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言行的内容。
带有言行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路哭 [相关解释]
1.宋范仲淹为相,锐意改革吏治,取诸路监司名册,将不称职者姓名一笔勾去。富弼在其侧云"十二丈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矣!"仲淹回答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见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十二丈即范仲淹﹐路为宋代大行政区名;一路哭﹐指一个地区的人民受害。
三复白圭 [相关解释]
1.《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复白圭"谓慎于言行。
三榜定案 [相关解释]
1.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极言行事慎重。
不检 [相关解释]
1.谓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两截人 [相关解释]
1.言行不一之人。 2.前后不一之人。
丧心病狂 [相关解释]
1.丧失理智,昏乱失常。形容言行荒谬可恶至极。
中心思想 [相关解释]
1.文章或发言中的主要思想内容。 2.指言行的主导思想。
义人 [相关解释]
1.言行符合正义或道德标准的人。 2.秦汉时加给西南一种少数民族的称谓。
亮盒子摇 [相关解释]
1.敞开盒子摇,比喻公开而毫不含糊的言行。跟"盖着盒子摇"相对。
人范 [相关解释]
1.普通人言行的规范。 2.众人的楷模。
作伪 [相关解释]
1.《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孔传"为伪饰巧百端,于心劳苦,而事日拙不可为。"后因称言行虚伪或做假为"作伪"。
作假 [相关解释]
1.指言行举止不真诚,不真实。 2.制造假的,冒充真的;真的里头搀假的;好的里头搀坏的。
作则 [相关解释]
1.《礼记.哀公问》"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郑玄注"君之行虽过,民犹以为法。"本谓统治者的言行为百姓所效法◇指做榜样。
作稽 [相关解释]
1.指言行举止。作,行;稽,止。
依仁 [相关解释]
1.谓把"仁"作为言行依循的标准。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信书 [相关解释]
1.犹言信史。指纪录皇帝言行和一朝政事的"实录"。
修整 [相关解释]
1.修饰(容貌)。 2.整修;整治。 3.检点;约束。 4.言行端正谨慎,不违礼法。 5.严整;严谨。 6.齐整。 7.秀美端庄。
修激 [相关解释]
1.谓有操守且言行激切果决。
修畅 [相关解释]
1.谓情操高尚,言行旷达。
倾向性 [相关解释]
人们的阶级观点和政治思想在言行上的具体体现。文艺作品的倾向性是作家、艺术家的政治思想和审美情感在作品中的体现,并反映他们对现实的认识和评价。
偏激 [相关解释]
思想、言论等过火,不适当思想偏激|偏激的话|青年人血气方刚,言行有时未免过于偏激。
儒行 [相关解释]
1.儒家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 2.指合乎儒教的言行。 3.谓斯文地慢步行走。
公案学 [相关解释]
1.佛教名词。公案﹐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佛教禅宗借用﹐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用来判断是非迷悟。以这种方法发展的禅学﹐称公案学。
内仪 [相关解释]
1.谓可为天下懿范的后妃言行。
内省 [相关解释]
①反省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②儒家提倡的道德修养方法之一。自我内心的省察,即自身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对的地方。但有些儒者认为内省即是把内心存在的善心扩充开来。
内省(-xǐng) [相关解释]
①反省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②儒家提倡的道德修养方法之一。自我内心的省察,即自身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对的地方。但有些儒者认为内省即是把内心存在的善心扩充开来。
冷炮 [相关解释]
1.亦作"冷炮"。 2.乘人不备而进行的零星炮击。 3.比喻出人意外的言行。
准则 [相关解释]
言行等所依据的原则行动准则|思想准则。
出轨 [相关解释]
①火车等行驶时离开轨道发生车祸。②比喻言行不合常规。
前休 [相关解释]
1.前人的美善言行。
前言往行 [相关解释]
1.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相关解释]
