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铜的内容。
带有铜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个子儿 [相关解释]
1.一个铜板。亦指极少的一点钱。
一文 [相关解释]
1.一条斑纹。指事物的一小部分。 2.一篇文章。 3.指一句文辞。 4.一枚铜钱。旧时铜币皆有文字,说明其值,故名。 5.方言。一块银元。
一花 [相关解释]
1.开花一次。 2.谓铜钱五枚。旧时计数,常以"五"进。
一负 [相关解释]
1.北齐时规定官吏犯罪,鞭杖十下为一负。隋时规定九品以上犯罪可以赎铜,每一斤为一负。
一钱 [相关解释]
1.一文钱。亦指极少的钱。 2.表数量。一两的十分之一。 3.清时吴俗以铜钱七十文为"一钱"。
一锤定音 [相关解释]
1.本指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后借喻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丁字库 [相关解释]
1.明代内府十库之一。专储铜铁﹑兽皮等物,以备御用。
丁零 [相关解释]
象声词,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铜铃~~地响。
万贯 [相关解释]
原指一万贯铜钱。形容极其富有万贯家财|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
万选钱 [相关解释]
1.《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因以"万选钱"比喻精美的文辞。
三仪 [相关解释]
1.礼之三仪。 2.谓天﹑地﹑人。 3.观察天文的仪器,即黄道仪。唐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制造。表里三重,状如十字,由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部分构成,铜质。贞观七年制成,置于凝晖阁,用以测候,已亡失。见《新唐书.天文志一》。
三官 [相关解释]
1.古代三种官的合称。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2.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 3.古代三种官的合称。管理农﹑商﹑工的田师﹑市师﹑器师。 4.古代三种官的合称『代管理铸钱的均输﹑钟官﹑辨铜令三官。为水衡都尉之属官。 5.古代三种官的合称。三国时魏国称廷尉属官正﹑监﹑平为廷尉三官。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称。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7.人体三种器官。指耳﹑目﹑心。 8.人体三种器官。指口﹑目﹑耳。
三百钱 [相关解释]
1.三百青铜钱。
三金 [相关解释]
1.三种金属。多指金﹑银﹑铜。 2.佛教语。三密(身密﹑语密﹑意密)金刚的略称。
三铢钱 [相关解释]
1.汉代铜币名。铸于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铢"二字,故名。建元五年停铸。
上清童子 [相关解释]
1.古钱的别称。相传贞观年间,岑文本避暑山亭,有一"上清童子元宝"进见。语毕,送之出亭,于墙下忽然不见。掘地,得古钱一枚,乃悟"上清童子"为铜名,"元宝"为钱文。见唐谷神子《博异志.岑文本》◇遂以"上清童子"为钱的别名。
上齐 [相关解释]
1.指青铜(铜锡合金)中含锡量少于四分之一者。 2.上等饮料。
丛玉 [相关解释]
1.古时测风所用。以玉石为之,悬于檐下,风吹动则相触成声。也称"风马"◇改用铜铁,称"铁马"。唐李贺《有所思》诗"鸦鸦向晓鸣森木﹐风过池塘响丛玉。"一说丛玉指竹。
东钱 [相关解释]
1.南朝梁时私铸铁钱的一种。梁普通中铸铁钱以代铜钱。铁贱易得,私铸日增。大同以后,铁钱充斥,物价高涨,交易不复计钱数而以贯论。商贾因之以求利。自破岭以东,八十为百,名曰东钱;江州﹑郢州已上,七十为百,名曰西钱;京师以九十为百,名曰长钱。参阅《隋书·食货志》。
丧斧 [相关解释]
1.《易.巽》"丧其资斧。"高亨注"资,货也;斧,铜币之作斧形者。资斧犹言钱币也。"后以"丧斧"谓失去行旅之费。
丸鼓 [相关解释]
1.以铜丸击鼓。《汉书.史丹传》"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雙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后以"丸鼓"用作帝王耽好声色﹑荒于政事的典实。
丹阳 [相关解释]
1.铜的别称。 2.道教谓煅粉点铜之术。 3.佛教所谓超脱尘世的境界。
举石锁 [相关解释]
民间传统健身运动。利用石头凿成形似古铜锁的运动器具进行锻炼。方法有举、掷、接等。举法有单手推举、抓举;掷法有飞掷、反掷、跨掷、背掷等;接法有手接、指接、肘接、肩接、头接等,并可组成花式练法。
乌铜 [相关解释]
1.赤铜。
乐昌分镜 [相关解释]
1.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估计不能相保,因破铜镜各执其半,约于正月十五日售其破镜,俾取联系。陈亡,妻没入杨素家。及期,徐辗转依约至京,果访得售半镜者,夫妻卒得重聚。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因以"乐昌分镜"比喻夫妻分离。
