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1 查到相关秋末的内容。
带有秋末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策五成
[相关解释]
1.传说春秋末越大夫范蠡向其师计然学谋略七,用其五佐越即获成功,故云。
1.传说春秋末越大夫范蠡向其师计然学谋略七,用其五佐越即获成功,故云。
中山
[相关解释]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后为赵所灭。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5.中山狼的省称。 6.指明初著名将领徐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后为赵所灭。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5.中山狼的省称。 6.指明初著名将领徐
佛脄
[相关解释]
1.人名。春秋末年晋大夫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为中牟的县宰。
1.人名。春秋末年晋大夫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为中牟的县宰。
六卿
[相关解释]
1.上古天子有六军﹐六军之主将称"六卿"。 2.指六官。《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春秋末,宋国亦设六卿之官,其官名与周稍异。《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于是皇缓为右师,皇非我为大司马,皇怀为司徒,灵不缓为左师,乐茷为司城,乐朱鉯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后用以泛称朝廷重臣『桓宽《盐铁论.刺权》"威重于六卿,富累于陶卫,舆服
1.上古天子有六军﹐六军之主将称"六卿"。 2.指六官。《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春秋末,宋国亦设六卿之官,其官名与周稍异。《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于是皇缓为右师,皇非我为大司马,皇怀为司徒,灵不缓为左师,乐茷为司城,乐朱鉯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后用以泛称朝廷重臣『桓宽《盐铁论.刺权》"威重于六卿,富累于陶卫,舆服
六晋
[相关解释]
1.谓春秋末期晋国的六卿知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
1.谓春秋末期晋国的六卿知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
兵家
[相关解释]
先秦至汉初研究军事理论并从事军事活动的重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末的孙武,战国时的吴起、孙膑,汉初的张良、韩信等。对后世军事思想影响很大。
先秦至汉初研究军事理论并从事军事活动的重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末的孙武,战国时的吴起、孙膑,汉初的张良、韩信等。对后世军事思想影响很大。
击衣
[相关解释]
1.春秋末晋人豫让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为赵襄子等所灭﹐豫让立志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乃变名姓为刑人﹐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两次行刺赵襄子﹐未成而自杀。自杀前﹐要求赵襄子给衣服而击之﹐以示报仇之意。"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因以"击衣"为报仇的典实。
1.春秋末晋人豫让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为赵襄子等所灭﹐豫让立志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乃变名姓为刑人﹐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两次行刺赵襄子﹐未成而自杀。自杀前﹐要求赵襄子给衣服而击之﹐以示报仇之意。"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因以"击衣"为报仇的典实。
商暮
[相关解释]
1.秋末。
1.秋末。
夫差(?-前473)
[相关解释]
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即位后先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乘胜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又开凿邗沟,以图北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越军乘虚攻入吴都◇来越国再次兴兵攻吴,他兵败自杀,吴亡。
