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1 查到相关行刑的内容。
带有行刑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班六房
[相关解释]
1.旧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指分掌缉捕罪犯﹑看守牢狱﹑站堂行刑等职务的快﹑皂﹑壮三班和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书办﹑胥吏。
1.旧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指分掌缉捕罪犯﹑看守牢狱﹑站堂行刑等职务的快﹑皂﹑壮三班和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书办﹑胥吏。
两观
[相关解释]
1.宫门前两边的望楼。 2.特指春秋鲁阙,孔子诛少正卯之处。 3.借指行刑正法之所。
1.宫门前两边的望楼。 2.特指春秋鲁阙,孔子诛少正卯之处。 3.借指行刑正法之所。
云阳
[相关解释]
1.《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阳城在雍州云阳县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宫在焉。"汉桓宽《盐铁论.毁学》﹕"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于囹圄﹐车制于云阳之市。"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 2.指云梦泽中高唐之台。一说为"阳云"之误。 3.古县名。指今江苏省丹阳市。 4.古县名。故地即秦云阳邑『时改县﹐属左冯翊。 5.树精。 6.秦程邈因罪而囚云阳狱。在狱中﹐增减大篆书笔画﹐创为隶书﹐始皇善之﹐名其书曰隶书﹐定为八体之一
1.《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阳城在雍州云阳县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宫在焉。"汉桓宽《盐铁论.毁学》﹕"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于囹圄﹐车制于云阳之市。"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 2.指云梦泽中高唐之台。一说为"阳云"之误。 3.古县名。指今江苏省丹阳市。 4.古县名。故地即秦云阳邑『时改县﹐属左冯翊。 5.树精。 6.秦程邈因罪而囚云阳狱。在狱中﹐增减大篆书笔画﹐创为隶书﹐始皇善之﹐名其书曰隶书﹐定为八体之一
五百
[相关解释]
1.古代在官舆前导引的役卒。 2.执杖行刑。
1.古代在官舆前导引的役卒。 2.执杖行刑。
修刑
[相关解释]
1.执行刑罚。
1.执行刑罚。
停刑
[相关解释]
1.停止执行刑罚。
1.停止执行刑罚。
入市
[相关解释]
1.古代常在市曹行刑,故称绑赴刑场正法为"入市"。
1.古代常在市曹行刑,故称绑赴刑场正法为"入市"。
刑吏
[相关解释]
1.行刑的吏卒。
1.行刑的吏卒。
刑杖
[相关解释]
1.刑具,行刑用的棍棒。
1.刑具,行刑用的棍棒。
夹棍
[相关解释]
旧时的一种刑具,用两根木棍做成,行刑时用力夹犯人的腿。
旧时的一种刑具,用两根木棍做成,行刑时用力夹犯人的腿。
少年犯
[相关解释]
犯了罪并被判了刑的少年。在我国,少年犯的年龄为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少年在生理和智力上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容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和引诱,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少年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专设未成年犯管教所,对他们执行刑罚。
犯了罪并被判了刑的少年。在我国,少年犯的年龄为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少年在生理和智力上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容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和引诱,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少年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专设未成年犯管教所,对他们执行刑罚。
少年犯(少shào)
[相关解释]
犯了罪并被判了刑的少年。在我国,少年犯的年龄为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少年在生理和智力上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容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和引诱,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少年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专设未成年犯管教所,对他们执行刑罚。
犯了罪并被判了刑的少年。在我国,少年犯的年龄为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少年在生理和智力上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容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和引诱,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少年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专设未成年犯管教所,对他们执行刑罚。
恶杀都来
[相关解释]
1.宋﹑元﹑明时刽子手行刑前的叫喊声。
1.宋﹑元﹑明时刽子手行刑前的叫喊声。
执威
[相关解释]
1.谓施行刑罚。
1.谓施行刑罚。
施刑
[相关解释]
1.行刑。
1.行刑。
木丸
[相关解释]
1.武则天时代的一种行刑用具。为木制的球形物,塞入犯人之口,使不能出声。
1.武则天时代的一种行刑用具。为木制的球形物,塞入犯人之口,使不能出声。
木嚼
[相关解释]
1.旧时行刑前塞在犯人嘴里的木制物。
1.旧时行刑前塞在犯人嘴里的木制物。
正五九
[相关解释]
1.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宋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唐武德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
1.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宋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唐武德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
率杀
[相关解释]
1.谓依法行刑。
1.谓依法行刑。
皂快
[相关解释]
1.旧时州县衙役有皂﹑快﹑壮三班皂班掌站堂行刑;快班又分步快﹑马快﹐原为传递公文﹐后掌缉捕罪犯;壮班掌看管囚徒。其成员通称差役﹐亦称皂快。
1.旧时州县衙役有皂﹑快﹑壮三班皂班掌站堂行刑;快班又分步快﹑马快﹐原为传递公文﹐后掌缉捕罪犯;壮班掌看管囚徒。其成员通称差役﹐亦称皂快。
皂班
[相关解释]
1.旧时州县衙役三班中的一班﹐其职掌站堂行刑。亦泛指差役。
1.旧时州县衙役三班中的一班﹐其职掌站堂行刑。亦泛指差役。
禁刑日
[相关解释]
1.法令规定不准宰杀动物和对罪犯施行刑罚的日子。
1.法令规定不准宰杀动物和对罪犯施行刑罚的日子。
私设公堂
[相关解释]
1.指非法拘捕﹑审判﹑监禁他人﹐施行刑讯逼供﹐甚至残害人的身体和生命的活动。
1.指非法拘捕﹑审判﹑监禁他人﹐施行刑讯逼供﹐甚至残害人的身体和生命的活动。
科行
[相关解释]
1.执行刑罚。
1.执行刑罚。
行刑
[相关解释]
1.执行刑罚。多指执行死刑。
1.执行刑罚。多指执行死刑。
行戮
[相关解释]
1.犹行刑。特指执行死刑。
1.犹行刑。特指执行死刑。
责状
[相关解释]
1.具结。 2.施行刑罚。
1.具结。 2.施行刑罚。
问事
[相关解释]
1.谓过问国家大事。 2.执杖行刑之役卒。 3.刑具。
1.谓过问国家大事。 2.执杖行刑之役卒。 3.刑具。
鞠遣
[相关解释]
1.谓判决发付行刑。鞠,通"鞫"。
1.谓判决发付行刑。鞠,通"鞫"。
鸳鸯板子
[相关解释]
1.古代行刑时左右轮流笞打的板子。
1.古代行刑时左右轮流笞打的板子。
麻槌
[相关解释]
1.用麻绞扎成的粗而短的鞭槌。旧时作为刑具。行刑前用水浸湿。也作一般打人的用具。
1.用麻绞扎成的粗而短的鞭槌。旧时作为刑具。行刑前用水浸湿。也作一般打人的用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