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6 查到相关辽东的内容。
带有辽东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丁令威 [相关解释]
1.传说是汉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见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封君达﹐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万里长城 [相关解释]
1.指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侵略所修缮的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的古长城。参见"长城"。 2.比喻不可逾越的障碍。 3.比喻国家所依赖的战将。
三十六郡 [相关解释]
1.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裴髎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清姚鼐《复谈孝廉书》"按《秦始皇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其二十六年,迄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是已为三十九郡。至秦亡时,或
东北平原 [相关解释]
中国最大的平原,主体部分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间,南临辽东湾,由松花江、嫩江和辽河冲积而成,北部称松嫩平原,南部称辽河平原。通常将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会合处的三江平原也包括在内。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中国重要农业基地,提供大量商品粮。石油资源丰富。
东夏 [相关解释]
1.古代泛指中国东部。 2.金元之际的国名。金宣宗时,蒲鲜万奴据辽东自立,国号大真,历史上亦称东真◇降元;复叛,称东夏。元太宗时灭于元。参阅《元史·太祖纪》及《太宗纪》。
东真 [相关解释]
1.金元之际,蒲鲜万奴据辽东立国曰大真,历史上亦称东真,意为东方女真。参见"东夏"。
中日甲午战争 [相关解释]
1894-1895年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因战争爆发于旧历甲午年而得名。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突袭清军运兵船,并进攻驻守牙山的清军。8月,双方正式宣战,清军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战中受挫,日军分陆海两路进攻中国东北。次年2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不久,辽东半岛陷落。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但因清政府的腐败而遭到失败。最后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中国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乣军 [相关解释]
1.辽金以北方边地部族组成的军队。乣军之名始见于辽。金之乣军散居于东北﹑西北﹑西南三路。蒙古兴起后,金西南路与西北路诸乣相继投附或被征服。东北路乣军则在窝阔台时归属,成为元代辽东之乣军。参阅王国维《之主因亦儿坚考》﹑陈述《乣军考释初稿》﹑蔡美彪《乣与乣军之演变》。
兴城市 [相关解释]
在辽宁省西南部、辽东湾西岸,京哈铁路斜贯。1986年设市。人口54万(1995年)。有著名的明代城墙宁远卫城。兴城海滨风景优美,有海水浴场、菊花岛以及兴城温泉、玲珑塔等名胜古迹,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内道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天文学谓月亮在黄道之北运行的轨道。 2.元代以直属御史台的山东东西道﹑河东山西道﹑燕南河北道﹑江北河南道﹑山南江北道﹑淮西江北道﹑江北淮东道﹑山北辽东道为内道。参阅《元史.百官志二》。
努尔哈赤(1559-1626) [相关解释]
即清太祖”◇金(清)创立者。爱新觉罗氏。满族。1583年,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后逐步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并创建八旗制度。1616年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南)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1618年起兵反明,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南)战役中大败明军,逐步夺取辽东。1626年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被明将袁崇焕所部击伤,不久病死。
千岁鹤归 [相关解释]
1.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后以"千岁鹤归"指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半岛 [相关解释]
三面临水一面连接大陆的陆地,如我国的辽东半岛、雷州半岛等。