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即位后先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乘胜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又开凿邗沟,以图北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越军乘虚攻入吴都◇来越国再次兴兵攻吴,他兵败自杀,吴亡。
孔子(前551-前479)
[相关解释]
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著作有《论语》。
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著作有《论语》。
孙武
[相关解释]
①孙武。亦称孙子”。春秋末期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人。曾以所著《兵法》十三篇见吴王,被吴王重用为将。与伍子胥一起共佐吴王实施破楚击越,尔后争夺中原之方略,使吴成为一隅之霸。其军事思想丰富而深邃,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的奠基作。②孙武(1880-1939)。近代民主革命者〓北夏口(治今汉口)人。曾参加自立军起义◇参加组织共进会,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联合文学社准备起义,被举为参谋长〓北军政府成立后,任军务部长。1912年组织民社,拥护黎元洪
①孙武。亦称孙子”。春秋末期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人。曾以所著《兵法》十三篇见吴王,被吴王重用为将。与伍子胥一起共佐吴王实施破楚击越,尔后争夺中原之方略,使吴成为一隅之霸。其军事思想丰富而深邃,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的奠基作。②孙武(1880-1939)。近代民主革命者〓北夏口(治今汉口)人。曾参加自立军起义◇参加组织共进会,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联合文学社准备起义,被举为参谋长〓北军政府成立后,任军务部长。1912年组织民社,拥护黎元洪
戏彩娱亲
[相关解释]
1.指春秋末楚国老莱子穿五彩衣为婴儿状以娱父母之事。
1.指春秋末楚国老莱子穿五彩衣为婴儿状以娱父母之事。
戏莱衣
[相关解释]
1.原谓春秋末楚国老莱子穿五色斑斓之衣,扮小儿之状以娱双亲◇作为孝养父母之典。
1.原谓春秋末楚国老莱子穿五色斑斓之衣,扮小儿之状以娱双亲◇作为孝养父母之典。
改色
[相关解释]
①改变原有的颜色秋末冬初,林木~。②改变神色面不~。
①改变原有的颜色秋末冬初,林木~。②改变神色面不~。
斒孄
[相关解释]
1.犹斑斓。春秋末﹐老莱子至孝﹐"常服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以娱亲◇用为孝养父母之典。
1.犹斑斓。春秋末﹐老莱子至孝﹐"常服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以娱亲◇用为孝养父母之典。
无衣之赋
[相关解释]
1.春秋末,吴破楚,楚大夫申包胥乞师秦廷,倚庭墙而哭,七日勺饮不入。秦哀公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以"无衣之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1.春秋末,吴破楚,楚大夫申包胥乞师秦廷,倚庭墙而哭,七日勺饮不入。秦哀公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以"无衣之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晩菘
[相关解释]
1.秋末冬初的大白菜。
1.秋末冬初的大白菜。
末秋
[相关解释]
1.秋末。指农历九月。
1.秋末。指农历九月。
枝接
[相关解释]
常用的一种嫁接方法。从优良的健康母树上选取一段枝条,把较粗的一端削成楔形,插入砧木的切口内,然后用麻布条或塑料带绑扎,经培育而成活为新的植株。一般在秋末或初春进行。
常用的一种嫁接方法。从优良的健康母树上选取一段枝条,把较粗的一端削成楔形,插入砧木的切口内,然后用麻布条或塑料带绑扎,经培育而成活为新的植株。一般在秋末或初春进行。
柳跖
[相关解释]
1.相传春秋末人,名跖,居柳下(今属山东省),因称柳下跖。柳跖为其省称。曾被称为盗跖。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盗户》"此可以继柳跖之告夷齐矣。"或谓柳跖为柳下惠之弟。参阅《庄子·盗跖》。
