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0 查到相关西厢记的内容。
带有西厢记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于飞乐
[相关解释]
1.词牌名。一名鸳鸯怨曲,双调,七十二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参阅《词谱》卷十六。 2.曲牌名。高平调。见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1.词牌名。一名鸳鸯怨曲,双调,七十二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参阅《词谱》卷十六。 2.曲牌名。高平调。见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仁事
[相关解释]
1.金元时俗语。仁爱之事的反语,实指虐害而言。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和尚,休要狂獐等待着……略等我仁事,与贤家一万刀。"@说为"成事"的转音。参阅《董解元西厢记》凌景埏校注。
1.金元时俗语。仁爱之事的反语,实指虐害而言。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和尚,休要狂獐等待着……略等我仁事,与贤家一万刀。"@说为"成事"的转音。参阅《董解元西厢记》凌景埏校注。
借宫
[相关解释]
1.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刷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三章第三节。
1.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刷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三章第三节。
六才子书
[相关解释]
1.清金圣叹以《庄子》﹑《离骚》﹑《史记》﹑杜甫律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并加评订。其《序》云"余尝集才子书者六。目曰《庄》也﹐《骚》也﹐马之《史记》也﹐杜之律诗也﹐《水浒》也﹐《西厢》也。谬加评订﹐海内君子皆许余﹐以为知言。" 2.指王实甫《西厢记》。在"六才子书"中﹐《水浒传》居第五﹐《西厢记》居第六﹐故名。
1.清金圣叹以《庄子》﹑《离骚》﹑《史记》﹑杜甫律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并加评订。其《序》云"余尝集才子书者六。目曰《庄》也﹐《骚》也﹐马之《史记》也﹐杜之律诗也﹐《水浒》也﹐《西厢》也。谬加评订﹐海内君子皆许余﹐以为知言。" 2.指王实甫《西厢记》。在"六才子书"中﹐《水浒传》居第五﹐《西厢记》居第六﹐故名。
剔团坘
[相关解释]
1.亦作"剔团圆"。 2.圆圆的样子。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觑着剔团圆的明月伽伽地拜。"又卷二"剔团坘的睁察杀人眼。"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断人肠的是剔团坘月色挂妆楼。"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把剔团坘明月深深拜。"一说,"剔"为助词,无义。
1.亦作"剔团圆"。 2.圆圆的样子。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觑着剔团圆的明月伽伽地拜。"又卷二"剔团坘的睁察杀人眼。"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断人肠的是剔团坘月色挂妆楼。"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把剔团坘明月深深拜。"一说,"剔"为助词,无义。
北西厢
[相关解释]
1.指元王实甫所写的杂剧《西厢记》。为与明李景云﹑李日华等所写的南曲传奇《西厢记》相区别,故有南西厢﹑北西厢之名◇者称为"南西厢"。
1.指元王实甫所写的杂剧《西厢记》。为与明李景云﹑李日华等所写的南曲传奇《西厢记》相区别,故有南西厢﹑北西厢之名◇者称为"南西厢"。
南西厢
[相关解释]
1.以南曲演唱《西厢记》故事的南戏或传奇剧本的通称。系据王实甫北曲《西厢记》翻变而成,情节基本相同,有宋元南戏《崔莺莺西厢记》(作者不详),明李景云南戏《莺莺西厢记》和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采《陆天池西厢记》等。
1.以南曲演唱《西厢记》故事的南戏或传奇剧本的通称。系据王实甫北曲《西厢记》翻变而成,情节基本相同,有宋元南戏《崔莺莺西厢记》(作者不详),明李景云南戏《莺莺西厢记》和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采《陆天池西厢记》等。
宸京
[相关解释]
1.京城,帝都。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阑干倚徧盼才郎﹐莫恋宸京黄四娘。"因系帝王所居处,亦以借称皇帝。
1.京城,帝都。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阑干倚徧盼才郎﹐莫恋宸京黄四娘。"因系帝王所居处,亦以借称皇帝。
崔莺莺
[相关解释]
1.唐传奇小说人物。唐元稹有《莺莺传》,记述莺莺与张生相恋,后为张所弃而他嫁的故事。自唐以来,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北宋赵令畤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董解元作《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作杂剧《西厢记》,皆述其事。王作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使莺莺终于冲破封建礼教和门第的束缚,与张生结合,从而塑造了一个美貌多情的少女的典型形象。亦省称"崔莺"。
1.唐传奇小说人物。唐元稹有《莺莺传》,记述莺莺与张生相恋,后为张所弃而他嫁的故事。自唐以来,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北宋赵令畤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董解元作《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作杂剧《西厢记》,皆述其事。王作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使莺莺终于冲破封建礼教和门第的束缚,与张生结合,从而塑造了一个美貌多情的少女的典型形象。亦省称"崔莺"。
张君秋(1920-1997)
[相关解释]
京剧演员。原名滕家鸣,江苏丹徒人。十四岁学艺,演青衣。曾得王瑶卿传授,又得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指点。扮相雍容华贵,嗓音宽亮甜润。擅演《玉堂春》、《西厢记》、《望江亭》等剧。历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剧协、中国文联副主席。
京剧演员。原名滕家鸣,江苏丹徒人。十四岁学艺,演青衣。曾得王瑶卿传授,又得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指点。扮相雍容华贵,嗓音宽亮甜润。擅演《玉堂春》、《西厢记》、《望江亭》等剧。历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剧协、中国文联副主席。
