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8 查到相关通释的内容。
带有通释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教布衣
[相关解释]
1.南唐诗人陈陶自号。陶通释﹑老,善天文历数,隐居修炼,后不知所终。
1.南唐诗人陈陶自号。陶通释﹑老,善天文历数,隐居修炼,后不知所终。
三车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 2.唐窥基博通释典,尝至太原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成为法相宗大师。见宋赞宁《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1.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 2.唐窥基博通释典,尝至太原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成为法相宗大师。见宋赞宁《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东都
[相关解释]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
介狄
[相关解释]
1.犹言元凶。《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维予胥忌。"马瑞辰通释"《说文》'狄之为言淫辟也。'《广雅.释言》'狄,辟也。'古或通以为淫辟之称。介狄谓大狄,犹云元恶也。"一说为披甲的北狄。
1.犹言元凶。《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维予胥忌。"马瑞辰通释"《说文》'狄之为言淫辟也。'《广雅.释言》'狄,辟也。'古或通以为淫辟之称。介狄谓大狄,犹云元恶也。"一说为披甲的北狄。
伎伎
[相关解释]
1.行步舒展貌。《诗.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维足伎伎。"毛传"伎伎,舒貌。谓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舒也。"郑玄笺"鹿之奔走,其势宜疾,而足伎伎然舒,留其群也。"一说"伎伎"为速行之貌。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
1.行步舒展貌。《诗.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维足伎伎。"毛传"伎伎,舒貌。谓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舒也。"郑玄笺"鹿之奔走,其势宜疾,而足伎伎然舒,留其群也。"一说"伎伎"为速行之貌。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
传笺
[相关解释]
1.谓《诗经》的注解。《诗经》注有汉毛公传与郑玄笺。清马瑞辰有《毛诗传笺通释》。
1.谓《诗经》的注解。《诗经》注有汉毛公传与郑玄笺。清马瑞辰有《毛诗传笺通释》。
佩璲
[相关解释]
1.一种供佩带用的瑞玉。《诗.小雅.大东》"鞙鞙佩璲,不以其长。"郑玄笺"佩璲者,以瑞玉为佩。"一说即绶带。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一。
1.一种供佩带用的瑞玉。《诗.小雅.大东》"鞙鞙佩璲,不以其长。"郑玄笺"佩璲者,以瑞玉为佩。"一说即绶带。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一。
俅俅
[相关解释]
1.恭顺貌。《诗.周颂.丝衣》"丝衣其紑,载弁俅俅。"毛传"俅俅,恭顺貌。"一说为冠饰华美貌。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三十﹑清郝懿行《尔雅义疏》卷三。
1.恭顺貌。《诗.周颂.丝衣》"丝衣其紑,载弁俅俅。"毛传"俅俅,恭顺貌。"一说为冠饰华美貌。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三十﹑清郝懿行《尔雅义疏》卷三。
养羞
[相关解释]
1.储藏食物。《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朱右曾校释"养羞者﹐蓄食以备冬﹐如藏珍羞。"《礼记.月令》"﹝仲秋之月﹞群鸟养羞。"郑玄注"《夏小正》曰'九月丹鸟羞白鸟。'说曰'……养也者﹐不尽食也。'"南朝宋鲍照《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玄武藏木阴﹐丹鸟还养羞。"一说﹐取所藏之食物。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周颂.酌》"遵养时晦""《夏小正》所云'丹鸟羞白鸟'﹐'羞也者﹐进﹐不尽食也'﹐养羞则谓取其所藏之食也。"
1.储藏食物。《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朱右曾校释"养羞者﹐蓄食以备冬﹐如藏珍羞。"《礼记.月令》"﹝仲秋之月﹞群鸟养羞。"郑玄注"《夏小正》曰'九月丹鸟羞白鸟。'说曰'……养也者﹐不尽食也。'"南朝宋鲍照《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玄武藏木阴﹐丹鸟还养羞。"一说﹐取所藏之食物。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周颂.酌》"遵养时晦""《夏小正》所云'丹鸟羞白鸟'﹐'羞也者﹐进﹐不尽食也'﹐养羞则谓取其所藏之食也。"
