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6 查到相关阳气的内容。
带有阳气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阳生
[相关解释]
1.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故冬至又称"一阳生"。
1.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故冬至又称"一阳生"。
七日来复
[相关解释]
1.指阳气自剥尽至复来共七天。《易.复》"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王弼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絶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一说"七日"指"七月"。 2.泛指阴阳循环。 3.称一星期为一来复,星期日为"来复日"。
1.指阳气自剥尽至复来共七天。《易.复》"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王弼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絶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一说"七日"指"七月"。 2.泛指阴阳循环。 3.称一星期为一来复,星期日为"来复日"。
三合
[相关解释]
1.谓阴气﹑阳气﹑天气相合。 2.三次交合。 3.三度交锋;三个回合。 4.谓三者合而为一。 5.阴阳家相传以十二支配五行之金﹑木﹑水﹑火,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谓之"三合",据以选择吉日良时。 6.指三个字母相拼合。
1.谓阴气﹑阳气﹑天气相合。 2.三次交合。 3.三度交锋;三个回合。 4.谓三者合而为一。 5.阴阳家相传以十二支配五行之金﹑木﹑水﹑火,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谓之"三合",据以选择吉日良时。 6.指三个字母相拼合。
上阳
[相关解释]
1.谓天上的阳气。 2.唐宫名。
1.谓天上的阳气。 2.唐宫名。
亡阳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指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剧等造成阳气突然衰竭的虚脱现象。
1.中医学名词。指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剧等造成阳气突然衰竭的虚脱现象。
亢阳
[相关解释]
1.盛极之阳气。 2.形容人君骄横寡恩。 3.指旱灾。 4.中医谓阴虚而致阳气偏盛的病理现象。
1.盛极之阳气。 2.形容人君骄横寡恩。 3.指旱灾。 4.中医谓阴虚而致阳气偏盛的病理现象。
产气
[相关解释]
1.促使万物生长之气,阳气。
1.促使万物生长之气,阳气。
众阳
[相关解释]
1.谓宇宙间各种使万物萌动生长的阳气。
1.谓宇宙间各种使万物萌动生长的阳气。
元阳
[相关解释]
1.中医谓人体阳气的根本。宋范成大《问天医赋》"元阳之气,可斤可两。"俗亦谓男子的精气。
1.中医谓人体阳气的根本。宋范成大《问天医赋》"元阳之气,可斤可两。"俗亦谓男子的精气。
六阳
[相关解释]
1.中医十二经脉中﹐有手三阳﹑足三阳(阳明﹑太阳﹑少阳)六经脉﹐谓之六阳。见《灵枢经·经脉》。六阳经脉皆聚于头部﹐故亦称头为六阳或六阳会首、六阳魁首。 2.古以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十一月至来年四月为阳气上升之时﹐合称六阳。
1.中医十二经脉中﹐有手三阳﹑足三阳(阳明﹑太阳﹑少阳)六经脉﹐谓之六阳。见《灵枢经·经脉》。六阳经脉皆聚于头部﹐故亦称头为六阳或六阳会首、六阳魁首。 2.古以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十一月至来年四月为阳气上升之时﹐合称六阳。
南阳佳气
[相关解释]
1.亦作"南阳气"。 2.东汉光武帝刘秀,南阳人,起兵舂陵,望气术士苏伯阿受王莽派遣到南阳,遥望舂陵,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后用以称帝王之气。
1.亦作"南阳气"。 2.东汉光武帝刘秀,南阳人,起兵舂陵,望气术士苏伯阿受王莽派遣到南阳,遥望舂陵,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后用以称帝王之气。
句萌
[相关解释]
