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5 查到相关立名的内容。
带有立名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假僭
[相关解释]
1.超越身分擅立名号。
1.超越身分擅立名号。
养鸡乡
[相关解释]
1.汉刘向《列仙传.祝鸡翁》"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放散之……后升吴山,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云。"后以"养鸡乡"比喻隐居或修炼之地。
1.汉刘向《列仙传.祝鸡翁》"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放散之……后升吴山,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云。"后以"养鸡乡"比喻隐居或修炼之地。
册立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 2.借指正式确立名分。 3.犹任命。 4.支撑着站立。
1.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 2.借指正式确立名分。 3.犹任命。 4.支撑着站立。
凿空褥
[相关解释]
1.谓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1.谓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半格诗
[相关解释]
1.诗体的一种。指与今律相谐的歌行体,以别于纯粹的古风。唐白居易《长庆集》卷五一﹑五二﹑六三有格诗,卷六九为半格诗。宋陆游《古寿人至闻五郎颇有老态作长句自遣》诗"点诵内篇庄叟语,长歌半格白公诗。"清赵执信《声调谱》引白居易《小阁闲坐》半格诗一首为例,分析某为古句,某为律句,某为齐梁,意在说明半格诗,乃半古半律,为齐梁体的别格。但汪立名《白香山诗集》"半格诗"注则认为格与律是相对而言,古体诗﹑乐府歌行,俱属格诗;半格诗是指此卷中,一半格诗,一半律诗,并非另有一体。
1.诗体的一种。指与今律相谐的歌行体,以别于纯粹的古风。唐白居易《长庆集》卷五一﹑五二﹑六三有格诗,卷六九为半格诗。宋陆游《古寿人至闻五郎颇有老态作长句自遣》诗"点诵内篇庄叟语,长歌半格白公诗。"清赵执信《声调谱》引白居易《小阁闲坐》半格诗一首为例,分析某为古句,某为律句,某为齐梁,意在说明半格诗,乃半古半律,为齐梁体的别格。但汪立名《白香山诗集》"半格诗"注则认为格与律是相对而言,古体诗﹑乐府歌行,俱属格诗;半格诗是指此卷中,一半格诗,一半律诗,并非另有一体。
厥证
[相关解释]
1.中医学病症名。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有以六经脉形症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见《素问.厥论》。又有暴厥﹑寒厥﹑热厥﹑尸厥﹑薄厥﹑煎厥等名称。见《素问.厥论》,又《大奇论》,又《生气通天论》等篇。也指四肢寒冷。见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来又有痰厥﹑食厥﹑气厥﹑血厥﹑蛔厥﹑暑厥之分。
1.中医学病症名。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有以六经脉形症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见《素问.厥论》。又有暴厥﹑寒厥﹑热厥﹑尸厥﹑薄厥﹑煎厥等名称。见《素问.厥论》,又《大奇论》,又《生气通天论》等篇。也指四肢寒冷。见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来又有痰厥﹑食厥﹑气厥﹑血厥﹑蛔厥﹑暑厥之分。
外篇
[相关解释]
1.古人因事理有别,故书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馀论或附论性质。如《庄子》﹑《晏子春秋》都分内外篇。唐成玄英《序》"所言《内篇》者,内以待外立名,篇以编简为义……内则谈于理本,外则语其事迹。"
1.古人因事理有别,故书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馀论或附论性质。如《庄子》﹑《晏子春秋》都分内外篇。唐成玄英《序》"所言《内篇》者,内以待外立名,篇以编简为义……内则谈于理本,外则语其事迹。"
尸乡
[相关解释]
1.古地名。又名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南之新蔡镇。田横不愿称臣于汉,自刎于此。事见《史记.田儋列传》『刘向《列仙传.祝鸡翁》"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后借指隐者之所居。
1.古地名。又名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南之新蔡镇。田横不愿称臣于汉,自刎于此。事见《史记.田儋列传》『刘向《列仙传.祝鸡翁》"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后借指隐者之所居。
巧作名目
[相关解释]
1.巧立名目。
1.巧立名目。
巧立名色
[相关解释]
1.见"巧立名目"。
1.见"巧立名目"。
平余
[相关解释]
1.清代地方政府上缴正项钱粮时另给户部的部分。一般来源于赋税的加派,亦有另立名目加征的。清初各省解缴户部税银,每一千两随解平馀银二十五两,称随平陋规。其后,户部与地方官吏协议共同分肥,解部减一半,馀归地方。乾隆元年,明文规定平馀银分给各部院官吏作为补助费,称"养廉"。乾隆二年,四川省在火耗羡馀外,每银百两提解六钱,名平馀,充各衙门使用。有的地方官吏收税时加重戥子称银,所得溢额银两亦名平馀。