云锣 [相关解释]
一名云b045!保也称九云锣”或九音锣”(九”指多数,实际不限此数)。体鸣乐器。通常以十面大小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小锣编悬在方形木架上,以小木槌击奏。用于中国民间器乐合奏。亦有采用十五面、二十四面小铜锣者。
云雷纹 [相关解释]
1.殷周青铜器上的纹饰之一。大都是连续的回旋状线条。一般称圆形的为云纹﹐方形的为雷纹。多用作地纹﹐以衬托主题纹饰。
五位缾 [相关解释]
1.五代时流行的铜制酒器。
五更鸡 [相关解释]
1.见"五时鸡"。 2.一种以铜铁或竹木制成外罩,中置油灯,便于夜间煮食的小炉。
五松 [相关解释]
1.秦始皇登泰山,避雨松树下,因封为五大夫松◇人误以为是五株松树,故称五松。 2.山名。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南。唐诗人李白曾筑室居此。
五石铜 [相关解释]
1.搀入五色药石的铜合金。
五行大布 [相关解释]
1.北周武帝建德三年铸造的钱币。铜质,圆形方孔,篆书"五行大布"四字。
五金 [相关解释]
1.五种金属◇称金﹑银﹑铜﹑铁﹑锡为五金﹐亦泛指各种金属。 2.今亦用为金属制品的统称。 3.见"五朱"。
亚形 [相关解释]
1.指古青铜器上的"亚"字形饰纹。
亚美尼亚高原 [相关解释]
亚洲西部的火山熔岩高原。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多山,海拔多在3000~4000米之间。气候干旱。有铜、钼等矿藏。
交虬眖 [相关解释]
1.周代铸造的一种盛水用的青铜器。
交钞 [相关解释]
1.金元两代发行的纸币。金海陵王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以国内铜少,仿宋交子成法,命户部尚书蔡松年主持印制,与铜钱并行。分大小两类,大钞有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五种;小钞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五种。诸钞与钱并行,得听便支钱,或纳旧换新。朝廷设交钞库,管理印造﹑兑换事务。元太宗八年亦曾发行。世祖中统元年又发行"中统交钞",使用较久。顺帝至正十年复发行"至正交钞"。参阅《金史.食货志三》。
人镜 [相关解释]
1.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后因以"人镜"指善于谏劝﹑能纠正他人过失者。
仙掌 [相关解释]
1.汉武帝为求仙,在建章宫神明台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 2.华山仙人掌峰的省称。 3.唐代一度改华州为仙掌,后遂称华州及华阴县为仙掌。 4.地名。即仙人掌。
仙露 [相关解释]
1.本指汉武帝所造铜仙人捧盘所接的甘露,后亦借指皇帝赐的御酒。
仡佬族 [相关解释]
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的少数民族。约4 3.8万人(1990年)。用仡佬语。无文字,通用汉语文。信仰原始宗教。历史上长于铸造青铜器,精于纺织。传统节日有仡佬年、吃新节。主要从事农业。
传世古 [相关解释]
1.指未曾埋入地下而流传人间的古铜器。
传箭 [相关解释]
1.传递令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 2.引申为传令。 3.报时。古用铜壶滴漏计时,看水平面箭上的刻度,即知时刻。
伸钩 [相关解释]
1.拉直铜或铁钩。形容两手强有力。古代军中亦以此法训练士卒。
佛汗 [相关解释]
1.传说北魏洛阳平等寺外涂金铜佛像,每当国家将有事变时,辄遍体皆湿。时人称为"佛汗"。
佩铜 [相关解释]
1.佩带铜质官印。唐制诸司皆用铜印,故以"佩铜"借指官员。
催吐剂 [相关解释]
1.能引起呕吐的药物,如吐根﹑硫酸铜等。
僧磬 [相关解释]
1.佛寺中敲击以集僧众的鸣器或钵形铜乐器。亦指击磬声。
八关 [相关解释]
1.指八个关口。(1)指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置八关都尉官。"李贤注"八关谓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辳辕﹑旋门﹑小平津﹑孟津也。"(2)指明末腾越州西南边境内的八关。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云南巡抚陈用宾筑﹐名为神护﹑万仞﹑巨石﹑铜壁﹑铁壁﹑虎踞﹑天马﹑汉龙。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清季中英勘定滇缅边界﹐虎踞﹑天马﹑汉龙三关划属缅甸。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蛮哈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神护
八角鼓 [相关解释]
膜鸣乐器。鼓身木制,框浅,呈等边八角形,一边拴长穗,其余七边各嵌一对小铜钹。单面蒙蟒皮。演奏时左手执鼓,右手拍击或以指弹击鼓面,间或摇鼓发出小钹相击声。为北方曲艺单弦”的主要伴奏乐器。
