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那的内容。
带有那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刹那
[相关解释]
指极短的时间一刹那间,纸片已烧成灰烬。
指极短的时间一刹那间,纸片已烧成灰烬。
一刹那顷
[相关解释]
1.一瞬间。
1.一瞬间。
一匹锦
[相关解释]
1.《南史·江淹传》"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余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后以"一匹锦"比喻文采。
1.《南史·江淹传》"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余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后以"一匹锦"比喻文采。
一头水
[相关解释]
1.谓没有主见,象水一样,哪头重就向那头倒。
1.谓没有主见,象水一样,哪头重就向那头倒。
一担挑
[相关解释]
1.一担有两头,故用以指两种人或物有相连的关系。(1)形容财产不多。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我想着'想治疮不能怕挖肉',卖!就想起来卖地。心里想着'终究是不够一担挑了',再去周口赶一趟,捞他一家伙,万一走点运气,就挣回来了。"(2)指连襟。姐妹的丈夫。
1.一担有两头,故用以指两种人或物有相连的关系。(1)形容财产不多。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我想着'想治疮不能怕挖肉',卖!就想起来卖地。心里想着'终究是不够一担挑了',再去周口赶一趟,捞他一家伙,万一走点运气,就挣回来了。"(2)指连襟。姐妹的丈夫。
一本正经
[相关解释]
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带有讽刺意味别老是那么一本正经的。
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带有讽刺意味别老是那么一本正经的。
一股那
[相关解释]
1.犹言一股脑儿。
1.犹言一股脑儿。
一衣带水
[相关解释]
像一条衣带那样狭长的水流。多以形容两地仅一水之隔,距离很近,来往方便汉、沔相踞,一衣带水。
像一条衣带那样狭长的水流。多以形容两地仅一水之隔,距离很近,来往方便汉、沔相踞,一衣带水。
一闪念
[相关解释]
1.刹那间出现的一个念头。
1.刹那间出现的一个念头。
一霎那
[相关解释]
1.极短的时间,一瞬间。
1.极短的时间,一瞬间。
七佛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释迦牟尼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毗婆尸﹑尸弃﹑毗舍浮和现在劫中四佛拘留孙﹑拘那含﹑迦叶和释迦牟尼。诸经中名号微异,系转译之讹。见《七佛经》﹑《法苑珠林》卷八。
1.佛教语。谓释迦牟尼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毗婆尸﹑尸弃﹑毗舍浮和现在劫中四佛拘留孙﹑拘那含﹑迦叶和释迦牟尼。诸经中名号微异,系转译之讹。见《七佛经》﹑《法苑珠林》卷八。
七根火柴
[相关解释]
短篇小说。王愿坚作。1958年发表。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作品细节描写感人,表现了革命战士的高尚品格。
短篇小说。王愿坚作。1958年发表。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作品细节描写感人,表现了革命战士的高尚品格。
七识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法相宗谓从根本识中派生的七种精神和感觉现象,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亦称七转识。
1.佛教语。法相宗谓从根本识中派生的七种精神和感觉现象,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亦称七转识。
万福
[相关解释]
旧时妇女所行的敬礼。两手松松抱拳,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略作移动,同时微微鞠躬,口中多说万福”那妇人上前道了万福。
旧时妇女所行的敬礼。两手松松抱拳,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略作移动,同时微微鞠躬,口中多说万福”那妇人上前道了万福。
万贯
[相关解释]
原指一万贯铜钱。形容极其富有万贯家财|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
原指一万贯铜钱。形容极其富有万贯家财|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
三头六臂
[相关解释]
1.亦作"三头八臂"。 2.神道的形状。《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把日擎云。"《景德传灯录.善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咤扑帝钟。"后以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
1.亦作"三头八臂"。 2.神道的形状。《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把日擎云。"《景德传灯录.善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咤扑帝钟。"后以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
三纲
[相关解释]
1.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2.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1.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2.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三贵
