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遮的内容。
带有遮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相关解释]
一片树叶遮住了眼睛,连高入云霄的泰山也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清全局或事物的本质他们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一片树叶遮住了眼睛,连高入云霄的泰山也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清全局或事物的本质他们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一床锦被遮盖
[相关解释]
1.比喻请求别人通融﹑庇护。
1.比喻请求别人通融﹑庇护。
一手
[相关解释]
①一个人;一人之力一手包办|一手拟扶倾|持飘者非止百人,摇树者不唯一手。②一个人的手笔一手所成|其文与《家语》如一手|这幅画好像不是一手所作。③一种手艺、技能学得一手好书法|你什么时候学会这一手的?④一臂之力帮他一手|一手提拔。⑤耍弄的手段别来这一手|一手遮天。⑥连用以表示同时做两件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①一个人;一人之力一手包办|一手拟扶倾|持飘者非止百人,摇树者不唯一手。②一个人的手笔一手所成|其文与《家语》如一手|这幅画好像不是一手所作。③一种手艺、技能学得一手好书法|你什么时候学会这一手的?④一臂之力帮他一手|一手提拔。⑤耍弄的手段别来这一手|一手遮天。⑥连用以表示同时做两件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种云
[相关解释]
散文诗。瞿秋白作。1931年发表。描写天空被乌云遮盖,日月无光,当彩虹出现时,雷电打开了层层乌云,太阳重新照耀大地。作品以象征手法,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动阶级统治的罪恶,歌颂中国人民的斗争,并展现中国的灿烂前景。
散文诗。瞿秋白作。1931年发表。描写天空被乌云遮盖,日月无光,当彩虹出现时,雷电打开了层层乌云,太阳重新照耀大地。作品以象征手法,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动阶级统治的罪恶,歌颂中国人民的斗争,并展现中国的灿烂前景。
不动明王
[相关解释]
1.梵名摩诃毗卢遮那(mah?vairocana)。佛教密宗菩萨名。佛经中说他奉大日如来教令,作忿怒状,能够降伏一切邪魔。
1.梵名摩诃毗卢遮那(mah?vairocana)。佛教密宗菩萨名。佛经中说他奉大日如来教令,作忿怒状,能够降伏一切邪魔。
丛翳
[相关解释]
1.谓(草木)茂密相互遮蔽。
1.谓(草木)茂密相互遮蔽。
东掩西遮
[相关解释]
1.谓左右遮掩,隐瞒真相。
1.谓左右遮掩,隐瞒真相。
中调
[相关解释]
词调体式之一。因其篇幅长短适中,故称。通常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如《破阵子》、《渔家傲》、《苏幕遮》等。但也有少于五十九字的,如《七娘子》即五十八字(一为六十字)。
词调体式之一。因其篇幅长短适中,故称。通常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如《破阵子》、《渔家傲》、《苏幕遮》等。但也有少于五十九字的,如《七娘子》即五十八字(一为六十字)。
乞藏
[相关解释]
1.亦作"乞臧"。 2.复姓。唐有乞藏遮遮。见《新唐书.韦皋传》。《新唐书.吐番传》作乞臧遮遮。
1.亦作"乞臧"。 2.复姓。唐有乞藏遮遮。见《新唐书.韦皋传》。《新唐书.吐番传》作乞臧遮遮。
于遮
[相关解释]
1.歌曲名。
1.歌曲名。
亏蔽
[相关解释]
1.遮掩。
1.遮掩。
云坞
[相关解释]
1.云雾遮掩的村坞。
1.云雾遮掩的村坞。
云壑
[相关解释]
1.云气遮覆的山谷。
1.云气遮覆的山谷。
云扃
[相关解释]
