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7 查到相关郡守的内容。
带有郡守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下县
[相关解释]
1.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机构所在的属县。 2.古代根据县的人口﹑物产﹑地理形势的条件,将县划分等级,下县是条件较差的县。
1.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机构所在的属县。 2.古代根据县的人口﹑物产﹑地理形势的条件,将县划分等级,下县是条件较差的县。
下榻
[相关解释]
1.后汉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璯,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之。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蕃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穉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陈蕃传》及《徐穉传》◇遂谓礼遇宾客为"下榻"。 2.寄居;住宿。
1.后汉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璯,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之。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蕃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穉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陈蕃传》及《徐穉传》◇遂谓礼遇宾客为"下榻"。 2.寄居;住宿。
中阶
[相关解释]
1.指明堂前居中的台阶。 2.指"泰阶"居中的一级。《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后因以称诸侯之国或郡守之地。
1.指明堂前居中的台阶。 2.指"泰阶"居中的一级。《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后因以称诸侯之国或郡守之地。
任鄙
[相关解释]
1.战国秦武王的力士。官至汉中郡守,昭王十九年死。
1.战国秦武王的力士。官至汉中郡守,昭王十九年死。
伏龙观
[相关解释]
1.古建筑名。在四川省灌县城西都江堰离堆北端。相传战国秦蜀郡守李冰父子治水,曾制服岷江孽龙,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人立祠祭祀。北宋初改为伏龙观。现有殿宇三重,为清代重修。大殿内有李冰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
1.古建筑名。在四川省灌县城西都江堰离堆北端。相传战国秦蜀郡守李冰父子治水,曾制服岷江孽龙,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人立祠祭祀。北宋初改为伏龙观。现有殿宇三重,为清代重修。大殿内有李冰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
假节
[相关解释]
1.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 2.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后汉书.袁术传》"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乃授以左将军﹐假节﹐封阳翟侯。"《晋书.职官志》"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周书.泉企传》"孝昌初﹐又加龙骧将军﹑假节﹑防洛州别将﹐寻除上洛郡守。"至隋唐时,持节﹑假节已有名无实,但仍通称出任刺史﹑太守为假节。
1.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 2.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后汉书.袁术传》"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乃授以左将军﹐假节﹐封阳翟侯。"《晋书.职官志》"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周书.泉企传》"孝昌初﹐又加龙骧将军﹑假节﹑防洛州别将﹐寻除上洛郡守。"至隋唐时,持节﹑假节已有名无实,但仍通称出任刺史﹑太守为假节。
劝驾
[相关解释]
1.《汉书·高帝纪下》"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使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颜师古注引文颖曰"有贤者,郡守身自往劝勉,令至京师,驾车遣之。"后以"劝驾"称劝人任职或作某事。
1.《汉书·高帝纪下》"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使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颜师古注引文颖曰"有贤者,郡守身自往劝勉,令至京师,驾车遣之。"后以"劝驾"称劝人任职或作某事。
功曹
[相关解释]
1.官名『代郡守有功曹史,简称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参预一郡的政务。北齐后称功曹参军。唐时,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在州的称为司功。 2.吐绶鸟的别名。晋崔豹《古今注.鸟兽》"吐绶鸟,一名功曹。"
