.一直向前,无所阻挡。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向前。
1.一直向前,无所阻挡。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向前。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相关解释]
1.本谓一手独拍,虽然迅猛但发不出声音或难于受到响应。《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后亦以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不能成事。成语"孤掌难鸣"本此。
1.本谓一手独拍,虽然迅猛但发不出声音或难于受到响应。《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后亦以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不能成事。成语"孤掌难鸣"本此。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相关解释]
1.俗谚。谓即使是英雄好汉无钱也没办法。
1.俗谚。谓即使是英雄好汉无钱也没办法。
一时
[相关解释]
①一年四季之一;一个季度三月而为一时|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②一个时期独步一时|彼一时也,此一时也。③暂时;一会儿不计一时的得失|一时晴,一时阴|竞一时之虚誉。④一世;当代冠于一时而振于百世|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⑤同时;一齐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一时俱至。⑥当时;即刻一时手足无措|一时想不起来。⑦难得的时机千载一时|欲建不世之功业,此百代之一时也。
①一年四季之一;一个季度三月而为一时|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②一个时期独步一时|彼一时也,此一时也。③暂时;一会儿不计一时的得失|一时晴,一时阴|竞一时之虚誉。④一世;当代冠于一时而振于百世|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⑤同时;一齐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一时俱至。⑥当时;即刻一时手足无措|一时想不起来。⑦难得的时机千载一时|欲建不世之功业,此百代之一时也。
一时伯仲
[相关解释]
1.谓两人水准才能难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1.谓两人水准才能难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一木难支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和峤﹞曰'元裒如北厦门,拉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后以"一木难支"谓崩溃的形势非一人所能挽救。 2.喻艰巨的事业非一人所能胜任。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和峤﹞曰'元裒如北厦门,拉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后以"一木难支"谓崩溃的形势非一人所能挽救。 2.喻艰巨的事业非一人所能胜任。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相关解释]
1.谓于生死患难处方可显示交情。
1.谓于生死患难处方可显示交情。
一笑置之
[相关解释]
1.轻蔑地一笑,把它搁在一边。表示不予理会。语出宋陆游《书梦》诗"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难。"
1.轻蔑地一笑,把它搁在一边。表示不予理会。语出宋陆游《书梦》诗"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难。"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相关解释]
驷古代四匹马拉的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四匹马拉的车也难以追赶。表示说话算数的意思。语出《论语·颜渊》驷不及舌。”
驷古代四匹马拉的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四匹马拉的车也难以追赶。表示说话算数的意思。语出《论语·颜渊》驷不及舌。”
一言难尽
[相关解释]
1.形容事情曲折复杂,非一语能够说完。
1.形容事情曲折复杂,非一语能够说完。
一问三不知
[相关解释]
1.《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后因以"一问三不知"指对所问一无所知。 2.指对事情采取概不过问的态度。
1.《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后因以"一问三不知"指对所问一无所知。 2.指对事情采取概不过问的态度。
一饭千金
