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第三的内容。
带有第三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瓣香 [相关解释]
1.犹一炷香。佛教禅宗长老开堂讲道,烧至第三炷香时,长老即云这一瓣香敬献传授道法的某某法师◇以"一瓣香"指师承或仰慕某人。
七魄 [相关解释]
1.道家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见《云笈七签》卷五四。
三会 [相关解释]
1.指弥勒佛的三次说法大会。佛教称兜率天弥勒降生翅头末城,学道成佛,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开三次法会。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见《弥勒下生经》。
三凈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语本《十诵律》卷三七"痴人,我听啖三种凈肉∥等为三?不见,不闻,不疑。"此谓一般佛教信徒难以立即断除肉食,故小乘戒中设变通之法,允许食用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三种肉食◇因称这三种肉为"三凈"。 2.佛教语。指色界第三禅的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
三号 [相关解释]
1.三次号哭。 2.第三次鸣叫。
三堂 [相关解释]
1.唐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刺史宅中庭园名。以屡经文士题咏而著名。 2.第三进堂屋。
三夏 [相关解释]
1.旧称阴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合称三夏。亦指夏季的第三个月。 2.三个夏季,即三年。 3.古代乐曲《肆夏》﹑《韶夏》﹑《纳夏》的总称。 4.农业劳动中夏收﹑夏种﹑夏管的总称。
三始 [相关解释]
1.三朝。指正月一日。 2.谓仪容端正,态度庄重,辞令逊顺。此三者为礼义之始,故称。 3.指第三个被贬官为始安太守的人。 4.汉有"七始"之乐,取十二律之七律拟天地人及四时之始。以黄钟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簇为人始,因称"三始"。
三小子 [相关解释]
1.旧称供仆人差遣的奴仆为"三小子"。 2.排行第三的儿子。
三庚 [相关解释]
1.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 2.三伏。
三日 [相关解释]
1.三天。 2.一个月的第三天。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三朝 [相关解释]
1.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 2.谓三日。 3.旧时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称"三朝"。
三气 [相关解释]
1.指太初﹑太始和太素之气。 2.指天﹑地﹑人之气。 3.道教语。指太阴﹑太阳﹑中和之气。 4.道教语。指上中下三丹田之气。 5.中医指六气中的第三气,即暑气,属于相火。
三汛 [相关解释]
1.指春﹑夏﹑秋三季的涨水期。第一汛叫春汛,或名桃汛﹑桃花汛﹑桃花水,汛期大概在清明节后二十日。第二汛叫伏汛,汛期在春汛后至立秋前。第三汛叫秋汛,汛期在伏汛后至霜降前。参阅清朱扆《河防志》卷五。
三甲 [相关解释]
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 2.自宋太平兴国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 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中日之战,清廷与日本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日俄之战,日本夺取沙俄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日德之战,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控制权。
三眠 [相关解释]
1.蚕初生至成蛹,蜕皮三四次。蜕皮时不食不动,成睡眠状态。第三次蜕皮谓之三眠。
三禅 [相关解释]
1.佛教谓色界之第三禅天。此天名定生喜乐地。
三类 [相关解释]
1.指《诗经》中之《风》﹑《雅》﹑《颂》。 2.三项;三种。 3.第三等,下等。
三索 [相关解释]
1.《易》经卦由三爻组成,逆数以三为终。三索,犹言三数。也指第三爻。
三郎 [相关解释]
1.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 2.唐玄宗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3.泛称排行第三者。
三醩 [相关解释]
1.古代宴饮礼节。食毕进酒漱口谓之醩,有安食养乐之义。"三醩"即第三次进酒。
三野 [相关解释]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略称。
三面角 [相关解释]
有三个面的多面角。三面角的任意两个面角的和大于第三个面角。三面角的三个二面角的和大于二个直角,小于六个直角。三个面角都是直角的三面角称为直三面角。
三饭 [相关解释]
1.谓第三次用餐。 2.古时以乐佐食之乐师。
上元甲子 [相关解释]
1.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甲子",第二个甲子为"中元甲子",第三个甲子为"下元甲子",合称"三元甲子"。
上声 [相关解释]
1.古汉语四声的第二声。 2.普通话声调的第三声。念降升调。
上尾 [相关解释]
1.指在诗歌声律上犯双声之病。凡上句尾字与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与第三句尾字为双声,皆称"上尾"。