[相关解释]
1.北齐韩凤﹑高阿那肱﹑穆提婆三幸臣并据要津,号称三贵。
1.北齐韩凤﹑高阿那肱﹑穆提婆三幸臣并据要津,号称三贵。
三转身
[相关解释]
1.犹言刹那间。
1.犹言刹那间。
上层
[相关解释]
1.层状物的上面一层。多指建筑物。 2.指社会成员中地位高的那一部分人。 3.指组织机构中的上一级组织。
1.层状物的上面一层。多指建筑物。 2.指社会成员中地位高的那一部分人。 3.指组织机构中的上一级组织。
上风
[相关解释]
1.指风刮来的那个方向。 2.比喻优势或有利的地位。
1.指风刮来的那个方向。 2.比喻优势或有利的地位。
下风
[相关解释]
1.风所吹向的那一方。 2.比喻处于下位,卑位。有时作谦辞。
1.风所吹向的那一方。 2.比喻处于下位,卑位。有时作谦辞。
不争
[相关解释]
①不争夺不争名利|其民不争。②没有争议不争的事实。③不计较也不争那几个银钱。④不在乎;没关系我死不争,可怜这一双儿女。⑤连词。如果不争折损了,深为可惜。
①不争夺不争名利|其民不争。②没有争议不争的事实。③不计较也不争那几个银钱。④不在乎;没关系我死不争,可怜这一双儿女。⑤连词。如果不争折损了,深为可惜。
不伦不类
[相关解释]
既不像这类,又不像那类。指不像样、不正规这一身打扮不伦不类的,像什么样子。
既不像这类,又不像那类。指不像样、不正规这一身打扮不伦不类的,像什么样子。
不动明王
[相关解释]
1.梵名摩诃毗卢遮那(mah?vairocana)。佛教密宗菩萨名。佛经中说他奉大日如来教令,作忿怒状,能够降伏一切邪魔。
1.梵名摩诃毗卢遮那(mah?vairocana)。佛教密宗菩萨名。佛经中说他奉大日如来教令,作忿怒状,能够降伏一切邪魔。
不可能事件
[相关解释]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出现的事情。如从混有四件次品的产品中任意抽取五件,那么它们全部是次品”就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是随机事件的一种极端情形。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出现的事情。如从混有四件次品的产品中任意抽取五件,那么它们全部是次品”就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是随机事件的一种极端情形。
不定积分
[相关解释]
微积分的重要概念。如果在区间i内,f′(x)=f(x),那么函数f(x)就称为f(x)在区间i内的原函数。原函数的一般表达式ゝ(x)+c(c是任一常数)称为f(x)的不定积分,记作ИА襢(x)dx=f(x)+c,ИР⒊苀(x)为被积函数,c为积分常数。
微积分的重要概念。如果在区间i内,f′(x)=f(x),那么函数f(x)就称为f(x)在区间i内的原函数。原函数的一般表达式ゝ(x)+c(c是任一常数)称为f(x)的不定积分,记作ИА襢(x)dx=f(x)+c,ИР⒊苀(x)为被积函数,c为积分常数。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相关解释]
1.亦作"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2.谓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1.亦作"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2.谓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不绝如缕
[相关解释]
像细丝那样绵长不断余音绕梁,不绝如缕。
像细丝那样绵长不断余音绕梁,不绝如缕。
不那
[相关解释]
1.无奈。
1.无奈。
世外桃源
[相关解释]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理想世界桃花林尽头是一个水源,水源处有一座山,山中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那儿没有战祸,人民安居乐业,祥和无欺◇用来指不受外界影响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理想世界桃花林尽头是一个水源,水源处有一座山,山中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那儿没有战祸,人民安居乐业,祥和无欺◇用来指不受外界影响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东…西…
[相关解释]
表示‘这里…那里…’的意思~奔~跑ㄧ~张~望ㄧ~拼~凑ㄧ~倒~歪ㄧ~涂~抹ㄧ~一句,~一句。
表示‘这里…那里…’的意思~奔~跑ㄧ~张~望ㄧ~拼~凑ㄧ~倒~歪ㄧ~涂~抹ㄧ~一句,~一句。
东三西四
[相关解释]
1.谓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没有定准。
1.谓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没有定准。
东差西误
[相关解释]
1.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
1.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
东摸西抹
[相关解释]
1.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形容事务琐碎。
1.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形容事务琐碎。
东那西辏
[相关解释]
1.同"东挪西凑"。
1.同"东挪西凑"。
丢下钯儿弄扫帚
[相关解释]
1.俗谚。搁下这样,又弄那样,意为忙不过来或应付不及。
1.俗谚。搁下这样,又弄那样,意为忙不过来或应付不及。
丢却
[相关解释]
①丢弃那件心事总~不下。②遗失书不慎~,心里好不懊恼。
①丢弃那件心事总~不下。②遗失书不慎~,心里好不懊恼。
丢那妈
[相关解释]
1.方言。詈词。
1.方言。詈词。
两可
[相关解释]
①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两者都可以模棱~ㄧ这种会议参加不参加~。②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两者都可能行不行还在~哪!
