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2 查到相关金刚的内容。
带有金刚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心 [相关解释]
1.谓心志不专一。 2.佛教谓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为三心。见《金刚经》。
三金 [相关解释]
1.三种金属。多指金﹑银﹑铜。 2.佛教语。三密(身密﹑语密﹑意密)金刚的略称。
五祖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指"东土第五祖"唐代弘忍禅师‰忍俗姓周,七岁出家,改用《金刚经》传法,开"东山法门"。下传慧能﹑神秀,衍生南﹑北二宗。
伐阇罗 [相关解释]
1.佛教名词。梵文的音译。意译为金刚。相传为古印度婆罗阿迭多王之子,后佛教以为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天神。
作如是观 [相关解释]
1.语出《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后用于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修定寺塔 [相关解释]
1.修定寺在安阳县城西北清凉山南麓。修定寺创建于北魏,后屡有兴废,今仅存唐建方塔。塔之四壁由模制浮雕砖镶嵌而成,上部为垂幛璎珞,其余部分为菱形方格,内有青龙﹑白虎﹑真人﹑武士﹑金刚﹑力士﹑宝象﹑侍女﹑胡人﹑童子﹑天马﹑猛狮等各种图案。制作精细,玲珑剔透,形象生动逼真,是少见的艺术珍品。
六如 [相关解释]
1.也称六喻。佛教以梦﹑幻﹑泡﹑影﹑露﹑电﹐喻世事之空幻无常。《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六籍 [相关解释]
1.即六经。 2.佛教著作《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圆觉经》﹑《楞严经》﹐号称禅家六籍。
南非 [相关解释]
①指非洲南部地区。通常包括马拉维、赞比亚、博茨瓦纳、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莫桑比克、安哥拉、科摩罗、津巴布韦、南非、纳米比亚、留尼汪岛、圣赫勒拿岛和阿森松岛等。②南非国家。临大西洋和印度洋。面积1221万平方千米。人口43594万(1995年)。首都比勒陀利亚。地形以高原为主。属亚热带气候。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世界大矿业国之一。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金刚石、铀、煤炭、铂、锰、钒、铬出口量也大。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小麦、高粱、棉花等。羊毛和鱼类制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卡拉哈里沙漠 [相关解释]
非洲南部内陆干燥区。大部为内陆盆地,海拔900~1100米。气候干旱,地面多干沟和黄色细沙。西部和北部有浓密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多羚羊和其他热带动物。富金刚石、铜等矿藏。
噶举派 [相关解释]
1.喇嘛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玛尔巴创立。一传弥拉惹巴,再传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四大天王 [相关解释]
俗称四大金刚”。佛教传说,须弥山腰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王居之,并各护一天下,故名。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各有八大名将,代为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及其他地方的小神。
四大金刚 [相关解释]
1.即四天王。参见"四天王"。
四天王 [相关解释]
1.佛经称帝释的外将,分别居于须弥山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咤),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瑠璃),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执羂索;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参阅《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诸天会名》﹑《经律异相》卷一《四天王》。