1.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屋室。 2.隐者的屋门或寺院的门。 3.借指隐者的屋室或寺院。 4.谓被云所遮盖。
1.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屋室。 2.隐者的屋门或寺院的门。 3.借指隐者的屋室或寺院。 4.谓被云所遮盖。
云荫
[相关解释]
1.云的遮阴。 2.荫庇﹔庇覆。
1.云的遮阴。 2.荫庇﹔庇覆。
井亭
[相关解释]
1.遮蔽水井的亭子。
1.遮蔽水井的亭子。
亮棚
[相关解释]
1.谓手掌靠在额上遮光以助远望。
1.谓手掌靠在额上遮光以助远望。
仙尉
[相关解释]
1.亦作"僲尉"。 2.汉梅福的美称。梅字子真,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归里,一旦弃妻子去,传以为仙,故称。见《汉书.梅福传》。前蜀韦庄《南昌晩眺》诗"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緑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僲,一本作"仙"◇亦以"仙尉"为县尉的誉称。
1.亦作"僲尉"。 2.汉梅福的美称。梅字子真,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归里,一旦弃妻子去,传以为仙,故称。见《汉书.梅福传》。前蜀韦庄《南昌晩眺》诗"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緑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僲,一本作"仙"◇亦以"仙尉"为县尉的誉称。
余阴
[相关解释]
1.大的树阴或被其他物体遮住阳光所成的阴影。 2.残存的阴气﹑寒气。
1.大的树阴或被其他物体遮住阳光所成的阴影。 2.残存的阴气﹑寒气。
侵蔽
[相关解释]
1.侵犯遮蔽;侵害欺蒙。
1.侵犯遮蔽;侵害欺蒙。
倚障
[相关解释]
1.障子。用芦苇或秫秸等编成,靠在物体上以作屏障。亦比喻推托或遮掩的借口。
1.障子。用芦苇或秫秸等编成,靠在物体上以作屏障。亦比喻推托或遮掩的借口。
借寇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寇恂传》载恂曾为颍川太守,颇着政绩,后离任。建武七年光武帝南征隗嚣,恂从行至颍川,百姓遮道谓光武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1.《后汉书.寇恂传》载恂曾为颍川太守,颇着政绩,后离任。建武七年光武帝南征隗嚣,恂从行至颍川,百姓遮道谓光武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儌遮
[相关解释]
1.拦截。儌,通"邀"。
1.拦截。儌,通"邀"。
兜纱
[相关解释]
1.举行婚礼时新娘遮面的纱。
1.举行婚礼时新娘遮面的纱。
凉伞
[相关解释]
1.亦作"凉伞"。 2.用以遮蔽阳光的伞。
1.亦作"凉伞"。 2.用以遮蔽阳光的伞。
凉棚
[相关解释]
夏天搭起来遮蔽太阳的棚◇手搭~(把手掌平放在额前)往前看。
夏天搭起来遮蔽太阳的棚◇手搭~(把手掌平放在额前)往前看。
凉篷
[相关解释]
1.犹凉棚。 2.指远望时平遮在额前的手掌。 3.搭有凉篷的游船。
1.犹凉棚。 2.指远望时平遮在额前的手掌。 3.搭有凉篷的游船。
千秋旛
[相关解释]
1.旧时用以遮盖尸体的布幡。
1.旧时用以遮盖尸体的布幡。
半影
[相关解释]
1.半个影子。 2.不透明体遮住比较大的发光体光源时,所产生的影子就有两部分,完全暗的部分叫本影,半明半暗的部分叫半影。
1.半个影子。 2.不透明体遮住比较大的发光体光源时,所产生的影子就有两部分,完全暗的部分叫本影,半明半暗的部分叫半影。
卤榡
[相关解释]
1.大盾。古代用来遮挡刀箭等的武器。卤,通"橹"。 2.指掌握卤榡的兵。
1.大盾。古代用来遮挡刀箭等的武器。卤,通"橹"。 2.指掌握卤榡的兵。
卧辙
[相关解释]
1.东汉侯霸为淮阳太守﹐征入都﹐百姓号哭遮使车﹐卧于辙中﹐乞留霸一年。见《后汉书.侯霸传》◇常用为挽留去职官吏的典故。
1.东汉侯霸为淮阳太守﹐征入都﹐百姓号哭遮使车﹐卧于辙中﹐乞留霸一年。见《后汉书.侯霸传》◇常用为挽留去职官吏的典故。