公古哩 [相关解释]
1.清代廓尔喀舞者所用的一种乐器名。以铜铃五十枚为一串﹐每人两串﹐各系于股﹐舞时腾踔出声。乾隆时获之于廓尔喀﹐列为燕乐之末﹐谓之廓尔喀乐舞。奏时﹐以二人司舞﹐五人司歌﹐歌舞并起。参阅《清会典.图乐器.公古哩》﹑《清续文献通考.乐八》。
六同 [相关解释]
1.即六吕。阴律六﹐以铜为管﹐故名。
六齐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创制的六种铜锡比例不同的合金配方。
兮甲盘 [相关解释]
1.也称兮田盘﹑兮伯盘或兮伯吉父盘。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出土。铭文一百三十三字。记述兮甲(即尹吉甫)随从周宣王征伐玭狁﹐对南淮夷征收赋贡之事。清吴式芬《攈古录》卷三作"兮田盘"﹐吴大澄《愙斋集古录》卷十六作"兮伯盘"﹐方浚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卷七作"兮伯吉父盘"。参阅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兼金 [相关解释]
1.价值倍于常金的好金子。古代金银铜通言金。亦泛指多量的金银钱帛。
内金 [相关解释]
1.指进贡金﹑银﹑铜等物。
写真版 [相关解释]
1.用照相方法所制的印刷版。如铜版。
军乐队 [相关解释]
1.用于军队中的铜管乐队。
冰盏 [相关解释]
1.旧时卖冷食﹑冷饮或其他食品者所击的铜盏。
冶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江苏省六合县东北,产铜铁及磁石。相传为汉吴王濞铸钱之地。
击点 [相关解释]
1.打铜点(小锣)报时。
击钵催诗 [相关解释]
1.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萧文琰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丘令楷﹑江洪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以"击钵催诗"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
凿井得铜奴得翁 [相关解释]
1.谓事出偶然﹐意外巧合。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引汉应劭《风俗通》﹕"河南平阴庞俭﹐本魏郡邺人﹐遭仓卒之世﹐失其父。时俭三岁﹐弟纔襁抱耳。流传客居﹐庐里中凿井﹐得钱千余万﹐遂温富。俭作府吏﹐躬亲家事﹐行求老仓头谨信属任者﹐年六十余﹐直二万钱﹐使主牛马耕种。有宾婚大会﹐母在堂上﹐酒酣陈乐歌笑。奴在灶下助厨﹐窃言﹕'堂上母﹐我妇也。'客罢﹐婢语次说老奴无状﹐为妄语﹐所说不可道也。穷志(诘)具白。母谓婢试问其形状。奴曰﹕'家居邺时﹐在富乐里宛西﹐妇艾氏女﹐字阿横﹐大儿字阿嶷﹐小儿曰越子。时为县吏﹐为人所略卖。
刀币 [相关解释]
中国古代的铜币。形状像刀,故称。春秋战国时齐、赵、燕等国铸造,种类很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
分茅岭 [相关解释]
1.即十万大山。在广东省东兴各族自治县西。山顶产茅草,草头南北异向,故名。相传是汉马援立铜柱处,或谓唐马总所立。参阅《广东通志.山川》。
分铜 [相关解释]
1.砝码。
分香卖履 [相关解释]
1.东汉末,曹操造铜雀台,临终时吩咐诸妾"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见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
刘雪庵(1905-1985) [相关解释]
作曲家。四川铜梁人。1930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1939年起在重庆音乐院任教。建国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作有歌曲《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等一百三十余首,钢琴曲《中国组曲》以及话剧《屈原》的配乐等。
利国监 [相关解释]
1.官署名。宋置,掌管冶铁。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本是徐州的秋邱冶铁处,宋代升为利国监。见《太平寰宇记.徐州》。
制钱 [相关解释]
1.明清官局监制铸造的铜钱。因形式﹑分量﹑成色皆有定制,故名。
刺闺 [相关解释]
1.古代夜有急报,投刺于宫门以告警。闺,宫中小门。南朝梁戴暠《从军行》"长安夜刺闺,胡马白铜韑。诏书发陇右,召募取关西。"《陈书.世祖纪》"一夜内刺闺取外事分判者,前后相续。"唐皎然《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兼呈上杨使君》诗"戎寇夜刺闺,民荒岁伤国。"明杨慎《丹铅总录.刺闺》"刺闺,夜有急报,投刺于宫门也。"清钱谦益《五芳井歌》"丙子之秋虏再入,旁午军画刺闺急。"一说,"刺即钻刺之刺。如云'穴门以入'耳。"参阅明焦竑《焦氏笔乘.刺闺》。
剪钱 [相关解释]