1.官名『代郡守有功曹史,简称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参预一郡的政务。北齐后称功曹参军。唐时,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在州的称为司功。 2.吐绶鸟的别名。晋崔豹《古今注.鸟兽》"吐绶鸟,一名功曹。"
卧龙岗
[相关解释]
1.地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相传为汉末诸葛亮隐居处。唐宋时建祠以作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重建。清康熙时﹐南阳郡守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依石刻筑成雄伟壮观的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有宋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等。解放后已将西院辟为博物馆﹐并在东部新建汉画馆和汉碑亭。
1.地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相传为汉末诸葛亮隐居处。唐宋时建祠以作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重建。清康熙时﹐南阳郡守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依石刻筑成雄伟壮观的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有宋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等。解放后已将西院辟为博物馆﹐并在东部新建汉画馆和汉碑亭。
名守
[相关解释]
1.对名分的遵守。《荀子.正名》"今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一说指掌正名的职官。梁启雄简释引刘念亲曰"刑名﹑爵名﹑文名,各有其官守。圣王既没,名守惰慢,故奇辞起而无以正之。" 2.有贤名的郡守。
1.对名分的遵守。《荀子.正名》"今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一说指掌正名的职官。梁启雄简释引刘念亲曰"刑名﹑爵名﹑文名,各有其官守。圣王既没,名守惰慢,故奇辞起而无以正之。" 2.有贤名的郡守。
君鱼保境
[相关解释]
1.汉孔奋字君鱼,为武都郡丞。隗茂攻杀郡守,执奋妻为质,而奋击之愈厉,终擒灭茂等,一郡获全。事见《后汉书.孔奋传》◇即用为典实。
1.汉孔奋字君鱼,为武都郡丞。隗茂攻杀郡守,执奋妻为质,而奋击之愈厉,终擒灭茂等,一郡获全。事见《后汉书.孔奋传》◇即用为典实。
太守
[相关解释]
官名。战国时对郡守的尊称『景帝时成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至隋初废州存郡,州刺史代太守。明清时专以称知府。
官名。战国时对郡守的尊称『景帝时成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至隋初废州存郡,州刺史代太守。明清时专以称知府。
子公
[相关解释]
1.汉陈汤的字。西汉成帝时,汤为车骑将军王音所信用。郡守陈咸曾多次送汤财物,给汤写信,以求"得入帝城"◇竟征为少府。事见《汉书·陈咸传》。
1.汉陈汤的字。西汉成帝时,汤为车骑将军王音所信用。郡守陈咸曾多次送汤财物,给汤写信,以求"得入帝城"◇竟征为少府。事见《汉书·陈咸传》。
守丞
[相关解释]
1.辅助郡守县令的主要官吏。《史记.陈涉世家》"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汉书.陈胜传》引此文,颜师古注"守丞,谓郡丞之居守者。一曰郡守之丞,故曰守丞。"汉《仓颉庙碑侧》"衙守丞临晋张畴字元德,五百。"衙,左冯翊的属县。一说为郡守丞,或守狱官之丞。或郡邸守邸之丞。参阅《汉书.丙吉传》颜师古注﹑王先谦补注。
1.辅助郡守县令的主要官吏。《史记.陈涉世家》"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汉书.陈胜传》引此文,颜师古注"守丞,谓郡丞之居守者。一曰郡守之丞,故曰守丞。"汉《仓颉庙碑侧》"衙守丞临晋张畴字元德,五百。"衙,左冯翊的属县。一说为郡守丞,或守狱官之丞。或郡邸守邸之丞。参阅《汉书.丙吉传》颜师古注﹑王先谦补注。
守倅
[相关解释]
1.郡守及其副职。 2.泛指州郡的长官。 3.担任州郡官。
1.郡守及其副职。 2.泛指州郡的长官。 3.担任州郡官。
守尉
[相关解释]
1.郡守和郡尉。
1.郡守和郡尉。
守牧
[相关解释]
1.指郡守州牧一类的地方长官。
1.指郡守州牧一类的地方长官。
守相
[相关解释]
1.代理丞相。 2.郡守和诸侯王之相。 3.谓为相而居守者。
1.代理丞相。 2.郡守和诸侯王之相。 3.谓为相而居守者。
守长
[相关解释]
1.郡守县令等地方长官的统称。
1.郡守县令等地方长官的统称。
宣化承流
[相关解释]
1.宣布恩德,承受风教。谓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1.宣布恩德,承受风教。谓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家吏
[相关解释]
1.皇后或太子的官属。 2.魏晋以前郡守自委的属官。
1.皇后或太子的官属。 2.魏晋以前郡守自委的属官。
封使君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八九二引南朝梁任昿《述异记》"汉宣城郡守封邵,一日忽化为虎,食郡民。民呼曰封使君,因去,不复来。故时人语曰'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使君,太守◇诗文中以"封使君"为虎的代称。