①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两者都可以模棱~ㄧ这种会议参加不参加~。②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两者都可能行不行还在~哪!
两头
[相关解释]
(~儿)①这一头和那一头;事物相对的两端梭的形状是中间粗,~儿尖ㄧ抓~儿,带中间。②双方;两方面这件事~都满意。③两个地方家里地里~儿照顾不过来。
(~儿)①这一头和那一头;事物相对的两端梭的形状是中间粗,~儿尖ㄧ抓~儿,带中间。②双方;两方面这件事~都满意。③两个地方家里地里~儿照顾不过来。
中南半岛
[相关解释]
又称中与岛”或印度支那半岛”。在亚洲东南部。其向南延伸的部分叫马来半岛。北高南低,多山地、高原。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盛产柚木。作物有稻米、橡胶、油棕等。矿产有锡、钨、石油等。
又称中与岛”或印度支那半岛”。在亚洲东南部。其向南延伸的部分叫马来半岛。北高南低,多山地、高原。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盛产柚木。作物有稻米、橡胶、油棕等。矿产有锡、钨、石油等。
中心对称
[相关解释]
也称点对称”。如果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这个点称为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也称点对称”。如果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这个点称为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乃可
[相关解释]
1.竟可。 2.才可。 3.岂可,那可。 4.宁可;宁使。
1.竟可。 2.才可。 3.岂可,那可。 4.宁可;宁使。
么那
[相关解释]
1.疑问词。
1.疑问词。
也那
[相关解释]
1.叹词。 2.疑问词。 3.衬词,无义。
1.叹词。 2.疑问词。 3.衬词,无义。
也门
[相关解释]
西亚国家。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临红和阿拉伯海。面积5319万平方千米。人口1580万(1995年)。首都萨那。高原、山地为主。除山区外,气候干热。东北部有沙漠分布。农牧业为经济基础。咖啡是传统出口商品。
西亚国家。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临红和阿拉伯海。面积5319万平方千米。人口1580万(1995年)。首都萨那。高原、山地为主。除山区外,气候干热。东北部有沙漠分布。农牧业为经济基础。咖啡是传统出口商品。
乳声乳气
[相关解释]
1.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1.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了局
[相关解释]
①结束;了结后来呢,你猜怎样~?ㄧ事情弄得没法~ㄧ不知何日~。②解决办法;长久之计你这病应该赶快治,拖下去不是个~ㄧ在那儿住下去,终久不是~。
①结束;了结后来呢,你猜怎样~?ㄧ事情弄得没法~ㄧ不知何日~。②解决办法;长久之计你这病应该赶快治,拖下去不是个~ㄧ在那儿住下去,终久不是~。
了得
[相关解释]
①用在惊讶、反诘或责备等语气的句子末尾,表示情况严重,没法收拾(多跟在‘还’的后面)哎呀!这还~!ㄧ如果一跤跌下去,那还~!②不平常;很突出(多见于早期白话)这个人武艺十分~。
①用在惊讶、反诘或责备等语气的句子末尾,表示情况严重,没法收拾(多跟在‘还’的后面)哎呀!这还~!ㄧ如果一跤跌下去,那还~!②不平常;很突出(多见于早期白话)这个人武艺十分~。
争那
[相关解释]
1.犹争奈。
1.犹争奈。
二汉
[相关解释]
①指西汉和东汉。②旧指男性佣工那是胡老爷家帮佣的二汉。
①指西汉和东汉。②旧指男性佣工那是胡老爷家帮佣的二汉。
五众
[相关解释]
1.指司陡﹑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官的属吏。 2.佛教语。出家的五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 3.佛教语。"五藴"的旧译。
1.指司陡﹑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官的属吏。 2.佛教语。出家的五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 3.佛教语。"五藴"的旧译。
井底之蛙
[相关解释]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小的人。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小的人。
今文
[相关解释]
汉代称当时通用的隶字。那时有人把口传的经书用隶字记录下来,后来叫做今文经。
汉代称当时通用的隶字。那时有人把口传的经书用隶字记录下来,后来叫做今文经。
从善如流
[相关解释]
听从好的意见,像水顺流而下那样迅速和自然他好学不倦,从善如流,因而造诣很深。
听从好的意见,像水顺流而下那样迅速和自然他好学不倦,从善如流,因而造诣很深。
从善如登
[相关解释]
1.谓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
1.谓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
从恶如崩
[相关解释]
1.亦作"从恶若崩"。 2.谓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
1.亦作"从恶若崩"。 2.谓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
以羊易牛
[相关解释]
1.《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盼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以羊易牛"指用这个代替那个。
