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逆的内容。
带有逆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伤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以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怒恐惧不节伤志为七伤。同书又指生殖系的七种疾病"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萎,三曰里急,四曰精连连,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济。"喻嘉言则以《金匮要略》之食伤﹑忧伤﹑饮伤﹑房屋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为七伤。
1.中医学名词。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以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怒恐惧不节伤志为七伤。同书又指生殖系的七种疾病"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萎,三曰里急,四曰精连连,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济。"喻嘉言则以《金匮要略》之食伤﹑忧伤﹑饮伤﹑房屋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为七伤。
七宝鞭
[相关解释]
1.以多种珍宝为饰的马鞭。晋王敦欲为乱,明帝乘骏骑密察敦营。敦觉,遣五骑追之。途中,帝将七宝鞭与逆旅老妪,令俟追者至,以鞭示之。俄而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追骑玩鞭稽留,帝仅而获免。见《晋书.明帝纪》◇用以为典。
1.以多种珍宝为饰的马鞭。晋王敦欲为乱,明帝乘骏骑密察敦营。敦觉,遣五骑追之。途中,帝将七宝鞭与逆旅老妪,令俟追者至,以鞭示之。俄而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追骑玩鞭稽留,帝仅而获免。见《晋书.明帝纪》◇用以为典。
三不孝
[相关解释]
1.旧谓三种不孝顺父母的行为。(1)指陷亲不义,不求仕宦,无子绝祀。《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汉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絶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2)指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元本高明《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他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这三不孝逆天大罪,空打醮枉修斋。"
1.旧谓三种不孝顺父母的行为。(1)指陷亲不义,不求仕宦,无子绝祀。《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汉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絶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2)指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元本高明《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他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这三不孝逆天大罪,空打醮枉修斋。"
三叛
[相关解释]
1.三个叛逆者。指春秋邾庶其﹑黑肱﹑莒牟夷。 2.三个叛逆者。指周管叔﹑蔡叔﹑武庚。
1.三个叛逆者。指春秋邾庶其﹑黑肱﹑莒牟夷。 2.三个叛逆者。指周管叔﹑蔡叔﹑武庚。
三索
[相关解释]
1.《易》经卦由三爻组成,逆数以三为终。三索,犹言三数。也指第三爻。
1.《易》经卦由三爻组成,逆数以三为终。三索,犹言三数。也指第三爻。
三逆
[相关解释]
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 2.佛教语。指恶比丘提婆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坏寺庙僧众秩序)﹑伤佛﹑杀比丘尼。 3.指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清初,三人曾相继起兵反叛。
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 2.佛教语。指恶比丘提婆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坏寺庙僧众秩序)﹑伤佛﹑杀比丘尼。 3.指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清初,三人曾相继起兵反叛。
三风十愆
[相关解释]
1.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1.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上水
[相关解释]
1.船逆流向上游航行。 2.加水。
1.船逆流向上游航行。 2.加水。
上水船
[相关解释]
1.逆流而上的船。 2.比喻文思迟钝。
1.逆流而上的船。 2.比喻文思迟钝。
上溯
[相关解释]
1.亦作"上泝"。 2.逆水上行。 3.从现在往上推算。
1.亦作"上泝"。 2.逆水上行。 3.从现在往上推算。
上逆
[相关解释]
1.由低处向上逆行。
1.由低处向上逆行。
不庭
[相关解释]
