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2 查到相关衣食的内容。
带有衣食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生吃着不尽
[相关解释]
1.谓毕生衣食丰足有余。
1.谓毕生衣食丰足有余。
上方
[相关解释]
1.前面。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 3.天上;上界。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5.上邦,大国。 6.上级。 7.同"尚方"『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 8.同"尚方"。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 9.上方剑的简称。
1.前面。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 3.天上;上界。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5.上邦,大国。 6.上级。 7.同"尚方"『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 8.同"尚方"。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 9.上方剑的简称。
东坡纸
[相关解释]
1.宋神宗熙宁四年正月,宫中要买"浙灯"四千余盏,并令减价强行收购。时任开封府推官的苏轼上《谏买浙灯状》,指出"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卖灯之民,例非豪民,举债出息,畜之弥年,衣食之计,望此旬日。陛下为民父母,唯可添价贵买,岂可减价贱酬!"状上,买灯之事竟罢◇因称谏书为"东坡纸"。
1.宋神宗熙宁四年正月,宫中要买"浙灯"四千余盏,并令减价强行收购。时任开封府推官的苏轼上《谏买浙灯状》,指出"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卖灯之民,例非豪民,举债出息,畜之弥年,衣食之计,望此旬日。陛下为民父母,唯可添价贵买,岂可减价贱酬!"状上,买灯之事竟罢◇因称谏书为"东坡纸"。
五尚
[相关解释]
1.指掌管帝王衣食起居的五种官职。一般以宦官充任。即尚食﹑尚冠﹑尚帐﹑尚衣﹑尚席。
1.指掌管帝王衣食起居的五种官职。一般以宦官充任。即尚食﹑尚冠﹑尚帐﹑尚衣﹑尚席。
军分
[相关解释]
1.配给每一军人的衣食用品。
1.配给每一军人的衣食用品。
农家
[相关解释]
1.田家,从事农业的人家。 2.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1.田家,从事农业的人家。 2.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千头木奴
[相关解释]
1.指千棵柑橘树『末李衡为官清廉,晩年派人于武陵龙阳汜洲种柑橘千株。临死,对他的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晋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李衡传》◇多用以为典。亦省作"千奴"。
1.指千棵柑橘树『末李衡为官清廉,晩年派人于武陵龙阳汜洲种柑橘千株。临死,对他的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晋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李衡传》◇多用以为典。亦省作"千奴"。
圣库
[相关解释]
1.太平天国实行生活必需品平均分配的制度﹐称其所建立的国库为"圣库"。规定全体衣食俱由圣库开支。但至后期﹐圣库制度虽仍在天京施行﹐但高级官员已先蓄私产﹐缴获归公的原则亦已无形破坏。
1.太平天国实行生活必需品平均分配的制度﹐称其所建立的国库为"圣库"。规定全体衣食俱由圣库开支。但至后期﹐圣库制度虽仍在天京施行﹐但高级官员已先蓄私产﹐缴获归公的原则亦已无形破坏。
在莒
[相关解释]
1.春秋时,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凶流亡于莒,返国后登君位,是为桓公。又战国时齐闵王遇杀,其子法章变姓名,为莒太史家庸夫。太史敫女怜之,常给其衣食。法章终被立为襄王◇因称往昔受厄遭困为"在莒"。
1.春秋时,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凶流亡于莒,返国后登君位,是为桓公。又战国时齐闵王遇杀,其子法章变姓名,为莒太史家庸夫。太史敫女怜之,常给其衣食。法章终被立为襄王◇因称往昔受厄遭困为"在莒"。
奔走
[相关解释]
①急走;跑~相告。②为一定目的而到处活动~衣食ㄧ~了几天,事情仍然没有结果。
①急走;跑~相告。②为一定目的而到处活动~衣食ㄧ~了几天,事情仍然没有结果。
干校六记
[相关解释]
散文集。杨绛作。1981年出版。收《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于文化大革命”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文笔淡雅细腻,语言诙谐幽默,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格调。
散文集。杨绛作。1981年出版。收《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从衣食住行、同志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于文化大革命”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文笔淡雅细腻,语言诙谐幽默,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格调。
廪给
[相关解释]
1.亦作"廪给"。 2.俸禄;薪给。 3.指科举时代公家给予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4.谓发给廪禄。 5.泛指衣食等生活资料。
1.亦作"廪给"。 2.俸禄;薪给。 3.指科举时代公家给予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4.谓发给廪禄。 5.泛指衣食等生活资料。
恶衣菲食
[相关解释]
1.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1.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戒门
[相关解释]
1.《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絶矣,毋复入偃之门!'"后用"戒门"作为富贵骄人的典故。
1.《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絶矣,毋复入偃之门!'"后用"戒门"作为富贵骄人的典故。
朝餐
[相关解释]
1.早饭;吃早饭。 2.借指衣食﹐生活。
1.早饭;吃早饭。 2.借指衣食﹐生活。
木奴
[相关解释]
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李衡﹞于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吴末,衡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后因称柑橘树为"木奴"。 2.指柑橘的果实。 3.泛称果树和其它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 4.柯树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柯树》。
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李衡﹞于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吴末,衡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后因称柑橘树为"木奴"。 2.指柑橘的果实。 3.泛称果树和其它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 4.柯树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柯树》。
