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3 查到相关称道的内容。
带有称道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诰 [相关解释]
1.南朝梁陶弘景撰《真诰》二十卷,分为《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因以"七诰"泛称道教经典。
中洲 [相关解释]
1.洲中。 2.海中仙岛,借称道士所居。
云幌 [相关解释]
1.像布幔一样的垂云。 2.称道观中用的帷幕。
仙官 [相关解释]
1.道教称有尊位的神仙。 2.借以尊称道士。
仙府 [相关解释]
1.仙人所住的府第。 2.借称道观。 3.仙界的官署。
仙洞 [相关解释]
1.仙人的洞府。 2.借称道观。
仙经 [相关解释]
1.泛称道教经典。
仙署 [相关解释]
1.仙官办事之所。借称道教祠观。
仙阁 [相关解释]
1.仙人的楼阁。亦借称道观或宫殿。 2.唐代称尚书省。 3.特指蓬莱阁。在今山东省蓬莱县北的丹崖山巅。下临大海,殿阁巍峨,重檐八角,绕以回廊。始建于北宋嘉佑间,明代扩建,清代重修。历代文人学士多雅集于此。"仙阁凌空"为蓬莱十大胜景之一,因称蓬莱阁为"仙阁"。
仙馆 [相关解释]
1.仙人修道及游憩之所。亦借称道观。
传诵 [相关解释]
1.流传诵读。 2.谓辗转流传称道。
伪学 [相关解释]
1.欺人之学;假学问。宋庆元时,韩侂胄与赵汝愚争权,因朱熹等人倾向赵汝愚,韩得势后,谓贪黩放肆乃人之真情,而廉洁好修者都是伪人,遂称道学为伪学,丞相赵汝愚以下五十九人全部罢斥,禁用赞同朱熹道学观点的士人。
何郎 [相关解释]
1.三国魏驸马何晏仪容俊美,平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即以"何郎"称喜欢修饰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见《世说新语.容止》﹑《三国志.魏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2.借作驸马的美称。 3.指南朝梁诗人何逊∥逊青年时即以文学着称,为当时名流所称道。 4.借指才高的年轻男子。
先生 [相关解释]
1.始生子,犹言头生。 2.父兄。 3.年长有学问的人。 4.称老师。 5.称先祖。 6.称致仕者。 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 8.称道士。 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10.称妓女。 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 1 2.妻称丈夫。 1 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 1 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
全真教 [相关解释]
1.道教的一派。金王重阳创立。教旨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该派旧时盛行于北方,以北京白云观为中心,称道教北宗。
县道 [相关解释]
1.县和道『制,邑有少数民族杂居者称道,无者称县。 2.通行全县或县与县之间的道路。
咨述 [相关解释]
1.赞叹述说;称道。
圣贤 [相关解释]
1.圣人和贤人的合称。亦泛称道德才智杰出者。 2.圣君和贤臣的合称。 3.泛称神﹑仙﹑佛﹑菩萨等。 4.清酒与浊酒的并称。亦泛指酒。
声声慢(寻寻觅觅) [相关解释]
词篇名。南宋李清照作。写作者南渡后寡居的凄凉处境,语言本色生动,所述愁苦之情深切动人。首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个叠字,创词中从未有过的奇格,更为后人称道。
夸俏 [相关解释]
1.称道赞美。
夸道 [相关解释]
1.犹称道。
宋学 [相关解释]
1.主要指宋儒理学,同汉学相对『学专重训诂,宋学以义理为主,亦称理学。《宋史》为周敦颐﹑程颐﹑朱熹等人特立道学传,故又称道学◇来元﹑明﹑清的理学也称宋学。宋学以"理"为天地万物的本源,以三纲五常为核心,虽标榜孔孟之道,但亦参以佛﹑道之说。其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等。
宓子贱 [相关解释]
1.春秋时鲁国人。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曾为单父宰,弹琴而治,为后世儒家所称道。参阅《吕氏春秋.察贤》。《汉书.艺文志》载,儒家有《宓子》十六篇,久佚。
导引 [相关解释]