内篇
[相关解释]
1.古代指论着中的主要部分,对"外篇"而言。如《庄子》﹑《晏子春秋》﹑《抱朴子》﹑《史通》﹑《文史通义》等书都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馀论或附论性质。又文集亦有分内外篇者,内篇多为作者自编或有关学术义理的文章,如汪中《述学》。《晋书.葛洪传》"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余驳难通释﹐名曰外篇。"唐成玄英《序》"《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杂明于理事。"后以内篇指神仙家言。
1.古代指论着中的主要部分,对"外篇"而言。如《庄子》﹑《晏子春秋》﹑《抱朴子》﹑《史通》﹑《文史通义》等书都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馀论或附论性质。又文集亦有分内外篇者,内篇多为作者自编或有关学术义理的文章,如汪中《述学》。《晋书.葛洪传》"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余驳难通释﹐名曰外篇。"唐成玄英《序》"《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杂明于理事。"后以内篇指神仙家言。
古处
[相关解释]
1.谓以故旧之道相处。古,通"故"。《诗.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郑玄笺"其所以接及我者不以故处,甚违其初时。"马瑞辰通释"古者,故之渻借,凡以故旧相处谓之故,故之言固也。"或以为以古道相处。朱熹集传"或云,以古道相处。"
1.谓以故旧之道相处。古,通"故"。《诗.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郑玄笺"其所以接及我者不以故处,甚违其初时。"马瑞辰通释"古者,故之渻借,凡以故旧相处谓之故,故之言固也。"或以为以古道相处。朱熹集传"或云,以古道相处。"
告凶
[相关解释]
1.预告凶兆。《诗.小雅.十月之交》"日月告凶,不用其行。"郑玄笺"告凶,告天下以凶亡之征也。"一说"告凶"为天时不顺之谓。见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
1.预告凶兆。《诗.小雅.十月之交》"日月告凶,不用其行。"郑玄笺"告凶,告天下以凶亡之征也。"一说"告凶"为天时不顺之谓。见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
坟首
[相关解释]
1.大头。《诗.小雅.苕之华》"牂羊坟首。三星在羢。人可以食,鲜可以饱!"毛传"坟,大也。"朱熹集传"羊瘠则首大也。"一说,"坟"当读羒羊之"羒",即雌羊。参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1.大头。《诗.小雅.苕之华》"牂羊坟首。三星在羢。人可以食,鲜可以饱!"毛传"坟,大也。"朱熹集传"羊瘠则首大也。"一说,"坟"当读羒羊之"羒",即雌羊。参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墓门
[相关解释]
1.墓道之门。《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郑玄笺"墓门,墓道之门。"晋潘岳《寡妇赋》"墓门兮肃肃,修垄兮峨峨。"文斐《哭太一次狱中原韵》"国魂未返人先逝,空听寒鸦悲墓门。"一说,墓门为陈国城门名。参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2.春秋时郑国城门名。
1.墓道之门。《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郑玄笺"墓门,墓道之门。"晋潘岳《寡妇赋》"墓门兮肃肃,修垄兮峨峨。"文斐《哭太一次狱中原韵》"国魂未返人先逝,空听寒鸦悲墓门。"一说,墓门为陈国城门名。参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2.春秋时郑国城门名。
奏假
[相关解释]
1.举奏升堂之乐。《诗.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郑玄笺"假﹐升……汤孙大甲又奏升堂之乐弦歌之。"一说﹐假为"徦"之假借;徦﹐至也。"奏假"乃祭者致神之谓。见马瑞辰通释。
1.举奏升堂之乐。《诗.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郑玄笺"假﹐升……汤孙大甲又奏升堂之乐弦歌之。"一说﹐假为"徦"之假借;徦﹐至也。"奏假"乃祭者致神之谓。见马瑞辰通释。
奔奏
[相关解释]
1.奔走传喻。《诗.大雅.绵》"予曰有奔奏。"毛传"喻德宣誉曰奔奏。"一说﹐使人趋附。郑玄笺"奔奏﹐使人归趋之。"陆德明释文"奏﹐如字。本亦作走。"孔颖达疏"奔走者﹐此臣能晓喻天下之人以王德﹐宣扬王之声誉使人知﹐令天下皆奔走而归趍之﹐故曰奔走也。"参阅马瑞辰通释。
1.奔走传喻。《诗.大雅.绵》"予曰有奔奏。"毛传"喻德宣誉曰奔奏。"一说﹐使人趋附。郑玄笺"奔奏﹐使人归趋之。"陆德明释文"奏﹐如字。本亦作走。"孔颖达疏"奔走者﹐此臣能晓喻天下之人以王德﹐宣扬王之声誉使人知﹐令天下皆奔走而归趍之﹐故曰奔走也。"参阅马瑞辰通释。
宗公
[相关解释]
