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7 查到相关膳食的内容。
带有膳食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上方
[相关解释]
1.前面。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 3.天上;上界。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5.上邦,大国。 6.上级。 7.同"尚方"『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 8.同"尚方"。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 9.上方剑的简称。
1.前面。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 3.天上;上界。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5.上邦,大国。 6.上级。 7.同"尚方"『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 8.同"尚方"。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 9.上方剑的简称。
下厨
[相关解释]
1.下等的膳食。
1.下等的膳食。
主食
[相关解释]
1.主管君主膳食的官。 2.主要的食品,对副食品而言。如米饭﹑馒头等。
1.主管君主膳食的官。 2.主要的食品,对副食品而言。如米饭﹑馒头等。
俸廪
[相关解释]
1.俸金与禄米。亦泛指俸禄。 2.旧指学官的俸禄与廪生的膳食津贴。
1.俸金与禄米。亦泛指俸禄。 2.旧指学官的俸禄与廪生的膳食津贴。
催生礼
[相关解释]
1.旧俗,母家在女儿将分娩时,送礼到婿家,叫"催生礼"。宋吴自牧《梦粱录.育子》"杭城人家育子﹐如孕妇入月期将届﹐外舅姑家以银盆或彩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或纸盖之……并以彩画鸭蛋一百二十枚﹑膳食﹑羊﹑生枣﹑栗果﹐及孩儿绣?彩衣﹐送至婿家﹐名催生礼。"
1.旧俗,母家在女儿将分娩时,送礼到婿家,叫"催生礼"。宋吴自牧《梦粱录.育子》"杭城人家育子﹐如孕妇入月期将届﹐外舅姑家以银盆或彩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或纸盖之……并以彩画鸭蛋一百二十枚﹑膳食﹑羊﹑生枣﹑栗果﹐及孩儿绣?彩衣﹐送至婿家﹐名催生礼。"
公膳
[相关解释]
1.卿大夫在公朝办事所用的膳食。
1.卿大夫在公朝办事所用的膳食。
六膳
[相关解释]
1.六种肉类膳食品。《周礼.天宫.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苽。"据此﹐"六膳"乃牛﹑羊﹑豕﹑犬﹑雁﹑鱼。又﹐《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郑玄注﹕"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说与《周礼》稍异。
1.六种肉类膳食品。《周礼.天宫.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苽。"据此﹐"六膳"乃牛﹑羊﹑豕﹑犬﹑雁﹑鱼。又﹐《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郑玄注﹕"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说与《周礼》稍异。
内膳
[相关解释]
1.旧称皇后的膳食。
1.旧称皇后的膳食。
内饔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天官的属官,掌管王﹑后﹑世子的饮食和宗庙祭享用品。 2.借指宫廷中的膳食。
1.官名。《周礼》天官的属官,掌管王﹑后﹑世子的饮食和宗庙祭享用品。 2.借指宫廷中的膳食。
券食
[相关解释]
1.谓凭券供给的膳食。
1.谓凭券供给的膳食。
司鼎
[相关解释]
1.官名。光禄勋的别称。光禄勋,秦为郎中令,汉武帝时改此名。职权较广。唐以后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朝廷宴会。
1.官名。光禄勋的别称。光禄勋,秦为郎中令,汉武帝时改此名。职权较广。唐以后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朝廷宴会。
和膳
[相关解释]
1.调治膳食。
1.调治膳食。
堂食
[相关解释]
1.唐时政事堂的公膳。据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每朝会罢,宰相百僚会食都堂,故名。 2.泛指公署膳食。