1.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 2.无道;叛逆。 3.不出门庭。《庄子.山木》"庄周反入,三月不庭。"一说,庭当读为"逞"。不逞,不快。见清王念孙《读书杂志.庄子》。
1.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 2.无道;叛逆。 3.不出门庭。《庄子.山木》"庄周反入,三月不庭。"一说,庭当读为"逞"。不逞,不快。见清王念孙《读书杂志.庄子》。
不顺
[相关解释]
1.不顺理。 2.不顺从;不归顺;叛逆。 3.不称心。
1.不顺理。 2.不顺从;不归顺;叛逆。 3.不称心。
丑徒
[相关解释]
1.叛逆之徒。
1.叛逆之徒。
丑逆
[相关解释]
1.丑恶悖逆。 2.指叛逆的人。
1.丑恶悖逆。 2.指叛逆的人。
两韵诗
[相关解释]
1.诗体之一种。一首诗中押平仄两韵。如唐章碣《变体诗》"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两岸﹐波涛欺得逆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就是一首两韵诗。
1.诗体之一种。一首诗中押平仄两韵。如唐章碣《变体诗》"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两岸﹐波涛欺得逆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就是一首两韵诗。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相关解释]
简称中央文革小组”。1966年5月28日成立,隶属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下。陈伯达任组长,康生任顾问,江青、王任重、刘志坚、张春桥任副组长。同年8月由江青代理组长。1967年批判二月逆流”后,中央文革小组实际上取代了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领导。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后,中央文革小组停止活动。
简称中央文革小组”。1966年5月28日成立,隶属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下。陈伯达任组长,康生任顾问,江青、王任重、刘志坚、张春桥任副组长。同年8月由江青代理组长。1967年批判二月逆流”后,中央文革小组实际上取代了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领导。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后,中央文革小组停止活动。
中心法则
[相关解释]
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之间转移的基本法则。认为遗传信息的转移只能从脱氧核糖核酸到核糖核酸(转录),从核糖核酸到蛋白质(转译)。现已发现,在某些生物中,核糖核酸通过逆转录,也能把遗传信息传递给脱氧核糖核酸。
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之间转移的基本法则。认为遗传信息的转移只能从脱氧核糖核酸到核糖核酸(转录),从核糖核酸到蛋白质(转译)。现已发现,在某些生物中,核糖核酸通过逆转录,也能把遗传信息传递给脱氧核糖核酸。
临逆
[相关解释]
1.谓讨伐叛逆。
1.谓讨伐叛逆。
为虎作伥(为wèi)
[相关解释]
伥伥鬼,专引虎食人。比喻给恶人当帮凶,干坏事他竟助纣为逆,为虎作伥,残害自己的同胞。
伥伥鬼,专引虎食人。比喻给恶人当帮凶,干坏事他竟助纣为逆,为虎作伥,残害自己的同胞。
乱伦
[相关解释]
①泛指违反伦理的行为礼乐之紊既不可言,而乱伦逆理之事纷纷然。②专指为法律或习俗所禁止的近亲间的性行为乱伦行为为社会所不齿。
①泛指违反伦理的行为礼乐之紊既不可言,而乱伦逆理之事纷纷然。②专指为法律或习俗所禁止的近亲间的性行为乱伦行为为社会所不齿。
乱党
[相关解释]
1.旧时当政者对叛逆集团或其成员的称谓。
1.旧时当政者对叛逆集团或其成员的称谓。
乱子
[相关解释]
1.逆子。
1.逆子。
乱气
[相关解释]
1.谓人体中逆乱之气。 2.天地间阴阳之气错乱。 3.淫乱之气。
1.谓人体中逆乱之气。 2.天地间阴阳之气错乱。 3.淫乱之气。
乱逆
[相关解释]
1.叛乱;叛逆。
1.叛乱;叛逆。
五不取
[相关解释]
1.亦作"五不娶"。 2.古代礼教以为五种家族的女子不能聘娶。《大戴礼记.本命》"女有五不取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王聘珍解诂"取读曰娶。逆,谓悖逆。乱,淫乱也。刑人,谓以罪受墨﹑劓﹑宫﹑刖﹑髠刑者。恶疾,谓喑﹑聋﹑盲﹑疠﹑秃﹑跛﹑伛,不逮人伦之属也。丧妇长子,谓父丧其妇,其女子年长愆期者也。"子,古亦指女子。
1.亦作"五不娶"。 2.古代礼教以为五种家族的女子不能聘娶。《大戴礼记.本命》"女有五不取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王聘珍解诂"取读曰娶。逆,谓悖逆。乱,淫乱也。刑人,谓以罪受墨﹑劓﹑宫﹑刖﹑髠刑者。恶疾,谓喑﹑聋﹑盲﹑疠﹑秃﹑跛﹑伛,不逮人伦之属也。丧妇长子,谓父丧其妇,其女子年长愆期者也。"子,古亦指女子。
五谏
[相关解释]
1.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汉刘向《说苑·正谏》"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2)汉班固《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谏,讽为上。"李贤注"讽?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谏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窥谏者,视君颜色而谏也。指谏者,质指其事而谏也。陷谏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汉何休注"谏有五,一曰讽谏,孔子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季氏自堕之'是也;二曰