上辅 [相关解释]
1.宰相的尊称。 2.唐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华州上辅,同州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 3.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
下元 [相关解释]
1.节日名。旧时以阴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2.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历一百八十年一周始,而称其中的第三甲子为下元,亦称"下元甲子"。 3.中医指肾气。 4.气功意守部位名称,即下元丹田,位于脐下。 5.道教称水中为下元。亦指水府。
下甲 [相关解释]
1.金代,女直进士考试,殿试成绩的第三等。
不卖查梨 [相关解释]
1.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有卖查梨条的小贩夸张地叫卖自己的货物◇以"不卖查梨"指不空口说大话。
世界羽毛球锦标赛 [相关解释]
由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举办。首届于1977年在瑞典马尔默举行,以后每三年举办一次,第三届后改为每两年(奇数年)举行一次。1978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另组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当年亦举办同名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1981年,国际羽联与世界羽联合并成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世界锦标赛亦合一举办,首届于1983年举行。原有男、女单打,男、女双打,混合双打五项,1989年起增设苏迪曼杯”混合团体赛。
丘脑 [相关解释]
1.间脑的一部分,椭圆形,左右各一,围成第三脑室。直接与大脑皮层相连,除嗅觉外,人体各部所感受的冲动都经过它传递给大脑皮层。
丙舍 [相关解释]
1.后汉宫中正室两边的房屋,以甲乙丙为次,其第三等舍称丙舍。 2.泛指正室旁的别室﹐或简陋的房舍。 3.指在墓地的房屋。
东土九祖 [相关解释]
1.佛教天台宗在中国承传的九位祖师。对西天二十四祖而言。九祖为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惠威﹑玄朗﹑湛然。参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一节。
东土六祖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在中国衣钵相传的六位祖师。依次是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参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相关解释]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7日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共四编十七章一百六十四条。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了修订,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设四编十七章和附则,计二百二十五条。第一编总则,规定任务和基本原则、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证据、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期间、送达等;第二编规定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第三编规定审判;第四编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相关解释]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施行。共四编二十九章二百七十条。第一编总则,规定民诉法的任务、适用范围和原则,管辖,审判组织,回避,诉讼参加人,证据,期间和送达,调解,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诉讼费用;第二编审判程序;第三编执行程序;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中吕宫 [相关解释]
1.古乐宫声七调的第三运。见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中国丛书综录 [相关解释]
丛书目录。1959-1962年上海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分三册。第一册总目”,第二册子目”,第三册索引”。共收丛书二千七百九十七种,子目七万余条。编排得当,便于检索。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共产国际的决议,讨论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c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相关解释]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7月始先后由红军第二、六军团和第三十二军组成∝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曾在湘鄂川黔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1935年11月开始长征。次年10月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二∈Α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 [相关解释]
