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译音的内容。
带有译音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亚门 [相关解释]
1.希伯来语āmēn的译音。或译为"亚孟"﹑"阿们"。意为"真诚"。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祈祷结束时的常用语,表示"心愿如此"。
伽尼 [相关解释]
1.梵语石蜜的译音。结块的蔗糖。
伽耶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象。
伽蓝 [相关解释]
1.梵语僧伽蓝摩译音的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即僧众居住的庭园◇因称佛寺为伽蓝。 2.伽蓝神的省称。
伽那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象。 2.梵语的译音。密合。 3.梵语的译音●。
伽陀 [相关解释]
1.亦作"伽他"。梵语g?th?的译音。偈。佛经中的赞颂之词。伽陀为十二部经之一,亦译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参阅《翻译名义集·十二分教》。 2.梵语阿伽陀agada的译音略语。良药;解毒剂。
伽马射线 [相关解释]
1.亦称丙种射线。镭和其它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所放出的射线。通常写作γ射线。伽马,希腊字母第三个字母γ的译音。
佛舍利 [相关解释]
1.相传为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击之不坏,焚之不燋,或有光明神验。佛教徒奉为至宝,建塔供奉◇亦泛指高僧死后烧剩的骨烬。舍利为梵语?arīra的译音,意为"身骨"﹑"灵骨"。
修罗 [相关解释]
1.梵语asura的译音,"阿修罗"的省称。意译为"不端正"或"非天",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住在海底,常与天神战斗。佛教采用其名,把它列为天龙八部之一,又列为轮回六道之一。
僧伽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意为大众。原指出家佛教徒四人以上组成的团体,后单个和尚也称"僧伽"。简称为僧。 2.梵语。狮子。 3.国名。指今斯里兰卡。旧称狮子国。 4.人名。为西域名僧,俗姓何,龙朔初入唐,于泗州建寺,后居荐福寺。世称其为观音大士化身。 5.借指观音大士或其塑像。
僧伽梨 [相关解释]
1.亦作"僧迦梨"。亦作"僧伽棃"。 2.梵语的译音。僧佛大衣名。为比丘所服"三衣"之一种。
僧伽罗磨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意译"众园"。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后指包括土地﹑建筑物在内的寺院的总称。
僧却崎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僧尼五衣之一。为一种覆肩掩腋衣。
僧祇 [相关解释]
1.梵语阿僧祇的省称。意为无数,无量。 2.波斯语zangī的译音。泛指南海土著种族。或指非洲东海岸黑种人。
兰阇 [相关解释]
1.亦作"兰奢"。 2.梵语或伊朗语译音。为褒赞之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欢。"《朱子语类》卷一三六"王导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谓胡僧曰'兰奢,兰奢。'乃胡语之藵誉者也。"一说,即兰若。见宋王应麟《困学纪闻.杂识》◇人亦间有用之者。
冒地萨怛嚩 [相关解释]
1.梵语bodhisattva的译音。或译为"菩提萨埵"。即菩萨。
农土 [相关解释]
1.神州的别名。 2.蒙古语译音。牧地;地域;经界。
列巴圈 [相关解释]
1.面包圈。列巴,俄语的译音,面包。
剌马 [相关解释]
1.藏语的译音。或译为"剌麻"﹑"喇嘛"。我国藏族﹑蒙族对喇嘛教僧侣的尊称,意为上人﹑师傅。
剌麻 [相关解释]
1.藏语的译音。或译为"剌马"﹑"喇嘛"。我国藏族﹑蒙族对喇嘛教僧侣的尊称,意为上人﹑师傅。
劫波 [相关解释]
1.亦作"劫簸"。 2.简称"劫"。梵语kalpa的译音。佛教分劫为大劫﹑中劫﹑小劫。谓世上人的寿命有增有减,每一增(人寿自十岁开始,每百岁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及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岁减一岁,减至十岁),各为一小劫∠一增一减为一中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时期,通称"四劫"。各包括二十中劫,即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