1.草木初生的嫩芽﹑幼苗。拳曲者称为"句",有芒而直者称为"萌",合称"句萌"。语本《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郑玄注"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
1.草木初生的嫩芽﹑幼苗。拳曲者称为"句",有芒而直者称为"萌",合称"句萌"。语本《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郑玄注"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
回阳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使衰微的阳气复苏。
1.中医学名词。使衰微的阳气复苏。
壮阳
[相关解释]
1.强盛的阳气。古代阴阳五行说认为春﹑夏主阳,秋﹑冬主阴,阳气至夏季最盛。 2.中医术语。犹言强肾。中医学认为腹为阴,肾为阴中之阴,肾虚者应补阳,故称。参阅《素问.金匮真言论》。
1.强盛的阳气。古代阴阳五行说认为春﹑夏主阳,秋﹑冬主阴,阳气至夏季最盛。 2.中医术语。犹言强肾。中医学认为腹为阴,肾为阴中之阴,肾虚者应补阳,故称。参阅《素问.金匮真言论》。
天开
[相关解释]
1.谓天予开发﹑启示。 2.指日行北归﹑阳气复生。
1.谓天予开发﹑启示。 2.指日行北归﹑阳气复生。
天阳
[相关解释]
1.天之阳气。 2.指太阳。
1.天之阳气。 2.指太阳。
太阳核反应区
[相关解释]
太阳结构的一个层次。太阳中心发生氢核聚变的区域。由于太阳中心的压强很高,气体温度也很高,因而这里富含氢元素的太阳气体,通过质子质子反应和碳氮循环,把质子聚变为α粒子,从而释放巨大能量,并以辐射方式发射到宇宙空间。
太阳结构的一个层次。太阳中心发生氢核聚变的区域。由于太阳中心的压强很高,气体温度也很高,因而这里富含氢元素的太阳气体,通过质子质子反应和碳氮循环,把质子聚变为α粒子,从而释放巨大能量,并以辐射方式发射到宇宙空间。
宣气
[相关解释]
1.谓发散阳气,以生万物。 2.宣泄滞气。
1.谓发散阳气,以生万物。 2.宣泄滞气。
平气
[相关解释]
1.平和之气。《管子·侈靡》"沮平气之阳,若如辞静。"尹知章注"言欲沮败平和之阳气,默至而无形声如辞言之静者。"一说,谓正气。郭沫若等集校"'平气'谓正气。正气方兴,在上者每思有以'沮'之。" 2.谓使心平气和。 3.又称"恒气"。推算节气的一种方法。即把一个回归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对应二十四个节气,节气之间平均即得十五天多。我国古历除清代颁行者外,都采用平气。
1.平和之气。《管子·侈靡》"沮平气之阳,若如辞静。"尹知章注"言欲沮败平和之阳气,默至而无形声如辞言之静者。"一说,谓正气。郭沫若等集校"'平气'谓正气。正气方兴,在上者每思有以'沮'之。" 2.谓使心平气和。 3.又称"恒气"。推算节气的一种方法。即把一个回归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对应二十四个节气,节气之间平均即得十五天多。我国古历除清代颁行者外,都采用平气。
微阳
[相关解释]
1.谓阳气始生。 2.微弱的阳光。
1.谓阳气始生。 2.微弱的阳光。
愆阳
[相关解释]
1.亦作"愆昫"。 2.阳气过盛。本谓冬天温和,有悖节令◇亦指天旱或酷热。
1.亦作"愆昫"。 2.阳气过盛。本谓冬天温和,有悖节令◇亦指天旱或酷热。
扬休
[相关解释]
1.谓阳气生养万物。扬,通"阳"。
1.谓阳气生养万物。扬,通"阳"。
散阳
[相关解释]
1.谓冬季阳气外散。古人以阴阳之说解释天气变化。认为冬季阳气应藏而不散,如阳气仍外散,就出现冬温现象。
1.谓冬季阳气外散。古人以阴阳之说解释天气变化。认为冬季阳气应藏而不散,如阳气仍外散,就出现冬温现象。
潜龙
[相关解释]
1.谓阳气潜藏。 2.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 3.比喻贤才失时不遇。
1.谓阳气潜藏。 2.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 3.比喻贤才失时不遇。
炕阳
[相关解释]
1.干涸;枯涸。指阳气极盛。比喻统治者残暴专横。 2.张皇自大貌。
1.干涸;枯涸。指阳气极盛。比喻统治者残暴专横。 2.张皇自大貌。
热厥
[相关解释]
1.中医病名。因受邪热,阻碍阳气流通,而使手足逆冷的病。
1.中医病名。因受邪热,阻碍阳气流通,而使手足逆冷的病。
玄气
[相关解释]
1.自然界的元气。 2.指阳气或阴气。 3.犹神气,非凡的样子。
1.自然界的元气。 2.指阳气或阴气。 3.犹神气,非凡的样子。
痿阳
[相关解释]
1.萎缩的阳气。 2.使阳痿。
1.萎缩的阳气。 2.使阳痿。
盛阳
[相关解释]
1.旺盛的阳气。
1.旺盛的阳气。
离女
[相关解释]
1.道家指铅。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阳气。与"坎男"相对。