[相关解释]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年轻时很穷,一天,他到城北的淮水边去钓鱼,有位漂洗绵絮的老妇人见他饥饿难忍,就送饭给他吃~信感激地对她说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来,韩信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受封为楚王,派人把漂母找来,赏赐千金,以报前恩◇以一饭千金”泛指受人之恩而给予重报。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年轻时很穷,一天,他到城北的淮水边去钓鱼,有位漂洗绵絮的老妇人见他饥饿难忍,就送饭给他吃~信感激地对她说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来,韩信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受封为楚王,派人把漂母找来,赏赐千金,以报前恩◇以一饭千金”泛指受人之恩而给予重报。
丁香结
[相关解释]
1.丁香的花蕾。用以喻愁绪之郁结难解。
1.丁香的花蕾。用以喻愁绪之郁结难解。
七趣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一切众生轮回趋向的七个地方。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仙和阿修罗。《楞严经》从六趣中的天趣分出仙趣,故成"七趣"。《楞严经》卷九"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沈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
1.佛教语。谓一切众生轮回趋向的七个地方。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仙和阿修罗。《楞严经》从六趣中的天趣分出仙趣,故成"七趣"。《楞严经》卷九"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沈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
七辩
[相关解释]
1.佛教谓解说佛法的七种辩说之才。亦泛指种种无碍辩才。语本《大智度论》卷五五"于一切法无碍故,得捷疾辩。有人虽能捷疾,钝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是利辩。说诸法实相无边无尽故,名乐说无尽辩。般若中无诸戏论故,无能问难断絶者,名不可断辩。断法爱故,随众生所应而为说法,名随应辩。说趣涅盘利益之事故,名义辩。说一切世间第一之事,所谓大乘,是名世间最上辩。"
1.佛教谓解说佛法的七种辩说之才。亦泛指种种无碍辩才。语本《大智度论》卷五五"于一切法无碍故,得捷疾辩。有人虽能捷疾,钝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是利辩。说诸法实相无边无尽故,名乐说无尽辩。般若中无诸戏论故,无能问难断絶者,名不可断辩。断法爱故,随众生所应而为说法,名随应辩。说趣涅盘利益之事故,名义辩。说一切世间第一之事,所谓大乘,是名世间最上辩。"
万世一时
[相关解释]
1.万世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难得。
1.万世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难得。
万劫
[相关解释]
1.亦作"万劫"。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 2.种种灾难;许多灾难。
1.亦作"万劫"。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 2.种种灾难;许多灾难。
万死一生
[相关解释]
1.犹言九死一生。极言生命的危险。语出《汉书.司马迁传》"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
1.犹言九死一生。极言生命的危险。语出《汉书.司马迁传》"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
三不知
[相关解释]
1.谓对于事情的开始﹑中间﹑结束,全不知道。《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后称事事不知为"三不知"。 2.突然,意料不到。
1.谓对于事情的开始﹑中间﹑结束,全不知道。《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后称事事不知为"三不知"。 2.突然,意料不到。
三五七言诗
[相关解释]
1.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杨齐贤题解"古无此体,自太白始。"
1.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杨齐贤题解"古无此体,自太白始。"
三人为众
[相关解释]
1.《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人三为众,虽难尽继,取其功尤高者一人继之,于名为众矣。"后多作"三人成众"。谓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1.《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人三为众,虽难尽继,取其功尤高者一人继之,于名为众矣。"后多作"三人成众"。谓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凈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语本《十诵律》卷三七"痴人,我听啖三种凈肉∥等为三?不见,不闻,不疑。"此谓一般佛教信徒难以立即断除肉食,故小乘戒中设变通之法,允许食用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三种肉食◇因称这三种肉为"三凈"。 2.佛教语。指色界第三禅的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