四金刚 [相关解释]
1.即四大金刚。
宝钻 [相关解释]
1.即钻石,金刚钻。
密教 [相关解释]
1.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对于"显教"而言。唐开元年间由善无畏﹑金刚智等传入中国。自称受于法身佛大日如来亲证的秘密法门和真实言教。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和《苏悉地经》。两部秘法为"胎藏界"与"金刚界"。仪轨严格复杂,须由上师秘密传授,才能修行。主要修法是通过"三密相应"(结印﹑持咒﹑观想)而达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乃至"即身成佛"。流行于中国西藏等地区的,称为"藏密"(俗称"喇嘛教");传入日本的,一般称为"真言宗"。
密迹 [相关解释]
1.手持金刚杵护卫佛之夜叉神的总称。因其持有本誓,闻知佛的秘密事迹,故名。 2.犹匿迹。行动保密,不露形迹。
护法金刚 [相关解释]
1.执金刚杵(杵为古印度武器)守护佛法的天神。即今佛寺山门前所塑的守护神。见《大宝积经》卷八◇亦用以比喻卫护某种事物的人。
时轮金刚法会 [相关解释]
1.佛教密宗中的一种仪式。
朱墨本 [相关解释]
1.朱笔和墨笔兼用的稿本。 2.红黑两色套印的书本。已发现的最早套印本是蒙古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湖北江陵资福寺刻的无闻和尚《金刚经注》,用红色印经文和圈,用黑色印注。沿至明末,吴兴闵齐伋﹑凌蒙初两家所刊诸书,盛用两色套印,墨印正文,朱印评点。
比勒陀利亚 [相关解释]
南非首都。人口108万(1995年)。附近多金刚石、白金、黄金、铬、煤等矿产开采。有大型钢铁厂、机器厂,还有化工、纺织等工业。铁路枢纽和国际航空站。全国最大的文化中心,有南非大学以及科学和工业研究机构。
毛玻璃 [相关解释]
1.用金刚砂等磨过或以化学方法处理过﹐表面粗糙的半透明玻璃。也叫磨砂玻璃。
河沙 [相关解释]
1.恒河沙数。佛教以为佛世界如恒河沙数,多至不可胜数。见《金刚经.一体同观分》。唐黄滔《丈六金身碑》"谓之为有﹐则河沙﹑芥子之说﹐虚诞难测;谓之为无﹐则应现感通之事﹐寻常立验。"后用以形容数量多得无法计算。
漆沙砚 [相关解释]
1.漆和沙相混制成的砚台。今法用金刚砂,效果更佳。
皮室军 [相关解释]
1.辽国君主建立的心腹部队。创始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于辽太宗耶律德光。皮室﹐契丹语"金刚"之意。
石墨 [相关解释]
矿物名。化学成分为c,和金刚石成同质异象。颜色和条痕均为黑色,半金属光泽,摩斯硬度1~2,易污手,有滑腻感。主要由有机成分的碳物质变质而成。能导电,耐腐蚀。可用以制造铅笔芯、润滑剂、电极、原子反应堆中的减速剂,以及合成金刚石等。
碳化硅 [相关解释]
俗称金刚砂”。化学式sic。无色晶体。一般因含有杂质而呈蓝黑色。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受氢氟酸水溶液和浓硫酸的腐蚀。工业上用纯石英砂和焦炭在电炉中加热到2000°c左右制取。常用于制砂轮、磨石和磨光纸,还用作耐火材料。其单晶可制无线电元件。
秘密教 [相关解释]
1.中国佛教派别密宗的别称。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依据﹐多运用通俗的诵咒祈祷﹐认为口诵真言(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印﹐便可即身成佛。传入我国西藏的也称藏密。
舍筏 [相关解释]
1.舍弃渡人的船筏。谓佛法如筏,既已渡人到彼岸,法便无用,不可再执着。语本《金刚经.正信希有分》"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唐钱起《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不作解缨客﹐宁知舍筏喻。身世已悟空﹐归途复何去。"后多以喻学习古人诗文要摆脱方法上的束缚﹐方能有所创造。
辰砂 [相关解释]
亦称朱(b037)砂”、丹砂”。一种朱红色的硫化物矿物。化学成分为hgs。集合体为粒状、块状等,纯净的条痕朱红,金刚光泽,摩斯硬度25。因旧时以湖南辰州(今沅陵)所产为佳,故名。是提炼汞的最主要原料,中医用作镇静、安神、杀菌等药材。还可用作颜料,色泽鲜艳不褪色。古代用于炼丹。
金刚 [相关解释]
〈方〉某些昆虫(如苍蝇)的蛹。
金刚不坏身 [相关解释]
1.指佛身。