厄莎 [相关解释]
1.拉祜族语天帝的译音。亦用以称佛祖。
吃栗多 [相关解释]
1.梵语krita的译音。意谓贱人。
吉普 [相关解释]
1.英语jeep的译音。一种轻便而坚固的中﹑小型汽车,美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首先制造。性能机动灵活,能适应高低不平的道路,多作军用。
品脱 [相关解释]
1.英语pint的译音。英﹑美计量单位。八品脱为一加仑。
哈罗 [相关解释]
1.亦作"哈啰"。 2.英语hello的译音。打招呼用语。
哌嗪 [相关解释]
1.英语piperazine的译音。药名。可用来驱除蛔虫和蛲虫等。
哌替啶 [相关解释]
1.拉丁语pethidinum的译音。药名。其常用制剂为盐酸哌替啶,也称度冷丁。有镇痛和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锐痛,也用作麻醉的辅助药。
唃厮啰 [相关解释]
1.亦作"唃厮罗"。 2.藏语译音,意为"佛子"。原名斯南陵温。北宋青海东部藏族首领。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后,据有湟水流域及今甘肃﹑青海接邻地区,属民数十万。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加封保顺军节度使。
唢呐 [相关解释]
1.波斯语surn?的译音。或译为"苏尔奈"﹑"琐?"﹑"唢拿"﹑"唆呐"﹑"锁呐"。簧管乐器。金元时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常用者有八孔。
士坦 [相关解释]
1.英语stamp的译音。邮票。曾通行于香港等地的粤方言中。
奢摩他 [相关解释]
1.亦作"奢摩它"。 2.梵语?amatha的译音。寂止﹐寂静。谓精神集中﹐不为外界扰乱。
娑婆诃 [相关解释]
1.梵语sv?h?的译音。有吉祥﹑息灾等义。多见于佛教的真言之末。
娑罗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植物名。即柳安。原产于印度﹑东南亚等地。常绿大乔木,木质优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娑罗》"盛弘之《荆州记》曰'巴陵县南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随生旬日,势凌轩栋。道人移房避之,木长便迟,但极晚秀。有外国沙门见之,名为娑罗也。'"缪启愉校释"娑罗是龙脑香科的shorearobustagaertn。其木材俗名柳安木,在印度等地是次于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树脂可作沥青的代用品。"亦附会为七叶树或月中桂树。
孤涂 [相关解释]
1.匈奴语的译音。儿子。
宨毡 [相关解释]
1.广东旧称与外国商人贸易的经纪人为"宨毡"。即英语merchant的粤语译音。
尸陀林 [相关解释]
1.亦作"尸陁林"。 2.梵语?ītavana的译音。弃尸之处;僧人墓地。
屠耆 [相关解释]
1.匈奴语译音。义译为贤。
布丁 [相关解释]
1.英语pudding的译音。西餐食品,用面粉﹑牛奶﹑鸡蛋﹑水果等制成。
干闼婆 [相关解释]
1.梵语gandharva的译音,亦译作"健闼缚"﹑"犍闼婆"。佛经中经常提到的"天龙八部"中的一类乐神。 2.古代西域对乐人的美称。 3.指海市蜃楼。
康白度 [相关解释]
1.葡萄牙语comprador的译音。即买办。
扇提罗 [相关解释]
1.梵语sandhila的译音。意为不具生殖功能者。
拓都 [相关解释]
1.英语total之译音。总体团体;社会。
摄罗子 [相关解释]
1.鄂伦春语的译音。帐篷。
摩托 [相关解释]
1.亦译作"摩头"。英语motor的译音。内燃机。 2.摩托车的省称。
摩敦 [相关解释]
1.鲜卑语"母亲"的译音。
摩竭 [相关解释]
1.亦作"摩伽罗"。梵语makara的译音。大鱼;鲸鱼。 2.古代印度摩伽陀国(magadha)的省称。在今比哈尔邦南部﹐是早期佛教的中心。
摩罗 [相关解释]
1.百合的别名。 2.鳄鱼。 3.梵语m?ra的译音。即魔。意为扰乱﹐障碍。佛经中原指欲界第六天的魔王波旬◇泛指一切障道之法。
摩诃 [相关解释]
1.亦作"摩呵"。梵语mah?的译音。有大﹑多﹑胜三义。 2.池名。
昙摩 [相关解释]