卫蔽
[相关解释]
1.卫护遮掩。
1.卫护遮掩。
却扇
[相关解释]
1.亦作"却扇"。 2.古代行婚礼时新妇用扇遮脸,交拜后去之◇用以指完婚。
1.亦作"却扇"。 2.古代行婚礼时新妇用扇遮脸,交拜后去之◇用以指完婚。
厉禁
[相关解释]
1.遮挡,禁止。谓设卫警戒,限制出入。 2.严禁;禁令。
1.遮挡,禁止。谓设卫警戒,限制出入。 2.严禁;禁令。
告发
[相关解释]
向公安机关、法院或政府检举揭发写信~他的违法行为ㄧ尽管多方遮掩,还是被人~了。
向公安机关、法院或政府检举揭发写信~他的违法行为ㄧ尽管多方遮掩,还是被人~了。
周遮
[相关解释]
1.遮掩;掩盖。 2.谓多方回护。 3.噜苏;唠叨。 4.犹阻拦;遮拦。
1.遮掩;掩盖。 2.谓多方回护。 3.噜苏;唠叨。 4.犹阻拦;遮拦。
四蔽
[相关解释]
1.四面遮蔽。 2.四种弊端。
1.四面遮蔽。 2.四种弊端。
团牌
[相关解释]
1.盾牌。古代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1.盾牌。古代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围子
[相关解释]
1.圈子,圆圈。 2.帝王巡幸时的仪卫。 3.四周用土石或树木等构成的障碍物。 4.即帷子。围起来做遮挡用的布。
1.圈子,圆圈。 2.帝王巡幸时的仪卫。 3.四周用土石或树木等构成的障碍物。 4.即帷子。围起来做遮挡用的布。
围巾
[相关解释]
用于围颈、披肩、包头的织物。具有御寒、遮风、护发、护领和装饰等效用。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棉纱线、蚕丝、化学纤维等为原料。有纯纺,也有混纺交织。采用梭织和针织织制,少量用手工编结。织品密度较小。成品有厚型和薄型两类。花式有素色、双色、双面、彩条、彩格、提花、印花、绣花等,有的还经拉毛或缩绒处理。产品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斜角形等。
用于围颈、披肩、包头的织物。具有御寒、遮风、护发、护领和装饰等效用。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棉纱线、蚕丝、化学纤维等为原料。有纯纺,也有混纺交织。采用梭织和针织织制,少量用手工编结。织品密度较小。成品有厚型和薄型两类。花式有素色、双色、双面、彩条、彩格、提花、印花、绣花等,有的还经拉毛或缩绒处理。产品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斜角形等。
围桌
[相关解释]
1.旧时办婚丧事或祭祀时垂挂在桌前的遮蔽物,多用布或绸缎制成,现在有些戏曲演出时仍使用。
1.旧时办婚丧事或祭祀时垂挂在桌前的遮蔽物,多用布或绸缎制成,现在有些戏曲演出时仍使用。
围裙
[相关解释]
1.围在身前用以遮蔽衣服或身体的裙状物。
1.围在身前用以遮蔽衣服或身体的裙状物。
塞蔽
[相关解释]
1.犹闭塞。 2.堵塞,遮蔽。
1.犹闭塞。 2.堵塞,遮蔽。
墓衣
[相关解释]
1.遮盖坟墓顶端的一种饰物。
1.遮盖坟墓顶端的一种饰物。
壁障
[相关解释]
1.犹屏障,遮挡物。
1.犹屏障,遮挡物。
壅围
[相关解释]
1.遮蔽;障塞。
1.遮蔽;障塞。
壅蔽
[相关解释]
1.遮蔽;阻塞。
1.遮蔽;阻塞。
天棚
[相关解释]
1.在户外用竹木席幔等搭起的棚﹐用以遮蔽风雨日光。 2.在房内屋顶或楼板下加建的一层东西﹐用木板或木条﹑苇箔等做成﹐有保温﹑保净﹑隔音﹑美观等作用。
1.在户外用竹木席幔等搭起的棚﹐用以遮蔽风雨日光。 2.在房内屋顶或楼板下加建的一层东西﹐用木板或木条﹑苇箔等做成﹐有保温﹑保净﹑隔音﹑美观等作用。
太阳帽
[相关解释]
夏季遮阳的帽子。常用布、草、塑料等制成。帽顶呈半球形。有的在前额或两侧加附荷叶边,可遮挡更多的阳光。女式太阳帽后方有小披风式裁片以保护颈部;男式太阳帽前沿装有硬挺的舌头或配有太阳墨镜片。
夏季遮阳的帽子。常用布、草、塑料等制成。帽顶呈半球形。有的在前额或两侧加附荷叶边,可遮挡更多的阳光。女式太阳帽后方有小披风式裁片以保护颈部;男式太阳帽前沿装有硬挺的舌头或配有太阳墨镜片。
奢遮
[相关解释]
1.犹言了不起;出色。
1.犹言了不起;出色。
宣明
[相关解释]
