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4 查到相关金银的内容。
带有金银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万象 [相关解释]
①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万象更新|包罗万象。②老挝首都。人口532万(1995年)。建于13世纪。为公路枢纽、商业中心。工业有锯木、纺织等部门。编织、金银首饰等工艺品著名。多寺庙及古塔。著名的塔銮寺每年都举行塔銮盛会。
两本位制 [相关解释]
1.即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金银两种铸币均为本位币,都可自由铸造,并均为无限法偿。两币按国家规定比价流通。十六至十八世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曾广泛采用。
中藏府 [相关解释]
1.亦作"中臧府"。 2.汉内库名。有令﹑丞,主金银货物之事。
书帕 [相关解释]
1.明代官场送礼,具一书一帕,称书帕。实际上是指行贿用的金银财宝。
井钿 [相关解释]
1.指以金银珠玉贝等镶嵌的井上围栏。唐聚敛之臣王鉷奢侈无度,第宅不计其数,且"以宝钿为井干,引泉激溜,号'自雨亭'。"事见《新唐书.王鉷传》。
兑头 [相关解释]
1.零头,秤兑金银中的小差额。
兼金 [相关解释]
1.价值倍于常金的好金子。古代金银铜通言金。亦泛指多量的金银钱帛。
卖金 [相关解释]
1.出卖金银。 2.出卖东西,换取金银。
双针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八三○引南朝宋刘义恭《启事》﹕"圣恩赐金银针﹑七色缕。"因以"双针"为针之美称。
四国银行团 [相关解释]
帝国主义对华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组织。1910年由英、美、德、法四国在华开设的汇丰、花旗、德华、东方汇理四银行组成,企图垄断对华贷款。1912年,俄国道胜银行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加入,成为六国银行团,次年美国退出后,成为五国银行团。1920年,英、美、法、日又组成新四国银行团。
奬杯 [相关解释]
1.体育运动比赛中发给优胜者的杯状奖品﹐一般用金银等做成。其它竞赛活动有时亦用奖杯。
定陵 [相关解释]
1.明十三陵之一。万历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后的陵墓。在北京市昌平天寿山。墓室由五个极其高大宽敞的石筑殿堂联结组成。前﹑中﹑后三殿及左右配殿有五重雕刻精美的石门。随葬品有金冠﹑龙凤冠﹑龙袍﹑谥宝﹑谥册﹑金银器﹑玉器﹑装饰品和丝织品等。经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揭开了"地下宫殿"之谜,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59年辟为定陵博物馆。
宣德炉 [相关解释]
1.明朝宣德年间铸造的铜质香炉。省称"宣炉"。由于铜经过精炼,又加进一些金银等贵重金属,色泽极为美观,成为明代一种著名的美术工艺品。炉,也写作"炉"。
寓金银 [相关解释]
1.用金纸银纸做的冥钱。
帑屋 [相关解释]
1.贮藏金银的库房。
平金 [相关解释]
1.一种刺绣,在缎面上用金银色线盘成各种花纹。
折博 [相关解释]
1.谓以金银折换实物,或物与物相折换。
折干 [相关解释]
1.指漕运中规定的粮食损耗。 2.谓以钱代替实物。 3.谓用金银财物行贿送礼。
搅盆 [相关解释]
1.宋代一种风俗。富家儿满月﹐举行洗儿会﹐先煎香汤于银盆﹐尊长以金银钗搅水﹐谓之"搅盆"。参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宋吴自牧《梦粱录.育子》。
放定 [相关解释]
旧俗订婚时,男方给女方送订婚礼物(定指金银首饰等订婚礼物);下定。
文具 [相关解释]
1.谓空有条文。 2.指条文。 3.梳妆匣子。又称奁具。小巧精致﹐用以放置梳妆用具﹑金银珠宝﹑首饰等。 4.指笔墨纸砚等用于作书画诗文和学习的物品。
斗钿 [相关解释]
1.亦作"斗钿"。 2.用金银珠宝镶嵌制成的首饰。
柜坊 [相关解释]
1.唐宋都市中代客保管金银财物的商铺。宋时许多柜坊已成为游手无赖之徒销熔铜钱﹑进行赌博非法行为的场所。
欧洲价格革命 [相关解释]
指16世纪各主要欧洲国家物价的急剧上涨。当时西班牙、葡萄牙、法、英、德的物价都上涨数倍,谷物价格上涨尤烈,打破了过去几个世纪物价基本稳定的状况。主要原因是殖民者从海外掠夺来的廉价金银大量流入,使金银和货币贬值。
毛水 [相关解释]
1.谓皮毛表面。 2.妓院仆役。 3.旧时兑换金银﹐因含有杂质而按比率予以扣除的部分。
焚钱粮 [相关解释]
1.用纸糊的口袋,装上金银箔纸折叠成的元宝,祭鬼神时焚烧。
献金 [相关解释]
1.捐献金银钱财。
王会图 [相关解释]
