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4 查到相关药性的内容。
带有药性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久病成良医 [相关解释]
1.谓人病久,熟悉病理药性,就能成为好医生。语本《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劲利 [相关解释]
1.坚固锐利。 2.形容书法雄健流利。 3.谓药性猛烈而利下。
发作 [相关解释]
①(隐伏的事物)突然暴发或起作用胃病~ㄧ酒力~ㄧ药性~。②发脾气心怀不满,借机~ㄧ他有些生气,但当着大家的面不好~。
和平 [相关解释]
①指没有战争的状态~环境丨保卫世界~。②温和;不猛烈药性~。③平静;宁静听了这番话,他心里~了一些。
和缓 [相关解释]
①平和;缓和态度~丨药性~丨口气~丨局势~了。②使和缓~一下气氛。
寒温 [相关解释]
1.冷暖。 2.指问候冷暖起居。 3.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或温性。
峻削 [相关解释]
1.陡峭。 2.指药性猛烈。
平和 [相关解释]
①调和秋思而今不入时,平和节奏苦嫌迟。②温和性情平和|药性平和。
性子 [相关解释]
①人或动物的性情、脾气使性子|性子急躁。②药、酒等对人的刺激性能酒性子很烈|中药性子平和。
慢药 [相关解释]
1.药性发作缓慢的毒药。
抗药性 [相关解释]
又称耐药性”。指治疗细菌感染或寄生虫病时,由于剂量不足或长期使用某种药物,使细菌或寄生虫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从而达不到杀菌、消炎和除虫目的的特性。服药剂量不足,或次数不够,会让病菌有喘息的机会”,这样就产生了抗药性。
散药 [相关解释]
1.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喜欢服用一种烈性药,服后须走动以散发药性,谓之"散药"。
杀药 [相关解释]
1.使药力减低。意指有抗药性。
柔汤 [相关解释]
1.药性温和的汤剂。
柔齐 [相关解释]
1.药性平和的方剂。齐,"剂"的古字。
熨法 [相关解释]
1.中医外治法。有药熨﹑汤熨﹑酒熨﹑铁熨﹑葱熨﹑土熨等法。借助药性及温暖作用,直接作用于患处或有关部位,使气血通畅,以达到治病或缓解病痛的作用。
燥热 [相关解释]
1.犹炎热。 2.形容热得难受。 3.形容心情烦躁。 4.指燥气。中医谓燥乃干金之气,热是太阳之火。 5.指热症。 6.指药性燥烈干热。
药引 [相关解释]
1.中药方剂中附加的药味,能调节药性,增强药效。
药性 [相关解释]
1.指药物的性质与功能。
行散 [相关解释]
1.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好服五石散(一名寒食散),服后须行走以散发药性,叫做"行散"。也称行药。 2.泛指散步。宋杨万里有《雨后郡圃行散》诗。
行药 [相关解释]
1.常行之药,普遍有效的药物。 2.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喜服一种烈性药(五石散)以养生,服药后漫步以散发药性,谓之"行药"。延至唐代,馀风犹存。 3.泛指服养生药后散步以散发药性。 4.因病服药之后,漫步以散发药性。
躁药 [相关解释]
1.药性燥热的药。通称热药。躁,通"燥"。
邪燥 [相关解释]
1.中医指使人耗伤津液的邪气或药性。
金霉素 [相关解释]
1.也称氯四环素。从金霉菌(金色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得﹐金黄色的结晶体﹐味苦﹐能溶于水﹐在低温时性尚稳定。对多种细菌﹑某些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和原虫都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对青霉素有耐药性的细菌性感染﹐如肺炎和葡萄球菌败血症﹑斑疹伤寒﹑支原体肺炎﹑阿米巴痢疾等。口服后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