1.道家指铅。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阳气。与"坎男"相对。
絶阳
[相关解释]
1.阳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十月戊戌日为绝阳之日,诸事不宜。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二》。 2.谓阳气隔绝。
1.阳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十月戊戌日为绝阳之日,诸事不宜。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二》。 2.谓阳气隔绝。
肝阴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中医认为肝脏有阳气﹐称肝阳;有阴血与阴液﹐称肝阴。二者相互为用﹐保持阴阳协调。
1.中医学名词。中医认为肝脏有阳气﹐称肝阳;有阴血与阴液﹐称肝阴。二者相互为用﹐保持阴阳协调。
肾虚
[相关解释]
又称肾亏”。指肾脏精气亏损的病理现象。由先天不足、后天房劳以及久病肾精耗伤太过所致。肾脏的阴精即肾阴,肾脏的阳气即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五脏六腑阴、阳的源泉。全身其他脏器的病变,到最后都要久病及肾”,因而在各种慢性病的后期都可出现肾虚。
又称肾亏”。指肾脏精气亏损的病理现象。由先天不足、后天房劳以及久病肾精耗伤太过所致。肾脏的阴精即肾阴,肾脏的阳气即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五脏六腑阴、阳的源泉。全身其他脏器的病变,到最后都要久病及肾”,因而在各种慢性病的后期都可出现肾虚。
至阳
[相关解释]
1.极盛的阳气。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督脉。位于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
1.极盛的阳气。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督脉。位于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
萌阳
[相关解释]
1.新生的阳气。我国古代谓宇宙间有阴阳二气,阴主衰落,而阳主新生。
1.新生的阳气。我国古代谓宇宙间有阴阳二气,阴主衰落,而阳主新生。
赞阳
[相关解释]
1.帮助阳气发生。古代认为阳气养生,阳气生而百物繁殖。
1.帮助阳气发生。古代认为阳气养生,阳气生而百物繁殖。
过刚
[相关解释]
1.阳气过盛;多刚暴之气。 2.过分刚强。
1.阳气过盛;多刚暴之气。 2.过分刚强。
野马
[相关解释]
1.兽名。一种野生的马。 2.兽名⊙的俗称。 3.指野性不驯的马。 4.指野外蒸腾的水气。《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郭象注"野马者,游气也。"成玄英疏"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元麻革《送杜仲梁东游》诗"野马何决骤,飞云何悠扬。"章炳麟《訄书.原教下》"今精气被于水土卉木以成物矣,某游魂则散乎无形埒之宇,归乎野马。"一说,野马即尘埃。
1.兽名。一种野生的马。 2.兽名⊙的俗称。 3.指野性不驯的马。 4.指野外蒸腾的水气。《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郭象注"野马者,游气也。"成玄英疏"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元麻革《送杜仲梁东游》诗"野马何决骤,飞云何悠扬。"章炳麟《訄书.原教下》"今精气被于水土卉木以成物矣,某游魂则散乎无形埒之宇,归乎野马。"一说,野马即尘埃。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
阳事
[相关解释]
1.外治﹐宫廷以外的政事﹔国内政事。 2.指阳气助成万物生长之事。 3.指男子性机能。
1.外治﹐宫廷以外的政事﹔国内政事。 2.指阳气助成万物生长之事。 3.指男子性机能。
阳和
[相关解释]
1.春天的暖气。 2.借指春天。 3.温暖﹔和暖。 4.喻指和悦的脸色。 5.阳气。 6.祥和的气氛。 7.借指佳音。
1.春天的暖气。 2.借指春天。 3.温暖﹔和暖。 4.喻指和悦的脸色。 5.阳气。 6.祥和的气氛。 7.借指佳音。
阳回节
[相关解释]
1.冬至节的别称。冬至节阴气尽而阳气始回﹐故称。
1.冬至节的别称。冬至节阴气尽而阳气始回﹐故称。
阳夏
[相关解释]
1.指夏季。夏季阳气旺盛﹐故称。
1.指夏季。夏季阳气旺盛﹐故称。
阳律
[相关解释]