1.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汉刘向《说苑·正谏》"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2)汉班固《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谏,讽为上。"李贤注"讽?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谏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窥谏者,视君颜色而谏也。指谏者,质指其事而谏也。陷谏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汉何休注"谏有五,一曰讽谏,孔子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季氏自堕之'是也;二曰
五逆罪
[相关解释]
1.佛教谓五种将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 2.泛指各种逆伦之罪。
1.佛教谓五种将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 2.泛指各种逆伦之罪。
亢怫
[相关解释]
1.悖逆,违抗。
1.悖逆,违抗。
人枭
[相关解释]
1.喻指忤逆不孝之人。传说枭是食母的恶鸟,因称。
1.喻指忤逆不孝之人。传说枭是食母的恶鸟,因称。
亿逆
[相关解释]
1.逆料,测度。
1.逆料,测度。
从违
[相关解释]
1.依从或违背。 2.跟从或离去。 3.指境遇的顺逆。 4.谓取舍。
1.依从或违背。 2.跟从或离去。 3.指境遇的顺逆。 4.谓取舍。
从逆
[相关解释]
1.参与叛逆。
1.参与叛逆。
以意逆志
[相关解释]
1.用自己的心思去揣度别人的意图。
1.用自己的心思去揣度别人的意图。
伐叛
[相关解释]
1.讨伐叛逆。
1.讨伐叛逆。
众矢之的
[相关解释]
众多的箭所射的目标。比喻大家攻击的目标他倒行逆施,遭到大家的反对,成为众矢之的。
众多的箭所射的目标。比喻大家攻击的目标他倒行逆施,遭到大家的反对,成为众矢之的。
伪党
[相关解释]
1.犹逆党。 2.特指伪学之党。
1.犹逆党。 2.特指伪学之党。
低压槽
[相关解释]
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平面上,气压低于相邻三面而高于另一面的区域。通常用等压线来表示。在天气图上,低压槽呈弯曲状,一边开口,开口边气压较低。在北半球,低压槽内空气以逆时针方向流入,且有上升运动,其中水汽遇冷凝结,造成阴雨天气。
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平面上,气压低于相邻三面而高于另一面的区域。通常用等压线来表示。在天气图上,低压槽呈弯曲状,一边开口,开口边气压较低。在北半球,低压槽内空气以逆时针方向流入,且有上升运动,其中水汽遇冷凝结,造成阴雨天气。
低气压
[相关解释]
又称气旋”。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平面上,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有冷性和暖性之分。是一个水平旋转的空气旋涡。在北半球,四周气流围绕低气压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流动。流向中心的空气积聚起来,产生上升气流,使其中的水汽凝结成云和雨。
又称气旋”。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平面上,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有冷性和暖性之分。是一个水平旋转的空气旋涡。在北半球,四周气流围绕低气压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流动。流向中心的空气积聚起来,产生上升气流,使其中的水汽凝结成云和雨。
低涡
[相关解释]
全称低气压涡漩”。指高空等压面天气图上中心高度较低的空气涡漩。在北半球低涡内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流入中心,并有上升运动,其中水汽遇冷凝结,多阴雨天气。如产生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低涡,当它东移经过长江中下游时,常有较大雨水。
全称低气压涡漩”。指高空等压面天气图上中心高度较低的空气涡漩。在北半球低涡内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流入中心,并有上升运动,其中水汽遇冷凝结,多阴雨天气。如产生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低涡,当它东移经过长江中下游时,常有较大雨水。
低调照片
[相关解释]
色调浓重的照片。画面大部分是深暗色调,给人以沉稳、刚毅等感觉;但并不排斥采用少量的亮色调,画龙点睛的一抹亮色能使作品陡然生辉。拍摄时常用侧面光或逆光,适合表现以黑色为基调的题材。
色调浓重的照片。画面大部分是深暗色调,给人以沉稳、刚毅等感觉;但并不排斥采用少量的亮色调,画龙点睛的一抹亮色能使作品陡然生辉。拍摄时常用侧面光或逆光,适合表现以黑色为基调的题材。
作逆
[相关解释]
1.作乱,造反。
1.作乱,造反。
佷悖
[相关解释]
1.凶狠而忤逆。
1.凶狠而忤逆。
侮蔑
[相关解释]
轻慢侮辱其侮蔑朝廷,大逆之罪三也。
轻慢侮辱其侮蔑朝廷,大逆之罪三也。
倒行逆施
[相关解释]
1.做事违反常规或违背情理。语本《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司马贞索隐"譬如人行,前途尚远,而日势已莫,其在颠倒疾行,逆理施事,何得责吾顺理乎!"
