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2 查到相关阿那的内容。
带有阿那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贵 [相关解释]
1.北齐韩凤﹑高阿那肱﹑穆提婆三幸臣并据要津,号称三贵。
伊阿那 [相关解释]
1.汉魏乐府歌辞中的衬词,无义。
四向 [相关解释]
1.向着四面;四出。 2.四周;四方。 3.佛教谓须陀洹(预流)向﹑斯陀含(一来)向﹑阿那含(不还)向﹑阿罗汉(无生)向为"四向"。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为小乘四果,向其果位进修,故谓之"向"。
四果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声闻乘圣果有四,旧译依梵语称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新译将前三果译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 2.宋代民间教派名。
娉婷 [相关解释]
女子容貌姿态娇好的样子娉婷扬袖舞,阿那曲身轻。也指美女赤节引娉婷。
阿耨达池 [相关解释]
1.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唐代称为无热恼池。此池在五印度北﹐大雪山北香山南﹐二山之中。唐玄奘《序》作"阿那婆答多池"。
阿那 [相关解释]
1.柔弱貌﹔柔美貌。阿﹐通"婀"。 2.舒徐貌。阿﹐通"婀"。 3.茂盛貌。阿﹐通"婀"。 4.唐代乐曲名。
阿那含 [相关解释]
1.梵语an?gamin的音译。意译为不还。佛教声闻乘(小乘)的四果之三﹐为断尽欲界烦恼﹑不再还到欲界来受生的圣者名。
阿那忽 [相关解释]
1.形容体态柔美﹑苗条。阿﹐通"婀"■﹐助词。
阿那曲 [相关解释]
1.词牌名。本为七言绝句﹐唐人以入乐府。旧题杨太真所作﹐宋人又名《鸡叫子》。
阿那波那 [相关解释]
1.梵语?n?p?na的译音。意译为数息观。佛教静修之法﹐数鼻息的出入﹐使心境恬静宁一。
阿鄃 [相关解释]
1.见"阿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