1.先公。《诗.大雅.思齐》"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毛传"宗公,宗神也。"孔颖达疏"宗公,是宗庙先公。"马瑞辰通释"宗公即先公也。言其久则曰古公,言其尊则曰宗公。"唐李舒《唐德明兴圣庙乐章.德明酌献》"清庙奕奕,和乐雍雍。器尊牺象,礼属宗公。"一说为大臣。
1.先公。《诗.大雅.思齐》"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毛传"宗公,宗神也。"孔颖达疏"宗公,是宗庙先公。"马瑞辰通释"宗公即先公也。言其久则曰古公,言其尊则曰宗公。"唐李舒《唐德明兴圣庙乐章.德明酌献》"清庙奕奕,和乐雍雍。器尊牺象,礼属宗公。"一说为大臣。
宣犹
[相关解释]
1.亦作"宣猷"。 2.明达而顺乎事理。《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之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马瑞辰通释"《韩诗》释《淇奥》诗曰宣,显也。显即明也。犹﹑猷﹑繇,古通用……《广雅.释诂》又曰猷,顺也。秉心宣犹,言其持心明且顺耳。"《晋书.武帝纪》"昔朕皇祖宣王,圣哲钦明,诞应期运,熙帝之载,肇启洪基。伯考景王,履道宣猷,缉熙诸夏。"宋曾巩《节度加宣徽制》"夫德茂者,其赏异;功隆者,其报殊。是畴其底绩之勤,锡以宣猷之号。"一说,宣犹即遍谋,普遍征求意见。 3.施展谋划与方略。
1.亦作"宣猷"。 2.明达而顺乎事理。《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之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马瑞辰通释"《韩诗》释《淇奥》诗曰宣,显也。显即明也。犹﹑猷﹑繇,古通用……《广雅.释诂》又曰猷,顺也。秉心宣犹,言其持心明且顺耳。"《晋书.武帝纪》"昔朕皇祖宣王,圣哲钦明,诞应期运,熙帝之载,肇启洪基。伯考景王,履道宣猷,缉熙诸夏。"宋曾巩《节度加宣徽制》"夫德茂者,其赏异;功隆者,其报殊。是畴其底绩之勤,锡以宣猷之号。"一说,宣犹即遍谋,普遍征求意见。 3.施展谋划与方略。
尚父
[相关解释]
1.亦作"尚甫"。 2.指周吕望。意为可尊敬的父辈。《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毛传"尚父﹐可尚可父。"郑玄笺"尚父﹐吕望也。尊称焉。"一说为吕望之字。马瑞辰通释"'父'与'甫'同。甫为男子美称﹐尚父其字也﹐犹山甫﹑孔父之属。" 3.后世用以尊礼大臣的称号。
1.亦作"尚甫"。 2.指周吕望。意为可尊敬的父辈。《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毛传"尚父﹐可尚可父。"郑玄笺"尚父﹐吕望也。尊称焉。"一说为吕望之字。马瑞辰通释"'父'与'甫'同。甫为男子美称﹐尚父其字也﹐犹山甫﹑孔父之属。" 3.后世用以尊礼大臣的称号。
崒崩
[相关解释]
1.倒塌。《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郑玄笺"崒者,崔嵬……山顶崔嵬者崩。"马瑞辰通释"崒崩二字当连读,与上'沸腾'相对成文,即碎崩之叚借。《广雅》碎﹑崩并训为坏,是也。"一说"崒"通"猝"。言山冢猝然崩坏。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中》。引申指突然溃散;溃败。
1.倒塌。《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郑玄笺"崒者,崔嵬……山顶崔嵬者崩。"马瑞辰通释"崒崩二字当连读,与上'沸腾'相对成文,即碎崩之叚借。《广雅》碎﹑崩并训为坏,是也。"一说"崒"通"猝"。言山冢猝然崩坏。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中》。引申指突然溃散;溃败。
巅越
[相关解释]
1.同"颠越"。 2.陨落。巅,通"颠"。《楚辞.九章.惜诵》"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咍。"王逸注"巅,殒;越,坠。"一说跌跤。王夫之通释"巅与颠同,仆也。"高亨注"巅越,跌跤。"
1.同"颠越"。 2.陨落。巅,通"颠"。《楚辞.九章.惜诵》"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咍。"王逸注"巅,殒;越,坠。"一说跌跤。王夫之通释"巅与颠同,仆也。"高亨注"巅越,跌跤。"
干愁
[相关解释]
1.没来由的愁闷。唐韩愈《感春》诗之四"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参阅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五篇。一说,空发愁而无济于事。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干愁干忙》。
1.没来由的愁闷。唐韩愈《感春》诗之四"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参阅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五篇。一说,空发愁而无济于事。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干愁干忙》。
干鹊
[相关解释]
1.即喜鹊。其性好晴,其声清亮,故名『王充《论衡·龙虚》"狌狌知往﹐干鹊知来。"《西京杂记》卷三"干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二"北人喜鸦声而恶鹊声﹐南人喜鹊声而恶鸦声。鸦声吉凶不常﹐鹊声吉多而凶少。故俗呼喜鹊﹐古所谓渠胦是也。"《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马瑞辰通释"鹊即干鹊﹐今之喜鹊也……鹊性喜晴﹐故名干鹊。"一说﹐"干"音"虔"(qián)。鹊为阳鸟﹐先事物而动应﹐故名。