1.公开表明,毫无隐瞒。 2.显明,毫无遮蔽。 3.谓使显明。 4.宣扬,显扬。 5.宫殿名。西汉时宣明殿在长安未央宫东,见《三辅黄图》卷三。东汉时洛阳亦建有宣明殿。 6.里名。
1.公开表明,毫无隐瞒。 2.显明,毫无遮蔽。 3.谓使显明。 4.宣扬,显扬。 5.宫殿名。西汉时宣明殿在长安未央宫东,见《三辅黄图》卷三。东汉时洛阳亦建有宣明殿。 6.里名。
密翳
[相关解释]
1.浓阴遮蔽。
1.浓阴遮蔽。
密阳
[相关解释]
1.指浓荫遮蔽不见阳光的地方。
1.指浓荫遮蔽不见阳光的地方。
射钩
[相关解释]
1.指管仲射齐桓公事。春秋时齐襄公昏乱﹐其弟纠奔鲁﹐以管仲﹑召忽为师;凶奔莒﹐以鲍叔为师。襄公死﹐纠与凶争归齐国为君。管仲将兵遮莒道阻凶﹐射中其衣带钩。凶佯死﹐得先入为君﹐是为桓公。桓公即位后不记旧仇﹐任管仲为相﹐终成霸业。 2.喻尝叛己而有宿仇者。 3.猜度隐微难知之事。
1.指管仲射齐桓公事。春秋时齐襄公昏乱﹐其弟纠奔鲁﹐以管仲﹑召忽为师;凶奔莒﹐以鲍叔为师。襄公死﹐纠与凶争归齐国为君。管仲将兵遮莒道阻凶﹐射中其衣带钩。凶佯死﹐得先入为君﹐是为桓公。桓公即位后不记旧仇﹐任管仲为相﹐终成霸业。 2.喻尝叛己而有宿仇者。 3.猜度隐微难知之事。
尘宵
[相关解释]
1.魏文帝曹丕爱妃薛灵芸将至京师,帝以文车十乘迎之,灯火照耀数十里,车马塞路,扬尘遮蔽星月,当时人称此盛况为"尘宵"。见晋王嘉《拾遗记.魏》。
1.魏文帝曹丕爱妃薛灵芸将至京师,帝以文车十乘迎之,灯火照耀数十里,车马塞路,扬尘遮蔽星月,当时人称此盛况为"尘宵"。见晋王嘉《拾遗记.魏》。
尘翳
[相关解释]
1.被灰尘遮掩。比喻受蒙蔽。 2.喻笼罩着凄凉阴暗的气氛。 3.犹尘垢。
1.被灰尘遮掩。比喻受蒙蔽。 2.喻笼罩着凄凉阴暗的气氛。 3.犹尘垢。
屏泥
[相关解释]
1.车轼前的装饰。亦用以遮挡泥土。
1.车轼前的装饰。亦用以遮挡泥土。
屏遮
[相关解释]
1.遮蔽。
1.遮蔽。
屏门
[相关解释]
1.指遮隔内外院的门。
1.指遮隔内外院的门。
屏面
[相关解释]
1.古代的一种扇子,用以遮面。 2.屏风上的画面。
1.古代的一种扇子,用以遮面。 2.屏风上的画面。
山高不遮太阳
[相关解释]
1.见"山高遮不住太阳"。
1.见"山高遮不住太阳"。
山高遮不住太阳
[相关解释]
1.旧时比喻晩辈居下,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越长辈。
1.旧时比喻晩辈居下,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越长辈。
帐篷
[相关解释]
1.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
1.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
席帽
[相关解释]
1.古帽名。以藤席为骨架,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
1.古帽名。以藤席为骨架,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
帷子
[相关解释]
1.围起来作遮挡用的布帛制品。
1.围起来作遮挡用的布帛制品。
帷障
[相关解释]
1.指遮蔽之物。
1.指遮蔽之物。
帽舌
[相关解释]
1.帽子伸出的前檐,形如舌状,可用来遮挡日光。
1.帽子伸出的前檐,形如舌状,可用来遮挡日光。
帽裙
[相关解释]
1.亦作"帽帬"。亦作"帽裠"。 2.古代帽沿上下垂的绢帛,用以遮挡风尘。
1.亦作"帽帬"。亦作"帽裠"。 2.古代帽沿上下垂的绢帛,用以遮挡风尘。
幕帷
[相关解释]
1.帐幕。 2.齐隋妇人所戴用以遮蔽全身之物。
1.帐幕。 2.齐隋妇人所戴用以遮蔽全身之物。
幛蔽
[相关解释]
1.遮蔽。
1.遮蔽。
幰衣
[相关解释]
1.御尘的布幔。又名遮尘。
1.御尘的布幔。又名遮尘。
干剥剥
[相关解释]
1.干脆,毫无遮饰。
1.干脆,毫无遮饰。
平等法会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即无遮会(梵文意译)。原意为五年一次的大斋会。谓平等行财施和法施的法会。
1.佛教语。即无遮会(梵文意译)。原意为五年一次的大斋会。谓平等行财施和法施的法会。