李衡奴
[相关解释]
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橐饘
[相关解释]
1.亦作"槖饘"。 2.指衣食。
1.亦作"槖饘"。 2.指衣食。
橘奴
[相关解释]
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以"橘奴"为橘树或橘子的别称。
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以"橘奴"为橘树或橘子的别称。
浣衣菲食
[相关解释]
1.谓衣食节俭。
1.谓衣食节俭。
混事
[相关解释]
只以取得衣食为目的而从事某种职业;谋生(含贬义)。
只以取得衣食为目的而从事某种职业;谋生(含贬义)。
温裕
[相关解释]
1.温暖。 2.引申指衣食温饱﹐生活富足。 3.平和宽宏。
1.温暖。 2.引申指衣食温饱﹐生活富足。 3.平和宽宏。
物质文明
[相关解释]
与精神文明”相对。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内容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的积累等;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衣食住行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并受生产关系、地理条件和人口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科学文化条件和思想条件。
与精神文明”相对。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内容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的积累等;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衣食住行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并受生产关系、地理条件和人口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科学文化条件和思想条件。
玉笥
[相关解释]
1.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 2.传说中的玉筐。 3.指帝祚。 4.山名。在湖南湘阴县东北,相传屈原放逐于此而作《九歌》,上有屈子祠。 5.山名。在江西永新县。道家称为仙居之所。 6.山名。在浙江。
1.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 2.传说中的玉筐。 3.指帝祚。 4.山名。在湖南湘阴县东北,相传屈原放逐于此而作《九歌》,上有屈子祠。 5.山名。在江西永新县。道家称为仙居之所。 6.山名。在浙江。
玉食锦衣
[相关解释]
1.精美的衣食。
1.精美的衣食。
短吃少穿
[相关解释]
1.谓衣食困乏。
1.谓衣食困乏。
粗衣恶食
[相关解释]
1.粗劣的衣食。常形容生活清苦。
1.粗劣的衣食。常形容生活清苦。
粗衣粝食
[相关解释]
1.亦作"麄衣粝食"。 2.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1.亦作"麄衣粝食"。 2.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纨褲膏粱
[相关解释]
1.指精美的衣食。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1.指精美的衣食。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缺吃少穿
[相关解释]
1.谓衣食困乏。
1.谓衣食困乏。
美厚
[相关解释]
1.指美好的衣食。
1.指美好的衣食。
膳服
[相关解释]
1.饮食和服用。亦泛指衣食所需。
1.饮食和服用。亦泛指衣食所需。
衣禄
[相关解释]
1.犹俸禄。 2.衣食福分。
1.犹俸禄。 2.衣食福分。
衣租食税
[相关解释]
1.见"衣食税租"。
1.见"衣食税租"。
衣食
[相关解释]
1.衣服和食物。泛指基本生活资料。 2.借指俸禄。 3.指生计。 4.犹行当;职业。
1.衣服和食物。泛指基本生活资料。 2.借指俸禄。 3.指生计。 4.犹行当;职业。
衣食不周
[相关解释]
1.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1.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衣食业
[相关解释]
1.指维持生活的职业。
1.指维持生活的职业。
衣食客
[相关解释]
1.指晋代世族豪强荫庇下的一种与奴相似的仆役。
1.指晋代世族豪强荫庇下的一种与奴相似的仆役。
衣食父母
[相关解释]
1.指得以仰赖为生的人。
1.指得以仰赖为生的人。
衣食税租
[相关解释]
1.谓居官食禄。
1.谓居官食禄。
衣食饭
[相关解释]
1.见"衣食饭碗"。
1.见"衣食饭碗"。
衣饭碗
[相关解释]
1.见"衣食饭碗"。
1.见"衣食饭碗"。
解衣推食
[相关解释]
1.慷慨赠人衣食。谓施惠于人。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1.慷慨赠人衣食。谓施惠于人。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谷帛
[相关解释]
1.谷物与布帛。亦泛指衣食一类生活资料。
1.谷物与布帛。亦泛指衣食一类生活资料。
资缘
[相关解释]
1.佛教谓资助修行的外缘(衣食住)。
1.佛教谓资助修行的外缘(衣食住)。
跕鸢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马援传》"封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闲,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跕跕墯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跕鸢,言瘴气之盛,虽鸢鸟亦难以飞越而堕落◇引以为典,多喻指艰难与险阻。
1.《后汉书.马援传》"封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闲,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跕跕墯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跕鸢,言瘴气之盛,虽鸢鸟亦难以飞越而堕落◇引以为典,多喻指艰难与险阻。
重本抑末
[相关解释]
1.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时李悝﹑商鞅和韩非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
1.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时李悝﹑商鞅和韩非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
重车
[相关解释]
1.装载衣食用具的车子。 2.指古代运输辎重的兵车,以别于轻车。
1.装载衣食用具的车子。 2.指古代运输辎重的兵车,以别于轻车。
食蚓仲
[相关解释]
1.战国齐人陈仲子的别称。其兄食禄万钟。陈仲子以为不义之禄,不享用,而另居于于陵,身自织屦,妻辟纑,以劳动所得易衣食之资。曾三日无食,眼花耳聋,见井上有虫食过大半之李﹐匍匐往食。时人以为廉士。孟子则谓"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见《孟子.滕文公下》。
1.战国齐人陈仲子的别称。其兄食禄万钟。陈仲子以为不义之禄,不享用,而另居于于陵,身自织屦,妻辟纑,以劳动所得易衣食之资。曾三日无食,眼花耳聋,见井上有虫食过大半之李﹐匍匐往食。时人以为廉士。孟子则谓"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见《孟子.滕文公下》。
食褐
[相关解释]
1.衣食。
1.衣食。
饱病
[相关解释]
1.指衣食丰足而产生的淫欲。
1.指衣食丰足而产生的淫欲。
鲜衣美食
[相关解释]
1.谓衣食俱美。形容讲究吃穿,生活奢华。
1.谓衣食俱美。形容讲究吃穿,生活奢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