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5 查到相关邦国的内容。
带有邦国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闽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闽人,因分为七族,故称。《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后称福建省为闽或七闽。
人亡邦瘁 [相关解释]
1.《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人据 [相关解释]
1.人之所凭依,指人赖以生存的事物。《庄子.寓言》"天有历数,地有人据,吾恶乎求之?"成玄英疏"夫星历度数,玄象丽天;九州四极,人物依据。"一说为人所占据,指邦国地域。参阅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仪位 [相关解释]
1.礼仪﹑爵位。语本《周礼.夏官.大司马》"设仪辨位,以等邦国。"郑玄注"仪谓诸侯及诸臣之仪。辨,别也。别尊卑之位。"
倾国 [相关解释]
1.倾覆邦国。 2.谓耗尽国力。 3.举国,全国。极言人多。 4.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5.指美女。
倾城 [相关解释]
1.《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郑玄笺"城,犹国也。"孔颖达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后以"倾城"为女主擅权﹑倾覆邦国的典故。 2.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3.形容花色绝美。 4.指美女。 5.全城,满城。
八蛮 [相关解释]
1.古谓南方的八蛮国。《周礼.夏官.职方》"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礼记.王制》"南方曰蛮"孔颖达疏引《尔雅》汉李巡注云"一曰天竺,二曰咳首,三曰僬侥,四曰跛踵,五曰穿胸,六曰儋耳,七曰狗轵,八曰旁春。"后以泛指外族。
六官 [相关解释]
1.周六卿之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 2.隋唐后中央政权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书总称六官。
六服 [相关解释]
1.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孔颖达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王莽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
六狄 [相关解释]
1.指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狄的六部落。《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北方曰貉狄。"后以泛称北方各民族。
内利 [相关解释]
1.指国君的配偶宜室宜家,有利于邦国。
匡人 [相关解释]
1.周代官名。职掌巡行邦国,宣告法令和纠察邦治之官。 2.春秋卫国匡地的人。孔子周游列国,途经匡地。因匡人曾受鲁国阳货的杀掳,而孔子的相貌又象阳货,故遭到匡人的围攻。
告朔(gù-) [相关解释]
①周代制度,天子于每年秋冬之交把下一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颁告朔于邦国。②指诸侯于每月朔日(夏历初一)向宗庙行祭告听政之礼;诸侯必每月告朔听政,因朝宗庙。
太宰 [相关解释]
1.相传殷置太宰。周称冢宰﹐为天官之长﹐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春秋列国亦多置太宰之官﹐职权不尽相同。秦﹑汉﹑魏皆不置。晋以避司马师讳﹐置太宰以代太师。北周文帝依《周礼》建六官﹐置天官大冢宰卿一人。隋唐均无此官。宋崇宁间﹐改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靖康末复故。参阅《周礼·天官·大宰》﹑《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二》﹑《文献通考·职官二》。 2.三代掌馔之官。 3.明清时一般称吏部尚书为太宰。
宁武子 [相关解释]
1.亦称"宁子"。亦称"宁生"。亦称"寗生"。亦称"宁武"。 2.春秋卫大夫宁俞,谥武子。《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邢昺疏"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韬藏其知而佯愚。"后以宁武子为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
宁民 [相关解释]
1.安民,使人民安定。语出《周礼.天官.小宰》"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
守邦 [相关解释]
1.守卫邦国。
将明 [相关解释]
1.谓人臣奉行王命,明辨国事。语出《诗.大雅.焌民》"肃肃王命,仲山父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父明之。"
小史 [相关解释]