1.图册名。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绘的四夷朝会图。《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谢蛮》"贞观三年,元深入朝,冠乌熊皮冠,若今之髦头,以金银络额,身披毛帔,韦皮行縢而着履。中书侍鄌颜师古奏言'昔周武王时,天下太平,远国归款,周史乃书其事为《王会篇》。今万国来朝,至于此辈章服,实可图写,今请撰为《王会图》'。从之。"后用以泛指朝会。
王阳金 [相关解释]
1.《汉书.王吉传》"自吉(王子阳)至崇……皆好车马衣服,其自奉养极为鲜明,而无金银锦绣之物。及迁徙去处,所载不过囊衣,不畜积余财。去位家居,亦布衣蔬食。天下服其廉而怪其奢,故俗传'王阳能作黄金。'"颜师古注"以其无所求取,不营产业而车服鲜明,故谓自作黄金以给用。"后以"王阳金"喻供车服之资。
球杖 [相关解释]
1.亦作"球仗"。 2.古时击球用具。 3.宋时以击球之杖涂饰金银﹐作为仪仗﹐用于导引。
百家锁 [相关解释]
1.旧俗为祝婴儿长命向许多亲友乞钱购买的锁形金银饰品。
看垛钱 [相关解释]
1.宋代金银钞引交易铺前陈列的金银和现钱。
秤色 [相关解释]
1.指金银一类物品的分量和成色。
笔锭如意 [相关解释]
1.金银铸成如意形状的一种小锞子。供赏玩或装饰用。与"必定如意"谐音﹐象征吉祥﹐故名。
细软 [相关解释]
①轻便而易于携带的贵重物品(多指金银首饰、珠宝绸帛之类)收拾细软家财,打做两个包裹。②精细柔软细软的绸布|细软青丝履。
聚宝盆 [相关解释]
传说中装满金银珠宝而且取之不尽的盆,比喻资源丰富的地方。
莥冬 [相关解释]
1.即金银花。
褭蹏 [相关解释]
1.亦作"褭蹄"。亦作"袅蹄"。 2.铸金成马蹄形。因借指金银。
西方浄土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唐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凈土变相赞》诗。
西沙自卫反击战 [相关解释]
1974年1月,中国军民反击南越军队入侵西沙群岛的战斗。1956年4月,南越军队侵占中国领土西沙群岛的珊瑚岛后,于1974年1月17日和18日又侵占甘泉、金银等岛屿,19日继续向琛航、广金两岛发动进攻。中国海军在陆军及民兵的协同下予以反击,于20日收复被侵占的全部岛屿。
课子 [相关解释]
1.税银。 2.督教儿子读书。 3.锞子。课﹐通"锞"。金银小锭。
贞金 [相关解释]
1.贵重金属。多指金银等。
资尽 [相关解释]
1.指金银货币。尽,通"赆"。
资本原始积累 [相关解释]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通过暴力积累货币资本并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过程。对农民的土地剥夺如14-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是这一过程的基础。被剥夺了土地而破产的农民沦为雇佣劳动者。西方殖民主义国家还用武力征服殖民地,贩卖奴隶和鸦片,杀戮土著居民,抢劫金银财宝;同时国家通过发行国债、建立现代税收制度、保护关税等手段积累资本。这证明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赢金一经 [相关解释]
1.谓留下满筐的金银﹐不如传授一经。赢﹐通"籯"。典出《汉书.韦贤传》"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守坟墓;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颜师古注"今书本籯字或作盈﹐又是盈满之义。"
遶身 [相关解释]
1.谓古代将盛装金银或钱币的布袋盘绕在腰间。 2.围绕身体。
酒衣 [相关解释]
1.以镌镂金银为饰的酒盏。 2.酒迹渍染之衣。
重商主义 [相关解释]
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15-18世纪中流行于欧洲,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重货 [相关解释]
1.指金银等贵重财物。
金市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大城市里金银店铺集中的街市。亦泛指繁华的街市。
金根 [相关解释]
1.见"金根车"。 2.唐李绰《尚书故实》﹕"昌黎生者﹐名父子也﹐虽教有义方﹐而性颇暗劣。尝为集贤校理﹐史传中有说金根车处﹐皆臆断之﹐曰﹕'岂其误欤?必金银车。'悉改根字为银字。至除拾遗﹐果为谏院不受。俄有以故人子悯之者﹐因辟为鹿门从事。"后因以"金根"为文字遭谬改之典。
金沙银汞 [相关解释]
1.泛指金银。
金珠 [相关解释]
1.指金银珠宝。
金缯 [相关解释]
1.黄金和丝织品。泛指金银财物。
