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8 查到相关竹木的内容。
带有竹木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上池水 [相关解释]
1.指凌空承取或取之于竹木上的雨露◇用以名佳水。
书刀 [相关解释]
1.在竹木简上刻字或削改的刀。古称削,汉人称书刀。
五更鸡 [相关解释]
1.见"五时鸡"。 2.一种以铜铁或竹木制成外罩,中置油灯,便于夜间煮食的小炉。
仙槎 [相关解释]
1.亦作"僲槎"。 2.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3
削牍 [相关解释]
1.古时削薄竹木成片,用以书写。有误则刮去重写,谓之"削牍"◇用以泛称书写﹑撰述。
劲节 [相关解释]
1.谓坚贞的节操。 2.竹木枝干分杈处称节。以其质地坚实,故称劲节。
取灯儿 [相关解释]
1.削竹木成薄片或细条,顶端涂硫黄少许,用来点火,叫"取灯儿",也叫"发烛"。 2.华北地区旧时也称火柴为洋取灯儿或取灯儿。
合符 [相关解释]
1.符信相合;合验符信。古代以竹木或金石为符,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执其一,合之为证。 2.相符合。 3.指符信。
唐窑 [相关解释]
1.清乾隆前期景德镇官窑所造瓷器。因唐英掌管窑务,故名。唐英从乾隆元年到十四年(1736-1749)﹑十七年到二十一年(1752-1756)先后任淮安关﹑九江关监督,兼理景德镇窑务。其时景德镇所造各色釉彩,仿造各种古瓷,以工细着称。所作珐琅彩,尤为精美。模仿剔牙﹑竹木刻﹑牙角雕,俱逼真。
圣珓 [相关解释]
1.指吉兆。珓﹐杯珓﹐占卜之具﹐多以蚌壳或形似蚌壳的竹木为之﹐共两片。占卜时﹐投空掷于地﹐视其俯仰﹐以定吉凶。
天棘 [相关解释]
1.即天门冬。唐杜甫《巳上人茅斋》诗"江莲易羽﹐天棘蔓青丝。"杨伦笺注引《学林新编》"'天棘蔓青丝'﹐盖天门冬﹐亦名天棘。其苗蔓生﹐好缠竹木上﹐叶细如青丝﹐寺院庭槛中多植之可观。"参阅宋朱翌《猗觉寮杂记》。一说天棘指杨柳。见宋惠洪《冷斋夜话》。
天棚 [相关解释]
1.在户外用竹木席幔等搭起的棚﹐用以遮蔽风雨日光。 2.在房内屋顶或楼板下加建的一层东西﹐用木板或木条﹑苇箔等做成﹐有保温﹑保净﹑隔音﹑美观等作用。
尖担 [相关解释]
1.挑柴用的长棍﹐竹木制成﹐两端尖﹐可插入柴束内﹐故称。
山伐 [相关解释]
1.谓采伐山中的竹木等。
工关 [相关解释]
1.明清专收客商贩运竹﹑木捐税的税关,由工部管辖。竹﹑木征税,自唐德宗时开始。明初设抽分竹木局,征竹﹑木﹑柴﹑炭等税。成化七年(1471年)设芜湖﹑荆州﹑杭州三局,由工部派员管理,税收供该部营缮费用,是为工关的权舆。清初沿明制,至鸦片战争后,改称常关。
干屎橛 [相关解释]
1.即厕筹。拭粪的小竹木片。佛家比喻至秽至贱之物。
息版 [相关解释]
1.谓停止读书。版,古时书写用的竹木片。指书籍。
折迭扇 [相关解释]
1.亦称"折扇"。 2.用竹木或象牙为骨﹐韧纸或绫绢为面﹐能折叠的扇子。
抬秤 [相关解释]
1.大型杆秤。使用时以竹木杠或扁担穿过秤纽由两人抬着﹐故称。
敕符 [相关解释]
1.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证信。
板刺 [相关解释]
1.犹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林箐 [相关解释]
1.成片生长的竹木。
林篁 [相关解释]
1.丛生的竹木。
枪垒 [相关解释]
1.古时用尖竹木所筑之壁垒。
枪城 [相关解释]
1.四周用削尖的竹木构筑的防御栅栏。以其状若城,故名。
枪累 [相关解释]
1.亦作"枪櫐"。 2.用尖竹木相累而成的藩篱﹑栅栏。 3.喻指界线。
枯槎 [相关解释]
1.老树的枝杈。 2.亦作"枯查"。指竹木筏或木船。
架槽 [相关解释]
1.农村简易水利设施。用竹木桩作架,上设板槽引水灌溉。
栈箔 [相关解释]
1.用竹木等编成的帘子。
栈车 [相关解释]
古代用竹木做成的车子士乘栈车,庶人乘役车|栈车以竹木为棚。
栈轸 [相关解释]
1.指编排竹木而成的车箱,不张皮革。
棚子 [相关解释]
1.用竹木一类东西搭成的篷架或小屋。 2.地下采矿时在巷道或工作面中所采用的一种支架。一般由一根棚梁和两三根棚腿所组成。
棚架 [相关解释]
1.用竹木等搭的有篷的架子。
檃括 [相关解释]
1.亦作"檃栝"。亦作"檃括"。 2.矫正竹木邪曲的工具。揉曲叫檃,正方称括。 3.泛指矫正。 4.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加以剪裁﹑改写。
海查 [相关解释]
1.用竹木编制的渡海的筏。
溜槽 [相关解释]
1.从高处向低处运送东西的槽,或用竹木制成,或在陡坡上就势挖成,槽内光滑,东西放在槽内,可以自动下滑。
漆书 [相关解释]
1.用漆书写的竹木简。 2.用漆书写。