1.古小官名。《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掌邦国之志﹑贵族世系以及礼仪等事『以后为尚书令史或地方官一般属吏之称。 2.侍从;书童。晋张翰有《周小史》诗。 3.称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 4.某一方面简单的历史书或资料书。如宋陈思《书小史》﹐纂次伏羲至五代书家小传共四三○人;元宋伯任《酒小史》﹐着录当时各地名酒名称。野史亦或称小史。明李栻《历代小史》丛书﹐辑收历代野史一○六种。
开国承家 [相关解释]
1.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扰民 [相关解释]
1.驯服百姓。语本《周礼.天官.太宰》"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 2.侵扰百姓。
拙袖 [相关解释]
1.《史记.五宗世家》"﹝长沙定王发﹞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裴髎集解引汉应劭曰"景帝后二年,诸王来朝,有诏更前称寿歌舞。定王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帝以武陵﹑零陵﹑桂阳属焉。"后因以"拙袖"喻幅员狭小的邦国。
敉邦 [相关解释]
1.安定邦国。
斗南 [相关解释]
1.《晋书.天文志上》"相一星在北斗南。相者,总领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国,集众事也。"旧时因以斗南称宰相的职位。 2.北斗星以南。犹言中国或海内。语出《新唐书.狄仁杰传》"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斯巴达 [相关解释]
古代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奴隶制城邦国家。约公元前8世纪在征服西邻美塞尼亚的过程中创建国家。政治上实行奴隶主贵族寡头专政。具有很强的军事力量,长期称霸南希腊。曾参加希波战争,战后与雅典争霸,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获胜,成为全希腊霸主。前4世纪遭其他城邦反对,势力削弱。前2世纪中叶被罗马征服。
方侯 [相关解释]
1.古指邦国之君。亦借指地方长官。
柔远 [相关解释]
1.安抚远人或远方邦国。
海邦 [相关解释]
1.古指近海邦国。 2.指沿海省分。 3.指外国。
社稷主 [相关解释]
1.邦国之主。
秘书监 [相关解释]
1.官名。东汉桓帝时设置,南北朝末期以后为秘书省之长官,掌邦国经籍图书著作等事,明废。参阅《初学记》卷十二。
絶国 [相关解释]
1.极其辽远之邦国。 2.谓封国无后嗣继承,被废除。
艾服 [相关解释]
1.《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陈澔集说"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后因称五十而作官从政,预闻邦国之大事为"艾服"。 2.指五十之年。 3.泛指从政。
蒲谷 [相关解释]
1.蒲璧和谷璧,二种璧名。是古代代表爵位等级的一种凭证。《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后因以"蒲谷"借指一定的等级和权力。
藩服 [相关解释]
1.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章炳麟《封建考》"八纮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后用以指藩国或藩臣。
遐邦 [相关解释]
1.远方的邦国。
邦典 [相关解释]
1.本指治理邦国的六典◇泛指国家法典。
邦国 [相关解释]
1.国家。
邦埸 [相关解释]
1.邦国疆界。
邦族 [相关解释]
1.邦国宗族。 2.籍贯姓氏。
邦本 [相关解释]
1.国家的根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孔颖达疏"民惟邦国之本,本固则邦宁。"后因以"邦本"指人民。
邦治 [相关解释]
1.古指掌建邦的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泛指国家的政事。
邦瘁 [相关解释]
1.《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郑玄笺"天下邦国将尽困病。"后因以"邦瘁"指国家遭受困苦。
邦贯 [相关解释]
1.邦国籍贯。
雅典 [相关解释]
①古代希腊亚提加半岛上的奴隶制城邦国家。约公元前8世纪建立。起初政权由氏族贵族掌握◇平民与贵族斗争日益激烈,前6世纪经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梯尼改革,建立起奴隶制民主政治。前5世纪上半期,参加希波战争,并建立提洛同盟。战后,在伯里克利领导下,奴隶制民主达到鼎盛,文化发达,并成为希腊世界的霸主。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势力削弱◇一度复盛,前338年后臣服于马其顿王国。雅典为古代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是古希腊文化科学的中心。②希腊首都。同西南8千米处的外港比雷埃夫斯组成大雅典,人口3073万(1993年)。全国
颁朔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于每年季冬把来年的历日布告天下诸侯,谓之"颁朔"。语本《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郑玄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