1.《太平御览》卷八九二引南朝梁任昿《述异记》"汉宣城郡守封邵,一日忽化为虎,食郡民。民呼曰封使君,因去,不复来。故时人语曰'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使君,太守◇诗文中以"封使君"为虎的代称。
州长
[相关解释]
1.《周礼》官名。一州之长。 2.指古九州之方伯。 3.后世借指郡守。
1.《周礼》官名。一州之长。 2.指古九州之方伯。 3.后世借指郡守。
幢盖
[相关解释]
1.赤幢和曲盖。古为将军刺史的仪仗,因亦用以称刺史﹑郡守。语出《晋书.马隆传》"诏曰隆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其假节﹑宣威将军,加赤幢﹑曲盖﹑鼓吹。" 2.供神佛的幢幡伞盖。
1.赤幢和曲盖。古为将军刺史的仪仗,因亦用以称刺史﹑郡守。语出《晋书.马隆传》"诏曰隆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其假节﹑宣威将军,加赤幢﹑曲盖﹑鼓吹。" 2.供神佛的幢幡伞盖。
征辟(-bì)
[相关解释]
又称辟除”『代高级官员选用属员的制度。中央行政长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等官员,可自行征聘僚属,任以官职。东汉时直接征聘名望之士担任中央高级官员,亦称征辟。
又称辟除”『代高级官员选用属员的制度。中央行政长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等官员,可自行征聘僚属,任以官职。东汉时直接征聘名望之士担任中央高级官员,亦称征辟。
文翁
[相关解释]
1.汉庐江舒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蜀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
1.汉庐江舒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蜀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
明府
[相关解释]
1.犹言大府﹑官府。 2.汉魏以来对郡守牧尹的尊称。又称明府君。 3.汉亦有以"明府"称县令,唐以后多用以专称县令。 4.犹言证明人。
1.犹言大府﹑官府。 2.汉魏以来对郡守牧尹的尊称。又称明府君。 3.汉亦有以"明府"称县令,唐以后多用以专称县令。 4.犹言证明人。
木吾
[相关解释]
1.木棒名『代御史﹑校尉﹑郡守﹑都尉﹑县长之类官员皆用木吾夹车。
1.木棒名『代御史﹑校尉﹑郡守﹑都尉﹑县长之类官员皆用木吾夹车。
本朝
[相关解释]
1.朝廷。古以朝廷为国之本,故称。 2.汉代郡守属官用以称其郡治。 3.称自己曾任职的王朝。 4.指自己所处的朝代。
1.朝廷。古以朝廷为国之本,故称。 2.汉代郡守属官用以称其郡治。 3.称自己曾任职的王朝。 4.指自己所处的朝代。
本郡
[相关解释]
1.原籍所在之郡。 2.指原籍所在之郡的郡守。
1.原籍所在之郡。 2.指原籍所在之郡的郡守。
朴趾源(1737-1805)
[相关解释]
朝鲜李朝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贵族,不应科举。1786年起历任监役、汉城府判官、沔川郡守等职。主张改革现行不合理的制度。文学上反对拟古,主张模写真境”,对朝鲜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代表作为《热河日记》和《放fe568笸獯》。
朝鲜李朝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贵族,不应科举。1786年起历任监役、汉城府判官、沔川郡守等职。主张改革现行不合理的制度。文学上反对拟古,主张模写真境”,对朝鲜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代表作为《热河日记》和《放fe568笸獯》。
来禽青李
[相关解释]
1.晋王羲之《与蜀郡守朱书帖》的别称。因其首有"青李来禽",故名。
1.晋王羲之《与蜀郡守朱书帖》的别称。因其首有"青李来禽",故名。
汝南诺
[相关解释]
1.后汉宗资为汝南郡守,政事委功曹范滂,自己但画诺而已◇因以"汝南诺"借指郡守不理政事。
1.后汉宗资为汝南郡守,政事委功曹范滂,自己但画诺而已◇因以"汝南诺"借指郡守不理政事。
竻城
[相关解释]
1.古城名。在今广东省新兴县。宋绍兴二十年郡守以城狭隘﹐于城外植刺竹绕之﹐周一千四百八十丈。明洪武十三年增土城于刺竹之内。
1.古城名。在今广东省新兴县。宋绍兴二十年郡守以城狭隘﹐于城外植刺竹绕之﹐周一千四百八十丈。明洪武十三年增土城于刺竹之内。
符任
[相关解释]
1.汉制﹐朝廷颁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因以"符任"指州郡长官职务。
1.汉制﹐朝廷颁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因以"符任"指州郡长官职务。
符守
[相关解释]
1.谓受符为郡守。
1.谓受符为郡守。
符竹
[相关解释]
1.《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
1.《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
符虎
[相关解释]
1.即铜虎符『制﹐朝廷授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后因以指州郡长官的职权。
1.即铜虎符『制﹐朝廷授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后因以指州郡长官的职权。
置榻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璯﹐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