1.清代地方政府上缴正项钱粮时另给户部的部分。一般来源于赋税的加派,亦有另立名目加征的。清初各省解缴户部税银,每一千两随解平馀银二十五两,称随平陋规。其后,户部与地方官吏协议共同分肥,解部减一半,馀归地方。乾隆元年,明文规定平馀银分给各部院官吏作为补助费,称"养廉"。乾隆二年,四川省在火耗羡馀外,每银百两提解六钱,名平馀,充各衙门使用。有的地方官吏收税时加重戥子称银,所得溢额银两亦名平馀。
建号
[相关解释]
1.建立名号。谓自立或受封为侯王。
1.建立名号。谓自立或受封为侯王。
恩科
[相关解释]
1.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2.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凡士子于乡试合格后,礼部试或廷试多次未录者,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1.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2.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凡士子于乡试合格后,礼部试或廷试多次未录者,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曲城
[相关解释]
1.指汉将虫达。达随刘邦灭秦,封曲城圉侯,以剑术立名天下。见《史记.日者列传褚少孙论》。 2.借指善于击剑之人。
1.指汉将虫达。达随刘邦灭秦,封曲城圉侯,以剑术立名天下。见《史记.日者列传褚少孙论》。 2.借指善于击剑之人。
月桩钱
[相关解释]
1.南宋为支应军饷而加征的税款名目﹐因系计月桩办钱物﹐故称。绍兴二年(1132年)﹐韩世忠驻军建康﹐由江东漕司每月拨饷十万缗以供军需。规定动用经制钱﹐上供钱及移用其他税钱﹐漕司不肯动拨本身税款﹐指定科目又不够支应﹐就向地方摊派。州县巧立名目﹐横征于民。其名目有曲引钱﹑纳醋钱﹑卖纸钱﹑户长甲帖钱﹑保正牌限钱﹑折纳牛皮筋角钱﹐两讼不胜则有罚钱﹑既胜则令纳欢喜钱等。其后又推行于江浙及湖南﹐以江南东﹑西路受害最重。参阅《文献通考.征榷六》﹑《宋史.食货志下一》。
1.南宋为支应军饷而加征的税款名目﹐因系计月桩办钱物﹐故称。绍兴二年(1132年)﹐韩世忠驻军建康﹐由江东漕司每月拨饷十万缗以供军需。规定动用经制钱﹐上供钱及移用其他税钱﹐漕司不肯动拨本身税款﹐指定科目又不够支应﹐就向地方摊派。州县巧立名目﹐横征于民。其名目有曲引钱﹑纳醋钱﹑卖纸钱﹑户长甲帖钱﹑保正牌限钱﹑折纳牛皮筋角钱﹐两讼不胜则有罚钱﹑既胜则令纳欢喜钱等。其后又推行于江浙及湖南﹐以江南东﹑西路受害最重。参阅《文献通考.征榷六》﹑《宋史.食货志下一》。
标目
[相关解释]
1.标立名目。 2.指标立的名目。 3.题名。 4.谓给人起绰号。 5.显扬。 6.古代戏曲开匙的引子。用以介绍全剧梗概。如明汤显祖《牡丹亭》胪@出的小标题"标目"即是。
1.标立名目。 2.指标立的名目。 3.题名。 4.谓给人起绰号。 5.显扬。 6.古代戏曲开匙的引子。用以介绍全剧梗概。如明汤显祖《牡丹亭》胪@出的小标题"标目"即是。
树名
[相关解释]
1.立名。
1.立名。
树声
[相关解释]
1.树立名声。
1.树立名声。
盼盼
[相关解释]
1.急切盼望貌。 2.唐代徐州妓关盼盼。贞元中,张建封纳为妾。建封死后,楼居十五年不嫁◇因白居易赠诗中有"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之句,遂感愤不食而死。清汪立名著《白香山年谱》,考定纳盼盼为妾者,非建封,乃其子愔。
1.急切盼望貌。 2.唐代徐州妓关盼盼。贞元中,张建封纳为妾。建封死后,楼居十五年不嫁◇因白居易赠诗中有"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之句,遂感愤不食而死。清汪立名著《白香山年谱》,考定纳盼盼为妾者,非建封,乃其子愔。
私增
[相关解释]
1.指旧时地方官吏在朝廷规定的税额之外﹐私自巧立名目﹐增加赋税。
1.指旧时地方官吏在朝廷规定的税额之外﹐私自巧立名目﹐增加赋税。
税外方圆
[相关解释]
1.唐藩镇于朝廷规定的常税之外﹐巧立名目﹐括取民财﹐进贡皇帝﹐称"税外方圆"。
1.唐藩镇于朝廷规定的常税之外﹐巧立名目﹐括取民财﹐进贡皇帝﹐称"税外方圆"。
立名
[相关解释]
1.树立名声。 2.命名;建立名称。
1.树立名声。 2.命名;建立名称。
经总制钱
[相关解释]
1."经制钱"和"总制钱"的并称,宋代的附加杂税。前者始于北宋宣和年间,陈遘以发运使兼经制使督理东南地区财赋,加征卖酒﹑典卖田宅的牙税,常赋外的头子钱,以及其他项目的税金,称经制钱。其后翁彦国为总制使,效其法别立名目征税,称总制钱。
1."经制钱"和"总制钱"的并称,宋代的附加杂税。前者始于北宋宣和年间,陈遘以发运使兼经制使督理东南地区财赋,加征卖酒﹑典卖田宅的牙税,常赋外的头子钱,以及其他项目的税金,称经制钱。其后翁彦国为总制使,效其法别立名目征税,称总制钱。
载记
[相关解释]
1.旧史为曾立名号而非正统者所作的传记,以别于本纪和列传。 2.犹记载。指书籍。
1.旧史为曾立名号而非正统者所作的传记,以别于本纪和列传。 2.犹记载。指书籍。
青云士
[相关解释]
1.《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张守节正义﹕"若不托贵大之士﹐何得封侯爵赏而名留后代也?"后因以"青云士"喻指位高名显的人。
1.《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张守节正义﹕"若不托贵大之士﹐何得封侯爵赏而名留后代也?"后因以"青云士"喻指位高名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