金刚力士 [相关解释]
1.佛之侍从力士。也称密迹金刚或执杖药叉。
金刚圈 [相关解释]
1.一种用作武器的金属圈。
金刚坚 [相关解释]
1.佛珠。传说有毒能消毒﹐有热能除热﹐并能使怨家亲善。又名如意珠。
金刚山 [相关解释]
在朝鲜半岛太白山脉北段。最高点毗卢峰海拔1638米。山体由花岗岩等构成。奇峰峭壁,清泉飞瀑,林木参天,为著名游览区和疗养地,是朝鲜第一名山。建有许多休养所。
金刚座 [相关解释]
1.指释迦牟尼成佛之座。
金刚怒目 [相关解释]
1.见"金刚努目"。
金刚揭帝 [相关解释]
1.即金刚力士。
金刚揭谛 [相关解释]
1.见"金刚揭帝"。
金刚杵 [相关解释]
1.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也采用作为表示摧毁魔敌的法器。用金﹑银﹑铜﹑铁等为之﹐长八指到十二指﹐中间为把手﹐两端有独股﹑三股﹑五股等的刃头。
金刚水 [相关解释]
1.佛教密宗受灌顶时所饮的香水。也称誓水。
金刚眼 [相关解释]
1.见"金刚眼睛"。
金刚眼睛 [相关解释]
1.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金刚石婚 [相关解释]
1.西方风俗称结婚六十周年或七十五周年为金刚石婚。
金刚神 [相关解释]
1.佛寺门两胁所立之金刚夜叉。
金刚禅 [相关解释]
1.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名。
金刚老儿当 [相关解释]
1.明武宗时宦官的别称。
金刚舞 [相关解释]
1.舞名。
金刚藏 [相关解释]
1.佛教语。金刚神之化身。
金刚钻 [相关解释]
金刚石。
金刚骨 [相关解释]
1.指枣木作的杵臼。 2.植物名。即菝葜。
金口 [相关解释]
1.对他人之口或言语的敬称。 2.特指帝王之口或帝王之言。 3.佛教语。谓佛之口舌如金刚坚固不坏。
金轮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轮"(梵语cakra)﹐是印度古代战争用的一种武器。印度古传说中征服四方的转轮王出生时﹐空中自然出现此轮宝﹐预示他将来的无敌力量。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感得金轮宝者﹐为金轮王﹐乃四轮之首﹐领东南西北四大洲。 2.轮形之金刚。 3.佛塔上的相轮。 4.代指金饰之车舆。 5.喻太阳。 6.指武则天。据《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武则天于长寿二年"秋九月﹐上加金轮圣神皇帝号﹐大赦天下。"所以后人称武则天为金轮或金轮皇帝。 7.牡丹的一种。
金钢石 [相关解释]
1.见"金刚石"。
钻石 [相关解释]
见金刚石”(1039页)。
降魔杵 [相关解释]
1.佛教法器。佛寺中金刚塑像手执之杵。亦泛指古代的一种棒状武器。
露电 [相关解释]
1.朝露易干﹐闪电瞬逝。比喻迅速逝去或消失。语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韦驮 [相关解释]
1.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亦作"韦驮(一作'陀')天"。佛教天神,传说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唐道宣载其事,谓佛涅盘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还,以授道宣◇佛教因以韦驮为护法神,亦称护法韦驮,并置其像佛寺中,着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弥勒佛之后,正对释迦牟尼佛。
香花供养 [相关解释]
1.《金刚经.持经功德分》"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以诸华香而散其处。"后因以"香花供养"表示虔诚致敬。
鱼篮观音 [相关解释]
1.佛教中三十三观音之一。手持鱼篮。明宋濂有《鱼篮观音像赞》"序按﹐《观音感应传》唐元和十二年﹐陕右金沙滩上有一美艳女子﹐絜篮粥鱼﹐人竞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经﹐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女辞曰'一身岂堪配众夫邪!请易《金刚经》﹐如前期。'能者复居其半。女又辞﹐请易《法华经》﹐期以三日。惟马氏子能。女令具礼成昏。入门﹐女即死﹐死即糜烂立尽﹐遽瘗之。他日﹐有僧同马氏子启藏观之﹐惟有黄金锁子骨存焉。僧曰'此观音示现以化汝耳。'言讫飞空而去。自是陕西多诵经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