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6 查到相关都尉的内容。
带有都尉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官 [相关解释]
1.古代三种官的合称。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2.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 3.古代三种官的合称。管理农﹑商﹑工的田师﹑市师﹑器师。 4.古代三种官的合称『代管理铸钱的均输﹑钟官﹑辨铜令三官。为水衡都尉之属官。 5.古代三种官的合称。三国时魏国称廷尉属官正﹑监﹑平为廷尉三官。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称。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7.人体三种器官。指耳﹑目﹑心。 8.人体三种器官。指口﹑目﹑耳。
三组 [相关解释]
1.谓三颗印。组,结印章的丝带。《汉书.酷吏传.杨仆》"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颜师古注"仆为主爵都尉﹐又为楼船将军﹐并将梁侯﹐三印﹐故三组也。组﹐印绶也。"后多用以表示身兼数职﹐官高显贵。
主爵 [相关解释]
1.官名。秦有主爵中尉,汉景帝时改为主爵都尉,掌有关封爵之事。武帝时改名右扶风,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又变为行政区之名,与以前职掌全异。隋于吏部置主爵侍郎一人,唐以后改称司封,为吏部所属各司之一,主爵之名遂废。 2.主持祭祀。
乐府 [相关解释]
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宋郭茂倩搜辑汉魏以迄唐﹑五代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倅马 [相关解释]
1.副马,备用之马。 2.驸马都尉的别称。
八关 [相关解释]
1.指八个关口。(1)指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置八关都尉官。"李贤注"八关谓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辳辕﹑旋门﹑小平津﹑孟津也。"(2)指明末腾越州西南边境内的八关。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云南巡抚陈用宾筑﹐名为神护﹑万仞﹑巨石﹑铜壁﹑铁壁﹑虎踞﹑天马﹑汉龙。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清季中英勘定滇缅边界﹐虎踞﹑天马﹑汉龙三关划属缅甸。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蛮哈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神护
勋官 [相关解释]
1.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没有实职。北周时本以奖励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隋置上柱国至都督,凡十一等。初名散官,至唐始别称为勋官。定用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凡十二等,起正二品,至从七品。明又分为文勋十一阶﹑武勋十二阶,至清而废。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一》﹑《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协律 [相关解释]
1.调和音乐律吕,使之和谐。 2.协律都尉﹑协律校尉﹑协律郎等乐官的省称。唐韩愈有《赠别元十八协律》诗。唐刘禹锡有《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 3.符合音律或格律。 4.配以音乐声律,犹言谱曲。
右扶风 [相关解释]
1.官名。亦指其所辖政区名『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其地在今陕西长安县西,为拱卫首都长安的三辅之一。参见"三辅"。
大小夏侯 [相关解释]
1.指汉今文《尚书》学者夏侯胜﹑夏侯建『初﹐伏生以《尚书》授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夏侯胜之先夏侯都尉从张生受《尚书》﹐以传族子始昌﹐始昌传胜。胜传从兄子建﹐建又事欧阳高。由是《尚书》有大小夏侯之学。见《汉书.儒林传.夏侯胜》。《汉书.艺文志》有《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奉朝请 [相关解释]
1.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代退职大臣﹑将军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请名义参加朝会。晋代以奉车﹑驸马﹑骑三都尉为奉朝请﹐南北朝设以安置闲散官员﹐隋初罢之﹐另设朝请大夫﹑朝请郎﹐为文散官。
尉候 [相关解释]
1.古代守边的都尉与伺敌的斥候『扬雄《解嘲》"今大汉左东海﹐右渠搜﹐前番禺﹐后椒涂﹐东南一尉﹐西北一候。" 2.借指边境。
延年 [相关解释]
1.延长寿命。 2.犹迎年。谓祈祷以求丰年。 3.指西汉协律都尉李延年。 4.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的字。
折冲 [相关解释]
1.使敌人的战车后撤。即制敌取胜。冲,冲车。战车的一种。 2.交涉;谈判。 3.武官名。北魏有折冲将军。见《宋书.柳元景传》。隋禁卫军有折冲﹑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将官。唐有折冲都尉,全国各州有折冲府。见《通典.职官十一》。
护军 [相关解释]
1.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2.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宋不设。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3.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 4.清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木吾 [相关解释]
1.木棒名『代御史﹑校尉﹑郡守﹑都尉﹑县长之类官员皆用木吾夹车。