1.《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盼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以羊易牛"指用这个代替那个。
价末
[相关解释]
1.方言。犹那么。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1.方言。犹那么。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份地
[相关解释]
1.封建社会里,农民从封建主那里领到的耕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主,农民使用份地时必须在封建主土地上做无偿劳役或缴纳实物或货币地租,担负各种赋税和徭役。
1.封建社会里,农民从封建主那里领到的耕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主,农民使用份地时必须在封建主土地上做无偿劳役或缴纳实物或货币地租,担负各种赋税和徭役。
伊行
[相关解释]
1.她那里。 2.指她们。 3.你这里。 4.指你等﹑你们。
1.她那里。 2.指她们。 3.你这里。 4.指你等﹑你们。
伊阿那
[相关解释]
1.汉魏乐府歌辞中的衬词,无义。
1.汉魏乐府歌辞中的衬词,无义。
会逢其适
[相关解释]
1.恰巧碰上那个场合。
1.恰巧碰上那个场合。
伽那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象。 2.梵语的译音。密合。 3.梵语的译音●。
1.梵语的译音。象。 2.梵语的译音。密合。 3.梵语的译音●。
何那
[相关解释]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奈何。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奈何。
你那
[相关解释]
1.你老人家。对老人的尊称。
1.你老人家。对老人的尊称。
侃儿
[相关解释]
〈方〉隐语;暗语调(diào)~ㄧ这是他们那一行的~。也作坎儿。
〈方〉隐语;暗语调(diào)~ㄧ这是他们那一行的~。也作坎儿。
倍频
[相关解释]
使获得频率为原频率整数倍的方法。利用非线性器件从原频率产生多次谐波,通过带通滤波器选出所需倍数的那次谐波。在数字电路中则利用逻辑门来实现倍频。
使获得频率为原频率整数倍的方法。利用非线性器件从原频率产生多次谐波,通过带通滤波器选出所需倍数的那次谐波。在数字电路中则利用逻辑门来实现倍频。
倏闪
[相关解释]
1.亦作"倏闪"。 2.顷刻;霎那间。 3.闪烁不定貌。
1.亦作"倏闪"。 2.顷刻;霎那间。 3.闪烁不定貌。
倒腾
[相关解释]
①挪移在屋里倒腾那几个箱子。②倒卖倒腾货物。
①挪移在屋里倒腾那几个箱子。②倒卖倒腾货物。
倘使
[相关解释]
连词。倘然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连词。倘然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值年
[相关解释]
1.在当值的那一年承应差事或担任某项工作。
1.在当值的那一年承应差事或担任某项工作。
值日
[相关解释]
1.在当值的那一天承应差事或担任某项工作。
1.在当值的那一天承应差事或担任某项工作。
值月
[相关解释]
1.在当值的那一月承应差事或担任某项工作。
1.在当值的那一月承应差事或担任某项工作。
假天
[相关解释]
1.犹齐天。谓象天那样。
1.犹齐天。谓象天那样。
假言判断
[相关解释]
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用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做逻辑联结词,如如果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那么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规定条件的判断,即如果”后面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即那么”后面的判断,叫后件”。条件有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分又必要条件三种,相应地,假言判断也就有三种。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前件和后件之间是否有条件关系。
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用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做逻辑联结词,如如果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那么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规定条件的判断,即如果”后面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即那么”后面的判断,叫后件”。条件有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分又必要条件三种,相应地,假言判断也就有三种。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前件和后件之间是否有条件关系。
假设
[相关解释]
①姑且认定这本书印了十万册,~每册只有一个读者,那也就有十万个读者。②虚构故事情节是~的。③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
①姑且认定这本书印了十万册,~每册只有一个读者,那也就有十万个读者。②虚构故事情节是~的。③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
偏偏
[相关解释]
副词。①表示事物的发展正好和主观愿望相反我闲着,他偏偏不来|出门的那天,偏偏下起大雨。②表示故意地同客观情况、要求作对我偏偏不借给你,怎么样|我要你干,你偏偏不干,这是什么意思?