1.佛教语。语本《十诵律》卷三七"痴人,我听啖三种凈肉∥等为三?不见,不闻,不疑。"此谓一般佛教信徒难以立即断除肉食,故小乘戒中设变通之法,允许食用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三种肉食◇因称这三种肉为"三凈"。 2.佛教语。指色界第三禅的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
三十六国
[相关解释]
1.指汉时西域诸国。大部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王先谦补注"三十六国者媠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絶﹑戎卢﹑抔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j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 2.指古代相传的海外三十六国。《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
1.指汉时西域诸国。大部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王先谦补注"三十六国者媠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絶﹑戎卢﹑抔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j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 2.指古代相传的海外三十六国。《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
三尺喙
[相关解释]
1.《庄子.徐无鬼》"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后多用以比喻能言善辩。 2.用以状嘴之长而尖利。
1.《庄子.徐无鬼》"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后多用以比喻能言善辩。 2.用以状嘴之长而尖利。
三怨成府
[相关解释]
1.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1.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三斗尘
[相关解释]
1.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 2.比喻抑郁之气。
1.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 2.比喻抑郁之气。
三斗艾
[相关解释]
1.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
1.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
三斗葱
[相关解释]
1.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
1.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
三斗醋
[相关解释]
1.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
1.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
三武
[相关解释]
1.星名。 2.北魏道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的合称。他们皆禁佛教,令僧尼还俗,佛家称为"三武之难"。
1.星名。 2.北魏道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的合称。他们皆禁佛教,令僧尼还俗,佛家称为"三武之难"。
三灾
[相关解释]
1.佛教谓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刀兵﹑疫疠﹑饥馑为小三灾,起于住劫中减劫之末;火﹑风﹑水为大三灾,起于坏劫之末。见《俱舍论.分别世品》。亦泛指灾难。
1.佛教谓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刀兵﹑疫疠﹑饥馑为小三灾,起于住劫中减劫之末;火﹑风﹑水为大三灾,起于坏劫之末。见《俱舍论.分别世品》。亦泛指灾难。
三灾八难
[相关解释]
1.犹言多灾多难。 2.意外灾难。
1.犹言多灾多难。 2.意外灾难。
三献玉
[相关解释]
1.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1.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三絶
[相关解释]
1.指三国魏《受禅碑》的王朗文﹑梁鹄书﹑钟繇刻字。 2.三国吴主赵夫人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吴有三絶,四海无俦其妙。"见晋王嘉《拾遗记.吴》。 3.指晋顾恺之的才﹑画﹑痴。 4.指晋袁山松之《行路难》辞﹑羊昙唱乐﹑桓伊挽歌。 5.指晋戴逵所作佛像,顾恺之所作维摩画图,义熙年间狮子国所献玉像。 6.南朝宋谢瞻所作《喜霁》诗,谢灵运写之,谢琨咏之,王弘称之为三绝。见《南史.谢瞻传》。 7.南朝梁元帝画孔子像,自撰赞辞并自书之,时人谓之三绝。见《南史.梁元帝纪》。