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主力绕道千里,在敌军主力背后发动攻击。敌军始终无法与红军主力决战,在往来奔波中饥疲沮丧,被迫退却§军乘势追击,共歼敌三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中子星 [相关解释]
中子及少量质子和电子组成的恒星。由普通恒星演化到最后阶段,经超新星爆发而成。典型中子星的质量为01~2个太阳质量,半径10千米左右,外层有厚约1千米的固体外壳,密度为1011~1014克/厘米3;第二层是密度为1014~1015克/厘米3的中子流体层;第三层是π介子凝聚层,中心的密度高达1016克/厘米3。
中指 [相关解释]
1.手的第三指。
中眼 [相关解释]
1.戏曲名词。一小节音乐的第三个拍子。一板三眼的节拍为四拍,第一拍叫做"板",第二拍叫做"头眼",第三拍叫做"中眼",第四拍叫做"末眼"。戏曲曲谱上,以"。"作为中眼的符号。
中音 [相关解释]
1.雅正和谐之音。 2.音乐名词。五声音阶中的第三音。亦泛指介于高音﹑低音之间的音高。
主项 [相关解释]
简单判断中反映断定的对象的概念。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科学技术”,就是主项。性质判断中的主项只有一个,关系判断中的主项有两个或更多,分别称为前主项、后主项,或第一主项、第二主项、第三主项……。如浙江在江苏和福建之间”,浙江”是第一主项,江苏”是第二主项,福建”是第三主项。
书愤 [相关解释]
诗篇名。南宋陆游作。当时作者罢官闲居在乡。诗中回顾了自己青壮年时代的军旅生涯,感慨功业未成而身已衰老,并流露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全诗气概悲壮,语意深沉。第三、四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不用一个动词,即写出南宋两大主要战线的典型特征,是广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五厄 [相关解释]
1.指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见《隋书.烹传》。
产业结构 [相关解释]
国民经济内部各类产业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的结构,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结构等。通常用各产业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表示。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对整个社会生产与经济效益会产生重大影响。
人称 [相关解释]
1.语法范畴之一。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行为﹑动作是属于谁的。属于说话人的为第一人称,属于听话人的为第二人称,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之外的是第三人称。
他称 [相关解释]
1.即第三人称。
令丙 [相关解释]
1.第三道诏令;法令的第三篇。
仲裁 [相关解释]
由当事人以外的第三者对民事、经济等争议作出裁决。在我国,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并选定仲裁委员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我国在1994年8月颁布仲裁法。
伽马射线 [相关解释]
1.亦称丙种射线。镭和其它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所放出的射线。通常写作γ射线。伽马,希腊字母第三个字母γ的译音。
何满子 [相关解释]
1.唐玄宗时著名歌者。又名何满。 2.舞曲名∥,也写作"河"。以歌者何满子而得名。 3.词牌名。单调六言六句,共三十六字,或第三句多一字;又双调七十四字。均平韵。见清万树《词律》卷二。
作壁上观 [相关解释]
《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双方交战,第三方在壁垒上旁观。比喻在局外旁观,不表示态度。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相关解释]
即牛顿第三定律”(879页)。
侨寄法 [相关解释]
1.两晋之交,北地人为避战乱,纷纷迁居南方,依大臣王导议,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迁入的士族和民众。侨人不列入当地的户籍册,他们只受侨州郡县的管理,不负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此法称为"侨寄法"。参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
借宫 [相关解释]
1.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刷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三章第三节。
借春对 [相关解释]
1.律诗通常第三﹑四句对偶,而第一﹑二句则散偶不拘。如果第一﹑二句对偶,而第三﹑四句反为散句,则首联即谓之"借春对"。如唐李白《送友人》诗前四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即其例。参见"偷春体"。
偷声 [相关解释]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