金轮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轮"(梵语cakra)﹐是印度古代战争用的一种武器。印度古传说中征服四方的转轮王出生时﹐空中自然出现此轮宝﹐预示他将来的无敌力量。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感得金轮宝者﹐为金轮王﹐乃四轮之首﹐领东南西北四大洲。 2.轮形之金刚。 3.佛塔上的相轮。 4.代指金饰之车舆。 5.喻太阳。 6.指武则天。据《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武则天于长寿二年"秋九月﹐上加金轮圣神皇帝号﹐大赦天下。"所以后人称武则天为金轮或金轮皇帝。 7.牡丹的一种。
金银 [相关解释]
1.黄金和白银。 2.谓印绶。 3.指纸锞﹐冥镪。
金银台 [相关解释]
1.传说仙人所居的金银筑成的楼台。
金银山 [相关解释]
1.指金银矿山。 2.指纸锞聚成的高堆。
金银岛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英国斯蒂文生作于1883年。少年吉姆意外地得到一份海盗头目埋藏财宝的荒岛示意图,遂与医生和船主前去探宝。殊不知在二十六名船员中竟混有十九名海盗。吉姆无意中获悉海盗策划抢占财宝,立即报告医生和船主。船抵荒岛后,海盗叛变,船主和医生进行顽强抵抗,最后击败众海盗,带着财宝胜利返航。
金银花 [相关解释]
1.忍冬的别名。
金银花露 [相关解释]
1.一种饮料。用金银花加水制成﹐可清热﹑消炎。
錾刀 [相关解释]
1.雕刻金银用的小刀。
鑜耳 [相关解释]
1.穿耳而带金银耳环。
鑜鍝 [相关解释]
1.穿耳而垂带金银耳环。为古代少数民族的装饰。
钑花 [相关解释]
1.用金银刻镂出的花纹。
钑镂 [相关解释]
1.用金银在器物上雕嵌花纹。 2.比喻豪华富贵。
钱引 [相关解释]
1.中国古代的一种钱票。可用以兑换金银钱币。
铎针 [相关解释]
1.明代官帽上的装饰品。用金银珠玉等制成各种表示吉祥的字样或花饰。
铜鼓钗 [相关解释]
1.叩击铜鼓的大型金银钗。
银会子 [相关解释]
1.南宋的一种纸币。由川陕宣抚副使吴玠于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在河池(今甘肃省徽县)发行。面额有一钱和半钱两种﹐四钱折合四川钱引一贯。以后又有金银会子的发行。
银匠 [相关解释]
1.制造金银饰物﹑器具的工匠。 2.管理银两的人员。
银楼 [相关解释]
1.佛经中所说的银造的楼。 2.制造和买卖金银饰品的铺子。早期的银楼都由手工业者经营﹐边制边卖。以后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独立作坊﹐另设铺面出售产品﹐并兼营金银兑换业务。
银章 [相关解释]
1.银印。其文曰章『制﹐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隋唐以后官不佩印﹐只有随身鱼袋。金银鱼袋等谓之章服﹐亦简称银章。
锭锞 [相关解释]
1.即锞锭。祭神鬼时烧的金银纸锭。
闹装 [相关解释]
1.亦作"闹妆"。亦作"闹妆"。亦作"闹妆"。 2.用金银珠宝等杂缀而成的腰带或鞍﹑辔之类饰物。 3.即闹装花。
闹装带 [相关解释]
1.用金银珠宝等杂缀而成的腰带。
青冥 [相关解释]
青色天空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项圈 [相关解释]
1.儿童或某些民族的妇女套在脖子上的环形装饰品。多用金银等制成。
项坠 [相关解释]
1.项链上下垂的金银饰物。
项链 [相关解释]
①套在脖子上垂挂胸前的链形首饰,多用金银或珍珠制成。②短篇小说。法国莫泊桑作于1884年。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鸳鸯草 [相关解释]
1.药草名。即忍冬,又称金银花。蔓生,初夏黄白花对开,两两相对,故名。
鹏砂 [相关解释]
1.即硼砂。又名蓬砂。由矿物硼砂制成。结晶。可焊金银﹐可入药﹐有消痰止嗽,破症结喉痹的功能。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蓬砂》。
鹭鸶藤 [相关解释]
1.植物名。通称忍冬﹑金银花。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而藤左缠。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忍冬》。
龙骧 [相关解释]
1.亦作"龙襄"。昂举腾跃貌。 2.骏马。 3.指晋大将龙骧将军王浚。 4.指画家顾恺之。 5.《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梁有龙骧﹑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铠仗费数十万,装以组绣,饰以金银﹐人望而畏之。"后以泛指英勇的军队。 6.指大船。晋龙骧将军王浚为伐吴曾造大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