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5 查到相关试官的内容。
带有试官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考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 2.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 3.称旧时科举中的"乡试"﹑"会试"﹑"殿试"为"三考"。
1.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 2.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 3.称旧时科举中的"乡试"﹑"会试"﹑"殿试"为"三考"。
主司
[相关解释]
1.主管。 2.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 3.科举的主试官。
1.主管。 2.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 3.科举的主试官。
内帘
[相关解释]
1.科举制度乡试和会试时,为防舞弊,试官在帘内阅卷,阅毕才允许撤帘回家,故称试官为"内帘"。
1.科举制度乡试和会试时,为防舞弊,试官在帘内阅卷,阅毕才允许撤帘回家,故称试官为"内帘"。
同考试官
[相关解释]
1.元代称科举考试时协同考试官工作的官员。相当于明清的副主考。
1.元代称科举考试时协同考试官工作的官员。相当于明清的副主考。
呈试
[相关解释]
1.举荐考试。 2.科举时代为防诈冒,应试者先投奏状,由试官检验核准,称呈试。
1.举荐考试。 2.科举时代为防诈冒,应试者先投奏状,由试官检验核准,称呈试。
墨卷
[相关解释]
1.明清科举制试卷名目之一。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试卷,称墨卷。墨卷由誊录生用朱笔誊录,再送试官评阅,称朱卷。 2.宋以来,称取中士人的文章为程文。清代刻录程文,试官往往按题自作一篇,亦称程文,因而把刻录的取中试卷改称墨卷。
1.明清科举制试卷名目之一。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试卷,称墨卷。墨卷由誊录生用朱笔誊录,再送试官评阅,称朱卷。 2.宋以来,称取中士人的文章为程文。清代刻录程文,试官往往按题自作一篇,亦称程文,因而把刻录的取中试卷改称墨卷。
外帘
[相关解释]
1.指科举乡试﹑会试时担任弥封收掌﹑监试提调等职的试官。
1.指科举乡试﹑会试时担任弥封收掌﹑监试提调等职的试官。
座主
[相关解释]
1.唐宋时进士称主试官为座主。至明清,举人﹑进士亦称其本科主考官或总裁官为座主。或称师座。 2.佛教语。谓大众一座之主。犹言上座﹑首座。
1.唐宋时进士称主试官为座主。至明清,举人﹑进士亦称其本科主考官或总裁官为座主。或称师座。 2.佛教语。谓大众一座之主。犹言上座﹑首座。
文宗
[相关解释]
1.备受尊崇的文章宗伯。 2.明清时称提学﹑学政为文宗。亦用以尊称试官。
1.备受尊崇的文章宗伯。 2.明清时称提学﹑学政为文宗。亦用以尊称试官。
时义
[相关解释]
1.对时政的见解。旧时铨试官员项目之一。
1.对时政的见解。旧时铨试官员项目之一。
朱衣使者
[相关解释]
1.指科举考试官。
1.指科举考试官。
正院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的省试官署。即主考官办事之所。 2.正中的院子。
1.科举时代的省试官署。即主考官办事之所。 2.正中的院子。
红勒帛
[相关解释]
1.用红帛制的腰带。 2.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士人刘几累为国学第一人,骤为怪崄之语,学者翕然效之,遂成风俗。欧阳公深恶之,会公主文,决意痛惩……有一举人论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公曰'此必刘几也',戏续之曰'秀才剌,试官刷。'乃以大朱笔横抹之,自首至尾,谓之红勒帛,判'大纰缪'字榜之,既而果几也。"后因谓以朱笔涂抹文字为红勒帛。
1.用红帛制的腰带。 2.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士人刘几累为国学第一人,骤为怪崄之语,学者翕然效之,遂成风俗。欧阳公深恶之,会公主文,决意痛惩……有一举人论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公曰'此必刘几也',戏续之曰'秀才剌,试官刷。'乃以大朱笔横抹之,自首至尾,谓之红勒帛,判'大纰缪'字榜之,既而果几也。"后因谓以朱笔涂抹文字为红勒帛。
试官
[相关解释]
1.出任官职。 2.主持考试的官吏。 3.未正式任命的官吏。
1.出任官职。 2.主持考试的官吏。 3.未正式任命的官吏。
试差
[相关解释]
1.古代朝廷特派的乡试试官。
1.古代朝廷特派的乡试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