1.做事违反常规或违背情理。语本《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司马贞索隐"譬如人行,前途尚远,而日势已莫,其在颠倒疾行,逆理施事,何得责吾顺理乎!"
倒行逆施(倒dào)
[相关解释]
做事违反常理或规律他们当道之时,得意忘形,倒行逆施,终于难免垮台。
做事违反常理或规律他们当道之时,得意忘形,倒行逆施,终于难免垮台。
倒逆
[相关解释]
1.犹颠倒。
1.犹颠倒。
先鞭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语新语.赏誉》"少为王敦所叹"刘孝标注引《晋阳秋》"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箸鞭耳。'"后因以"先鞭"为先行﹑占先的典实。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语新语.赏誉》"少为王敦所叹"刘孝标注引《晋阳秋》"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箸鞭耳。'"后因以"先鞭"为先行﹑占先的典实。
六逆
[相关解释]
1.古代统治阶级所认为的六种悖逆行为。
1.古代统治阶级所认为的六种悖逆行为。
六鹢
[相关解释]
1.亦作"六鶂"。 2.《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杜预注"鹢﹐水鸟。高飞遇风而退。宋人以为灾﹐告于诸侯﹐故书。"《史记.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风疾也。"后以指灾异或局势逆转。
1.亦作"六鶂"。 2.《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杜预注"鹢﹐水鸟。高飞遇风而退。宋人以为灾﹐告于诸侯﹐故书。"《史记.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风疾也。"后以指灾异或局势逆转。
共兜
[相关解释]
1.亦作"共吺"。 2.共工和髈兜的合称。泛指凶逆之臣。
1.亦作"共吺"。 2.共工和髈兜的合称。泛指凶逆之臣。
内逆
[相关解释]
1.内奸。
1.内奸。
冥升
[相关解释]
1.《易.升》"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孔颖达疏"冥升者,冥犹暗也,处升之上,进而不已,则是虽冥犹升也。"后谓不断向上攀登。 2.指在逆境中仍慎求上进。
1.《易.升》"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孔颖达疏"冥升者,冥犹暗也,处升之上,进而不已,则是虽冥犹升也。"后谓不断向上攀登。 2.指在逆境中仍慎求上进。
凶党
[相关解释]
1.亦作"?党"。叛党;逆党。 2.乱民;地方无赖。
1.亦作"?党"。叛党;逆党。 2.乱民;地方无赖。
凶怪
[相关解释]
1.悖逆怪诞。
1.悖逆怪诞。
凶悖
[相关解释]
1.凶恶悖逆。
1.凶恶悖逆。
凶逆
[相关解释]
1.凶恶叛逆。亦指凶恶叛逆的人。
1.凶恶叛逆。亦指凶恶叛逆的人。
到耳
[相关解释]
1.逆耳。
1.逆耳。
剪鲸
[相关解释]
1.《文选.曹冏》"扫除凶逆,剪灭鲸鲵。"李周翰注"鲸鲵,大鱼吞食小鱼者,以喻不义人也。"后因称剪除凶逆为"剪鲸"。
1.《文选.曹冏》"扫除凶逆,剪灭鲸鲵。"李周翰注"鲸鲵,大鱼吞食小鱼者,以喻不义人也。"后因称剪除凶逆为"剪鲸"。
势不可当
[相关解释]
1.来势迅猛,不可抵挡。语本《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1.来势迅猛,不可抵挡。语本《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勿述
[相关解释]
1.不逆。犹言顺畅。
1.不逆。犹言顺畅。
十八侯
[相关解释]
1.指汉初功臣十八诸侯。即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宣平侯张敖﹑绛侯周勃﹑舞阳侯樊哙﹑曲周侯郦商﹑鲁侯奚涓﹑汝阴侯夏侯婴﹑颍阴侯灌婴﹑阳陵侯傅宽﹑信武侯靳歙﹑安国侯王陵﹑棘浦侯陈武﹑清河侯王吸﹑广平侯薛欧﹑汾阴侯周昌﹑阳都侯丁复﹑曲成侯虫达。又,汉班固《十八侯铭》有留侯张良﹑曲逆侯陈平﹑襄平侯纪通,而无奚涓﹑薛欧﹑丁复。上列各侯之先后也表示十八侯之位次。参阅《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及颜师古注。
1.指汉初功臣十八诸侯。即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宣平侯张敖﹑绛侯周勃﹑舞阳侯樊哙﹑曲周侯郦商﹑鲁侯奚涓﹑汝阴侯夏侯婴﹑颍阴侯灌婴﹑阳陵侯傅宽﹑信武侯靳歙﹑安国侯王陵﹑棘浦侯陈武﹑清河侯王吸﹑广平侯薛欧﹑汾阴侯周昌﹑阳都侯丁复﹑曲成侯虫达。又,汉班固《十八侯铭》有留侯张良﹑曲逆侯陈平﹑襄平侯纪通,而无奚涓﹑薛欧﹑丁复。上列各侯之先后也表示十八侯之位次。参阅《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及颜师古注。
十恶
[相关解释]