副词。①表示事物的发展正好和主观愿望相反我闲着,他偏偏不来|出门的那天,偏偏下起大雨。②表示故意地同客观情况、要求作对我偏偏不借给你,怎么样|我要你干,你偏偏不干,这是什么意思?
偏向
[相关解释]
①偏离方向,指不正确的倾向只有把那种坏的、不好的偏向去掉,正风才能建立起来。②指袒护某一方平生正直无偏向。
①偏离方向,指不正确的倾向只有把那种坏的、不好的偏向去掉,正风才能建立起来。②指袒护某一方平生正直无偏向。
停那
[相关解释]
1.犹挪移。
1.犹挪移。
偶函数
[相关解释]
设y=f(x)是定义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的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中任意一个x,都有ゝ(-x)=f(x),那么函数y=f(x)称为偶函数。它的图像关于y轴成轴对称。
设y=f(x)是定义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的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中任意一个x,都有ゝ(-x)=f(x),那么函数y=f(x)称为偶函数。它的图像关于y轴成轴对称。
儿戏
[相关解释]
像小孩子游戏那样闹着玩儿。比喻对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视同~ㄧ不能拿工作任务当~。
像小孩子游戏那样闹着玩儿。比喻对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视同~ㄧ不能拿工作任务当~。
兀的
[相关解释]
也作兀底”。①代词。犹言这”c027K兀的模样。②助词。表示严肃或惊异的语气仆人来报,兀的那个平章到来也。
也作兀底”。①代词。犹言这”c027K兀的模样。②助词。表示严肃或惊异的语气仆人来报,兀的那个平章到来也。
兀良
[相关解释]
1.衬词。 2.有时亦用作指示代词﹐犹兀那。
1.衬词。 2.有时亦用作指示代词﹐犹兀那。
兀那
[相关解释]
1.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
1.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
充分又必要条件
[相关解释]
如果有甲必有乙,无甲必无乙,那么甲就是乙的充分又必要条件。例如,三角形是等角的,则三角形是等边的,而只有三角形是等角的,三角形才是等边的。因此,三角形等角就是三角形等边的充分又必要条件。
如果有甲必有乙,无甲必无乙,那么甲就是乙的充分又必要条件。例如,三角形是等角的,则三角形是等边的,而只有三角形是等角的,三角形才是等边的。因此,三角形等角就是三角形等边的充分又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
[相关解释]
如果有甲必有乙,无甲则可能无乙也可能有乙,那么甲就是乙的充分条件。例如,一个人如果骄傲自满,那就必然落后;如果不骄傲自满,那就可能不落后也可能落后。因此,骄傲自满是落后的充分条件。
如果有甲必有乙,无甲则可能无乙也可能有乙,那么甲就是乙的充分条件。例如,一个人如果骄傲自满,那就必然落后;如果不骄傲自满,那就可能不落后也可能落后。因此,骄傲自满是落后的充分条件。
兜翻
[相关解释]
〈方〉①翻弄(旧存的东西)老太太又在开箱子~她那点儿绣花的活计。②重新提起(旧事旧话)过去的那些事别~了。③揭穿(隐讳的事情)把他的老底都给~出来了。
〈方〉①翻弄(旧存的东西)老太太又在开箱子~她那点儿绣花的活计。②重新提起(旧事旧话)过去的那些事别~了。③揭穿(隐讳的事情)把他的老底都给~出来了。
入乡问俗
[相关解释]
1.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1.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八识
[相关解释]
1.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
1.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
公倍数
[相关解释]
