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7 查到相关转运的内容。
带有转运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路福星 [相关解释]
1.宋鲜于侁为京东转运使,比行,司马光谓人曰"福星往矣。"见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佑更化》﹑清翟灏《通俗编.祝诵》引《四友斋丛说》均作"一路福星"。福星,即岁星,旧时术士谓岁星照临能降福于民。宋代行政大区称路,后以路为道路之"路",以"一路福星"为祝人旅途平安之语。
中继站 [相关解释]
1.在运输线中途设立的转运站。 2.在无线电通讯中,设置在发射点与接收点中间的工作站,作用是把接收的信号放大后再发射出去,增强效果。
倒运 [相关解释]
1.遭遇不好;遇事不利。犹倒霉。 2.转运,指货物运到某地后再转往他处。 3.指把货物从甲地运到乙地出卖,再把乙地货物运到甲地出卖的牟利活动。
兵站 [相关解释]
1.军队在后方交通线上设置的供应﹑转运机构﹐主要负责补给物资﹑接收伤病员﹑招待过往部队等。
刘晏粟 [相关解释]
1.唐理财家刘晏,曾任吏部尚书,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等职,用分段转运方法岁运江淮粮食四十万斛,以解决关中食粮◇人因以"刘晏粟"谓善于理财,政绩卓著。
图回 [相关解释]
1.图谋运转。 2.犹营运。经营转运。
大漕 [相关解释]
1.宋代转运使的俗称。
委输 [相关解释]
1.转运。亦指转运的物资。 2.汇聚,注聚。
宿场 [相关解释]
1.水陆转运的货栈。
干办 [相关解释]
1.谓干练能办事。 2.经办;办理。 3.亦称"干办公事"。原名勾当公事,避宋高宗赵构名讳改。制置使﹑总领﹑安抚使﹑镇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都大提举茶马﹑都大提举坑冶﹑三衙长官等属官。由长官委派处置各种事务。
拨镫法 [相关解释]
1.书法用语。指作字运笔的方法。各家解说不同﹐大致可分三说(1)唐林韫《拨镫序》"镫﹐马镫也﹐盖以笔管着中指﹑无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皆直则虎口间圆如马镫也。足踏马镫浅则易转运﹐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转动矣。"(2)《说郛》卷二九引宋陈宾《桃源手听.书法》》"钱邓州若水尝言﹐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攍﹑押﹑钩﹑格﹑枑﹐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镫法。"(3)明杨慎《拨镫法》"镫﹐古灯字﹐拨镫﹑画沙﹑悬针﹑垂露﹐皆谕言。拨镫如挑灯﹐不急不徐也。"
推步 [相关解释]
1.推算天象历法。古人谓日月转运于天,犹如人之行步,可推算而知。 2.犹推命。
斡运 [相关解释]
1.旋转运行。 2.诉说。 3.筹措;措办。
旋风分离器 [相关解释]
利用离心力分离气流中固体颗粒或液滴的设备。工作原理为靠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外壁面分开。是工业上应用很广的一种分离设备。
旋风分离器(旋xuàn) [相关解释]
利用离心力分离气流中固体颗粒或液滴的设备。工作原理为靠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外壁面分开。是工业上应用很广的一种分离设备。
杨万里(1127-1206) [相关解释]
南宋诗人。字廷秀,世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年间进士。官至秘书监、江东转运副使。诗风平易浅近,活泼诙谐,人称诚斋体”。有《诚斋集》。
杨子院 [相关解释]
1.唐盐铁转运使在杨子县所置巡院。
楞场 [相关解释]
1.木材采伐运输过程中,汇集﹑堆存和转运的场所。
水站 [相关解释]
1.专供水路途中暂驻转运之所。
泸州市 [相关解释]
在四川省南部、长江与沱江汇合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50年设市。人口423万(1995年)。为长江上游重要河港,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公路转运枢纽。特产泸州大曲酒。名胜古迹有忠山、滴乳崖等。
淮南铁路 [相关解释]
从安徽蚌埠经合肥至长江北岸的芜湖北站。长263千米。支线通往淮南市。已建成复线。是安徽省重要交通干线,淮南煤矿的煤主要经此运至裕溪口港转运各地。
漕司 [相关解释]
1.亦称"漕运司"。 2.管理催征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以及漕运等事的官署或官员。北宋称转运司﹐南宋称漕司﹐元代称漕运司。
漕试 [相关解释]
1.宋贡举考试方式之一。景佑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漕试合格,即赴省试。宋赵升《朝野类要.举业》有"漕试"条。