1.指三国魏《受禅碑》的王朗文﹑梁鹄书﹑钟繇刻字。 2.三国吴主赵夫人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吴有三絶,四海无俦其妙。"见晋王嘉《拾遗记.吴》。 3.指晋顾恺之的才﹑画﹑痴。 4.指晋袁山松之《行路难》辞﹑羊昙唱乐﹑桓伊挽歌。 5.指晋戴逵所作佛像,顾恺之所作维摩画图,义熙年间狮子国所献玉像。 6.南朝宋谢瞻所作《喜霁》诗,谢灵运写之,谢琨咏之,王弘称之为三绝。见《南史.谢瞻传》。 7.南朝梁元帝画孔子像,自撰赞辞并自书之,时人谓之三绝。见《南史.梁元帝纪》。
三请诸葛亮
[相关解释]
1.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往访三次,请其佐己。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以"三请诸葛亮"喻再三敦请或请人之难。
1.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往访三次,请其佐己。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以"三请诸葛亮"喻再三敦请或请人之难。
三饥两饱
[相关解释]
1.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1.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上不上,下不下
[相关解释]
1.犹言正好,恰恰。 2.形容心情不安。 3.比喻事情陷入窘困的境地,进退两难。
1.犹言正好,恰恰。 2.形容心情不安。 3.比喻事情陷入窘困的境地,进退两难。
上刀山
[相关解释]
1.比喻置身于极其艰难危险的境地。
1.比喻置身于极其艰难危险的境地。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
[相关解释]
1.比喻极难办的事情。
1.比喻极难办的事情。
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相关解释]
1.俗语。极言向人借债的困难。
1.俗语。极言向人借债的困难。
上海屋檐下
[相关解释]
话剧剧本。夏衍作于1937年。上海弄堂里一座破败的楼房内住着一些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们。二房东是林志成、杨彩玉夫妇。林志成的好友、杨彩玉的前夫匡复是个革命者,他被捕后,大家都以为他已遭难,十年后他却出狱归来。林志成受到良心谴责,杨彩玉进退维谷。匡复抛下个人辛酸,为救国而独自离去。
话剧剧本。夏衍作于1937年。上海弄堂里一座破败的楼房内住着一些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们。二房东是林志成、杨彩玉夫妇。林志成的好友、杨彩玉的前夫匡复是个革命者,他被捕后,大家都以为他已遭难,十年后他却出狱归来。林志成受到良心谴责,杨彩玉进退维谷。匡复抛下个人辛酸,为救国而独自离去。
上竿鱼
[相关解释]
1.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晩年与修《唐书》……其初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后以"上竿鱼"比喻羁身仕途﹑难以自脱的人。
1.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晩年与修《唐书》……其初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后以"上竿鱼"比喻羁身仕途﹑难以自脱的人。
上肩容易下肩难
[相关解释]
1.谓接受任务容易,完成任务艰难。
1.谓接受任务容易,完成任务艰难。
上落
[相关解释]
1.责难;数落。 2.指价格上涨和下跌所造成的差额。 3.泛指超出标准的差距。 4.上下。
1.责难;数落。 2.指价格上涨和下跌所造成的差额。 3.泛指超出标准的差距。 4.上下。
下不了台
[相关解释]
1.比喻处境尴尬,事情难以了结。
1.比喻处境尴尬,事情难以了结。
下不去
[相关解释]
1.犹过不去。谓使人难堪。
1.犹过不去。谓使人难堪。
下不来
[相关解释]
1.指受窘,难为情。
1.指受窘,难为情。
下坡不赶,次后难逢
[相关解释]
1.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下垫
[相关解释]
1.谓人民有沉溺之患。语出《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孔颖达疏引郑玄注"昬,没也;垫,陷也。禹言洪水之时,人有没陷之害。"亦指人民陷于苦难之中。 2.被水淹没。
1.谓人民有沉溺之患。语出《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孔颖达疏引郑玄注"昬,没也;垫,陷也。禹言洪水之时,人有没陷之害。"亦指人民陷于苦难之中。 2.被水淹没。
不上不下
[相关解释]
1.亦作"不上不落"。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2.不好不坏。
1.亦作"不上不落"。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2.不好不坏。
不世
[相关解释]
不是一世所能有的,指非凡建不世之功|难逢不世才。
不是一世所能有的,指非凡建不世之功|难逢不世才。
不信
[相关解释]
1.不相信。 2.不诚实;不信实。 3.犹言难道。
1.不相信。 2.不诚实;不信实。 3.犹言难道。
不值
[相关解释]
1.表示做某种事情没有多大意义或价值。 2.引申为不合算。 3.禁不起。 4.难道。
1.表示做某种事情没有多大意义或价值。 2.引申为不合算。 3.禁不起。 4.难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相关解释]
不进老虎洞,哪能捉到虎仔。多比喻不历艰难就得不到收获。
不进老虎洞,哪能捉到虎仔。多比喻不历艰难就得不到收获。
不刊之论
[相关解释]
刊修改。不可改变的定论中兴难于创业,已是不刊之论。
刊修改。不可改变的定论中兴难于创业,已是不刊之论。