1.即喜鹊。其性好晴,其声清亮,故名『王充《论衡·龙虚》"狌狌知往﹐干鹊知来。"《西京杂记》卷三"干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二"北人喜鸦声而恶鹊声﹐南人喜鹊声而恶鸦声。鸦声吉凶不常﹐鹊声吉多而凶少。故俗呼喜鹊﹐古所谓渠胦是也。"《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马瑞辰通释"鹊即干鹊﹐今之喜鹊也……鹊性喜晴﹐故名干鹊。"一说﹐"干"音"虔"(qián)。鹊为阳鸟﹐先事物而动应﹐故名。
并节
[相关解释]
1.缰绳。《楚辞.远游》"舒并节以驰骛兮﹐遫絶垠乎寒门。"王逸注"纵舍辔衔而长驱也。"王夫之通释"并节﹐总辔也。"一说﹐指驾车的两马。姜亮夫校注"并,读为骈,骈节,犹言骈驾耳。"
1.缰绳。《楚辞.远游》"舒并节以驰骛兮﹐遫絶垠乎寒门。"王逸注"纵舍辔衔而长驱也。"王夫之通释"并节﹐总辔也。"一说﹐指驾车的两马。姜亮夫校注"并,读为骈,骈节,犹言骈驾耳。"
康爵
[相关解释]
1.空酒器。《诗.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尔时。"郑玄笺"康,虚也。"一说为大酒器。康,通"荒"。见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康爵"用为敬酒祝寿之典。
1.空酒器。《诗.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尔时。"郑玄笺"康,虚也。"一说为大酒器。康,通"荒"。见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康爵"用为敬酒祝寿之典。
心休
[相关解释]
1.心中喜乐。语出《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我心则休。"马瑞辰通释"休,亦喜也。"
1.心中喜乐。语出《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我心则休。"马瑞辰通释"休,亦喜也。"
思且
[相关解释]
1.犹思存。《诗·郑风·出其东门》"虽则如荼,匪我思且。"郑玄笺"匪我思且,犹非我思存也。"马瑞辰通释"且即徂之渻借,故《笺》谓且犹存。《释文》且音徂,引《尔雅》'徂,存也'为证。"一说"且"为语助(音jū),见朱熹集传。
1.犹思存。《诗·郑风·出其东门》"虽则如荼,匪我思且。"郑玄笺"匪我思且,犹非我思存也。"马瑞辰通释"且即徂之渻借,故《笺》谓且犹存。《释文》且音徂,引《尔雅》'徂,存也'为证。"一说"且"为语助(音jū),见朱熹集传。
授衣
[相关解释]
1.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孔颖达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 2.农历九月的别称。 3.谓廷赐锦衣。
1.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孔颖达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 2.农历九月的别称。 3.谓廷赐锦衣。
昭假
[相关解释]
1.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诗.大雅.云汉》"大夫君子﹐昭假无赢。"毛传"假﹐至也。"马瑞辰通释"言诚能昭假于天﹐其感应之理无有赢差者。"又《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一说﹐明告。高亨注"昭﹐明也。假﹐读为嘏﹐告也。"又一说﹐招请。见郭沫若《读了关于的解释》。
1.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诗.大雅.云汉》"大夫君子﹐昭假无赢。"毛传"假﹐至也。"马瑞辰通释"言诚能昭假于天﹐其感应之理无有赢差者。"又《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一说﹐明告。高亨注"昭﹐明也。假﹐读为嘏﹐告也。"又一说﹐招请。见郭沫若《读了关于的解释》。
来成
[相关解释]
1.谓前来成就。语出《诗.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成。"马瑞辰通释"四章'福禄来崇',《传》'崇,重也。'来成,犹言来崇,成亦重也。"
1.谓前来成就。语出《诗.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成。"马瑞辰通释"四章'福禄来崇',《传》'崇,重也。'来成,犹言来崇,成亦重也。"
株林
[相关解释]
1.古地名。春秋陈国夏氏封邑,在今河南西华西南。《诗·陈风·株林》"胡为乎株林,从夏南。"朱熹集传"株林,夏氏邑也。"一说为株邑之野。马瑞辰通释"株为邑名,林则野之别称。昭《续郡国志》曰'陈有株邑,盖朱襄之地。'" 2.犹树林,林木。
1.古地名。春秋陈国夏氏封邑,在今河南西华西南。《诗·陈风·株林》"胡为乎株林,从夏南。"朱熹集传"株林,夏氏邑也。"一说为株邑之野。马瑞辰通释"株为邑名,林则野之别称。昭《续郡国志》曰'陈有株邑,盖朱襄之地。'" 2.犹树林,林木。
烈假
[相关解释]