1.唐时政事堂的公膳。据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每朝会罢,宰相百僚会食都堂,故名。 2.泛指公署膳食。
太官
[相关解释]
1.官名。秦有太官令﹑丞﹐属少府。两汉因之。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北魏时太官掌百官之馔﹐属光禄卿。北齐﹑隋﹑唐因之。宋代以后﹐皇帝膳食归尚食局﹐太官只掌祭物。参阅《通典.职官七》。
1.官名。秦有太官令﹑丞﹐属少府。两汉因之。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北魏时太官掌百官之馔﹐属光禄卿。北齐﹑隋﹑唐因之。宋代以后﹐皇帝膳食归尚食局﹐太官只掌祭物。参阅《通典.职官七》。
宰人
[相关解释]
1.周代冢宰的属官◇泛指官员。 2.掌管膳食之官。
1.周代冢宰的属官◇泛指官员。 2.掌管膳食之官。
宰夫
[相关解释]
1.周代天官冢宰的属官。 2.古代掌管膳食的小吏;厨师。 3.指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1.周代天官冢宰的属官。 2.古代掌管膳食的小吏;厨师。 3.指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宰尹
[相关解释]
1.掌管膳食的官。 2.主宰,掌管。
1.掌管膳食的官。 2.主宰,掌管。
宰臣
[相关解释]
1.为帝王主管膳食的官吏。 2.帝王的重臣;宰相。
1.为帝王主管膳食的官吏。 2.帝王的重臣;宰相。
家膳
[相关解释]
1.家中的膳食。
1.家中的膳食。
尚食
[相关解释]
1.官名。掌帝王膳食。秦始置。东汉以后﹐并其职于太官汤官。北齐门下省有尚食局﹐置典御二人。隋改为奉御。唐宋因之﹐属殿中省。金元尚食局属宣徽院。明设尚膳监﹐由宦官掌管◇用以指御膳。 2.指司尚食之事。
1.官名。掌帝王膳食。秦始置。东汉以后﹐并其职于太官汤官。北齐门下省有尚食局﹐置典御二人。隋改为奉御。唐宋因之﹐属殿中省。金元尚食局属宣徽院。明设尚膳监﹐由宦官掌管◇用以指御膳。 2.指司尚食之事。
庖膳
[相关解释]
1.膳食。
1.膳食。
廪生
[相关解释]
1.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初生员有定额,皆食廪。其后名额增多,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省称"附生"◇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清制略同。参阅《明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1.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初生员有定额,皆食廪。其后名额增多,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省称"附生"◇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清制略同。参阅《明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廪给
[相关解释]
1.亦作"廪给"。 2.俸禄;薪给。 3.指科举时代公家给予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4.谓发给廪禄。 5.泛指衣食等生活资料。
1.亦作"廪给"。 2.俸禄;薪给。 3.指科举时代公家给予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4.谓发给廪禄。 5.泛指衣食等生活资料。
廪膳
[相关解释]
1.亦作"廪膳"。 2.科举时代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1.亦作"廪膳"。 2.科举时代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廪银
[相关解释]
1.指在学生员向官府领取的折算成银两的膳食津贴。
1.指在学生员向官府领取的折算成银两的膳食津贴。
廪饩
[相关解释]
1.亦作"廪饩"。 2.旧指由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 3.指科举时代由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4.泛指薪给。 5.赠送给人粮食之类生活物资。
1.亦作"廪饩"。 2.旧指由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 3.指科举时代由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4.泛指薪给。 5.赠送给人粮食之类生活物资。