不可多得
[相关解释]
1.稀少,难得。
1.稀少,难得。
不可捉摸
[相关解释]
1.亦作"不可摸捉"。 2.形容难以猜测或估量。
1.亦作"不可摸捉"。 2.形容难以猜测或估量。
不堪入耳
[相关解释]
1.形容言语十分粗野难听。
1.形容言语十分粗野难听。
不好意思
[相关解释]
1.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 2.害羞;难为情。
1.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 2.害羞;难为情。
不好看
[相关解释]
1.不体面,不光采。 2.谓难堪。
1.不体面,不光采。 2.谓难堪。
不妥
[相关解释]
1.犹不测。 2.不好,不合适。 3.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4.难受,不舒服。
1.犹不测。 2.不好,不合适。 3.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4.难受,不舒服。
不屈不挠
[相关解释]
1.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语本《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1.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语本《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不然
[相关解释]
1.不合理;不对。 2.不如此,不是这样。 3.不虞;意外。 4.不许可。 5.不以为是。 6.不敬,不从命。然,通"戁"。 7.难道;不成。 8.连词。相当于"否则"。
1.不合理;不对。 2.不如此,不是这样。 3.不虞;意外。 4.不许可。 5.不以为是。 6.不敬,不从命。然,通"戁"。 7.难道;不成。 8.连词。相当于"否则"。
不知甘苦
[相关解释]
1.不知道甜味与苦味。 2.指对事情的艰难缺乏体会。
1.不知道甜味与苦味。 2.指对事情的艰难缺乏体会。
不足
[相关解释]
1.不充足,不够。 2.不可,不能。 3.不值得,不必。 4.不难。 5.犹不尽。 6.犹不致。
1.不充足,不够。 2.不可,不能。 3.不值得,不必。 4.不难。 5.犹不尽。 6.犹不致。
不霁
[相关解释]
1.雨雪未晴。 2.比喻脸色难看。
1.雨雪未晴。 2.比喻脸色难看。
与其
[相关解释]
连词。同不如”、毋宁”等配合,表示选择,一般用在舍弃的一面与其急来抱佛脚,不如平时多作准备|与其说困难多,毋宁说主观努力不够|与其多而滥,宁愿少而精。
连词。同不如”、毋宁”等配合,表示选择,一般用在舍弃的一面与其急来抱佛脚,不如平时多作准备|与其说困难多,毋宁说主观努力不够|与其多而滥,宁愿少而精。
丑言
[相关解释]
1.恶语,难听的话。
1.恶语,难听的话。
丑话
[相关解释]
1.难听的话;不中听的话。
1.难听的话;不中听的话。
丑语
[相关解释]
1.恶语,难听的话。
1.恶语,难听的话。
专横跋扈
[相关解释]
独断专行,姿意妄为,蛮不讲理他专横跋扈,别人很难与他共事。
独断专行,姿意妄为,蛮不讲理他专横跋扈,别人很难与他共事。
专横跋扈(横hèng)
[相关解释]
独断专行,姿意妄为,蛮不讲理他专横跋扈,别人很难与他共事。
独断专行,姿意妄为,蛮不讲理他专横跋扈,别人很难与他共事。
专欲难成
[相关解释]
1.独图私欲难以成事。
1.独图私欲难以成事。
世上无难事
[相关解释]
1.谓世间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1.谓世间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世屯
[相关解释]
1.时世艰难。
1.时世艰难。
世难
[相关解释]
1.当世的灾难﹑祸乱。
1.当世的灾难﹑祸乱。
丘甲
[相关解释]
1.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鲁成公因齐难,临时增征甲士,改为每丘出一人,称为丘甲。《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杜预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鲁使丘出之﹐讥重敛。"顾炎武补正"要之﹐其实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尔。"一说﹐古代农工分职﹐制甲为"工民"之事﹐鲁违常制﹐使"丘民"作甲﹐称丘甲。见《谷梁传·成公元年》。按﹐"丘甲
1.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鲁成公因齐难,临时增征甲士,改为每丘出一人,称为丘甲。《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杜预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鲁使丘出之﹐讥重敛。"顾炎武补正"要之﹐其实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尔。"一说﹐古代农工分职﹐制甲为"工民"之事﹐鲁违常制﹐使"丘民"作甲﹐称丘甲。见《谷梁传·成公元年》。按﹐"丘甲
业障
[相关解释]
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罪业。也用作骂人的话业障未除,难成正果|丢下这两个业障在这里,谁来管他们。
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罪业。也用作骂人的话业障未除,难成正果|丢下这两个业障在这里,谁来管他们。
东方朔(前154-前93)
[相关解释]
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性格诙谐滑稽。善辞赋,名篇有《答客难》。