1.指害人的疫病。《诗.大雅.思齐》"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郑玄笺"烈﹑假,皆病也;瑕,已也。"马瑞辰通释"'烈'即'疠'之叚借;'假'当为'蛊',蛊﹑假亦一声之转。"一说指严重的虫灾。高亨注"于省吾《诗经新证》'烈,猛也;假,借为蛊(汉《唐公房碑》作疠蛊不遐)巫蛊也。'亨按于读假为蛊,可从。但蛊乃害虫的总名……瑕,借为'徦',至也。此二句言故在文王时,既无疾疫为害,虫灾亦不发生。"
1.指害人的疫病。《诗.大雅.思齐》"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郑玄笺"烈﹑假,皆病也;瑕,已也。"马瑞辰通释"'烈'即'疠'之叚借;'假'当为'蛊',蛊﹑假亦一声之转。"一说指严重的虫灾。高亨注"于省吾《诗经新证》'烈,猛也;假,借为蛊(汉《唐公房碑》作疠蛊不遐)巫蛊也。'亨按于读假为蛊,可从。但蛊乃害虫的总名……瑕,借为'徦',至也。此二句言故在文王时,既无疾疫为害,虫灾亦不发生。"
烈文
[相关解释]
1.光明文采。《诗.周颂.烈文》"烈文辟公,锡兹祉福。"郑玄笺"光文百辟卿士。"孔颖达疏"汝等有是光明文章者君人之辟公。"高亨注"烈,光明;文,有文采。"一说指武功文德。马瑞辰通释"《周书.谥法解》'有功安民曰烈','烈'﹑'文'二字平列,烈言其功,文言其德也。"
1.光明文采。《诗.周颂.烈文》"烈文辟公,锡兹祉福。"郑玄笺"光文百辟卿士。"孔颖达疏"汝等有是光明文章者君人之辟公。"高亨注"烈,光明;文,有文采。"一说指武功文德。马瑞辰通释"《周书.谥法解》'有功安民曰烈','烈'﹑'文'二字平列,烈言其功,文言其德也。"
由房
[相关解释]
1.谓用房中的音乐娱乐。《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毛传"由,用也。国君有房中之乐。"郑玄笺"由,从也。君子禄仕在乐官,左手持笙,右手招我,欲使我从之于房中,俱在乐官也。"一说,犹由敖。马瑞辰通释"由﹑游,古同声通用。由敖,犹游遨也。由房与由敖亦当同义,皆谓相招为游戏耳……房与放,古音亦相近,由房当读为游放。"
1.谓用房中的音乐娱乐。《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毛传"由,用也。国君有房中之乐。"郑玄笺"由,从也。君子禄仕在乐官,左手持笙,右手招我,欲使我从之于房中,俱在乐官也。"一说,犹由敖。马瑞辰通释"由﹑游,古同声通用。由敖,犹游遨也。由房与由敖亦当同义,皆谓相招为游戏耳……房与放,古音亦相近,由房当读为游放。"
畟畟
[相关解释]
1.锋利貌。《诗.周颂.良耜》"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毛传"畟畟,犹测测也。"孔颖达疏"以畟畟文连良耜,则是利刃之状,故犹测测以为利之意也。"朱熹集传"畟畟,严利也。"一说,深耕貌。马瑞辰通释"胡承珙曰'《尔雅》深,测也。《说文》测,深所至也。畟畟﹑测测,皆状农人深耕之貌。'今按《淮南子.原道篇》注'度深曰测。'则以耜入地之深亦得曰测。《尔雅》舍人注'畟畟,耜入地之貌。'亦状其入地之深。"
1.锋利貌。《诗.周颂.良耜》"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毛传"畟畟,犹测测也。"孔颖达疏"以畟畟文连良耜,则是利刃之状,故犹测测以为利之意也。"朱熹集传"畟畟,严利也。"一说,深耕貌。马瑞辰通释"胡承珙曰'《尔雅》深,测也。《说文》测,深所至也。畟畟﹑测测,皆状农人深耕之貌。'今按《淮南子.原道篇》注'度深曰测。'则以耜入地之深亦得曰测。《尔雅》舍人注'畟畟,耜入地之貌。'亦状其入地之深。"
矜人
[相关解释]
1.可哀怜的人。指贫弱者。《诗.小雅.鸿雁》﹕"爰及矜人﹐哀此鳏寡。"《汉书.萧望之传》引此诗﹐颜师古注﹕"矜人﹐可哀矜之人﹐谓贫弱者也。"唐刘禹锡《复荆门县记》﹕"江陵尹裴公政成上游﹐德及矜人﹐大建长利﹐俾无遗害。"一说﹐矜当作"矝"。矝人即苦人﹐犹言穷人。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小雅.鸿雁》。 2.向人夸耀。
1.可哀怜的人。指贫弱者。《诗.小雅.鸿雁》﹕"爰及矜人﹐哀此鳏寡。"《汉书.萧望之传》引此诗﹐颜师古注﹕"矜人﹐可哀矜之人﹐谓贫弱者也。"唐刘禹锡《复荆门县记》﹕"江陵尹裴公政成上游﹐德及矜人﹐大建长利﹐俾无遗害。"一说﹐矜当作"矝"。矝人即苦人﹐犹言穷人。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小雅.鸿雁》。 2.向人夸耀。
禾易
[相关解释]
1.整治庄稼。《诗.小雅.甫田》﹕"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毛传﹕"易﹐治也﹔长亩﹐竟亩也。"陈奂传疏﹕"'易'有荡平之义﹐故《传》诂易为治。治者谓除草雍本也。"一说禾盛貌。"易"为"移"之假借。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1.整治庄稼。《诗.小雅.甫田》﹕"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毛传﹕"易﹐治也﹔长亩﹐竟亩也。"陈奂传疏﹕"'易'有荡平之义﹐故《传》诂易为治。治者谓除草雍本也。"一说禾盛貌。"易"为"移"之假借。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自公
[相关解释]
1.《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毛传"公﹐公门也。"马瑞辰通释"勤于治事﹐不遑家食﹐则有公膳可食。《诗》言退食自公﹐正着其尽心奉公。"后常以"自公"用作尽心奉公之意。