1.谓人的言行总是处在众人的监察之下,如有不善,无法掩盖。
原则 [相关解释]
言行所依据的准则坚持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原则分歧|不讲原则。
善月 [相关解释]
1.佛教对正﹑五﹑九三个月的称谓。谓此三月,世人宜持长斋,慎言行,特修善业,故又称斋月。
嘉言善行 [相关解释]
1.亦作"嘉言善状"。亦作"嘉言懿行"。 2.美善的言行。
噀雨 [相关解释]
1.犹言行雨,布雨。 2.噀酒为雨。
四仪 [相关解释]
1.四方所遵照的准则。 2.言行的四条准则。 3.见"四威仪"。
四子书 [相关解释]
1.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经典。此四书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言行录,故合称"四子书"。
圣训 [相关解释]
1.圣人的教导。指儒家相传的训谕。 2.帝王的训谕﹑诏令。 3.阿拉伯文的意译﹐原意为传闻﹑传述◇专指对穆罕默德言行的传述--"穆罕默德言行录"。在中国﹐圣训也称"圣训经"﹑"至圣宝训"﹑"至圣宝谕"﹑"圣谕"等。
壸训 [相关解释]
1.为妻室者的言行仪范。
夹袋中人物 [相关解释]
1.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替罢谒见﹐必问其有何人才﹐客去随即疏之﹐悉分门类。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必贤也。朝廷求贤﹐取之囊中。故公为相﹐文武百官各称职者﹐以此。"《宋史.施师点传》"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使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后成为收揽人才以备选用的典实。明张居正《答总宪张崌崃言用人》﹕"别楮所荐诸贤﹐皆一时之俊﹐处吾夹袋中宁止朝夕。"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二﹕"夹袋搜罗海内空﹐
孟子 [相关解释]
1.春秋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如宋国子姓,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孟子"。《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杜预注"子,宋姓。"孔颖达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妇人以字配姓,故称孟子。"又讳言同姓通婚,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孟子"。 2.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实心实意 [相关解释]
1.言行发自内心,真诚。
寅清 [相关解释]
1.语出《书.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后世多以"寅清"为官吏箴戒之辞,谓言行敬谨,持心清正。
察言观行 [相关解释]
1.谓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小心翼翼 [相关解释]
形容言行小心谨慎,不敢疏忽大意我把珍藏了一年的黑纱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戴好|小心翼翼,未尝有过(过失)。
崖检 [相关解释]
1.指言行的检束。
序说 [相关解释]
1.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称为"序说"。如宋朱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二书之前都有《序说》,辑录有关孔孟身世﹑言行及前人评论孔孟的材料。
应口 [相关解释]
1.应声出口,随口。形容应对或动作﹑行为敏捷﹑迅速。 2.犹言言行相符。 3.适合口味。 4.回嘴;顶嘴。
影响 [相关解释]
①干扰、吸引而发生效应玩归玩,别影响学习|受环境的影响|以你的言行去影响他。②没有根据的影响附会之谈|言之凿凿,无一字依傍影响。③踪影;消息茫然不得影响。
征神 [相关解释]
1.谓人的神态﹑表情等反映其内心世界。 2.谓通过观察人的外貌﹑言行等鉴定人物。
总政 [相关解释]
1.犹言行政长官。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简称。
恬不知耻 [相关解释]
有了错误的言行后还不以为耻他在整洁的马路上违反公德随地吐痰,还恬不知耻。
恰到好处 [相关解释]
1.谓言行举措正好做到最适当之处。
恰如其分 [相关解释]
1.谓言行举措等恰当稳妥,无过或不及。
恶形恶状 [相关解释]
1.方言。形容人言行卑贱丑恶,有污耳目。
恶模样 [相关解释]
1.指粗俗﹑不得体的言行。唐李商隐《杂纂》"恶模样",列举十二例,如"作客与人争相骂"﹑"对丈人丈母唱艳曲"﹑"横箸在羹碗上"等。亦指粗俗,不得体。
惇史 [相关解释]