1.梵语dharma的译音,亦译"达摩"﹑"达磨"﹑"昙无"等。意为法,佛法。佛门僧人常以"昙摩"﹑"昙无"等为其名之组成部分。如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之昙摩难提(意译法喜)﹑昙无竭(意译法勇)即是。 2.名僧昙摩罗的省称。又名昙摩迦罗,意译法时。西域乌场国人,通晓诸经。北魏嘉平时来华,在洛阳建法云寺,传习戒律,为京师僧俗所宗仰。
曼殊室利 [相关解释]
1.梵文的译音。也译作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等。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与普贤左右随侍释迦牟尼,司智慧。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曼陀罗 [相关解释]
1.梵语mand?ra(va)的译音。意译为悦意花。在印度被视为神圣的植物,特栽培于寺院之间。为一年生有毒草本,叶子互生,卵形,花白色,花冠像喇叭,结蒴果,表面多刺。全株有毒,花﹑叶﹑种子等均可入药,是麻醉性镇咳镇痛药。又称风茄儿。
朗姆酒 [相关解释]
1.英语rum的译音。也称老姆酒。是用甘蔗汁﹑糖蜜等经发酵﹑蒸馏而成的酒。酒精含量一般不超过65%。新酒透明无色﹐陈酒带金黄色。国外以牙买加所产最为驰名﹐我国以广东所产为上。
木征 [相关解释]
1.古代吐蕃别族青唐羌人语译音,意为龙头,指兄弟辈中有权威的长兄。
末罗瑜 [相关解释]
1.南海古国名。一译末罗游。一般认为末罗瑜和元代及其后载籍提到的木剌由﹑麻里予儿﹑巫来由﹑无来由,均为马来人自称melayu的译音。但唐代的末罗瑜故地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剌岛的占碑一带。
柳安 [相关解释]
1.英语lauan的译音,源于他加禄语lauaan。常绿大乔木,叶子卵形,花乳白色。果实卵形有翅状物。产于亚洲热带地区。柳安木是制家具﹑门窗﹑车辆等的良材。
梅禄 [相关解释]
1.突厥语的译音。亦译作"梅録"﹑"梅落"。古代回纥官爵名。
梯恩梯 [相关解释]
1.英语trinitrotoluene的缩写t.n.t.的译音,即三硝基甲苯。是最常用的军用炸药的一种。
母陀罗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梵语mudr?的译音。意为印契。指以手结成的各种印形。
毗岚 [相关解释]
1.梵语vairambhaka的译音。亦作"毗岚"。意为迅猛的风,狂风。
毗沙门天王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多闻天王。俗称托塔天王。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我国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
毗狸 [相关解释]
1.亦作"毗狸"。亦作"毗离"。 2.契丹语译音。即黄鼠。形似大家鼠,体棕黄色,眼大,较突出。群栖于干燥的草原地区,遍布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和西北。其毛皮可利用。
毗舍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梵文ve?a的译音。又译作"吠舍"﹑"吠奢"。古印度四种姓之一。指从事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等级。 2.邻舍。
水门汀 [相关解释]
1.英语cement的译音。水泥,亦指混凝土。 2.借指水门汀的路或地。
沙文 [相关解释]
1.沙滩上呈现的纹理。 2.英语servant的译音。旧指受洋人雇用的华籍跟班。
沙笼 [相关解释]
1.马来语saron的译音。东南亚一带人围的一种裙子。
沙蟹 [相关解释]
1.英语showhand的译音。或译梭哈。扑克牌赌法的一种。
泥犂 [相关解释]
1.亦作"泥犁"。 2.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为地狱。在此界中,一切皆无,为十界中最恶劣的境界。 3.船民用来固定铁锚的一种工具。
火里赤 [相关解释]
1.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弓手;带弓箭的人。
焰摩 [相关解释]
1.亦作"焰摩"。 2.梵语yamar?j?的译音。佛教谓主管地狱之王,通常称为阎罗。
牟呼栗多 [相关解释]
1.梵语muhūrta的译音。记时单位名。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见《俱舍论》卷十二。
牟婆洛揭拉婆 [相关解释]
1.亦作"牟呼婆羯洛婆"。 2.梵语musaragalva的译音。佛教徒所说的七宝之一。即车渠。
生的米突 [相关解释]
1.法语centimètre的译音。公制长度单位。又称厘米。
真丹 [相关解释]