彻膳
[相关解释]
1.古代遇有灾患变异时,帝王撤减膳食,以示自责。
1.古代遇有灾患变异时,帝王撤减膳食,以示自责。
日契
[相关解释]
1.指每天供给膳食的凭证契劵。
1.指每天供给膳食的凭证契劵。
日秩
[相关解释]
1.指帝王赐给年老官吏的每日膳食。《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陈澔集说"秩﹐常也。日使人以常膳致之也。"
1.指帝王赐给年老官吏的每日膳食。《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陈澔集说"秩﹐常也。日使人以常膳致之也。"
日膳
[相关解释]
1.每天的膳食。
1.每天的膳食。
时膳
[相关解释]
1.按节令供应的膳食。
1.按节令供应的膳食。
朔食
[相关解释]
1.古礼之一。帝王及贵族每月初一所备较平日丰盛的膳食。
1.古礼之一。帝王及贵族每月初一所备较平日丰盛的膳食。
滋膳
[相关解释]
1.补养的膳食。
1.补养的膳食。
牢膳
[相关解释]
1.以太牢为膳食。
1.以太牢为膳食。
甘膳
[相关解释]
1.珍馐美味。 2.泛指膳食。
1.珍馐美味。 2.泛指膳食。
禁膳
[相关解释]
1.帝王宫中的膳食供奉。
1.帝王宫中的膳食供奉。
福食
[相关解释]
1.供祀神用的食物。 2.称日常膳食。
1.供祀神用的食物。 2.称日常膳食。
羞膳
[相关解释]
1.进献食品。 2.膳食;美食。
1.进献食品。 2.膳食;美食。
肝膋
[相关解释]
1.古膳食八珍之一。以网油蒙于肝上﹐烤炙而成。
1.古膳食八珍之一。以网油蒙于肝上﹐烤炙而成。
膳宰
[相关解释]
1.古官名。犹膳夫。掌宰割牲畜以及膳食之事。
1.古官名。犹膳夫。掌宰割牲畜以及膳食之事。
膳房
[相关解释]
1.御膳房的省称。掌帝王膳食之所。
1.御膳房的省称。掌帝王膳食之所。
膳食
[相关解释]
1.指日常进用的饭菜。
1.指日常进用的饭菜。
良宰
[相关解释]
1.优秀的膳宰。膳宰,掌宰割牲畜及膳食之事的官员。 2.贤能的官员。
1.优秀的膳宰。膳宰,掌宰割牲畜及膳食之事的官员。 2.贤能的官员。
营馔
[相关解释]
1.置办膳食。
1.置办膳食。
让廪
[相关解释]
1.明清两代享受官府膳食津贴的生员叫廪生◇来名额增多﹐增多者称增生﹐无廪米或廪饩银。经岁﹑科两试成绩优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廪生﹐称补廪。如将名额让与别人,叫让廪。
1.明清两代享受官府膳食津贴的生员叫廪生◇来名额增多﹐增多者称增生﹐无廪米或廪饩银。经岁﹑科两试成绩优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廪生﹐称补廪。如将名额让与别人,叫让廪。
起伙
[相关解释]
1.办理膳食;开伙。
1.办理膳食;开伙。
超增补廪
[相关解释]
1.旧时生员有定额,定额之外录取的为增广生员,成绩好的,由政府供给膳食,补入廪生名额,谓之"超增补廪"。
1.旧时生员有定额,定额之外录取的为增广生员,成绩好的,由政府供给膳食,补入廪生名额,谓之"超增补廪"。
邪膳
[相关解释]
1.不合标准的膳食。
1.不合标准的膳食。
郇公厨
[相关解释]
1.唐代韦陟,袭封郇国公。性侈纵,穷治馔羞,厨中多美味佳肴。见《新唐书.韦陟传》◇因以"郇公厨"称膳食精美的人家。
1.唐代韦陟,袭封郇国公。性侈纵,穷治馔羞,厨中多美味佳肴。见《新唐书.韦陟传》◇因以"郇公厨"称膳食精美的人家。
重膳
[相关解释]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菜肴。泛指丰盛的膳食。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菜肴。泛指丰盛的膳食。
问膳
[相关解释]
1.古礼,父母进食,人子侍侧﹐问膳食如何。语本《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郑玄注"问所食者。"
1.古礼,父母进食,人子侍侧﹐问膳食如何。语本《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郑玄注"问所食者。"
食具
[相关解释]
1.谓膳食已经具备。 2.指饮食用的器具。
1.谓膳食已经具备。 2.指饮食用的器具。
食监
[相关解释]
1.监督膳食制作的官员。 2.汉代陵园所设官名。掌晦望时节祭祀。
1.监督膳食制作的官员。 2.汉代陵园所设官名。掌晦望时节祭祀。
食膳
[相关解释]
1.膳食;饭食菜肴。
1.膳食;饭食菜肴。
饍御
[相关解释]
1.天子及皇后的膳食﹑器用。
1.天子及皇后的膳食﹑器用。
饔膳
[相关解释]
1.备办膳食。
1.备办膳食。
馈膳
[相关解释]
1.亦作"馈膳"。 2.谓烹调膳食。
1.亦作"馈膳"。 2.谓烹调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