王寂(1128-1194) [相关解释]
金代文学家。字元老,蓟州玉田(今属河北)人。天德年间进士。官至中都路都转运使。有《拙轩集》,已佚,清人有辑本。
璇玑玉衡 [相关解释]
1.亦作"璇玑玉衡"。亦作"琲机玉衡"。 2.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璇,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孔颖达疏"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后汉书·安帝纪》"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据琲机玉衡,以齐七政。"清王韬《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玑玉衡,中国已有之于唐虞之世。"一说为北斗七星。一至四星名魁﹑为璇玑;五至七星名杓,为玉衡。参阅《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上》。
盘仓 [相关解释]
1.指转运仓贮粮物。
谪运 [相关解释]
1.谓因罪被罚而任转运之役。
贴铺 [相关解释]
1.谓充实茶铺。铺,指茶铺,转运茶叶的驿站。
赠耗 [相关解释]
1.旧时征收赋税,以转运亏损为名,额外加征以供弥补的一种杂税。
赶鞘 [相关解释]
1.谓解送银饷。鞘,古时用来贮藏银宝以便转运的木筒。
转漕 [相关解释]
1.转运粮饷。古时陆运称"转",水运称"漕"。
转般法 [相关解释]
1.宋代漕运方式之一。起源于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裴耀卿于古汴河口筑河阴仓,使江淮地区漕粮运此纳贮,候水转运,经黄河﹑渭水至长安,为转般法之始。宋因汴河春﹑冬不能通航,直运漕船沿途又多延搁,为保证京师(开封)粮食等物资供应,自开宝五年(公元972年)起,陆续在漕运路上泗﹑楚﹑真﹑扬四州(州治今安徽泗县﹑江苏淮安﹑仪征﹑扬州等地)分设转般仓,卸纳东南六路漕粮,再换船转运至京师。实行后六路所需淮盐也可利用回空船只。嘉佑后,官船数量减少,雇人运输的须要长年运输,吏卒运输的又多侵盗,熙宁后转般法渐为直
转运 [相关解释]
1.循环运行。 2.运输。 3.谓声调转换。 4.运气好转。
转运使 [相关解释]
官名。唐代始设。初称水陆发运使,后设诸道转运使,分掌水陆转运和全国谷物财货转输、出纳。宋初改设专职都转运使和转运使,掌一路或数路财赋,后又兼理边防、治安、钱粮、巡察等,成为居府州之上的行政官职。元、明、清设都转盐运使,专管盐务。
转餫 [相关解释]
1.辗转运送。
输场 [相关解释]
1.唐代转运物资的货场。
输纲 [相关解释]
1.转运大宗货物。
输转 [相关解释]
1.转运。
辛弃疾(1140-1207) [相关解释]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早年参加抗金义军,失败后到南方。历任建康府通判,湖北、江西安抚使,湖南转运副使,致力于富国强兵,因而受朝廷猜忌免官,隐居江西上饶十多年。晚年因韩b12ck兄髡疟狈ィ一度被起用,不久病故。为豪放派词的代表作家。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名篇。有《稼轩长短句》。
运使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名。水陆运使﹑转运使﹑盐运使等的简称。
运判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名。宋代始于转运使﹑发运使下设判官,职位略低于副使,称转运判官﹑发运判官,简称"运判"。
运司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名。转运使司转运使﹑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省称。 2.指运司衙门。
递运 [相关解释]
1.交替运转;循环往复。 2.驿站运输;转运。
锯床 [相关解释]
金属切削机床,用来锯金属材料。加工时金属材料固定在工作台上,条锯或圆盘锯做往复或旋转运动去锯。
青苗钱 [相关解释]
1.唐代赋税名。大历元年﹐诏天下苗一亩征税钱十五﹐以补百官俸钱﹐因国急用﹐当苗青即预征﹐又有地头钱每亩征二十﹐通称"青苗钱"。 2.宋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1)宋仁宗时﹐陕西转运使李参在辖区内贷出的钱。《宋史.李参传》"﹝李参﹞部多戍兵,苦食少。参审订其阙,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羡粮。熙宁青苗法,盖萌于此矣。"(2)宋熙宁二年﹐王安石创青苗之法于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与民。正月放而夏敛﹐五月放而秋敛﹐纳息二分。本名常平钱﹐民间称青苗钱。《宋史.食
鞘段 [相关解释]
1.谓分段转运的饷鞘。
馈转 [相关解释]
1.谓转运粮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