1.古印度对我国的称谓。与振旦﹑震旦﹑神旦同为cīnisthāna的译音。
祖母緑 [相关解释]
1.亦作"祖?琭"。 2.阿拉伯语zumunrud的译音。一种通体透明的绿宝石。
窝鲁朵 [相关解释]
1.亦作"窝里朵"。 2.蒙古语的译音。意即行宫﹑行帐。
索诃世界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即娑婆世界。索诃,梵语sah?的译音,也译作"娑婆"。意为"能忍"﹑"堪忍"。索诃世界,又名忍士,系释迦牟尼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
纳钵 [相关解释]
1.亦作"纳宝"。 2.契丹语译音。相当于汉语的"行在"。辽﹑金﹑元时国君的行营。
耆阇崛山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又译为灵鹫山﹑灵鸟山﹑灵鸟顶山。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为释迦牟尼说法之地。
胶姆糖 [相关解释]
1.口香糖。胶姆﹐英语gum的译音。参见"口香糖"。
脱来 [相关解释]
1.蒙古语。兔的译音。
般若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或译为"波若",意译"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译。大乘佛教称之为"诸佛之母"。
药叉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或译为"夜叉"﹑"野叉"。义为勇捷,佛教指恶鬼◇常比喻丑陋﹑凶恶的人。
萨玛 [相关解释]
1.满语saman的译音。亦译作"萨满"。萨满教的男巫。
诃利帝母 [相关解释]
1.梵语h?riti的译音。意译为暴恶。即鬼子母神。原为凶神﹐后为育子﹑安产﹑维护佛法之神。
译音 [相关解释]
1.把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
质孙 [相关解释]
1.蒙语jisun译音。意为颜色。元代宫廷大宴,预宴者服装都是同样颜色,称"质孙"。《元史·舆服志一》"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内庭大宴则服之。"清查慎行《渎山酒海歌》"侍臣多着质孙衣,天子亲临诈马宴。"章炳麟《訄书·订礼俗》"蒙古朝祭以冠幞,私燕以质孙。"一说,此词源于波斯语jashn,有节日﹑庆典和御赐服饰之意。参阅韩儒林《元代诈马宴新探》﹑叶奕良《关于中"质孙服"等的探讨》。
赛娘 [相关解释]
1.美丽的少女。赛,蒙语的译音,谓好;娘,少女。元曲中常用以给少女取名。
迷你裙 [相关解释]
迷你,英文mini的译音。一种比普通裙要短的裙子。具有风格明快、随便自如、展现女性曲线、充满青春活力等特点。高弹力面料的出现,可使其随身体的活动而伸缩,短而不露,充满魅力。
鄂尔多 [相关解释]
1.契丹语﹑女真语﹑蒙古语译音。谓宫帐。
鄂拓克 [相关解释]
1.蒙古语otog译音。意为部属。亦为部落长之名。
野叉 [相关解释]
1.梵文的译音,亦译作夜叉﹑药叉,佛经多指恶鬼。古代笔记小说中亦常有记述,多荒诞不可信。
阿修罗 [相关解释]
1.梵语asura的译音。或译为"阿素若"﹑"阿须伦"﹑"阿须罗"。意译不端正(容貌丑恶)或无酒﹐或非天(与天相似)。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鬼神。佛教采用其名﹐名为无酒神﹐亦名为无善神。
阿僧祇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义译为无数。
阿庾多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数词。兆﹐即一万亿。
阿耨多罗 [相关解释]
1.梵语anuttara的译音。意译为"无上"。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一译为"无上正遍知"。是佛无上觉智。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正确的﹑普遍的觉智﹐即名为"佛"。
阿耨达池 [相关解释]
1.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唐代称为无热恼池。此池在五印度北﹐大雪山北香山南﹐二山之中。唐玄奘《序》作"阿那婆答多池"。
阿赖耶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谓能藏一切。
阿赖耶识 [相关解释]
1.亦作"阿黎耶识"。 2.梵语?layavij?na的译音。意译为"藏识"。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