卧海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天下大乱﹐﹝管宁﹞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宁往见度﹐语惟经典﹐不及世事。还乃因山为庐﹐凿坏为室。越海避难者﹐皆来就之而居﹐旬月而成邑。"后用以为典﹐有隐处之意。
吐谷浑 [相关解释]
1.古鲜卑族的一支。本居辽东,西晋时在首领吐谷浑的率领下西徙至甘肃﹑青海间,至其孙叶延时,始号其国曰吐谷浑。隋初,夸吕称可汗,建都伏俟城。唐时,诺曷钵可汗曾来朝,受封号◇为吐蕃所并。 2.唐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 3.复姓。本鲜卑族首领名,后遂为姓氏。见《魏书.官氏志》﹑《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 4.乐府名。本北朝马上乐,周隋时与西凉乐杂奏,成为宫廷音乐,唐时犹存。
坐帐无鹤 [相关解释]
1.晋葛洪《神仙传》载介象字元则,会稽人。吴主征至武昌,供帐皆是绮绣。遗黄金千镒,从象学隐形之术,后告言病,帝遣左右姬侍,以美梨一奁赐象。象食之,须臾便死。帝埋葬之。以日中时死,晡时已至建业,所赐梨付苑吏种之。吏后以表闻,先主即发棺而视,唯存一符。帝思之,与立庙,时躬往祭祀,常有白鹤来集座上,迟回复去。又传说汉丁令威成仙后化鹤飞回故乡辽东,飞鸣作人言"有鹤有鹤丁令威,化鹤千年今始归。"见旧题晋陶潜《搜神后记》◇遂以"坐帐无鹤"为思念故土的典实。
日俄战争 [相关解释]
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1904年2月8日,日本舰队偷袭驻在中国旅顺的俄国舰队,战争爆发。次年1月,日军攻陷旅顺。此后又在陆战、海战中接连击败俄军。经美国调停,两国于9月签订《朴次茅斯和约》,俄国被迫让出辽东半岛,并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特权。
棕壤 [相关解释]
又称棕色森林土”。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土壤。土壤剖面以棕色和黄棕色为主。呈微酸性到中性反应。土层较厚,腐殖质含量较高。中国主要分布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沿海开放城市 [相关解释]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为鼓励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而给予外商以若干优惠待遇的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曾以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十四个城市定为沿海开放城市;此后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以及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渤海峡 [相关解释]
中国三大海峡之一。在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岬和山东半岛蓬莱角之间。宽约106千米。庙岛群岛散布其间,把海峡分割为八个水道,以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水深达78米)为主。渤海通往黄海的门户。
狸头瓜 [相关解释]
1.《艺文类聚》卷八七引晋郭义恭《广志》"瓜之所出,以辽东﹑庐江﹑炖煌之种为美,有鱼瓜﹑狸头瓜﹑蜜筒瓜﹑女臂瓜。"
献豕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懐惭而还。"后因以"献豕"表示奉献的才能﹑物品等非常平凡,不足称奇。
糾军 [相关解释]
1.辽金以边地部落组成的军队。糺,或作"乣"。《辽史.百官志二》有十二行糺军﹑各宫分糺军﹑遥辇糺军﹑各部族糺军﹑群牧二糺军的名目。元代辽东亦有糺军,但不出戍他方,成为乡兵,与辽金二代之糺军不同。参见"乣军"。
营部 [相关解释]
1.营舍;营房。 2.指古营州,今东北辽东至朝鲜一带地方。 3.明代掌管建筑的官署,属工部。
萨尔浒之战 [相关解释]
明朝与后金之间的战役。1619年努尔哈赤率后金兵攻明,明朝任杨镐为经略领兵反击,双方在萨尔浒(今辽宁新宾西浑河南岸)交战,后金击败明军。明朝对辽东的统治开始动摇。
蛇盘绶笥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桓帝时﹐陇西太守冯绲始拜郡﹐开绶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绲令曼筮之。卦成﹐曼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将﹐官有东名﹐当东北行三千里。复五年﹐更为大将军﹐南征。'延熹元年﹐绲出为辽东太守﹐讨鲜卑﹐至五年﹐复拜车骑将军﹐击武陵蛮贼﹐皆如占。"后因以"蛇盘绶笥"为带兵远征之典。
袁崇焕(1584-1630) [相关解释]
明代军事家。字元素,广东东莞人。万历进士。天启初年任兵部主事。至宁远(今辽宁兴城)建筑城堡,整顿防务,屡次击退后金(清)军进攻。1626年击伤努尔哈赤,获宁远大捷,升为辽东巡抚。次年又打败皇太极,获宁锦大捷。被授兵部尚书衔,督师蓟辽。1629年,皇太极避开宁远,绕道进围北京。他紧急入援,却因崇祯帝误中反间计,被冤杀。
解冠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逸民传.逢萌》"﹝逢萌﹞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以"解冠"谓辞去官职。
边辽 [相关解释]
1.指辽东。辽东属边地,故称。
辽东 [相关解释]
辽河以东的地区,就是辽宁的东部和南部。