1.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记录。
惊世骇俗 [相关解释]
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也说惊世震俗。
戏调 [相关解释]
1.诙谐;开玩笑。 2.调戏。谓以轻佻言行狎弄人。
批判 [相关解释]
①评论是非评论先代是非,批判未了公案。②对某种思想言行(多指错误的)进行系统分析批判全盘西化”论。
捉迷藏 [相关解释]
1.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 2.比喻言行故意使人难以捉摸。
捡式 [相关解释]
1.约束言行的法度﹑准则。 2.引申为典范。
攋染 [相关解释]
1.沾染。谓受他人言行的影响。
放浪不羁 [相关解释]
1.谓言行随便,不受约束。
放肆 [相关解释]
(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说话注意点,不要太~。
放达 [相关解释]
〈书〉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的拘束纵酒~ㄧ~不羁。
敛迹 [相关解释]
〈书〉①隐蔽起来,不敢再出头露面盗匪~ㄧ~潜踪。②约束自己的言行屏气~。③退隐~山林 ㄧ~避贤。
斗趣 [相关解释]
斗通逗”。逗趣,言行有趣,引人发笑这孩子真会斗趣。
方巾气 [相关解释]
指思想、言行迂腐的作风习气(方巾明代书生日常戴的帽子)。
旁白 [相关解释]
戏剧名词。剧中人物在一旁评价对手言行、表述本人内心活动或直接说给观众听(假设不为同台其他人物听见)的台词。中国戏曲中称为打背供”。
无德 [相关解释]
1.谓言行不合社会的准则和规范;没有德行。 2.指无德行之人。 3.不用感恩。 4.见"无德而称"。 5.见"无得"。
无清头 [相关解释]
1.方言。谓脑子糊涂。 2.方言。谓(言行)越轨,不正经。
无町畦 [相关解释]
1.没有田界。亦以比喻人的言行没有约束。
晏婴(?-前500) [相关解释]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为卿。奉景公命出使晋国联姻,与晋大夫叔向议论齐国政局,预言齐国政权将被田氏取代。传世有《晏子春秋》,为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有头没脑 [相关解释]
1.形容心神不定﹐言行丢三落四。
杀彘教子 [相关解释]
1.谓父母教育子女﹐首先自己要言行一致。
栀蜡 [相关解释]
1.谓用栀﹑蜡涂饰。语出唐柳宗元《鞭贾》。亦喻伪饰欺世的言行。
栀鞭 [相关解释]
1.语出唐柳宗元《鞭贾》。用栀黄染的劣质鞭。比喻伪饰欺世的言行。
树碑立传 [相关解释]
立碑或作传以颂扬某人功德。多比喻树立个人威信或抬高个人声望的言行为英雄模范人物树碑立传的作品。
欺骗 [相关解释]
1.以虚假的言行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
正大光明 [相关解释]
1.指言行正派而襟怀坦白。 2.形容显赫盛大。
正屋不正梢子斜 [相关解释]
1.比喻上面的人言行不正,其下属亦会如此。
正己 [相关解释]
1.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母师 [相关解释]
1.母亲的典范『刘向《列女传.鲁之母师》载春秋时鲁有寡母,言行一致。某日往娘家,与子媳约定至夕而返。及返,尚未晚,即停立村外,至夕才如约入家门。此事"大夫美之,言于鲁穆公,赐尊号曰'母师',使夫人诸姬皆师之"。 2.傅母,女师。母,通"姆"。
池北偶谈 [相关解释]
一名《石帆亭纪谈》。笔记。清代王士。妫32W鳌6十六卷。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目。记述明清典章制度、历史沿革、文人士大夫言行轶事、经史考辨和诗文书画创作,又夹杂神鬼怪异故事。
污浊 [相关解释]
①混浊;不干净污浊的死水|室内空气污浊。②卑劣鄙陋言行污浊|污浊的社会环境。③指腐朽没落的东西清除吸毒、嫖娼、赌博等一切污浊!
没正条 [相关解释]
1.方言。谓言行不合正理。
没里没外 [相关解释]
1.里外不分。谓言行不顾场合。
注赞 [相关解释]
1.关于言行的说明和赞语。
派性 [相关解释]
1.站在某一派别的立场上,并为谋求或维护其派别利益而表现出的思想意识或言行等特性。
浅人 [相关解释]
1.谓言行浅薄的人。
浑帐 [相关解释]
1.詈词。谓言行无理无耻。
淫言诐行 [相关解释]
1.谓不正当的言行。
混帐 [相关解释]
1.亦作"混账"。 2.詈词。谓人言行无理无耻。 3.胡乱;敷衍。 4.胡缠,搅扰。
滔滔 [相关解释]
1.大水奔流貌。 2.比喻言行或其它事物连续不断。 3.盛大;普遍。 4.和暖;和乐。
滞碾 [相关解释]
1.言行迟缓。
澜倒波随 [相关解释]
1.犹言随波逐流。比喻言行无标准。
灭裂 [相关解释]
1.谓言行粗疏草率。 2.犹败坏,毁灭。
烟幕 [相关解释]
1.亦作"烟幕"。 2.军事上应用化学药剂造成的能发生遮蔽效果的浓厚烟雾。 3.农业上为防止霜冻燃烧某些燃料或化学物质而造成的浓厚的烟雾。 4.比喻掩盖真相或本意的言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