庇卫
[相关解释]
1.遮蔽防护。
1.遮蔽防护。
庇荫
[相关解释]
〈书〉①(树木)遮住阳光。②比喻尊长的照顾或祖宗的保佑。
〈书〉①(树木)遮住阳光。②比喻尊长的照顾或祖宗的保佑。
庇覆
[相关解释]
①覆盖;遮掩松冠如伞,庇覆着茅屋。②保护身负庇覆之恩。
①覆盖;遮掩松冠如伞,庇覆着茅屋。②保护身负庇覆之恩。
庥映
[相关解释]
1.遮盖。
1.遮盖。
开敞
[相关解释]
1.犹敞开;没有遮挡。
1.犹敞开;没有遮挡。
开遮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许可与阻止。
1.佛教语。许可与阻止。
开阔地
[相关解释]
军事上指没有树林、山丘等遮挡的大片平地。
军事上指没有树林、山丘等遮挡的大片平地。
弇汗
[相关解释]
1.即障泥﹐亦称防汗。垂于马腹两侧﹐用以遮挡尘土。
1.即障泥﹐亦称防汗。垂于马腹两侧﹐用以遮挡尘土。
张护
[相关解释]
1.遮掩,遮蔽。
1.遮掩,遮蔽。
张袂成阴
[相关解释]
1.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1.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影占
[相关解释]
1.谓虚占人户或田产﹐使逃避赋役﹑税收。 2.冒认占有。 3.遮掩﹐隐蔽。
1.谓虚占人户或田产﹐使逃避赋役﹑税收。 2.冒认占有。 3.遮掩﹐隐蔽。
影子
[相关解释]
1.镜面或水面映照出来的人﹑物形象。 2.人或物体遮住光线而投下的暗影。 3.凝的形象。 4.指精神世界的体现。 5.表象;轮廓。 6.痕迹;踪迹。 7.端倪;隐情。 8.指根据。
1.镜面或水面映照出来的人﹑物形象。 2.人或物体遮住光线而投下的暗影。 3.凝的形象。 4.指精神世界的体现。 5.表象;轮廓。 6.痕迹;踪迹。 7.端倪;隐情。 8.指根据。
徼遮
[相关解释]
1.拦截。 2.指反复核实,排除虚妄的成分。
1.拦截。 2.指反复核实,排除虚妄的成分。
感皇恩
[相关解释]
1.词调名。本唐教坊曲名。天宝十三载,改金风调《苏莫遮》为《感皇恩》。又名《人南渡》﹑《叠萝花》。其曲有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字等七体。皆双调。参阅《词谱》卷十五。
1.词调名。本唐教坊曲名。天宝十三载,改金风调《苏莫遮》为《感皇恩》。又名《人南渡》﹑《叠萝花》。其曲有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字等七体。皆双调。参阅《词谱》卷十五。
打掩护
[相关解释]
1.在主力部队的侧面或后面跟敌人作战,保护主力部队完成任务或撤退。 2.比喻掩饰﹑遮盖或包庇。
1.在主力部队的侧面或后面跟敌人作战,保护主力部队完成任务或撤退。 2.比喻掩饰﹑遮盖或包庇。
披头盖脸
[相关解释]
1.谓头发披遮住脸面。 2.见"披头盖脑"。
1.谓头发披遮住脸面。 2.见"披头盖脑"。
抹胸
[相关解释]
1.古代内衣的一种。多为妇女所服。有前片无后片,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故称。清代又称肚兜。
1.古代内衣的一种。多为妇女所服。有前片无后片,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故称。清代又称肚兜。
拘拦
[相关解释]
1.遮拦;拦截。
1.遮拦;拦截。
拘蔽
[相关解释]
1.拘泥片面;局限遮蔽。
1.拘泥片面;局限遮蔽。
拢络
[相关解释]
1.遮盖。
1.遮盖。
拥帚
[相关解释]
1.亦作"拥帚"。 2.遮蔽扫帚。 3.同"拥篲"。
1.亦作"拥帚"。 2.遮蔽扫帚。 3.同"拥篲"。
拥掩
[相关解释]
1.遮掩。 2.推赶而淹没。
1.遮掩。 2.推赶而淹没。
拦护
[相关解释]
1.遮拦保护。
1.遮拦保护。
拦遮
[相关解释]
1.阻拦。
1.阻拦。
拦驾
[相关解释]
1.遮拦皇帝的銮驾。
1.遮拦皇帝的銮驾。
掎遮
[相关解释]
1.犹扼守。
1.犹扼守。
掩人耳目
[相关解释]
1.遮蔽别人的耳目。谓以假象蒙骗人。
1.遮蔽别人的耳目。谓以假象蒙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