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1 查到相关行云的内容。
带有行云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云歌
[相关解释]
1.《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卿云歌》宋郭茂倩题解﹕"《尚书大传》曰﹕'舜将禅禹﹐于时俊乿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后因用"云歌"指帝王祭祀﹑庆典时的颂歌。 2.响遏行云之歌。 3.指高歌。
1.《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卿云歌》宋郭茂倩题解﹕"《尚书大传》曰﹕'舜将禅禹﹐于时俊乿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后因用"云歌"指帝王祭祀﹑庆典时的颂歌。 2.响遏行云之歌。 3.指高歌。
云水
[相关解释]
1.云与水。 2.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 4.河流名。在今广东省乐昌县南境。
1.云与水。 2.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 4.河流名。在今广东省乐昌县南境。
云臻
[相关解释]
1.行云聚集。 2.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迅速到来。
1.行云聚集。 2.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迅速到来。
云雷
[相关解释]
1.云和雷。 2.指云纹和雷纹。 3.《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上《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因以"云雷"喻险难环境。 4.指不吉利的征兆。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按《象传》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谓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 6.指经纬治理国家的人。 7.行云下雨。 8.比喻波涛。波涛翻卷如云﹐奔腾之声如雷﹐故称。
1.云和雷。 2.指云纹和雷纹。 3.《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上《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因以"云雷"喻险难环境。 4.指不吉利的征兆。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按《象传》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谓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 6.指经纬治理国家的人。 7.行云下雨。 8.比喻波涛。波涛翻卷如云﹐奔腾之声如雷﹐故称。
停云
[相关解释]
1.停止不动的云。晋陶潜《停云》诗"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因其自序称"停云,思亲友也"故后世多用作思亲友之意。 2.使行云停止不动。喻歌声之高亢优美。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事。
1.停止不动的云。晋陶潜《停云》诗"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因其自序称"停云,思亲友也"故后世多用作思亲友之意。 2.使行云停止不动。喻歌声之高亢优美。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事。
合江亭
[相关解释]
1.古迹名。为唐人宴饯题咏之所。(1)在今湖南衡阳县北。唐韩愈有《合江亭》诗。孙汝听题解"亭在衡州负郭,今之石鼓头,即其地也。地形特异,岿然崛起于二水之间,旁有朱陵洞,亦谓之朱陵仙府,唐人题刻散满岩上。"(2)在今湖北宜都县北。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唐路侍中岩……以官妓行云等十人侍宴,移镇渚宫日,于合江亭离筵赠行云等《感恩多》词,有'离魂何处断?烟雨江南岸。'至今播于倡楼也。"(3)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传为唐韦皋建。参阅宋吕大防《杜工部年谱》。
1.古迹名。为唐人宴饯题咏之所。(1)在今湖南衡阳县北。唐韩愈有《合江亭》诗。孙汝听题解"亭在衡州负郭,今之石鼓头,即其地也。地形特异,岿然崛起于二水之间,旁有朱陵洞,亦谓之朱陵仙府,唐人题刻散满岩上。"(2)在今湖北宜都县北。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唐路侍中岩……以官妓行云等十人侍宴,移镇渚宫日,于合江亭离筵赠行云等《感恩多》词,有'离魂何处断?烟雨江南岸。'至今播于倡楼也。"(3)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传为唐韦皋建。参阅宋吕大防《杜工部年谱》。
响遏行云
[相关解释]
遏阻挡。响亮的声音高入云霄,阻挡住飘流的云彩。形容歌声响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遏阻挡。响亮的声音高入云霄,阻挡住飘流的云彩。形容歌声响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回云
[相关解释]
1.翻滚的云;行云。
1.翻滚的云;行云。
暂云
[相关解释]
1.行云,浮云。
1.行云,浮云。
梅花桩
[相关解释]
1.亦称"梅花拳"。 2.武术拳种。要求立于木桩上练习。故全名为"干枝五式梅花桩"。桩凡五根,植地成梅花形。基本技术为五种桩步的静力练习。套路无一定式,变化多端,活而不乱。势如行云流水。常见的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五行桩﹑九宫桩等。
1.亦称"梅花拳"。 2.武术拳种。要求立于木桩上练习。故全名为"干枝五式梅花桩"。桩凡五根,植地成梅花形。基本技术为五种桩步的静力练习。套路无一定式,变化多端,活而不乱。势如行云流水。常见的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五行桩﹑九宫桩等。
水云身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指行脚僧。因其身如行云流水,居无定处,故称。亦泛指来去自由﹑无所羁绊之身。
1.佛教语。指行脚僧。因其身如行云流水,居无定处,故称。亦泛指来去自由﹑无所羁绊之身。
游响停云
[相关解释]
1.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语本《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语本《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秦青
[相关解释]
古代传说人物。战国时秦国人,善歌,以教歌为业。据《列子·汤问》记载,秦青曾收薛谭为徒。薛谭未尽得其艺,欲辞归。秦青送行至郊外,别时引吭高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闻之大惊,乃放弃回归之念。
古代传说人物。战国时秦国人,善歌,以教歌为业。据《列子·汤问》记载,秦青曾收薛谭为徒。薛谭未尽得其艺,欲辞归。秦青送行至郊外,别时引吭高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闻之大惊,乃放弃回归之念。
虬髯客
[相关解释]
1.传奇小说中的人物名。隋末人﹐姓张行三﹐赤髯如虬﹐故号"虬髯客"。时天下方乱﹐欲起事中原。于旅邸遇李靖﹑红拂﹐与红拂认为兄妹﹐因李靖得见李世民(唐太宗)﹐以为"真天子"﹐乃遁去。悉以其家所有赠靖﹐以佐真主。临行云"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贞观十年﹐南蛮入奏"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靖知虬髯客成事﹐归告红拂﹐沥酒贺之。见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 2.借指外国人。
1.传奇小说中的人物名。隋末人﹐姓张行三﹐赤髯如虬﹐故号"虬髯客"。时天下方乱﹐欲起事中原。于旅邸遇李靖﹑红拂﹐与红拂认为兄妹﹐因李靖得见李世民(唐太宗)﹐以为"真天子"﹐乃遁去。悉以其家所有赠靖﹐以佐真主。临行云"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贞观十年﹐南蛮入奏"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靖知虬髯客成事﹐归告红拂﹐沥酒贺之。见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 2.借指外国人。
行云
[相关解释]
1.流动的云。 2.比喻女子头发。 3.用巫山神女之典。语本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谓神女。 4.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所爱悦的女子。 5.用巫山神女之典。指男女欢会。 6.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人行踪不定。
1.流动的云。 2.比喻女子头发。 3.用巫山神女之典。语本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谓神女。 4.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所爱悦的女子。 5.用巫山神女之典。指男女欢会。 6.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人行踪不定。
行烟
[相关解释]
1.犹言行云行雨。
1.犹言行云行雨。
裁云
[相关解释]
1.裁剪行云。比喻裁剪技艺精妙新巧。
1.裁剪行云。比喻裁剪技艺精妙新巧。
裁云剪水
[相关解释]
1.裁行云,剪流水。比喻诗文构思精妙新巧。
1.裁行云,剪流水。比喻诗文构思精妙新巧。
遏行云
[相关解释]
1.见"遏云"。
1.见"遏云"。
雨暮
[相关解释]
1.指男女欢会之时。用巫山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之典。
1.指男女欢会之时。用巫山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之典。
驻行云
[相关解释]
1.形容歌声响亮美妙。
1.形容歌声响亮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