漆简 [相关解释]
1.用漆书写的竹木简。
烟扦子 [相关解释]
1.亦作"烟扦子"。 2.用金属或竹木制成的小扦子,吸食鸦片时用以挑取烟膏﹑剔除烟垢。
烟签 [相关解释]
1.亦作"烟签"。 2.竹木制的烟扦子。
焌烛 [相关解释]
1.古时指以麻秸﹑竹木等制成的火炬。
照柸 [相关解释]
1.占卜器具。用两块蚌壳或竹木片等制成,掷地观其俯仰,以定吉凶。
熊蜂 [相关解释]
1.蜂的一种。因全身披有长绒毛,行动缓慢如狗熊,故名。有黄橙色﹑黑色﹑花色诸种类。群居如蜜蜂,有雌蜂﹑雄蜂和职蜂的区别。 2.竹蜂的别名。一种体形较大的野蜂。全体钝圆肥大≮色,密生柔软的黑绒毛。翅紫蓝色,闪现金色光辉。常钻穴营巢于竹木的茎杆中。
牌楼 [相关解释]
1.一种装饰性建筑物。有二根或四根并列直柱﹐上有檐额。多建于街市要冲或名胜处。 2.指为庆贺而用竹木等搭建的类似牌楼的临时建筑物。
环林 [相关解释]
1.《文选.潘岳》"其东则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闲。环林萦映,圆海回渊。"李善注引仲长统《昌言》"沟池自周,竹木自环。"后因用指明堂或太学。
环珓 [相关解释]
1.迷信者用以占卜的器具。用玉做成蚌壳状。或以竹木制之。两片可分合,掷_地,观其俯仰,以占吉凶。
生材 [相关解释]
1.养植竹木。亦用以比喻培植人材。 2.新采伐的材木。 3.指资质。
皮船 [相关解释]
以竹木作骨架,外蒙皮革的船。皮革可用牛、羊或马皮等。顺流时用桨操纵,逆水不能航行,经陆路运回。皮革船体浸水后软而滑、耐碰撞,适用于流急、礁多、水浅的河道。现黄河和西藏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仍有使用。
矩券 [相关解释]
1.刻在竹木简上的契约。
砦栅 [相关解释]
1.为防御而设的竹木栅栏等障碍物。
空札 [相关解释]
1.没有书写过的竹木简。
空竹 [相关解释]
用竹木制成的玩具,在圆柱的一端或两端安上周围有几个小孔的圆盒,用绳子抖动圆柱,圆盒就迅速旋转,发出嗡嗡的声音。
竹木 [相关解释]
1.竹与树木。 2.草名。萆藌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萆藌》。
竹根蛇 [相关解释]
1.一种颜色与竹相同的毒蛇。体小﹐喜缘竹木。
竹楗 [相关解释]
1.堵塞河堤决口所用的竹木等器材。
笔筒 [相关解释]
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插笔的筒儿。
简牍 [相关解释]
1.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亦泛指书写用品。 2.指文书;书籍;书简。
箐砦 [相关解释]
1.竹木丛中的山寨。
箐谷 [相关解释]
1.竹木丛生的山谷。
箐道 [相关解释]
1.竹木丛中的山路。
算筹 [相关解释]
1.旧时计算数目所用器物之一种﹐其制甚古﹐以竹木及厚纸等为之﹐上记数字﹐用以布算。
籵篱 [相关解释]
1.以竹木编成篱笆﹐作为房舍外蔽。引申为防卫。 2.犹门户。比喻某种造诣﹑境界。
绳桥 [相关解释]
1.用绳索连结两岸,铺以竹木而成的桥。
绵连 [相关解释]
1.见"绵联"。 2.一种优质纸张。以竹木纤维为原料,坚韧洁白,适宜于印刷贵重书籍。产于江西﹑福建一带。
编蓬 [相关解释]
1.编结蓬草。古时简陋之屋,编蓬以为门户。亦指结草为庐。 2.指竹木结构的茅屋。为贫者所居。
罂栰 [相关解释]
1.用罂和竹木做成的渡水筏子。
蒸烛 [相关解释]
1.古指以麻苎﹑竹木等制成的火炬。
诗签 [相关解释]
1.写上诗的纸条﹑布条或竹木片。
边幼节 [相关解释]
1.笋的别名。见宋陶谷《清异录.竹木》。
连排 [相关解释]
1.指竹木捆扎的筏。
连笮 [相关解释]
1.一种两岸连结竹索,上铺竹木而成的桥。
遣虱 [相关解释]
1.典出《东观汉记.马援传》"击寻阳山贼,上书曰'除其竹木,譬如婴儿头多虮虱而剃之,荡荡然虮虱无所复依。'"后称剃去头发为"遣虱"。
遮篷 [相关解释]
1.指遮蔽日光﹑风雨的设备。一般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成。
金矢 [相关解释]
1.谓刚直。《易.噬嗑》﹕"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王弼注﹕"金﹐刚也﹔矢﹐直也。噬干胏而得刚直﹐可以利于艰贞之吉﹐未足以尽通理之道也。"一说指铜镞。 2.指金玉与竹木。
隐煣 [相关解释]
1.矫揉弯曲竹木等使平直或成形。
青森森 [相关解释]
1.形容竹木等青绿幽深。
鱼斑 [相关解释]
1.亦作"鱼班"。 2.指鲨鱼皮。其表面有粒状鳞,形成斑纹,取下后可附在竹木表面作装饰用。
鱼防 [相关解释]
1.拦阻鱼以防逃逸的堤埂或竹木栏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