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4 查到相关苗族的内容。
带有苗族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吃血 [相关解释]
1.亦作"吃血"。 2.饮血酒。旧时苗族订盟仪式。
土家语 [相关解释]
1.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吉首﹑泸溪等县。分南北两个方言。复元音和鼻化元音较多,北部方言没有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声母。动词的体﹑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助词表示。句子成分的基本次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大都在名词之后,但带后置助词的形容词则在名词之前。
壮语 [相关解释]
1.豪壮的言语。 2.侈谈,大言。 3.我国壮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分北部南部两个方言。
夫娘 [相关解释]
1.夫人娘子。 2.苗族称妻。
杂歌 [相关解释]
1.指古诗中的歌或行。《文选》有杂歌一目。 2.苗族指山歌。
沈从文(1902-1988) [相关解释]
小说家,散文家,民俗学家〓南凤凰人。苗族。1923年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起先后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建国后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专事出土文物研究。著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及论著《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有《沈从文文集》。
沙戏 [相关解释]
1.壮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县一带。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由当地山歌演变而成。也叫广南壮剧。
溪洞 [相关解释]
1.亦作"溪峒"。 2.古代指今部分苗族﹑侗族﹑壮族及其聚居地区。
花山节 [相关解释]
也称踩花山”。黔渝滇苗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一般都在夏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间。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汇集到跳场坪举行各项文娱庆祝活动。青年男女围绕树立在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还举行爬竿、赛马、斗牛、射箭等比赛。
苗子 [相关解释]
1.指苗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等地。 2.植物的幼苗。亦比喻新出现的人才。 3.长矛。 4.事物的因由﹑预兆。
苗族 [相关解释]
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约7384万人(1990年)。讲苗语,有文字。通用汉语文。信仰多神,崇拜自然,少部分信基督教。善于刺绣、蜡染。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船节、花山节、芦b168=诘取V饕从事农林业。
跳场 [相关解释]
1.贵州省西部﹑中部﹑四川省南部和云南省许多地区苗族的盛大娱乐活动。多于农历正月间,在传统的跳场坪或跳场坡上举行。在坪上竖立花杆,男女盛装前往,绕杆吹笙跳舞。人数常达数千,多至万余。男女青年多利用这一场合对歌交结朋友。也称跳花﹑踩花山或踩山。
镇远县 [相关解释]
在贵州省东部、c022K上游,湘黔铁路横贯。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向为贵州东部交通和物资集散中心。人口215万(1993年)。境内山青水秀,有著名的c022Q羧峡和青龙洞、中元洞、中元禅院等名胜古迹。特产陈年道茶和苗族、侗族刺绣。
龙船节 [相关解释]
贵州东南部清水江一带苗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五月廿四日到廿八日。节日期间,人们聚集到河坝上,先举行赛龙船,然后在河坝上开展鼓舞、芦笙舞、赛马、斗牛、游方以及球类比赛等活动。入夜,歌舞和游方仍继续进行,直至深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