中国封建法律规定的不可赦免的十种重大罪名。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中国封建法律规定的不可赦免的十种重大罪名。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十恶五逆
[相关解释]
1.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1.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危言逆耳
[相关解释]
1.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1.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厥冷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手足厥冷,也叫"手足逆冷"﹑"四逆"。指手足四肢由下而上冷至肘膝的症状。有寒热之分。可见于伤寒﹑厥证﹑疝等病症。参阅《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1.中医学名词。手足厥冷,也叫"手足逆冷"﹑"四逆"。指手足四肢由下而上冷至肘膝的症状。有寒热之分。可见于伤寒﹑厥证﹑疝等病症。参阅《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厥逆
[相关解释]
1.中医学病症名。指手足厥冷。 2.中医学病症名。指胸腹剧痛,两足暴冷,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的病症。参阅《灵枢.癫狂》。 3.中医学病症名。指久久头痛的一种。参阅《素问.奇病论》。
1.中医学病症名。指手足厥冷。 2.中医学病症名。指胸腹剧痛,两足暴冷,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的病症。参阅《灵枢.癫狂》。 3.中医学病症名。指久久头痛的一种。参阅《素问.奇病论》。
反对数
[相关解释]
又称逆对数”。如果正数n的对数为b,则称n为b的反对数,记作n=log-1璦b(a>0,a≠1)。反对数就是由已知对数b去求出相应的真数n。
又称逆对数”。如果正数n的对数为b,则称n为b的反对数,记作n=log-1璦b(a>0,a≠1)。反对数就是由已知对数b去求出相应的真数n。
反逆
[相关解释]
1.相反。 2.叛逆;谋反。 3.北齐刑律有重罪十条,首为反逆,不在八议论赎之列。隋唐律承北齐制﹐置十恶之条﹐改称谋反。参阅《隋书.刑法志》。亦指谋反犯。 4.颠簸。
1.相反。 2.叛逆;谋反。 3.北齐刑律有重罪十条,首为反逆,不在八议论赎之列。隋唐律承北齐制﹐置十恶之条﹐改称谋反。参阅《隋书.刑法志》。亦指谋反犯。 4.颠簸。
叛逆
[相关解释]
①背叛心存叛逆之念。②背叛者讨伐叛逆。
①背叛心存叛逆之念。②背叛者讨伐叛逆。
古押衙
[相关解释]
1.唐人小说中的人物。押衙,管领仪仗官名。刘无双因父事没入掖庭。古押衙受刘之表兄王仙客之托,求得丹药,使无双旧婢采苹假作中使,持入园陵,谓无双逆党,赐令自尽。古托以亲故,赎其尸归仙客。三日后,无双复活。古为绝追踪而自杀。见唐薛调《无双传》◇用以称仗义舍生的义士。
1.唐人小说中的人物。押衙,管领仪仗官名。刘无双因父事没入掖庭。古押衙受刘之表兄王仙客之托,求得丹药,使无双旧婢采苹假作中使,持入园陵,谓无双逆党,赐令自尽。古托以亲故,赎其尸归仙客。三日后,无双复活。古为绝追踪而自杀。见唐薛调《无双传》◇用以称仗义舍生的义士。
可逆反应
[相关解释]
在一定条件下,既可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同时也可向反应物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在化学方程式中常用来表示。
在一定条件下,既可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同时也可向反应物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在化学方程式中常用来表示。
同舟遇风
[相关解释]
1.比喻同遭逆境。
1.比喻同遭逆境。
同逆
[相关解释]
1.共同叛逆。
1.共同叛逆。
吐逆
[相关解释]
1.谓呕吐而气逆。
1.谓呕吐而气逆。
吴光剑
[相关解释]
1.吴光,春秋吴公子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裁,光使专诸置鱼肠剑于炙鱼中,乘进献之机刺杀王僚,而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即阖庐)◇因以"吴光剑"为谋逆篡位之典。
1.吴光,春秋吴公子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裁,光使专诸置鱼肠剑于炙鱼中,乘进献之机刺杀王僚,而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即阖庐)◇因以"吴光剑"为谋逆篡位之典。
呃逆
[相关解释]
由于膈肌痉挛,急促吸气后,声门突然关闭,发出声音。通称打嗝儿。
由于膈肌痉挛,急促吸气后,声门突然关闭,发出声音。通称打嗝儿。
呕逆
[相关解释]