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性格诙谐滑稽。善辞赋,名篇有《答客难》。
东海捞针
[相关解释]
1.犹言大海捞针。形容极难达到目的。
1.犹言大海捞针。形容极难达到目的。
东踅西倒
[相关解释]
1.形容行走艰难。
1.形容行走艰难。
两刀论法
[相关解释]
1.即二难推理。逻辑上称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联合起来的推理。大前提是两个假言判断,小前提是选言判断。
1.即二难推理。逻辑上称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联合起来的推理。大前提是两个假言判断,小前提是选言判断。
两楷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三九六引汉应劭《风俗通》"陈国张伯喈弟仲喈妇炊于灶下,至井上,谓喈曰'我今日妆好不?'伯喈曰'我伯喈也。'妇大惭愧。其夕时,伯喈到更衣,妇复遂牵其背曰'今旦大误,谓伯喈为卿。'答曰'我故伯喈也。'"后遂以"两喈"比喻孪生兄弟状貌极其相似,难以辨认。
1.《太平御览》卷三九六引汉应劭《风俗通》"陈国张伯喈弟仲喈妇炊于灶下,至井上,谓喈曰'我今日妆好不?'伯喈曰'我伯喈也。'妇大惭愧。其夕时,伯喈到更衣,妇复遂牵其背曰'今旦大误,谓伯喈为卿。'答曰'我故伯喈也。'"后遂以"两喈"比喻孪生兄弟状貌极其相似,难以辨认。
两浙
[相关解释]
1.亦作"两浙"。 2.浙东和浙西的合称。(1)唐肃宗时析江南东道为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钱塘江以南简称浙东﹑以北简称浙西。宋代有两浙路。地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九霄难就日,两浙仅容舠。"《宋史.太宗纪二》"﹝淳化三年十一月﹞己亥,禁两浙诸州巫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世世靴从不断,子孙出入金门。他是两浙钱王子,吴越国王孙。"《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至正末年,张士诚气概弄得大了,自江南江北﹑三吴﹑两浙直拓至两广益州,尽归掌握。"(2)今浙江省以富
1.亦作"两浙"。 2.浙东和浙西的合称。(1)唐肃宗时析江南东道为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钱塘江以南简称浙东﹑以北简称浙西。宋代有两浙路。地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九霄难就日,两浙仅容舠。"《宋史.太宗纪二》"﹝淳化三年十一月﹞己亥,禁两浙诸州巫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世世靴从不断,子孙出入金门。他是两浙钱王子,吴越国王孙。"《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至正末年,张士诚气概弄得大了,自江南江北﹑三吴﹑两浙直拓至两广益州,尽归掌握。"(2)今浙江省以富
两鼠斗穴
[相关解释]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比喻两军在地势狭窄险要的地方相遇,没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的指挥者才能取得胜利。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比喻两军在地势狭窄险要的地方相遇,没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的指挥者才能取得胜利。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相关解释]
散曲篇名。元代张养浩作。曲中由潼关(今属陕西)的险峻地势,联想到历代王朝的兴亡争斗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发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慨,语言凝炼。
散曲篇名。元代张养浩作。曲中由潼关(今属陕西)的险峻地势,联想到历代王朝的兴亡争斗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发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慨,语言凝炼。
中暑(zhòng-)
[相关解释]
在烈日下或高温高湿环境中,由于体热发散困难,体温调节能力不能适应而出现的症状。常表现为头痛、心悸、恶心、呕吐、皮肤干燥灼红、体温上升,严重时出现肌肉痉挛、谵妄、意识不清,甚至死亡。
在烈日下或高温高湿环境中,由于体热发散困难,体温调节能力不能适应而出现的症状。常表现为头痛、心悸、恶心、呕吐、皮肤干燥灼红、体温上升,严重时出现肌肉痉挛、谵妄、意识不清,甚至死亡。
中流一壶
[相关解释]
1.喻可贵难得。语出《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
1.喻可贵难得。语出《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
临危
[相关解释]
1.谓人病重将死。 2.面临危难。
1.谓人病重将死。 2.面临危难。
临危不惧
[相关解释]
1.面对危难毫不惧怕。
1.面对危难毫不惧怕。
临危不苟
[相关解释]
1.见"临难不苟"。
1.见"临难不苟"。
临危不顾
[相关解释]
1.谓遇到危难毫不顾惜生命。
1.谓遇到危难毫不顾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