六耳 [相关解释]
1.谓第三者。
六耳不同谋 [相关解释]
1.佛教指不能当着第三者传道。《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泐潭法会禅师》"洪州泐潭会禅师问马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曰'低声!近前来,向汝道。'师便近前。祖打一掴曰'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师至来日独入法堂曰'请和尚道!'"后亦作"六耳不通谋"。谓不能与第三者共机密。
再三 [相关解释]
1.第二次第三次;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 2.犹言非常,极其。
分房 [相关解释]
1.唐皇族及大官的世系以房划分。用始祖的官名﹑爵名或封号称其房,长次之间并有大房﹑小房,第二房,第三房等分别。 2.清代科举考试,南闱和北闱的同考官都分为十八房,分住东西经房,负有分房阅卷之责,故称。 3.分配房屋。
分配律 [相关解释]
两数之和与第三数相乘,可先将各加数同第三数相乘再将乘积相加,所得结果相同的运算定律。一般地,在某个集中若有加法和乘法两种代数运算,使集中任意三个元素a、b、c,满足(a+b)c=ac+bc,c(a+b)=ca+cb时,就称这两个运算满足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初伏 [相关解释]
1.即头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或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之间的十天时间。
前委 [相关解释]
1.中国共产党中央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于前线设有领导对敌作战的前敌委员会﹐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曾设立类似的前线委员会﹐都简称"前委"。
前联 [相关解释]
1.七律﹑五律诗的第三﹑第四两句称前联。第五﹑第六两句为后联。
剪靛花 [相关解释]
1.民间曲调名。清乾隆年间流行。一般四句二十四字,第三﹑四句或全叠,或叠最后二﹑三字,或完全不叠。常来回翻三五次为一曲。亦有在中间插入其他曲调者。又有《满洲剪靛花》,则加"阿拉拉"衬字。牌子曲中亦常用此调。
动眼神经 [相关解释]
第三对脑神经,从大脑脚发出,分布在眼球的肌肉上,主管眼球的运动。
博望烧屯 [相关解释]
1.三国时,刘备依于刘表,在博望坡与夏侯惇对敌,暗设伏兵,自烧屯伪遁,夏侯惇追来中计,损兵十万,被称为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纪》◇演为诸葛亮火攻夏侯惇,如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所写。
发展中国家 [相关解释]
一般指地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剥削和奴役,独立后经济基础较差,正处于发展中。
司天 [相关解释]
1.掌管有关天象的事务。 2.负责观察天象等自然现象以占断吉凶的人。 3.运气说术语。与"在泉"相对。意为掌握天上的气候变化。司天定居于客气第三步气位,统主上半年气候变化的总趋向。在泉象征在下,定居于客气第六步气位,值管下半年气候变化的总趋向。古代医家运用"司天"﹑"在泉"来预测每年的岁气变化并推断所患疾病。
同出身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在宋代为第四﹑五等。明清时为第三等。
同进士出身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宋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明清分三甲,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君王腊 [相关解释]
1.即腊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
命关 [相关解释]
1.中医名词。中医分食指为三节,从连掌部一节起依次为风关﹑气关﹑命关。凡小儿指上脉纹透达第三节,表示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故名。
四季调 [相关解释]
1.民间曲调。也叫孟姜女调﹑唱春调。常为十二叠,每月一叠,也可按四季分为四叠。每叠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清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
四川扬琴 [相关解释]
曲艺曲种。流行于四川成都、重庆等地。相传清乾隆年间形成。原为坐唱,分生、旦、净、丑等脚色,开头、结尾和段落间穿插第三人称的唱词交代情节。现有一人站唱和表演唱等形式。传统曲目多取戏曲故事。
四胡 [相关解释]
1.乐器名。形状与二胡相同,因有四条弦,故名。第一﹑第三两弦与第二﹑第四两弦同音。常用以伴奏大鼓等曲艺。
土地革命 [相关解释]
也称土地改革”。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打倒地主阶级、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在第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内即已开始进行土地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土地革命。
圣保罗 [相关解释]
巴西最大城市和工业中心。大圣保罗人口1010万(1985年)。工业生产占全国一半,主要有汽车、橡胶、机械等。第三产业发达。全国重要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外港是世界最大咖啡输出港。两年一次的国际艺术展览会和布丁塔毒蛇研究所闻名于世。