1.气逆而产生呕吐的感觉。
1.气逆而产生呕吐的感觉。
呛咳
[相关解释]
1.气逆而咳。
1.气逆而咳。
呛喇
[相关解释]
1.谓喉中气逆。
1.谓喉中气逆。
咯碌
[相关解释]
1.亦作"咯?"。 2.象声词。形容唠叨声。 3.象声词。呃逆之声。
1.亦作"咯?"。 2.象声词。形容唠叨声。 3.象声词。呃逆之声。
咳逆
[相关解释]
1.咳嗽病的一种。因气逆而作咳。
1.咳嗽病的一种。因气逆而作咳。
哈雷彗星
[相关解释]
第一颗被证实的按一定周期出现的彗星。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彗星运行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彗星的三次回归,并预言1758年或1759年将重新回归。哈雷的预言被证实后,颂为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彗核自转周期48小时。轨道倾角162°,逆行。偏心率0967,呈扁椭圆状轨道。中国在公元前1057年有记载。 【哈雷彗星】第一颗被证实的按一定周期出现的彗星。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彗星运行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彗星的三次回归,并预言1
第一颗被证实的按一定周期出现的彗星。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彗星运行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彗星的三次回归,并预言1758年或1759年将重新回归。哈雷的预言被证实后,颂为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彗核自转周期48小时。轨道倾角162°,逆行。偏心率0967,呈扁椭圆状轨道。中国在公元前1057年有记载。 【哈雷彗星】第一颗被证实的按一定周期出现的彗星。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彗星运行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彗星的三次回归,并预言1
哕逆
[相关解释]
1.恶心干呕。
1.恶心干呕。
唾面自干
[相关解释]
1.《尚书大传》卷三"骂女毋叹,唾女毋干。"《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絜之乃已。'师德曰'未也。絜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后以"唾面自干"形容逆来顺受,受辱而不计较﹑反抗。
1.《尚书大传》卷三"骂女毋叹,唾女毋干。"《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絜之乃已。'师德曰'未也。絜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后以"唾面自干"形容逆来顺受,受辱而不计较﹑反抗。
喜悦
[相关解释]
高兴;愉快无限喜悦|充满喜悦|喜悦的心情|顺情生喜悦,逆意多澈蕖
高兴;愉快无限喜悦|充满喜悦|喜悦的心情|顺情生喜悦,逆意多澈蕖
噬逆
[相关解释]
1.谓反叛作乱。
1.谓反叛作乱。
四逆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也叫厥冷﹑手足逆冷。指四肢冷至肘膝以上的症状。有寒热之分。可见于伤寒等病症。
1.中医学名词。也叫厥冷﹑手足逆冷。指四肢冷至肘膝以上的症状。有寒热之分。可见于伤寒等病症。
四难
[相关解释]
1.四件困难的事情。 2.指难于并得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语出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3.中医学术语。指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以坚﹑脉逆四时四种难治之症。
1.四件困难的事情。 2.指难于并得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语出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3.中医学术语。指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以坚﹑脉逆四时四种难治之症。
回文印
[相关解释]
1.文字回旋排列的印章。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如古代双名印,为使名字相连,避免拆散在左右两侧,从姓开始采用从右到左﹑从左到右(即逆时针的方向)排列,即在姓下加"印"字,作"姓印某某"。回文应读作"姓某某印"。
1.文字回旋排列的印章。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如古代双名印,为使名字相连,避免拆散在左右两侧,从姓开始采用从右到左﹑从左到右(即逆时针的方向)排列,即在姓下加"印"字,作"姓印某某"。回文应读作"姓某某印"。