1.相传春秋末人,名跖,居柳下(今属山东省),因称柳下跖。柳跖为其省称。曾被称为盗跖。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盗户》"此可以继柳跖之告夷齐矣。"或谓柳跖为柳下惠之弟。参阅《庄子·盗跖》。
灵岩
[相关解释]
1.指仙山。 2.山名。指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又名武周山﹐北魏建石窟于此。 3.山名。在江苏省吴县木渎镇西北。一名砚石山。春秋末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今灵岩寺即其地。 4.山名。在浙江乐清雁荡山﹐为雁荡第一峰。 5.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峰峦回抱﹐有玛瑙涧﹐出五色石卵﹐世称灵岩石。参阅《嘉庆一统志.江宁府》。 6.山名。在山东长清东南。四面方正﹐又名方山。
1.指仙山。 2.山名。指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又名武周山﹐北魏建石窟于此。 3.山名。在江苏省吴县木渎镇西北。一名砚石山。春秋末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今灵岩寺即其地。 4.山名。在浙江乐清雁荡山﹐为雁荡第一峰。 5.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峰峦回抱﹐有玛瑙涧﹐出五色石卵﹐世称灵岩石。参阅《嘉庆一统志.江宁府》。 6.山名。在山东长清东南。四面方正﹐又名方山。
燔妻子
[相关解释]
1.春秋末年,吴国人要离为吴王阖闾行刺卫国公子庆忌,事先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和子并焚尸于市,假装有罪而逃亡,以此取信庆忌,终于行刺成功。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因以"燔妻子"为毁家纾难之典。
1.春秋末年,吴国人要离为吴王阖闾行刺卫国公子庆忌,事先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和子并焚尸于市,假装有罪而逃亡,以此取信庆忌,终于行刺成功。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因以"燔妻子"为毁家纾难之典。
田齐
[相关解释]
1.周初,齐国原为姜姓。春秋末,田氏夺得政权,世称田齐。其先人陈完为陈国厉公之子,因陈国发生变乱投奔齐国,改姓田◇田氏子孙世代为齐卿,逐渐夺得齐国政权。周安王时列为诸侯。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1.周初,齐国原为姜姓。春秋末,田氏夺得政权,世称田齐。其先人陈完为陈国厉公之子,因陈国发生变乱投奔齐国,改姓田◇田氏子孙世代为齐卿,逐渐夺得齐国政权。周安王时列为诸侯。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磨笄
[相关解释]
1.磨利束发的簪子。 2.借指北方民族勇敢顽强。 3.山名。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传说春秋末,赵襄子姊代君夫人因国亡夫死而在此磨笄自杀,故名。
1.磨利束发的簪子。 2.借指北方民族勇敢顽强。 3.山名。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传说春秋末,赵襄子姊代君夫人因国亡夫死而在此磨笄自杀,故名。
秋季
[相关解释]
1.秋末。 2.一年四季的第三季﹐当农历七月至九月。
1.秋末。 2.一年四季的第三季﹐当农历七月至九月。
秋末
[相关解释]
1.暮秋。
1.暮秋。
秋杪
[相关解释]
1.暮秋﹐秋末。
1.暮秋﹐秋末。
立表
[相关解释]
1.古代计时方法之一。在阳光下竖立木桩﹐观察它的影子以测定时间。参见"立表下漏"。 2.立木观测水位。 3.春秋末﹐齐国被晋燕侵伐﹐景公擢司马穰苴为将军﹐宠臣庄贾为监军。穰苴与贾约期会于军门。穰苴至﹐立表下漏而待。贾以骄慢误时﹐穰苴乃斩贾示众﹐三军惊惧振奋﹐遂却晋燕之师。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因以"立表"为严明军纪之典。
1.古代计时方法之一。在阳光下竖立木桩﹐观察它的影子以测定时间。参见"立表下漏"。 2.立木观测水位。 3.春秋末﹐齐国被晋燕侵伐﹐景公擢司马穰苴为将军﹐宠臣庄贾为监军。穰苴与贾约期会于军门。穰苴至﹐立表下漏而待。贾以骄慢误时﹐穰苴乃斩贾示众﹐三军惊惧振奋﹐遂却晋燕之师。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因以"立表"为严明军纪之典。
老氏
[相关解释]
1.指老子。 2.指老莱子。相传为春秋末年楚隐士。居于蒙山之阳﹐自耕而食。楚王召其出仕﹐不就。见《高士传》卷上﹑《列女传》卷二。
1.指老子。 2.指老莱子。相传为春秋末年楚隐士。居于蒙山之阳﹐自耕而食。楚王召其出仕﹐不就。见《高士传》卷上﹑《列女传》卷二。
老莱子
[相关解释]
1.春秋末年楚国隐士。
1.春秋末年楚国隐士。
茶树
[相关解释]
1.山茶科灌木或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秋末开花。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广泛栽培。喜温湿气候和微酸性土壤。其叶可制饮料。