辽东丁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得仙化鹤之丁令威为辽东人,故称。
辽东半岛 [相关解释]
中国三大半岛之一。在辽宁省南部。介于渤和黄海之间,以鸭绿江口至营口以南的大清河口一线为北界。千山山脉斜贯,构成半岛脊梁。岸曲折,多岛屿。南端有大连港。
辽东华表 [相关解释]
1.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以"辽东华表"称久别的故乡。
辽东帽 [相关解释]
1.三国魏管宁学行皆高,避乱辽东,"常着皂帽,布襦褲",拒绝征聘,甘守清贫。事见《三国志.魏志.管宁传》◇以"辽东帽"指清高的节操。
辽东归鹤 [相关解释]
1.指辽东丁令威得仙化鹤归里事。
辽东白豕 [相关解释]
1.同"辽东豕"。
辽东白鹤 [相关解释]
1.指辽东丁令威得仙化鹤归里事。
辽东白鹲 [相关解释]
1.指辽东丁令威得仙化鹤归里事。
辽东豕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舻姰足狴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后以"辽东豕"指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辽东隺 [相关解释]
1.见"辽东鹤"。
辽东鹤 [相关解释]
1.同"辽东隺"。 2.指传说中的辽东人丁令威修道升仙,化鹤归飞之事。
辽事 [相关解释]
1.指明末于辽东防御女真入侵之事。
辽参 [相关解释]
1.亦作"辽■"。 2.指辽东出产的人参。
辽城 [相关解释]
1.辽东城。即今辽宁省辽阳市。
辽城鹤 [相关解释]
1.指辽东丁令威得仙化鹤归里事。
辽城鹤化 [相关解释]
1.指辽东丁令威得仙化鹤归里事。
辽天 [相关解释]
1.远天。 2.古辽东天空。
辽天翮 [相关解释]
1.指辽东丁令威得仙化鹤归里事。
辽天老鹤 [相关解释]
1.指辽东丁令威得仙化鹤归里事。
辽天鹤 [相关解释]
1.指辽东丁令威得仙化鹤归里事。
辽宁省 [相关解释]
简称辽”。在中国东北地区南部,临黄和渤海。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人口4034万(1995年),有满、蒙古等少数民族。清初置盛京,清末改奉天省,1929年改辽宁省。省会沈阳,中部为辽河平原,余为低山丘陵,南部形成辽东半岛。辽河纵贯南北。从南向北为暖温带和中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以钢铁和机械工业为主,亦为温带水果和柞蚕茧的主要产区。
辽川 [相关解释]
1.泛指古辽东一带地方。在今辽宁东部。
辽州 [相关解释]
1.本为州名。泛指辽东一带地方。
辽左 [相关解释]
1.辽东的别称。 2.远近。左,左近,附近。
辽河 [相关解释]
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大河。由源出内蒙古和河北的西辽河与源出吉林的东辽河在辽宁汇合而成,注入渤海的辽东湾。长1390多千米。流域面积229万平方千米‖沙量高。水量平时较少,但汛期暴雨集中,下游易酿成洪涝灾害。
辽泽 [相关解释]
1.泛指辽东沼泽地区。
辽海 [相关解释]
1.辽东。泛指辽河以东沿海地区。 2.指渤海辽东湾。
辽海故家 [相关解释]
1.同"辽东华表"。
辽浿 [相关解释]
1.辽地和浿地的并称。即今中国辽东和朝鲜西北部清川江一带。浿水,即今朝鲜清川江『朝置浿水县,属乐浪郡。
辽碣 [相关解释]
1.辽东和碣石都临近渤海,故并称。
辽豕 [相关解释]
1.见"辽东豕"。
辽豕白 [相关解释]
1.同"辽东豕"。
辽豕白头 [相关解释]
1.同"辽东豕"。
辽豨 [相关解释]
1.同"辽东豕"。
辽边 [相关解释]
1.辽东古属边地,故称。
辽门之鹤 [相关解释]
1.指辽东丁令威得仙化鹤归里事。
辽阳华表 [相关解释]
1.同"辽东华表"。
辽阳鹤 [相关解释]
1.指辽东丁令威得仙化鹤归里事。
辽陇 [相关解释]
1.辽东和陇西的并称。
辽饷 [相关解释]
1.明末辽东驻军的饷项;又为筹措这种军饷加派的田赋银。
辽鹤 [相关解释]
1.指辽东丁令威得仙化鹤归里事。 2.辽东人丁令威,学道后化鹤归辽,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事见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以"辽鹤"指代千年。
辽鹤 [相关解释]
1.指辽东丁令威得仙化鹤归里事。
邴管 [相关解释]
1.东汉学者邴原和管宁的并称。邴管少相友,游学异地,俱以操尚称,曾避黄巾起义越海羁旅辽东。二人皆清虚廉白,服膺六艺,名重当时。见《三国志.魏志.邴管传》。
阴王 [相关解释]
1.擅土地之利的诸侯王。地属阴﹐故称。《管子.轻重甲》﹕"管子对曰﹕'楚有汝汉之黄金﹐而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此阴王之国也。'"马非百新诠﹕"《揆度篇》云﹕'天策阳也﹐壤策阴也。'齐﹑楚﹑燕三国各据有自然特产为其他各国所无﹐足以造成独占之局势﹐以操纵天下﹐所谓得地独厚者﹐故谓之'阴王'。"一说为富埒天子﹐故称。见安井衡说。
马关条约 [相关解释]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春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主要内容为清政府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马市 [相关解释]
1.马匹贸易市场。 2.封建王朝以金帛盐茶同边强少数民族换马的互市。始于唐。玄宗时,许突厥用马匹交换金帛。宋仍唐制,多用茶叶交换马匹,明永乐年间设辽东马市三处;正统间﹐设大同马市,中官王振裁马价,发生兵争,招致土木之变;嘉靖年间,又开大同﹑陕边﹑宣镇等处马市。清雍正年间停止。 3.借指外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