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8 查到相关质子的内容。
带有质子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子星 [相关解释]
中子及少量质子和电子组成的恒星。由普通恒星演化到最后阶段,经超新星爆发而成。典型中子星的质量为01~2个太阳质量,半径10千米左右,外层有厚约1千米的固体外壳,密度为1011~1014克/厘米3;第二层是密度为1014~1015克/厘米3的中子流体层;第三层是π介子凝聚层,中心的密度高达1016克/厘米3。
原子核 [相关解释]
原子中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原子质量的集中区域。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直径约为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
反粒子 [相关解释]
除光子外,许多粒子都存在的另一种与其相对应的质量相同、平均寿命相同而电荷相反的粒子。如电子的反粒子是正电子,质子的反粒子是反质子。反粒子与其对应的粒子相遇时将发生湮没现象。
同位素 [相关解释]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碳元素有126c、136c、146c等同位素。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明质量数,左下角标明质子数。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
地球辐射带 [相关解释]
存在于地球周围的高能带电粒子被地磁场俘获后形成的区域。主要由高能电子和质子组成。按分布的空间区域分为两带(1)内辐射带。起于离地面几百千米,厚约5000千米,主要由兆电子伏以上的高能质子组成。(2)外辐射带。起于离地面12000千米,延伸到40000多千米,主要由1兆电子伏以上的电子组成。辐射带与极光、磁暴和气辉等地球物理现象密切有关。
太阳核反应区 [相关解释]
太阳结构的一个层次。太阳中心发生氢核聚变的区域。由于太阳中心的压强很高,气体温度也很高,因而这里富含氢元素的太阳气体,通过质子质子反应和碳氮循环,把质子聚变为α粒子,从而释放巨大能量,并以辐射方式发射到宇宙空间。
太阳风 [相关解释]
从日冕向行星际空间辐射的等离子体粒子流。由日冕高温膨胀,使热电离气体粒子从日冕向外流而成。主要由质子和电子组成,也有少量氦离子。长寿命的冕洞是太阳风风源之一。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探测证实了太阳风的存在。
夸克 [相关解释]
组成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的更小的粒子。[英quark]
宇宙射线 [相关解释]
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在大气层以外的宇宙射线称初级宇宙射线”,由高能质子、α粒子和少数轻原子核组成,这些粒子的能量可达1020电子伏以上。它们进入大气层与空气中其他原子核碰撞后产生的μ介子、电子、光子等称次级宇宙射线”。
定向能武器 [相关解释]
向一定方向发射的高能量射束,以击毁敌方飞机、导弹和卫星等目标的武器。高能量射束主要是指强激光、高能强流粒子(电子、质子和离子)和强电磁波。定向能武器的特点是能量高度集中,命中率高,能迅速改变发射方向,短时间内拦截或攻击多个目标。
对撞机 [相关解释]
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加速两束带电粒子流,使之积累到具有一定强度和一定能量时在相向运动情况下进行对撞,用于研究粒子流对撞时产生的反应。有正负电子对撞机、质子反质子对撞机、电子质子对撞机、质子质子对撞机等。
日冕 [相关解释]
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度相当于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厚。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日冕仪才能看到。由质子、高度电离的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密度极其稀薄。形状和大小与太阳活动有关,太阳活动极大期时呈圆形;太阳活动极小期时在太阳两极处缩短,在太阳赤道带突出。
甲种粒子 [相关解释]
某些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射出来的氦原子核,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质量为氢原子的四倍,速度每秒可达两万公里,带正电荷。穿透力不大,能伤害动物的皮肤。也叫阿尔法粒子。
耀斑 [相关解释]
日面(或边缘)上局部区域亮度突然增大的现象。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上,故旧称色球爆发”。常出现在大黑子或黑子群附近。寿命由几分钟至几小时。爆发时发射出很强的紫外线、x射线及射电辐射,同时抛射出大量的高能电子和质子,引起地球上发生磁暴、极光和短波电信中断等现象,对载人宇宙飞船也有严重桅。
质子 [相关解释]
一种粒子。用符号p表示。带正电,电量为160×10-19库,静止质量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是氢原子核,也是各种元素的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原子核中所含质子数等于该元素的原子序数。
质子军 [相关解释]
1.元代军队名。为了防止藩属及将领的叛变,而召其子弟组编成军,以便挟制。
质量数 [相关解释]
代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即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知道上述三个数值中的任意两个,就可求出另一个数值。根据同位素的质量数,还可求算该元素原子量的近似值。
重子 [相关解释]
1.犹宗子,古代指承嗣宗祧的嫡长子。 2.质子和质量重于质子的基本粒子的统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