1.《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毛传"公﹐公门也。"马瑞辰通释"勤于治事﹐不遑家食﹐则有公膳可食。《诗》言退食自公﹐正着其尽心奉公。"后常以"自公"用作尽心奉公之意。
至清
[相关解释]
1.过于清澈;极其清澈。 2.谓上升到天庭。清﹐太清﹐指天庭。《楚辞.远游》"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王逸注"登天庭也。"一说,至清,谓"俟时之清"。见清王夫之《楚辞通释》卷五。 3.极其清虚的境界。即天庭。
1.过于清澈;极其清澈。 2.谓上升到天庭。清﹐太清﹐指天庭。《楚辞.远游》"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王逸注"登天庭也。"一说,至清,谓"俟时之清"。见清王夫之《楚辞通释》卷五。 3.极其清虚的境界。即天庭。
若英
[相关解释]
1.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 2.杜若的花。《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之木芳,华采衣兮若英。"王逸注"衣五采华衣,饰以杜若之英。"一说,言衣华采繁丽如花也。参阅清王夫之《楚辞通释》。
1.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 2.杜若的花。《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之木芳,华采衣兮若英。"王逸注"衣五采华衣,饰以杜若之英。"一说,言衣华采繁丽如花也。参阅清王夫之《楚辞通释》。
蚁鼻钱
[相关解释]
1.我国战国楚铜币名。最常见的一种似为古文"贝"字﹐也有人认为是古文"晋"字﹐像人面﹐俗称"鬼脸钱"。另一种的文字普通释作"各六朱"或"各一朱"﹐三字连写﹐笔画像一只蚂蚁。又因两"口"像鼻孔﹐故通称为"蚁鼻钱"。其形亦有上狭下广者。
1.我国战国楚铜币名。最常见的一种似为古文"贝"字﹐也有人认为是古文"晋"字﹐像人面﹐俗称"鬼脸钱"。另一种的文字普通释作"各六朱"或"各一朱"﹐三字连写﹐笔画像一只蚂蚁。又因两"口"像鼻孔﹐故通称为"蚁鼻钱"。其形亦有上狭下广者。
行枚
[相关解释]
1.行阵衔枚。指征战之事。《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郑玄笺"亦初无行阵衔枚之事。"一说横衔口枚。参阅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1.行阵衔枚。指征战之事。《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郑玄笺"亦初无行阵衔枚之事。"一说横衔口枚。参阅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行言
[相关解释]
1.犹流言。《诗.小雅.巧言》"往来行言,心焉数之。"俞樾《群经平议.毛诗三》"小人之言,轻浮无根,故谓之行言。曰往来者,正见其无定也。"吴闿生会通"行言,犹流言。"一说泛指语言。马瑞辰通释"《尔雅.释诂》'行,言也。'郭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是言二字平列而同义,犹云语言耳。" 2.犹言行。
1.犹流言。《诗.小雅.巧言》"往来行言,心焉数之。"俞樾《群经平议.毛诗三》"小人之言,轻浮无根,故谓之行言。曰往来者,正见其无定也。"吴闿生会通"行言,犹流言。"一说泛指语言。马瑞辰通释"《尔雅.释诂》'行,言也。'郭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是言二字平列而同义,犹云语言耳。" 2.犹言行。
被被
[相关解释]
1.长大貌。《楚辞.九歌.大司命》"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王逸注"被被,长貌,一作披。"姜亮夫校注"灵衣,当作云衣……言余衣被云衣,则披然而长,玉佩则陆离而美。"一说为飘动貌。王夫之通释"被音披。被被,犹言翩翩。"按,《文选.潘岳》"仰神宇之寥寥兮,瞻灵衣之披披"李善注引《楚辞》作"披披"。刘良注"披披,动儿。"
1.长大貌。《楚辞.九歌.大司命》"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王逸注"被被,长貌,一作披。"姜亮夫校注"灵衣,当作云衣……言余衣被云衣,则披然而长,玉佩则陆离而美。"一说为飘动貌。王夫之通释"被音披。被被,犹言翩翩。"按,《文选.潘岳》"仰神宇之寥寥兮,瞻灵衣之披披"李善注引《楚辞》作"披披"。刘良注"披披,动儿。"
褎如充耳
[相关解释]
1.谓服饰尊盛而德行不能相称。《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毛传"褎,盛服也。充耳,盛饰也。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称也。"一说像聋子一样塞耳不闻,形容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马瑞辰通释"充耳当从《笺》训为塞耳,褎如即塞耳之皃。"后人多从郑笺,用作塞耳不闻之意。
1.谓服饰尊盛而德行不能相称。《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毛传"褎,盛服也。充耳,盛饰也。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称也。"一说像聋子一样塞耳不闻,形容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马瑞辰通释"充耳当从《笺》训为塞耳,褎如即塞耳之皃。"后人多从郑笺,用作塞耳不闻之意。
