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 查到相关见知的内容。
带有见知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五七言诗
[相关解释]
1.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杨齐贤题解"古无此体,自太白始。"
1.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杨齐贤题解"古无此体,自太白始。"
升官图
[相关解释]
话剧剧本。陈白尘作于1945年。两个强盗梦见知县和秘书长在群众暴动中一伤一死,于是冒充知县和秘书长来到县衙,诸官僚与知县太太为分得赃款,居然予以承认,真知县被卖作壮丁■然省长前来视察,他收到许多金条和一个新太太,于是宣布视察完毕,枪毙了逃回的真知县。正当大家升官发财,为省长和假知县举办婚礼时,愤怒的群众将他们抓走。两个强盗于是从梦中惊醒。
话剧剧本。陈白尘作于1945年。两个强盗梦见知县和秘书长在群众暴动中一伤一死,于是冒充知县和秘书长来到县衙,诸官僚与知县太太为分得赃款,居然予以承认,真知县被卖作壮丁■然省长前来视察,他收到许多金条和一个新太太,于是宣布视察完毕,枪毙了逃回的真知县。正当大家升官发财,为省长和假知县举办婚礼时,愤怒的群众将他们抓走。两个强盗于是从梦中惊醒。
见知
[相关解释]
1.见而知之。指同时代的事,以别于后代对前代事的"闻而知之"。语本《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 2.谓明见明知,并不隔膜。 3.受到知遇。 4.为人所知。 5.见"见知法"。
1.见而知之。指同时代的事,以别于后代对前代事的"闻而知之"。语本《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 2.谓明见明知,并不隔膜。 3.受到知遇。 4.为人所知。 5.见"见知法"。
见知法
[相关解释]
1.汉律,吏知他人犯罪而不举,以故纵论处,谓"见知法"。
1.汉律,吏知他人犯罪而不举,以故纵论处,谓"见知法"。
赐床调羹
[相关解释]
1.唐李阳冰《序》"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后世即以"赐床调羹"谓唐诗人李白见知于玄宗。
1.唐李阳冰《序》"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后世即以"赐床调羹"谓唐诗人李白见知于玄宗。
赐香
[相关解释]
1.谓贵人向寺庙敬香。 2.赠送鸡舌香。桓帝时,侍中乃存,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见汉应劭《汉官仪》卷上◇用以表示见知于皇上。
1.谓贵人向寺庙敬香。 2.赠送鸡舌香。桓帝时,侍中乃存,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见汉应劭《汉官仪》卷上◇用以表示见知于皇上。
锥指
[相关解释]
语出《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不亦小乎。”后用锥指”比喻见知浅小。
语出《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不亦小乎。”后用锥指”比喻见知浅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