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6 查到相关职事的内容。
带有职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仙吏 [相关解释]
1.仙界﹑天庭的职事人员。
先生 [相关解释]
1.始生子,犹言头生。 2.父兄。 3.年长有学问的人。 4.称老师。 5.称先祖。 6.称致仕者。 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 8.称道士。 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10.称妓女。 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 1 2.妻称丈夫。 1 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 1 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
六职 [相关解释]
1.谓治﹑教﹑礼﹑政﹑刑﹑事六种职事。 2.谓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六种职别。 3.谓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六种官职。
冗号 [相关解释]
1.无实际职事的空官号。
农田 [相关解释]
1.耕种的田地。 2.指管理农田的职事。
冬集 [相关解释]
1.职事官员任满后,按规定冬季集于京师参加铨选,谓之冬集。始于唐代。
凈头 [相关解释]
1.谓出家人剃去头发。 2.佛教僧职。寺院中管清洁工作的职事僧。
劝职 [相关解释]
1.努力于职事。
勤事 [相关解释]
1.尽心尽力于职事。
勤身 [相关解释]
1.劳苦其身,谓努力于职事以致身体劳苦。
受事 [相关解释]
1.接受职事或职务。 2.受所教之事。 3.句子里受动作支配的人或事物。如"我看报"的"报","猫捉老鼠"的"老鼠"。表示受事的名词不一定做句子的宾语,如"衣服送来了"的"衣服"是受事,但是做句子的主语。
命事 [相关解释]
1.安排职事。
商任 [相关解释]
1.指商民所任之职事。
地职 [相关解释]
1.古代谓管理农圃的职事。
堂长 [相关解释]
1.宋书院和州学职事名。南唐白鹿洞书院除洞主外﹐设堂长一员。宋承此制﹐不少书院有堂长﹐差补进士或贡士一员任职﹐由官府给牒﹐为书院职事人。仁宗时﹐有的州学亦设堂长﹐为学生首领﹐由州官给牒委任﹐位在学录之下。 2.学堂之长。犹后之校长。
天工 [相关解释]
1.天的职任。古以为王者法天而建官﹐代天行职事。 2.天然形成的工巧。与"人工"相对。
奉祠 [相关解释]
1.祭祀。 2.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见《宋史.职官志十》。
奉职 [相关解释]
1.谓奉行职事。
威仪师 [相关解释]
1.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用此名。参阅《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三引《受戒缘集》。 2.指擅长法仪的道士。
宂吏 [相关解释]
1.无固定职事的官吏。 2.多余无用的官吏。
宂官 [相关解释]
1.亦作"?官"。 2.指有班位而无固定职事的散官◇亦泛指闲散的官吏。
就闲 [相关解释]
1.谓无职事羁绊﹐闲居在家。
山事 [相关解释]
1.谓管理山林的职事。 2.山中的事物。
张职 [相关解释]
1.谓施张职事。
护军 [相关解释]
1.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2.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宋不设。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3.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 4.清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散吏 [相关解释]
1.闲散的官吏。指有官阶而无职事的官员。
散员 [相关解释]
1.无固定职事的官员。
散官 [相关解释]
1.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制﹐朝廷对大僚重臣于本官之外加赐名号﹐而实无官守。魏﹑晋﹑南北朝因之。隋代始定散官之制。唐﹑宋﹑金﹑元因之。文散官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等;武散官有骠骑将军﹑辅国将军﹑镇国将军等。其品秩之高下﹐待遇之厚薄﹐各代不一。
散役 [相关解释]
1.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
散阶 [相关解释]
1.指无固定职事的官员品阶。
敬事后食 [相关解释]
1.语本《论语.卫灵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邢昺疏"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谓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
文职 [相关解释]
1.文官的职事。 2.指文官﹐对"武职"而言。
无业 [相关解释]
1.无贡赋之职事。 2.没有职业或不务正业。亦指无职业或不务正业之人。
无职 [相关解释]
1.没有职事。 2.失职。
民功 [相关解释]
1.治民有劳绩。 2.百姓的职事。多指务农之事。
治职 [相关解释]
1.治理政务之职事。 2.处理职务。
率职 [相关解释]
1.朝贡,进贡。 2.奉行职事;尽职。
王职 [相关解释]
1.交给天子的贡赋。 2.天子的职事。 3.天子的职官。
知寺 [相关解释]
1.寺院中职事僧的一种职称。
祁奚之荐 [相关解释]
1.春秋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誉◇用为善于荐贤之典。
祠禄 [相关解释]
1.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
筐人 [相关解释]
1.古代司织物设色的工匠。《周礼.考工记》有"筐人"之称,但阙文。孙诒让正义"筐人者,《说文.匚部》云'匡,饭器,筥也,重文筐。匡或从竹。'此工文阙,职事无考……疑亦治丝枲﹑布帛之工,故与画﹑缋﹑?氏相次也。"
缵服 [相关解释]
1.继承职事。
美差 [相关解释]
1.好差事,常指称心的职事。
职事 [相关解释]
1.职务;职业。 2.任职。 3.旧时官吏仪仗的一种。即官品牌。
职事僧 [相关解释]
1.寺院中分管各项职务的僧人。
职事官 [相关解释]
1.执掌具体政务的官吏。
职役 [相关解释]
1.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 2.古代官府分派民户充当官差并供应财物的徭役。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令州县作差科簿﹐按户等轮差。宋职役分四类(1)供应官物的﹐如衙前;(2)督课赋税的﹐如里正﹑户长﹑乡书手等;(3)逐捕盗贼的﹐如耆长﹑弓手﹑壮丁等;(4)供官府使唤的﹐如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熙时职役改为雇役﹐到南宋恢复差役。明时亦有职役。
草鞋 [相关解释]
1.用稻秆或草茎等编制的鞋。 2.指清代民间某些秘密社团内司交通﹑谍报等职事的人员。
诏事 [相关解释]
1.谓报请王者授与职事。
试事 [相关解释]
1.任以职事。 2.考试之事。
赋职 [相关解释]
1.授予职事。
辩事 [相关解释]
1.对所掌职事引起争讼。 2.谓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务。
避事 [相关解释]
1.谓逃避职事。
阶官 [相关解释]
1.表示官员品级的称号﹐以别于职事官而言。例如正一品为光禄大夫﹐从一品为荣禄大夫之类。只用于封赠﹐并非实官。
鞅掌 [相关解释]
1.谓职事纷扰烦忙。 2.指勤劳的人。 3.众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