1.亦称"剪凿"。 2.南朝宋时,政府铸造新钱,钱形薄小,轮廓不成,民间盗铸者多剪凿古钱,以取其铜,当时称为"剪钱"或"剪凿"。
势刀铜铩 [相关解释]
1.见"势剑铜?"。
勘箭 [相关解释]
1.宋代皇帝郊祀礼毕,还阙门时,行勘箭之仪。规定用竹签为箭,由金吾掌握另以金涂铜为镞,由驾前掌握。镞端用以合符,符合,即开门。
十二表法 [相关解释]
旧译十二铜表法”。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法律。制定于公元前451年。因刻在十二块板上,故称。内容包括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与监护、所有权与占有、房屋与土地等。是留传下来最早的古罗马成文法典。
十二金人 [相关解释]
1.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销毁天下兵器而铸成的十二个铜人。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十八滩 [相关解释]
1.指赣江十八处险滩。即赣县的白涧﹑天柱﹑小湖﹑鳖滩﹑大湖﹑铜盆﹑落濑﹑青洲﹑梁口九滩;万安县的昆仑﹑晓滩﹑武朔﹑昂邦﹑小蓼﹑大蓼﹑绵滩﹑漂神﹑惶恐九滩。亦指第十八滩,即惶恐滩。
半刻 [相关解释]
1.一刻之半。古代以铜漏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半刻约当今七分十二秒。 2.表示短暂的时间。
半导体整流器 [相关解释]
用硒、氧化亚铜、锗、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整流器。氧化亚铜整流器常用于电流很小的场合,如测量仪表中;硒、锗、硅整流器用于电流较大的场合;大电流的场合则用可控硅整流器。
卖扑 [相关解释]
1.犹扑卖。宋元时一种赌博形式,多以掷钱为之,视铜钱正反面的多少定输赢。小商贩常以之招徕生意。
卖镜重圆 [相关解释]
1.犹言破镜重圆。南朝陈将亡,驸马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离散前,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以期再见。德言如期至京,"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德言遂出半镜相合,并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此时,公主已为杨素所得,素悉此事,遂使他们夫妻团圆。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南京市 [相关解释]
简称宁”。江苏省省会。在省境西南部、长江沿岸,京沪、宁铜等铁路交会于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古名金陵、建康等。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民国均建都于此。1927年设市。人口2657万(1995年)。化学工业占全国重要地位。特产云锦、板鸭。名胜古迹有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莫愁湖、雨花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长江大桥等。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学校。
南公鼎 [相关解释]
1.西周初期青铜器。清道光年间在陕西省岐山礼村出土,为南公之孙盂所造,故称。或称"盂鼎"。详"盂鼎"。
南台 [相关解释]
1.十六国夏主赫连勃勃取长安后,称长安曰南台。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3.台名。即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南朝宋元嘉时,魏主南侵至彭城,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项羽掠马台,其下有玉钩斜道。 4.台名。瀛台的旧称。在北京。 5.山名。即钓台山。在福建省福州市南闽江中,故亦曰南台山。 6.山名。在广州香山县(今中山县)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相关解释]
套曲篇名。元代关汉卿作。曲中用诙谐、夸张的语言,描写作者的浪漫生活和多才多艺,表明决不与黑暗现实妥协的决心。作者自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显示了狂放高傲的个性。
南山 [相关解释]
1.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2.指祁连山。 3.指南屏山。 4.指荆南山,亦名君山﹑铜官山。三国吴孙皓封为南岳,在今江苏宜兴县南,即所谓南山白额虎﹑长桥蛟﹑并周处为三害者。 5.泛指南面的山。 6.《诗经》诗篇名。《诗.齐风.南山》。 7.《诗经》诗篇名。《诗.小雅.南山有台》之简称。
南山寺 [相关解释]