圣灵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圣人之灵。 2.指已故帝王。 3.对帝王或神圣的威灵之尊称。 4.犹神灵。 5."上帝圣灵"(godtheholyghost)的简称。基督教基本信条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
地球 [相关解释]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人类居住的星球。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三颗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质量5976×1027克;平均密度552克/厘米3。公转周期36525天,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运行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相交成23°26′的角度,故有四季寒暑和昼夜长短的差别。面积51100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约占708%,陆地约占292%。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嵬地壳构成,地球外部由水圈、大气圈和地球辐射带构成。有一颗卫星(月球)。
地质年代 [相关解释]
地壳上不同年代的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顺序。有相对地质年代和放射测定年代(绝对地质年代)之分。相对地质年代只说明岩石在生成时间上的新老顺序,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放射测定年代则明确说明岩石生成距今的年数,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加以测定。详见下表。[ht6h]地质年代表宙代纪符号同位素年龄(单位百万年)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生物发展的阶段显生宙新生代k瓃第四纪q1616本纪初期人类祖先出现。新第三纪n23214植物和动物接近现代。淡水藻常见。小型浮游有孔虫繁盛。哺乳类形体变大。老第三纪e65
塞下曲 [相关解释]
组诗名。唐代卢纶作。共六首,分写将军发令、出猎,率兵追敌、破敌,以及凯旋庆功等边塞军旅场景,风格雄壮豪健。其中第二首写将军夜猎,射箭没石;第三首写追击敌军,雪满弓刀,尤为后人传诵。
壮士 [相关解释]
1.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2.体健力大者。 3.指武士装束的人。 4.太平天国取试武士分为一﹑二﹑三三甲,第三甲若干名称为壮士,相当于清制的进士,职同军帅。
大后天 [相关解释]
1.当天之后的第三天。
大后年 [相关解释]
1.当年之后的第三年。
大后日 [相关解释]
1.当天之后的第三天。
大小宋 [相关解释]
1.指宋宋庠﹑宋祁兄弟。《宋史.宋祁传》"祁字子京﹐与兄庠同时举进士﹐礼部奏祁第一﹐庠第三。章献太后不欲以弟先兄﹐乃擢庠第一﹐而置祁第十。人呼曰'二宋'﹐以大小别之。"后因称兄弟齐名者为"大小宋"。 2.指元宋知柔与族弟子贞。
大房 [相关解释]
1.古代祭祀时盛牲畜的用具﹐通称俎。 2.唐世家大族各支以房划分﹐用始祖的官名﹑爵名或封地称其房﹐长次之间并有大房﹑小房﹑第二房﹑第三房等分别◇世家族以大房称长房。 3.宋时称小偷聚集之处。 4.指比较大的房子。 5.山名。在河北省房山县西北。
大阪 [相关解释]
日本第二大经济中心,大阪府首府。人口2541万(1986年),全国第三大城市。阪神工业区核心,重、化、轻工业都发达。西日本交通中心,有现代化海港和填海建成的关西航空港。市内交通立体化。文教发达,有国立大阪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有四天王寺等名胜。
天根 [相关解释]
1.星名。即氐宿。东方七宿的第三宿﹐凡四星。 2.自然之禀赋﹑根性。 3.星相术士谓人之足后跟。
天龙 [相关解释]
1.天上的龙。 2.佛教语。谓诸天与龙神。 3.房宿第三星之名。 4.山名。在山西省太原县境。产硫磺。山壁有北魏拓跋氏所造凹形佛像﹐是美术雕刻史上有价值的杰作。 5.蜈蚣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部.蜈蚣》。
太湖 [相关解释]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在苏、浙两省间。面积2338平方千米〓水主要经浏河、吴淞江、黄浦江等注入长江。重要淡水鱼产地〗运发达。多湖岛,以西洞庭山为最大。沿湖素称鱼米之乡”。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太行八陉 [相关解释]
1.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太行》引晋郭缘生《述征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陉第一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县)﹐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县)﹐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第五井陉(在今河北获鹿县)﹐第六飞狐陉(在今河北蔚县)﹐第七蒲阴陉(在今河北易县)﹐第八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向为河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交通要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