回洑
[相关解释]
1.逆流回旋貌。
1.逆流回旋貌。
回逆
[相关解释]
1.倒转。
1.倒转。
在理会
[相关解释]
1.清民间秘密组织之一。相传为明末遗民杨来如在山东即墨创立,为白莲教支派。一说其创始人为河北沧县尹灵。自称"融合三教为一体"。在教者戒饮酒﹑吸烟﹑贪嗔﹑妄语﹑忤逆,并密授反清复明宗旨。流行于山东﹑东北一带。清政府曾明令取缔◇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1.清民间秘密组织之一。相传为明末遗民杨来如在山东即墨创立,为白莲教支派。一说其创始人为河北沧县尹灵。自称"融合三教为一体"。在教者戒饮酒﹑吸烟﹑贪嗔﹑妄语﹑忤逆,并密授反清复明宗旨。流行于山东﹑东北一带。清政府曾明令取缔◇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坎止流行
[相关解释]
1.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语本《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1.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语本《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塔器
[相关解释]
进行气相和液相或液相和液相间物质传递的设备。按结构分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板式塔内设有一定数量的塔板,气体以鼓泡或喷射形式与塔板上液层相接触进行物质传递。填料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液体沿填料自上向下流动,气体由下向上同液膜逆流接触,进行物质传递。常应用于蒸馏、吸水、萃取等操作中。
进行气相和液相或液相和液相间物质传递的设备。按结构分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板式塔内设有一定数量的塔板,气体以鼓泡或喷射形式与塔板上液层相接触进行物质传递。填料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液体沿填料自上向下流动,气体由下向上同液膜逆流接触,进行物质传递。常应用于蒸馏、吸水、萃取等操作中。
塞瓦定理
[相关解释]
设x、y、z分别为△abc的三边bc、ac、ab(或其延长线)上的点,且ax、by、cz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则bxxc·cyya·azzb=1。由意大利数学家塞瓦发现而得名,其逆命题也成立。
设x、y、z分别为△abc的三边bc、ac、ab(或其延长线)上的点,且ax、by、cz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则bxxc·cyya·azzb=1。由意大利数学家塞瓦发现而得名,其逆命题也成立。
天王星
[相关解释]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七颗行星。1781年由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发现。与太阳平均距离2869亿千米。直径51800千米,平均密度124克/厘米3,质量8742×1028克。公转周期8401年,自转周期239小时,为逆向自转。表面温度约-180°c。有磁场、光环和十五颗卫星。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七颗行星。1781年由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发现。与太阳平均距离2869亿千米。直径51800千米,平均密度124克/厘米3,质量8742×1028克。公转周期8401年,自转周期239小时,为逆向自转。表面温度约-180°c。有磁场、光环和十五颗卫星。
天贼
[相关解释]
1.指违逆天意民心的坏人;巨贼。 2.星相术士所谓盗神。
1.指违逆天意民心的坏人;巨贼。 2.星相术士所谓盗神。
奕山(1790-1878)
[相关解释]
清末官员。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帝侄。鸦片战争时任靖逆将军,赴广州督师。不听林则徐建议,在广州被围时向英军求和。英军进攻福建、浙江,又不出兵应援。战后被革职◇在任黑龙江将军时,与沙俄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清末官员。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帝侄。鸦片战争时任靖逆将军,赴广州督师。不听林则徐建议,在广州被围时向英军求和。英军进攻福建、浙江,又不出兵应援。战后被革职◇在任黑龙江将军时,与沙俄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奰逆
[相关解释]
1.肆乱。
1.肆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