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4 查到相关阉人的内容。
带有阉人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刀锯之余
[相关解释]
1.犹刑馀。指阉人。
1.犹刑馀。指阉人。
刑余
[相关解释]
1.受过肉刑;判过刑。 2.指受过肉刑的人。 3.指阉人。即受过宫刑的人。 4.南朝宋颜延之骂和尚慧琳为刑馀。古代有髡刑,而和尚必须剃光头,故称为"刑余"。
1.受过肉刑;判过刑。 2.指受过肉刑的人。 3.指阉人。即受过宫刑的人。 4.南朝宋颜延之骂和尚慧琳为刑馀。古代有髡刑,而和尚必须剃光头,故称为"刑余"。
刑奄
[相关解释]
1.宫刑。 2.指阉人。
1.宫刑。 2.指阉人。
刑臣
[相关解释]
1.古时指受过宫刑的阉人。即后来的宦官,太监。
1.古时指受过宫刑的阉人。即后来的宦官,太监。
刑隶
[相关解释]
1.因犯罪被官府判作奴隶的人。亦特指阉人。
1.因犯罪被官府判作奴隶的人。亦特指阉人。
司宫
[相关解释]
1.官名。主管宫内之事,以阉人充任。
1.官名。主管宫内之事,以阉人充任。
奄寺
[相关解释]
1.指宦官。古称阉人﹑寺人﹐后称宦官﹑太监。
1.指宦官。古称阉人﹑寺人﹐后称宦官﹑太监。
寺人
[相关解释]
1.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
1.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
散使
[相关解释]
1.唐代分配给诸王以下使唤的阉人。
1.唐代分配给诸王以下使唤的阉人。
无名白
[相关解释]
1.明清时称不中宫廷之选的阉人。
1.明清时称不中宫廷之选的阉人。
无须之祸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后以"无须之祸"谓无辜受累而遭祸。
1.《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后以"无须之祸"谓无辜受累而遭祸。
由窦尚书
[相关解释]
1.《宋史.许及之传》"侂胄生日……及之后至,阉人掩关拒之,及之俯偻以入。为尚书,二年不迁,见侂胄流涕,序其知遇之意及衰迟之状,不觉屈膝。侂胄恻然怜之曰'尚书才望,简在上心,行且进拜矣。'居亡何,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语,传以为笑。"后因以"由窦尚书"讥卑躬屈膝而至荣显者。窦,墙脚狗洞。由窦,从小门或边门入内。
1.《宋史.许及之传》"侂胄生日……及之后至,阉人掩关拒之,及之俯偻以入。为尚书,二年不迁,见侂胄流涕,序其知遇之意及衰迟之状,不觉屈膝。侂胄恻然怜之曰'尚书才望,简在上心,行且进拜矣。'居亡何,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语,传以为笑。"后因以"由窦尚书"讥卑躬屈膝而至荣显者。窦,墙脚狗洞。由窦,从小门或边门入内。
私白
[相关解释]
1.古代阉人的别称。也称"阉儿"。 2.曲艺术语。在曲艺演出(如评弹﹑评话等)中﹐对以演员身份进行叙述时的表白﹑衬白等的统称。
1.古代阉人的别称。也称"阉儿"。 2.曲艺术语。在曲艺演出(如评弹﹑评话等)中﹐对以演员身份进行叙述时的表白﹑衬白等的统称。
阉人
[相关解释]
1.指被阉割的人。《后汉书.宦者传序》"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后因用为太监的代称。
1.指被阉割的人。《后汉书.宦者传序》"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后因用为太监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