如果一个整数同时是几个整数的倍数,则称此整数是那几个整数的公倍数。一组正整数a1,a2,…,a璶的公倍数有无限个,其中最小的一个称为这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记作[a1,a2,…,a璶]。一组数的任一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如果一个整数同时是几个整数的倍数,则称此整数是那几个整数的公倍数。一组正整数a1,a2,…,a璶的公倍数有无限个,其中最小的一个称为这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记作[a1,a2,…,a璶]。一组数的任一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公元
[相关解释]
国际通用的公历的纪元,是大多数国家纪年的标准,从传说的耶稣诞生那一年算起。我国从1949年正式规定采用公元纪年。
国际通用的公历的纪元,是大多数国家纪年的标准,从传说的耶稣诞生那一年算起。我国从1949年正式规定采用公元纪年。
公切线
[相关解释]
和两个圆都相切的直线。两个圆在公切线同旁时,称为外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两旁时,称为内公切线。公切线上两个切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公切线的长。如果两圆有两条外公切线(或内公切线),那么外公切线的长(或公切线的长)相等。
和两个圆都相切的直线。两个圆在公切线同旁时,称为外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两旁时,称为内公切线。公切线上两个切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公切线的长。如果两圆有两条外公切线(或内公切线),那么外公切线的长(或公切线的长)相等。
公度
[相关解释]
对于两条线段a和b,如果存在线段d,使得a=md,b=nd(m,n为自然数),那么称线段d为线段a和b的一个公度;并称线段a和b为可公度线段或可通约线段。如果对于线段a和b,这样的线段d不存在,那么称线段a和b为无公度线段或不可通约线段。
对于两条线段a和b,如果存在线段d,使得a=md,b=nd(m,n为自然数),那么称线段d为线段a和b的一个公度;并称线段a和b为可公度线段或可通约线段。如果对于线段a和b,这样的线段d不存在,那么称线段a和b为无公度线段或不可通约线段。
公约数
[相关解释]
又称公因数”。如果一个整数同时是几个整数的约数,则此整数称为那几个整数的公约数。一组非零整数a1,a2,…,a璶的公约数只有有限个,其中最大的一个称为这组数的最大公约数,记作(a1,a2,…a璶)。每一个公约数都是其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又称公因数”。如果一个整数同时是几个整数的约数,则此整数称为那几个整数的公约数。一组非零整数a1,a2,…,a璶的公约数只有有限个,其中最大的一个称为这组数的最大公约数,记作(a1,a2,…a璶)。每一个公约数都是其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兰那
[相关解释]
1.同"兰若"。
1.同"兰若"。
共变法
[相关解释]
探求现象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在被研究的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中,如果只有一种发生变化的先行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就是该现象的原因。如水稻的产量不断提高,其他情况都相同,只有肥料的数量增加了。由此认为多施肥是水稻增产的原因。共变法得出的结果有或然性,有时除了所发现的发生变化的先行情况之外,还有发生变化的先行情况未被发现,而后者才是被研究的现象的真正的原因。
探求现象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在被研究的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中,如果只有一种发生变化的先行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就是该现象的原因。如水稻的产量不断提高,其他情况都相同,只有肥料的数量增加了。由此认为多施肥是水稻增产的原因。共变法得出的结果有或然性,有时除了所发现的发生变化的先行情况之外,还有发生变化的先行情况未被发现,而后者才是被研究的现象的真正的原因。
其中
[相关解释]
1.这里面;那里面。
1.这里面;那里面。
其奈
[相关解释]
1.亦作"其那"。 2.怎奈;无奈。
1.亦作"其那"。 2.怎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