1.指阳气。 2.指春季。 3.按古代纳音之法﹐六律之间﹐亦有阴阳﹐其属于阳纪者﹐谓之"阳律"。 4.阳间的法律。
1.指阳气。 2.指春季。 3.按古代纳音之法﹐六律之间﹐亦有阴阳﹐其属于阳纪者﹐谓之"阳律"。 4.阳间的法律。
阳德
[相关解释]
1.阳气。 2.指阳光。 3.喻指皇帝的恩泽。 4.指古代乡射饮酒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孙诒让正义﹕"阳德亦即谓乡射饮酒之礼。本于性情之谓德﹐制其节文之谓礼﹐其实一也……以地产作阳德者﹐谓乡射饮酒有酒醴﹐献酬之礼﹐酒醴出于五谷也。"一说为分地利以致富。见郑司农注。 5.指月中德神。
1.阳气。 2.指阳光。 3.喻指皇帝的恩泽。 4.指古代乡射饮酒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孙诒让正义﹕"阳德亦即谓乡射饮酒之礼。本于性情之谓德﹐制其节文之谓礼﹐其实一也……以地产作阳德者﹐谓乡射饮酒有酒醴﹐献酬之礼﹐酒醴出于五谷也。"一说为分地利以致富。见郑司农注。 5.指月中德神。
阳施
[相关解释]
1.阳气散布﹔阳气展开。 2.喻指音乐旋律高昂奔放。 3.谓焕发男子的亢阳之气。 4.喻指夫婿。 5.表面布施。
1.阳气散布﹔阳气展开。 2.喻指音乐旋律高昂奔放。 3.谓焕发男子的亢阳之气。 4.喻指夫婿。 5.表面布施。
阳暑
[相关解释]
1.阳气﹐酷热之气。
1.阳气﹐酷热之气。
阳歳
[相关解释]
1.阳气﹐暑气。
1.阳气﹐暑气。
阳气
[相关解释]
1.暖气﹐生长之气。 2.指活人的生气。 3.喜气﹔喜色。 4.比喻精神焕发﹐得意洋洋。 5.中医学名词。指具有温养组织脏器﹑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因散布部位不同﹐其具体作用和名称亦各有异。
1.暖气﹐生长之气。 2.指活人的生气。 3.喜气﹔喜色。 4.比喻精神焕发﹐得意洋洋。 5.中医学名词。指具有温养组织脏器﹑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因散布部位不同﹐其具体作用和名称亦各有异。
阳物
[相关解释]
1.阳气旺盛之物。(1)指天。《易.系辞下》"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干,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高亨注"干为天,天为阳物。坤为地,地为阴物。"(2)指太阳或雷电。《素问.方盛衰论》"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 2.指男性生殖器。 3.指属于阳性之事。
1.阳气旺盛之物。(1)指天。《易.系辞下》"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干,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高亨注"干为天,天为阳物。坤为地,地为阴物。"(2)指太阳或雷电。《素问.方盛衰论》"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 2.指男性生殖器。 3.指属于阳性之事。
阳蓲
[相关解释]
1.谓阳气使万物温暖而回苏。
1.谓阳气使万物温暖而回苏。
阳虚
[相关解释]
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阳虚大多具有气虚症状,同时兼有寒象。表现为畏寒肢冷、喜吃热饮、体温偏低、面色fe5f0住⒋蟊沅绫 ⑿”闱宄ぁ⒙龀廖⑽蘖Φ取
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阳虚大多具有气虚症状,同时兼有寒象。表现为畏寒肢冷、喜吃热饮、体温偏低、面色fe5f0住⒋蟊沅绫 ⑿”闱宄ぁ⒙龀廖⑽蘖Φ取
陶陶
[相关解释]
1.和乐貌。 2.广大貌。 3.阳气极盛貌。 4.醉貌。
1.和乐貌。 2.广大貌。 3.阳气极盛貌。 4.醉貌。
顺阳
[相关解释]
1.谓顺从阳气,顺应天道。
1.谓顺从阳气,顺应天道。
鱼上冰
[相关解释]
1.语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郑玄注"皆记时候也。"孔颖达疏"鱼当盛寒之时,伏于水下,逐其温暖,至正月阳气既上,鱼游于水上,近于冰,故云鱼上冰也。"后因以"鱼上冰"代称正月早春时令。
1.语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郑玄注"皆记时候也。"孔颖达疏"鱼当盛寒之时,伏于水下,逐其温暖,至正月阳气既上,鱼游于水上,近于冰,故云鱼上冰也。"后因以"鱼上冰"代称正月早春时令。
龙蛰
[相关解释]
1.谓阳气潜藏。
1.谓阳气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