1.在福建省漳州市南。唐开元24年(公元736年)建。寺内大雄宝殿巍峨庄严。东殿净业堂,中有一尊用天然的石笋雕琢成的一丈八尺高的弥陀佛。寺内还有一只大铜钟,系元朝延佑年间铸造。又有来自印度的《贝叶经》和颁自清廷的《全藏经》等珍贵文物。 2.在广西贵县南山公园内。建于北宋。宋太宗赐御书,宋仁宗题"景佑禅寺"额匾。元文宗即位削壁,杂树间生,传南山有"不老松"三字。登山可览贵县全城风光。 3.佑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合称。在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山台怀镇南三公里山腰。元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创建,明嘉靖二十年
南瞿北杨 [相关解释]
1.清朝道光年间,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皆藏书丰富,世称南瞿北杨。
占卜 [相关解释]
1.古代用龟甲﹑蓍草等,后世用铜钱,牙牌等推断吉凶祸福。
卡拉哈里沙漠 [相关解释]
非洲南部内陆干燥区。大部为内陆盆地,海拔900~1100米。气候干旱,地面多干沟和黄色细沙。西部和北部有浓密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多羚羊和其他热带动物。富金刚石、铜等矿藏。
卢萨卡 [相关解释]
赞比亚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982万(1990年)。全国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农畜产品重要集散地。有食品、纺织、水泥等工业。市内有著名的铜墙及众多的铜器商店,有铜都”之称。
卧佛寺 [相关解释]
1.寺院名。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北部的寿安山南麓。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先后更名昭孝﹑洪庆﹑寿安﹑永安等。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十方普觉寺。因殿内有元代铜卧佛﹐俗称卧佛寺。卧佛铸造浑朴精致﹐体现了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解放后为北京重点保护古建文物之一。参阅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卧佛寺》﹑清孙承泽《春明梦馀录》卷六六。
卿事寮 [相关解释]
1.指周朝政府中的大小官吏,见于令尊﹑令彝铭文。在周王及其师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他们经常在王的左右,青铜器铭文中简称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协助周王执掌政务。
厥阴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参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阴阳离合论》。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咳嗽胸闷等。参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中医学名词。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为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上热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热疼痛,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证。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
双南金 [相关解释]
1.指品级高﹑价值贵一倍的优质铜◇亦指黄金。 2.喻指宝贵之物。
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 [相关解释]
巨型汽轮发电机的一种。因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都用空心铜线并通以水冷却而得名。因水的比热大,且可直接带走热量,故可提高发电机的效率。与其他冷却方式的电机相比,用相同的材料,可制造功率更大的电机。
双边钱 [相关解释]
1.古时铜钱有单边﹑双边之分。单边是小钱﹐双边是大钱。
取水 [相关解释]
1.古代一种祭祀的礼仪。在月下用铜镜收取露水,以示明洁之义。语本《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齯明烛共明水"汉郑玄注"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 2.壮族斋祭死者的一种礼仪。
取燧 [相关解释]
1.谓用铜制的凹镜向日取火。
口含钱 [相关解释]
1.旧俗死人入殓时,于其口中置一铜钱(富贵人家或用金),谓之口含钱。常用以讽刺贪鄙者,意谓得此钱为死时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