弦索
[相关解释]
1.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 2.金元以来,北方戏曲或曲艺多以丝弦乐器伴奏,后人因以"弦索"为北曲的代称。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也称《弦索西厢》。明沈宠绥有《弦索辨讹》三卷。
1.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 2.金元以来,北方戏曲或曲艺多以丝弦乐器伴奏,后人因以"弦索"为北曲的代称。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也称《弦索西厢》。明沈宠绥有《弦索辨讹》三卷。
混江龙
[相关解释]
1.曲牌名。属北仙吕宫。元王实甫《西厢记》﹑明汤显祖《牡丹亭》﹑清李渔《奈何天》等戏曲均有此曲牌。 2.我国古代的一种水雷。 3.刷荡沙泥的治河工具。木制,径一尺四寸,长五六尺,四面安铁叶如卷发,重凡三四百斤,沉入水底,以刷荡沙泥。
1.曲牌名。属北仙吕宫。元王实甫《西厢记》﹑明汤显祖《牡丹亭》﹑清李渔《奈何天》等戏曲均有此曲牌。 2.我国古代的一种水雷。 3.刷荡沙泥的治河工具。木制,径一尺四寸,长五六尺,四面安铁叶如卷发,重凡三四百斤,沉入水底,以刷荡沙泥。
王实甫
[相关解释]
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创作活动年代大致在元贞、大德年间。剧作今知有十三种,现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贩茶船》、《芙蓉亭》各存曲文。另存散曲数首。作品表现青年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曲词清丽优美。
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创作活动年代大致在元贞、大德年间。剧作今知有十三种,现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贩茶船》、《芙蓉亭》各存曲文。另存散曲数首。作品表现青年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曲词清丽优美。
粉蝶儿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七十二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中吕宫,但北曲中较为常见。南曲例见明高明《琵琶记》第二十六出,北曲例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1.词牌名。双调,七十二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中吕宫,但北曲中较为常见。南曲例见明高明《琵琶记》第二十六出,北曲例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红娘
[相关解释]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侍女,促成了莺莺和张生的结合◇来用做媒人的代称。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侍女,促成了莺莺和张生的结合◇来用做媒人的代称。
莺莺传
[相关解释]
一名《会真记》。传奇小说。唐代元稹作。贞元中有张生游蒲州,遇崔氏女莺莺,见其绝色而倾心,经婢女红娘撮合定情◇张生赴长安应试变心,并以美色为人间妖孽之托词,掩饰其背盟毁约之行径◇不断被人用作小说、诗歌、说唱、戏剧的题材。最著者为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一名《会真记》。传奇小说。唐代元稹作。贞元中有张生游蒲州,遇崔氏女莺莺,见其绝色而倾心,经婢女红娘撮合定情◇张生赴长安应试变心,并以美色为人间妖孽之托词,掩饰其背盟毁约之行径◇不断被人用作小说、诗歌、说唱、戏剧的题材。最著者为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董解元
[相关解释]
金代戏曲作家。生平不详,解元”系当时对读书人的敬称。著有《西厢记诸宫调》,通称《董西厢》,是今存宋、金诸宫调中最完整的作品。
金代戏曲作家。生平不详,解元”系当时对读书人的敬称。著有《西厢记诸宫调》,通称《董西厢》,是今存宋、金诸宫调中最完整的作品。
西厢记
[相关解释]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杂剧剧本。元代王实甫作。故事出于唐代元稹《莺莺传》传奇,宋代赵令淳菀员辔《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代董解元编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在诸宫调基础上改创为杂剧。叙唐代书生张珙在蒲东普救寺与崔相国之女莺莺相遇,产生爱情,经侍女红娘从中帮助,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结合。剧本以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见长。明清以来,戏曲、曲艺多有改编,以传奇《南西厢记》较著名。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杂剧剧本。元代王实甫作。故事出于唐代元稹《莺莺传》传奇,宋代赵令淳菀员辔《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代董解元编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在诸宫调基础上改创为杂剧。叙唐代书生张珙在蒲东普救寺与崔相国之女莺莺相遇,产生爱情,经侍女红娘从中帮助,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结合。剧本以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见长。明清以来,戏曲、曲艺多有改编,以传奇《南西厢记》较著名。
迎仙客
[相关解释]
1.唐大曲名。 2.词牌名。调见宋史浩词。 3.曲牌名。属中吕宫。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明汤显祖《邯郸记.度世》。
1.唐大曲名。 2.词牌名。调见宋史浩词。 3.曲牌名。属中吕宫。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明汤显祖《邯郸记.度世》。
鹘鸰
[相关解释]
1.亦作"鹘伶"。 2.本系一种目光尖锐的鸟。(1)形容目光明快﹑灵活。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若不沙,则我这双儿鹘鸰也似眼中睛,应不瞑。"(2)形容聪明伶俐。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虽为个侍婢,举止皆奇妙,那些儿鹘鸰那些儿掉。"元宋方壶《红绣鞋.阅世》曲"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
1.亦作"鹘伶"。 2.本系一种目光尖锐的鸟。(1)形容目光明快﹑灵活。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若不沙,则我这双儿鹘鸰也似眼中睛,应不瞑。"(2)形容聪明伶俐。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虽为个侍婢,举止皆奇妙,那些儿鹘鸰那些儿掉。"元宋方壶《红绣鞋.阅世》曲"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