1.山茶科灌木或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秋末开花。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广泛栽培。喜温湿气候和微酸性土壤。其叶可制饮料。
获麟
[相关解释]
1.指春秋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 2.指春秋末期。 3.指汉武帝太始二年捕获白麟事。 4.喻指著作的绝笔。
1.指春秋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 2.指春秋末期。 3.指汉武帝太始二年捕获白麟事。 4.喻指著作的绝笔。
落叶果树
[相关解释]
秋末落叶、第二年春天又萌发的一类果树。如苹果、梨、桃、葡萄、核桃等。能耐冬季低温,适应性强,分布较广。
秋末落叶、第二年春天又萌发的一类果树。如苹果、梨、桃、葡萄、核桃等。能耐冬季低温,适应性强,分布较广。
西施
[相关解释]
又称西子”。姓施。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入五湖而去。
又称西子”。姓施。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入五湖而去。
要离
[相关解释]
1.春秋末吴国刺客。相传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王僚后﹐又派要离谋刺出奔在卫的王子庆忌。要离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子﹐诈称得罪出逃。及至卫国﹐见庆忌﹐庆忌喜﹐与之谋。当同舟渡江时﹐庆忌被他刺中要害。庆忌释令归吴﹐他行至江陵﹐也伏剑自杀。事见《吕氏春秋.忠廉》﹑汉袁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狱中上书自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要离灭家以效功。"清杨焯《庆忌塔铁棺》诗"误识要离死不难,石潭风雨夜深寒。"后亦用以称壮烈之士。
1.春秋末吴国刺客。相传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王僚后﹐又派要离谋刺出奔在卫的王子庆忌。要离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子﹐诈称得罪出逃。及至卫国﹐见庆忌﹐庆忌喜﹐与之谋。当同舟渡江时﹐庆忌被他刺中要害。庆忌释令归吴﹐他行至江陵﹐也伏剑自杀。事见《吕氏春秋.忠廉》﹑汉袁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狱中上书自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要离灭家以效功。"清杨焯《庆忌塔铁棺》诗"误识要离死不难,石潭风雨夜深寒。"后亦用以称壮烈之士。
郑旦
[相关解释]
1.春秋末年越国美女名。相传曾与西施同时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为妃。
1.春秋末年越国美女名。相传曾与西施同时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为妃。
陶顿
[相关解释]
1.春秋末年的巨富陶朱公(范蠡)与猗顿的并称。
1.春秋末年的巨富陶朱公(范蠡)与猗顿的并称。
马哈鱼
[相关解释]
1.即大马哈鱼。一种生活在太平洋北部海洋中的细鳞鱼,夏初或秋末入黑龙江等河流产卵,鱼味鲜美。
1.即大马哈鱼。一种生活在太平洋北部海洋中的细鳞鱼,夏初或秋末入黑龙江等河流产卵,鱼味鲜美。
鲜虞
[相关解释]
1.古族名。春秋时白狄的一支,常受晋国的侵犯。分布在今河北境内,以正定为中心。春秋末年建立中山国。
1.古族名。春秋时白狄的一支,常受晋国的侵犯。分布在今河北境内,以正定为中心。春秋末年建立中山国。
鶂飞
[相关解释]
1.《谷梁传.僖公十六年》"六鶂退飞,过宋都。"《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宋襄公区靪自用,不容臣下,逆司马子鱼之谏,而与强楚争盟,后六年为楚所执,应六鶂之数云。"后用"鶂飞"作为春秋末期宋襄公在泓之战中败于楚的典故。
1.《谷梁传.僖公十六年》"六鶂退飞,过宋都。"《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宋襄公区靪自用,不容臣下,逆司马子鱼之谏,而与强楚争盟,后六年为楚所执,应六鶂之数云。"后用"鶂飞"作为春秋末期宋襄公在泓之战中败于楚的典故。
鸟酢
[相关解释]
瑶族的岁时食品。流行于广西大瑶山地区。每年秋末冬初,瑶族在捕获过路的候鸟后,拔去羽毛,清除内脏,用盐和炒米粉腌于坛内,数日后就可食用。陈年的鸟酢,形如胶汁,具有治疗痢疾等病的功效。
瑶族的岁时食品。流行于广西大瑶山地区。每年秋末冬初,瑶族在捕获过路的候鸟后,拔去羽毛,清除内脏,用盐和炒米粉腌于坛内,数日后就可食用。陈年的鸟酢,形如胶汁,具有治疗痢疾等病的功效。