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6 查到相关蓄积的内容。
带有蓄积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伫兴
[相关解释]
1.谓蓄积感情。
1.谓蓄积感情。
停积
[相关解释]
1.停留蓄积。
1.停留蓄积。
停蓄
[相关解释]
1.亦作"停滀"。 2.停留蓄积。 3.深沉。
1.亦作"停滀"。 2.停留蓄积。 3.深沉。
养愁
[相关解释]
1.蓄积忧愁。
1.蓄积忧愁。
囊被
[相关解释]
1.汉王吉父子,皆好车马衣服,其自奉养极为鲜明,及迁徙去处,无蓄积馀财,所载不过囊衣而已。事见《汉书.王吉传》◇用为居官不蓄财但善于自奉之典。
1.汉王吉父子,皆好车马衣服,其自奉养极为鲜明,及迁徙去处,无蓄积馀财,所载不过囊衣而已。事见《汉书.王吉传》◇用为居官不蓄财但善于自奉之典。
天府之国
[相关解释]
1.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后专用以美称四川。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后专用以美称四川。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委聚
[相关解释]
1.蓄积,积聚。
1.蓄积,积聚。
拑秣
[相关解释]
1.以木衔马口而秣。围城以此伪装有蓄积。
1.以木衔马口而秣。围城以此伪装有蓄积。
拑马
[相关解释]
1.谓围城中以木衔马口使马不能食粟而有秣马之状,伪装成有蓄积,能固守的样子,从而迷惑敌方。
1.谓围城中以木衔马口使马不能食粟而有秣马之状,伪装成有蓄积,能固守的样子,从而迷惑敌方。
攒积
[相关解释]
1.聚敛;蓄积。
1.聚敛;蓄积。
木材蓄积量
[相关解释]
即森林蓄积量、活立木蓄积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中各种活立木(尚未砍伐的树木)的材积总量,以立方米为计算单位。
即森林蓄积量、活立木蓄积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中各种活立木(尚未砍伐的树木)的材积总量,以立方米为计算单位。
枯损量
[相关解释]
1.指森林中由于自然枯死和风倒﹑雪压﹑病虫﹑火灾等桅而减少的蓄积量。
1.指森林中由于自然枯死和风倒﹑雪压﹑病虫﹑火灾等桅而减少的蓄积量。
欝积
[相关解释]
1.郁结,蓄积。
1.郁结,蓄积。
洋地黄
[相关解释]
1.玄参科。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又称毛地黄,别称紫花洋地黄。全株被短毛。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初夏开花,花多数成顶生的长总状花序,花冠钟状唇形,上唇紫红色,下唇内部白色,有紫色斑点。原产欧洲西部,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为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叶含强心苷,用作强心药,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用以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慢而持久,有蓄积作用。过量可产生毒性反应。
1.玄参科。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又称毛地黄,别称紫花洋地黄。全株被短毛。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初夏开花,花多数成顶生的长总状花序,花冠钟状唇形,上唇紫红色,下唇内部白色,有紫色斑点。原产欧洲西部,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为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叶含强心苷,用作强心药,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用以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慢而持久,有蓄积作用。过量可产生毒性反应。
流失
[相关解释]
①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水土~ㄧ建造水库蓄积汛期的河水,以免~。②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肥效~ㄧ抢救~的文物。③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人才~。
①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水土~ㄧ建造水库蓄积汛期的河水,以免~。②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肥效~ㄧ抢救~的文物。③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人才~。
涵养
[相关解释]
①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②很有~。②蓄积并保持(水分等)用造林来~水源丨改良土壤结构,~地力。
①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②很有~。②蓄积并保持(水分等)用造林来~水源丨改良土壤结构,~地力。
涵潴
[相关解释]
1.蓄积流水。
1.蓄积流水。
淹郁
[相关解释]
1.蓄积。
1.蓄积。
畜怒
[相关解释]
1.谓蓄积的壮盛气势。
1.谓蓄积的壮盛气势。
积精
[相关解释]
1.谓蓄积精气。
1.谓蓄积精气。
积陈
[相关解释]
1.蓄积陈粮。
1.蓄积陈粮。
穠满
[相关解释]
1.蓄积盈满。
1.蓄积盈满。
素积
[相关解释]
1.亦作"素绩"。腰间有褶裥的素裳。是古代的一种礼服。 2.平素所蓄积。
1.亦作"素绩"。腰间有褶裥的素裳。是古代的一种礼服。 2.平素所蓄积。
素蓄
[相关解释]
1.亦作"素畜"。 2.平时所蓄积。 3.平时蓄养。 4.素志。
1.亦作"素畜"。 2.平时所蓄积。 3.平时蓄养。 4.素志。
脑积水
[相关解释]
1.脑脊液在脑膜腔或脑室内蓄积过多之症。多由先天性畸形或脑膜炎后遗症引起。俗称为脑水肿。
1.脑脊液在脑膜腔或脑室内蓄积过多之症。多由先天性畸形或脑膜炎后遗症引起。俗称为脑水肿。
节储
[相关解释]
1.储敛﹐蓄积。
1.储敛﹐蓄积。
蓄怨
[相关解释]
1.蓄积怨恨。
1.蓄积怨恨。
蓄积
[相关解释]
1.积聚;储存。 2.指积聚储存的财物。 3.蕴蓄;蕴藏。
1.积聚;储存。 2.指积聚储存的财物。 3.蕴蓄;蕴藏。
蕴藏
[相关解释]
蓄积深藏未露矿物蕴藏极其丰富|人身蕴藏着巨大潜能。
蓄积深藏未露矿物蕴藏极其丰富|人身蕴藏着巨大潜能。
藴酿
[相关解释]
1.蓄积;酝酿。 2.含蓄。
1.蓄积;酝酿。 2.含蓄。
资深
[相关解释]
1.蓄积深厚。语出《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2.阅历丰富,资格老。
1.蓄积深厚。语出《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2.阅历丰富,资格老。
蹛财
[相关解释]
1.蓄积和聚敛钱财。
1.蓄积和聚敛钱财。
郁积
[相关解释]
1.谓忧郁愤懑积聚于心。 2.蓄积,积聚。
1.谓忧郁愤懑积聚于心。 2.蓄积,积聚。
铁错
[相关解释]
1.《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佑三年》﹕"全忠留魏半岁﹐罗绍威供亿……比去﹐蓄积为之一空。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胡三省注﹕"错﹐鑢也﹐铸为之﹔又释错为误。罗以杀牙兵之误﹐取铸错为谕。"后以"铁错"比喻重大失误。
1.《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佑三年》﹕"全忠留魏半岁﹐罗绍威供亿……比去﹐蓄积为之一空。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胡三省注﹕"错﹐鑢也﹐铸为之﹔又释错为误。罗以杀牙兵之误﹐取铸错为谕。"后以"铁错"比喻重大失误。
铸成大错
[相关解释]
1.《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三年》﹕"全忠留魏半岁﹐罗绍威供亿﹐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比去﹐蓄积为之一空。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洲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胡三省注﹕"错﹐鑢也﹐铸为之﹔又释错为误。罗以杀牙兵之误﹐取铸错为喻。"后指造成重大的而又无可挽回的错误。
1.《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三年》﹕"全忠留魏半岁﹐罗绍威供亿﹐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比去﹐蓄积为之一空。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洲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胡三省注﹕"错﹐鑢也﹐铸为之﹔又释错为误。罗以杀牙兵之误﹐取铸错为喻。"后指造成重大的而又无可挽回的错误。
韫蓄
[相关解释]
1.含蕴;蓄积。
1.含蕴;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