进舍女婿
[相关解释]
1.即赘婿。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进舍女壻》"《越谚》'舍,沙去声。《小繁露》"今人称赘婿曰入舍女婿。"亦有所本。《夷坚志》"隗伯山"条云"饶州市隗干三名伯者,淳熙初年蟦州门里王小三家,作入舍女婿。"'案,越以入舍为进舍,字稍不同,即《公羊传》注所谓就婿也。就婿即赘婿。"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称谓》"﹝入舍女婿﹞今舟山方言称赘婿为'进舍女婿',亦可印证。"亦作"进门女婿"。
1.即赘婿。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进舍女壻》"《越谚》'舍,沙去声。《小繁露》"今人称赘婿曰入舍女婿。"亦有所本。《夷坚志》"隗伯山"条云"饶州市隗干三名伯者,淳熙初年蟦州门里王小三家,作入舍女婿。"'案,越以入舍为进舍,字稍不同,即《公羊传》注所谓就婿也。就婿即赘婿。"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称谓》"﹝入舍女婿﹞今舟山方言称赘婿为'进舍女婿',亦可印证。"亦作"进门女婿"。
选徒
[相关解释]
1.选兵。《诗.小雅.车攻》"之子于苗,选徒嚣嚣。"马瑞辰通释"此言选徒亦谓具卒徒,嚣嚣为卒徒众多之貌。"《宋史.谢灵运传》"惟授首之在晨,当盛暑而选徒。"一说,为清点车辆士卒。见《诗》毛传。
1.选兵。《诗.小雅.车攻》"之子于苗,选徒嚣嚣。"马瑞辰通释"此言选徒亦谓具卒徒,嚣嚣为卒徒众多之貌。"《宋史.谢灵运传》"惟授首之在晨,当盛暑而选徒。"一说,为清点车辆士卒。见《诗》毛传。
通释
[相关解释]
1.疏通解释。
1.疏通解释。
遏刘
[相关解释]
1.制止杀戮。《诗.周颂.武》"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毛传"刘.杀。"郑玄笺"遏,止。嗣子武王,受文王之业,举兵伐殷而胜之,以止天下之暴虐而杀人者。"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郡侯曰'息者,止也;宰者,杀也。息宰二字,有止杀之义,即《诗》所云遏刘也。'"一说为灭绝。见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1.制止杀戮。《诗.周颂.武》"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毛传"刘.杀。"郑玄笺"遏,止。嗣子武王,受文王之业,举兵伐殷而胜之,以止天下之暴虐而杀人者。"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郡侯曰'息者,止也;宰者,杀也。息宰二字,有止杀之义,即《诗》所云遏刘也。'"一说为灭绝。见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重侯
[相关解释]
1.亦作"重矦"。 2.指古代五等爵位中的子﹑男两爵。《楚辞.大招》"三圭重侯,听类神只。"王逸注"重侯,谓子﹑男也。子﹑男共一爵,故言重侯也。"一说,指射礼所用"熊侯"﹑"豻侯"。参阅清王夫之《楚辞通释》。 3.谓世代显贵。
1.亦作"重矦"。 2.指古代五等爵位中的子﹑男两爵。《楚辞.大招》"三圭重侯,听类神只。"王逸注"重侯,谓子﹑男也。子﹑男共一爵,故言重侯也。"一说,指射礼所用"熊侯"﹑"豻侯"。参阅清王夫之《楚辞通释》。 3.谓世代显贵。
重英
[相关解释]
1.谓矛柄上有两重画饰。《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毛传"重英,矛有英饰也。"郑玄笺"二矛,酋矛﹑夷矛也,各有画饰。"马瑞辰通释"重英宜谓矛有重饰。"一说,指矛上的两层缨。参阅高亨《诗经今注》。 2.犹繁花。
1.谓矛柄上有两重画饰。《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毛传"重英,矛有英饰也。"郑玄笺"二矛,酋矛﹑夷矛也,各有画饰。"马瑞辰通释"重英宜谓矛有重饰。"一说,指矛上的两层缨。参阅高亨《诗经今注》。 2.犹繁花。
金舄
[相关解释]
1.古代以金为饰的一种复底鞋。诸侯所穿。《诗·小雅·车攻》﹕"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孔颖达疏﹕"此云金舄者即礼之赤舄也。故笺云﹕金舄黄朱色﹐加金为饰﹐故谓之金舄。"朱熹集传﹕"赤芾﹐诸侯之服。金舄﹐赤舄而加金饰﹐亦诸侯之服也。"一说﹐黄朱色之复底鞋。马瑞辰通释﹕"《屦人》注云﹕'舄有三等﹐赤舄为上。'金舄即赤舄﹐此诗既言'赤芾'﹐若再言'赤舄'则不辞﹐故以'金'易之。《周易干凿度》曰﹕'天子之朝朱芾﹐诸侯之朝赤芾。'《斯干》诗'朱芾斯皇'﹐笺﹕'芾者﹐天子纯朱﹐诸侯黄朱。'黄朱即赤芾也。是知笺以金为黄朱色
1.古代以金为饰的一种复底鞋。诸侯所穿。《诗·小雅·车攻》﹕"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孔颖达疏﹕"此云金舄者即礼之赤舄也。故笺云﹕金舄黄朱色﹐加金为饰﹐故谓之金舄。"朱熹集传﹕"赤芾﹐诸侯之服。金舄﹐赤舄而加金饰﹐亦诸侯之服也。"一说﹐黄朱色之复底鞋。马瑞辰通释﹕"《屦人》注云﹕'舄有三等﹐赤舄为上。'金舄即赤舄﹐此诗既言'赤芾'﹐若再言'赤舄'则不辞﹐故以'金'易之。《周易干凿度》曰﹕'天子之朝朱芾﹐诸侯之朝赤芾。'《斯干》诗'朱芾斯皇'﹐笺﹕'芾者﹐天子纯朱﹐诸侯黄朱。'黄朱即赤芾也。是知笺以金为黄朱色
铺敦
[相关解释]