1.《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璯﹐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
议曹
[相关解释]
1.郡守的属吏。 2.官署名。掌言职。
1.郡守的属吏。 2.官署名。掌言职。
郁孤台
[相关解释]
1.古台名。在江西赣州市西南贺兰山顶。因高阜郁然孤起﹐故名。唐赣州郡守李勉登临北望﹐因改名望阙﹐宋曾憊增筑二台﹐南为郁孤,北为望阙。
1.古台名。在江西赣州市西南贺兰山顶。因高阜郁然孤起﹐故名。唐赣州郡守李勉登临北望﹐因改名望阙﹐宋曾憊增筑二台﹐南为郁孤,北为望阙。
郡倅
[相关解释]
1.郡佐。郡守的副职。
1.郡佐。郡守的副职。
郡合
[相关解释]
1.亦作"郡阁"。 2.借指郡守的府院。
1.亦作"郡阁"。 2.借指郡守的府院。
郡守
[相关解释]
1.郡的长官,主一郡之政事。秦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为佐『唐因之;宋以后郡改府,知府亦称郡守。
1.郡的长官,主一郡之政事。秦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为佐『唐因之;宋以后郡改府,知府亦称郡守。
郡将
[相关解释]
1.郡守。郡守兼领武事,故称。
1.郡守。郡守兼领武事,故称。
郡属
[相关解释]
1.郡守的属员。
1.郡守的属员。
郡旄
[相关解释]
1.古代郡守出行时仪仗中的旄旗。借指郡守的职位。
1.古代郡守出行时仪仗中的旄旗。借指郡守的职位。
郡朝
[相关解释]
1.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
1.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
郡治
[相关解释]
1.郡守府署所在的首县。 2.郡守的治所。
1.郡守府署所在的首县。 2.郡守的治所。
郡牧
[相关解释]
1.郡守。郡的行政长官。
1.郡守。郡的行政长官。
郡邸狱
[相关解释]
1.汉王侯﹑郡守府邸中所设的监狱。属大鸿胪。
1.汉王侯﹑郡守府邸中所设的监狱。属大鸿胪。
都尉
[相关解释]
武官名。始置于战国,位略低于将军。秦时设郡,掌郡内军事。西汉时为郡守之辅佐,掌全郡军事。东汉时废,但在边郡仍设置,或遇有战事时临时设置。唐代至明代为勋官称号,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清代时为三四品武散官。
武官名。始置于战国,位略低于将军。秦时设郡,掌郡内军事。西汉时为郡守之辅佐,掌全郡军事。东汉时废,但在边郡仍设置,或遇有战事时临时设置。唐代至明代为勋官称号,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清代时为三四品武散官。
都江堰
[相关解释]
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无坝引水枢纽。在四川省岷江中游。渠首工程在灌县(今都江堰市)城西北。战国时,秦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后代屡有扩建。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兼具防洪、水运、城市供水等多种效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无坝引水枢纽。在四川省岷江中游。渠首工程在灌县(今都江堰市)城西北。战国时,秦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后代屡有扩建。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兼具防洪、水运、城市供水等多种效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犀
[相关解释]
1.铁铸的犀牛。古代传说犀角可避水﹐因铸铁犀置江河边﹐以镇水患。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曾铸石犀以厌水精。见《太平御览》卷八九○引《蜀王本纪》。
1.铁铸的犀牛。古代传说犀角可避水﹐因铸铁犀置江河边﹐以镇水患。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曾铸石犀以厌水精。见《太平御览》卷八九○引《蜀王本纪》。
阃郡
[相关解释]
1.指将帅与郡守。
1.指将帅与郡守。
韬光
[相关解释]
1.敛藏光采。 2.比喻隐藏声名才华。 3.唐代名僧,蜀人,能诗,住杭州灵隐寺,与郡守白居易为诗友。穆宗长庆年间,于灵隐山西北巢枸坞筑寺,后人名之韬光寺,亦省称韬光。
1.敛藏光采。 2.比喻隐藏声名才华。 3.唐代名僧,蜀人,能诗,住杭州灵隐寺,与郡守白居易为诗友。穆宗长庆年间,于灵隐山西北巢枸坞筑寺,后人名之韬光寺,亦省称韬光。
鬼揶揄
[相关解释]
1.晋罗友为桓温下属,未受重用,同僚中有被任为郡守者,桓温设宴欢送,罗友很迟才到会,桓问其故,友答道"民性饮道嗜味,昨奉教旨,乃是首旦出门,于中路逢一鬼,大见揶揄,云'我只见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见人送汝作郡?'民始怖终惭,回还以解,不觉成淹缓之罪。"见《世说新语.任诞》"襄阳罗友有大韵"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因以"鬼揶揄"为仕途坎坷之典。
1.晋罗友为桓温下属,未受重用,同僚中有被任为郡守者,桓温设宴欢送,罗友很迟才到会,桓问其故,友答道"民性饮道嗜味,昨奉教旨,乃是首旦出门,于中路逢一鬼,大见揶揄,云'我只见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见人送汝作郡?'民始怖终惭,回还以解,不觉成淹缓之罪。"见《世说新语.任诞》"襄阳罗友有大韵"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因以"鬼揶揄"为仕途坎坷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