武昌柳 [相关解释]
1.《晋书.陶侃传》"﹝侃﹞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泛称杨柳为"武昌柳"。
水衡 [相关解释]
1.古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武帝元鼎二年所置,至隋始废。掌皇家上林苑,兼管税收﹑铸钱。 2.泛指管理水利之官。 3.水衡钱的简称。 4.方言。指古代关津置于水中的衡木。 5.井星的别名。
水衡钱 [相关解释]
1.汉代皇室私藏的钱。由水衡都尉﹑水衡丞掌管﹑铸造,故称。 2.泛指国帑。
沤麻 [相关解释]
1.将麻茎或已剥下的麻皮浸泡在水中,使之自然发酵,达到部分脱胶的目的。 2.《晋书.石勒载记下》"勒令武乡耆旧赴襄国。既至,勒亲与乡老齿坐欢饮,语及平生。初,勒与李阳邻居,岁常争麻池,迭相驱击。至是,谓父老曰'李阳,壮士也,何以不来?沤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于天下,宁雠匹夫乎!'乃使召阳。既至,勒与酣谑,引阳臂笑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赐甲第一区,拜参军都尉。"后因以为争斗之典。
灶下养 [相关解释]
1.厨工的辱称。《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着绣面衣﹑锦褲﹑襜褕﹑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借指无能的武将。亦省称"灶养"。
烂羊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着绣面衣﹑锦褲﹑襜褕﹑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烂羊"为典,指地位卑下者或滥授官爵。
甘陈 [相关解释]
1.汉甘延寿和陈汤的并称『建昭三年,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合谋击斩匈奴郅支单于,因功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内侯。见《汉书》本传。
百六掾 [相关解释]
1.《晋书.元帝纪》"﹝建武元年三月﹞辛卯﹐即王位﹐大赦﹐改元……诸参军拜奉车都尉﹐掾属驸马都尉。辟掾属百余人﹐时人谓之'百六掾'。"后因以喻群僚。
羊胃羊头 [相关解释]
1.语出《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着绣面衣﹑锦褲﹑襜褕﹑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本喻猥贱的小人,后指污滥的官吏。
耦犂 [相关解释]
1.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提倡的一种早期牛耕形式。共用二牛三人。具体耕作法﹐说法不一。有二牛挽一犁之说一说一人扶犁﹐一人按辕﹐一人牵牛;一说二人牵牛﹐一人扶犁。有二牛二犁之说谓一人前引二牛﹐二人各扶一犁而耕。
郊祀歌 [相关解释]
1.乐府歌曲名。《汉书.礼乐志》谓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命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其目多以歌之首句为名。以用于郊祀天地。以后历代王朝的这类歌辞,大都沿袭汉代之旧。
郡兵 [相关解释]
1.地方武装力量『沿秦制置材官于郡国,郡有都尉,佐太守典武职甲卒。中央有南﹑北军『武帝时更置八校,隶属于北军。国家有事,则调发郡国之兵。唐代府兵,基本上沿袭秦汉郡兵旧制。参阅《文献通考.兵考》。
都尉 [相关解释]
武官名。始置于战国,位略低于将军。秦时设郡,掌郡内军事。西汉时为郡守之辅佐,掌全郡军事。东汉时废,但在边郡仍设置,或遇有战事时临时设置。唐代至明代为勋官称号,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清代时为三四品武散官。
钟官 [相关解释]
1.汉代水衡都尉的属官。主掌铸钱。
阿母子 [相关解释]
1.即阿武子。《新唐书.魏元忠传》﹕"安乐公主私请废太子﹐求为皇太女﹐帝以问元忠﹐元忠曰﹕'公主而为皇太女﹐驸马都尉当何名?'主恚曰﹕'山东木强安知礼?阿母子尚为天子﹐我何嫌?'宫中谓武后阿母子﹐故主称之。"参见"阿武子"。一说﹐"阿母子"当作"阿母"﹐误衍"子"字。见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十九》。
颜郎 [相关解释]
1.《文选.张衡》"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李善注引《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上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后因以"颜郎"指际遇难逢而年已老的人。
马愿如羊 [相关解释]
1.东汉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联合羌人击败匈奴,羌人头领感恩而献马二十匹﹑金鑜八枚,奂对诸羌首领说"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即以金﹑马悉数归还。事见《后汉书.张奂传》◇因以"马愿如羊"为官吏从政清廉之典。
骨都侯 [相关解释]
1.汉时匈奴官名。冒顿单于设置,分左右,由异姓贵族担任,位在谷蠡王之下,是单于的辅政近臣。《史记.匈奴列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亦省称"骨都"。借指匈奴官员或异姓大臣。
鹰扬府 [相关解释]
1.隋开皇中置骠骑将军府,每府置骠骑﹑车骑二将军。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骠骑府为鹰扬府,改骠骑将军为鹰扬郎将,车骑将军为鹰扬副郎将(鹰击郎将),隶于各卫,统领府兵。唐代改称折冲府,其主官改称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参阅《隋书.百官志下》。
龙虎营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南匈奴传》"攻破京兆虎牙营。"李贤注"虎牙营即京兆虎牙都尉也。《西羌传》云'置虎牙都尉于长安,扶风都尉于雍。'《汉官仪》曰'凉州近羌,数犯三辅,京兆虎牙﹑扶风都尉将兵卫护园陵'也。"《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后因以"龙虎营"指京都军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