1.谓陈兵屯驻。《诗.大雅.常武》﹕"铺敦淮濆﹐仍执丑虏。"郑玄笺﹕"敦﹐当作屯……陈屯其兵于淮水大防之上以临敌。"马瑞辰通释﹕"敦﹑屯古声近﹐通用。"一说进击。高亨注﹕"铺﹐借为搏﹐击也。敦﹐迫也……此句指进击淮水边。"
1.谓陈兵屯驻。《诗.大雅.常武》﹕"铺敦淮濆﹐仍执丑虏。"郑玄笺﹕"敦﹐当作屯……陈屯其兵于淮水大防之上以临敌。"马瑞辰通释﹕"敦﹑屯古声近﹐通用。"一说进击。高亨注﹕"铺﹐借为搏﹐击也。敦﹐迫也……此句指进击淮水边。"
闉阇
[相关解释]
1.古代城门外瓮城的重门。《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有女如荼。"毛传﹕"闉﹐曲城也。阇﹐城台也。"马瑞辰通释﹕"阇为台门之制﹐上有台则下必有门﹐有重门则必有曲城﹐二者相因。'出其闉阇'谓出此曲城重门。"后泛指城门或城楼。 2.《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汉郑玄笺"阇读当如彼都人士之都,谓国外曲城之中市里也。"后人据此以"闉阇"指城市街里。
1.古代城门外瓮城的重门。《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有女如荼。"毛传﹕"闉﹐曲城也。阇﹐城台也。"马瑞辰通释﹕"阇为台门之制﹐上有台则下必有门﹐有重门则必有曲城﹐二者相因。'出其闉阇'谓出此曲城重门。"后泛指城门或城楼。 2.《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汉郑玄笺"阇读当如彼都人士之都,谓国外曲城之中市里也。"后人据此以"闉阇"指城市街里。
陔养
[相关解释]
1.谓相戒以孝养。语出《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小雅.南陔》﹕"《乐记注》﹕'南风﹐长养之风也。'孝养与长养义正相似﹐是知《序》言'孝子相戒以养'者﹐戒以释陔﹐养以释南也。"因径指为孝养。
1.谓相戒以孝养。语出《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小雅.南陔》﹕"《乐记注》﹕'南风﹐长养之风也。'孝养与长养义正相似﹐是知《序》言'孝子相戒以养'者﹐戒以释陔﹐养以释南也。"因径指为孝养。
陟降
[相关解释]
1.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朱熹集传﹕"盖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马瑞辰通释﹕"《集传》之说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闵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文王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 2.犹往来。 3.谓中晷影
1.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朱熹集传﹕"盖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马瑞辰通释﹕"《集传》之说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闵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文王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 2.犹往来。 3.谓中晷影
非仪
[相关解释]
1.《诗.小雅.斯干》﹕"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郑玄笺﹕"仪﹐善也。妇人无所专于家事﹐有非﹐非妇人也﹔有善﹐亦非妇人也。"后以"非仪"指妇女的是与非﹐善与恶。《孔子家语.本命》﹕"﹝女子﹞教令不出于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无阃外之非仪也。"一说为违命专擅﹐无三从之德。参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十九。 2.违背礼仪。
1.《诗.小雅.斯干》﹕"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郑玄笺﹕"仪﹐善也。妇人无所专于家事﹐有非﹐非妇人也﹔有善﹐亦非妇人也。"后以"非仪"指妇女的是与非﹐善与恶。《孔子家语.本命》﹕"﹝女子﹞教令不出于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无阃外之非仪也。"一说为违命专擅﹐无三从之德。参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十九。 2.违背礼仪。
骏惠
[相关解释]
1.极力遵从。《诗.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郑玄笺"大顺我文王之意。"一说﹐骏﹑惠二字平列﹐皆为顺。见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2.极大的恩惠。
1.极力遵从。《诗.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郑玄笺"大顺我文王之意。"一说﹐骏﹑惠二字平列﹐皆为顺。见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2.极大的恩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