也称道引”。中国传统养生保健和医疗体育方法之一。包括躯体运动、呼吸运动和自我按摩。相传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战国铭刻《行气玉佩铭》和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行图》,记载古导引的呼吸运动方法和肢体运动姿式。传统的导引套路有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
师公 [相关解释]
1.厨子。 2.称老师的师父或父亲。 3.民间用以称道教正一派的道士。亦指男巫。
并称 [相关解释]
1.一齐称道。 2.相提并论。
惠化 [相关解释]
1.旧谓地方官为人所称道的政绩和教化。
愿谓 [相关解释]
1.祝愿称道。
扬觯 [相关解释]
1.举起酒器。古时饮饯时的一种礼节。 2.《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后用为选贤的典故。 3.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晋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厨人杜蒉责以大臣去世之时,不应
推说 [相关解释]
1.推详论述。 2.推许称道。 3.推托说。
无德而称 [相关解释]
1.无何恩德可以称道。 2.谓德高不可言状。
无述 [相关解释]
1.无可称道;无人称道。
末造 [相关解释]
1.犹末世。指朝代末期。 2.谓不值得称道或不重要的制作物。
灵踪 [相关解释]
1.指佛的庄严妙相。 2.指神灵。 3.指僧道的足迹。 4.借指僧道足迹所履之处。 5.犹墨宝。宝贵的墨迹。 6.敬称道士的手迹。
玄一 [相关解释]
1.《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因称道的本源为"玄一"。
直掇 [相关解释]
1.亦作"直裰"。亦作"直敠"。 2.古家居常服,俗称道袍。 3.指僧袍。
称论 [相关解释]
1.称述;评论。 2.犹称道。
称谈 [相关解释]
1.犹称道。
称道 [相关解释]
称述赞扬受人称道|无足称道。
篾如 [相关解释]
1.不足称道;不值得说;没有什么了不起。
羽人 [相关解释]
1.古官名。 2.神话中的飞仙。 3.道家学仙,因称道士为羽人。
羽衣 [相关解释]
1.以羽毛织成的衣服。 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3.道士的代称。 4.指轻盈的衣衫。 5.指《霓裳羽衣曲》。
膍胲 [相关解释]
1.牛胃与牛蹄。古代腊祭时的祭品。《庄子.庚桑楚》"腊者之有膍胲﹐可散而不可散也。"成玄英疏"膍﹐牛百叶也。胲﹐备也﹐亦言是牛蹄也。腊祭之时﹐牲牢甚备﹐至于四肢五藏﹐并皆陈设。祭事既讫﹐方复散之﹐则以散为是﹔若其祭未了﹐则不合散﹐又以散为不是。"后亦用以比喻虽然需要但不必称道的东西。
诵说 [相关解释]
1.传述解说。 2.讽诵讲说。 3.歌颂﹐称道。
赞述 [相关解释]
1.赞美称道。
足大 [相关解释]
1.值得称道。
足称 [相关解释]
1.值得称道。
轩辕鼎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黄帝制造的鼎。事见《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宋王禹偁《筵上狂歌送侍棋衣袄天使》"移典维扬日望还,轩辕鼎成飞上天。"后因称道教炼丹炉。
院试 [相关解释]
1.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曾经府试录取的士子可参加院试。因学政称提督学院﹐故由学政主持的考试﹐亦名院试﹐又以旧制称提学道﹐故亦沿称道考。录取者即为生员﹐送入府﹑县学宫﹐曰入学﹐受教官的月课与考校。
隋唐演义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清代褚人获作。二十卷一百回。起于隋文帝起兵伐陈,终于唐明皇还都而死。对隋、唐两代帝王骄奢淫逸的生活有较细致的描写。另外秦叔宝、单雄信、罗成、尉迟敬德的故事,多为后人称道。情节曲折有致,行文晓畅。
雁门太守行 [相关解释]
诗篇名。唐代李贺作。诗题为乐府《瑟调曲》旧题。写战士寒夜出城击敌的艰苦和奋勇,歌颂战士以身报国的悲壮精神。用笔神奇,黑云压城城欲摧”、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等名句,尤被后人称道。
霞帔 [相关解释]
1.《新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对曰﹕'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帝嗟味曰﹕'广成之言也!'锡宝琴﹑霞纹帔﹐还之。"后遂以"霞帔"称道士服。 2.以云霞为服。帔﹐帔肩。 3.喻指轻柔艳丽的舞衣。 4.宋代以后命妇的礼服。 5.比喻彩霞。
鼠子 [相关解释]
1.詈词。谓卑微不足称道的人。 2.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